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 云原生架构是IT技术在云计算时代的进化升级,标志着云端应用进入成熟阶段,本书旨在首度提供与之匹配的成规模系统和团队亟需的完整技术体系。
√ 云原生技术变革为解决业务快速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本书全面介绍微服务架构演进的原则与实践,阐述分布式架构带来的数据一致性问题的解决方案。
√ 本书传授云原生应用须满足的可用性、伸缩性,可随处运行、自动化部署和管理能力,以及如何通过持续集成及持续交付工具提高研发、测试与发布效率。
√ 实施微服务常见误区:只关注微服务技术框架而忽视全局,没有配套的微服务流水线、基础设施自动化及对应的服务化团队和组织结构,很难达到预期收益。
《持续演进的Cloud Native》从架构、研发流程、团队文化三个角度详细介绍了如何构建Cloud Native。作者长期活跃在研发一线,具有丰富的架构设计经验,也曾亲身经历过很多失败的架构设计,如很多团队在实施微服务架构的时候,只强调拆分服务,根本没有理解微服务架构应该怎么做。《持续演进的Cloud Native》就是想告诉读者,除了拆分服务,还要把哪些事做好,例如基础设施、一致性、性能、研发流程、团队文化等。
《持续演进的Cloud Native》共分为10 章,第1 章从整体上描述了Cloud Native 的起源、组成及原则等;从第2 章到第7 章重点描述了微服务架构、敏捷基础设施及公共基础服务、可用性、可扩展性、性能、一致性等方面的设计实践;第8 章介绍了Serverless 和Service Mesh;第9 章介绍了如何构建研发流程;第10 章介绍了如何建设团队文化。
《持续演进的Cloud Native》希望给技术管理者、架构师和有一定基础的技术人员提供帮助,特别是希望改变研发模式,从交付型软件过渡到云服务的传统软件企业开发者,此书将帮助你少走弯路。
王启军,目前就职于华为公司架构部,负责华为公司的Cloud Native、微服务架构推进落地,前后参与了华为手机祥云4.0、物联网IoT 2.0的架构设计。曾任知名电商平台架构师,主导电商平台架构设计,包括订单、支付、价格、库存、物流等。曾就职于搜狐,负责手机微博的研发。十余年的技术历练,也曾作为技术负责人带领过近百人的团队。公众号“奔跑中的蜗牛”的作者。
推荐序一:云端应用时代之光
写书殊为不易,分享精神更是难能可贵。我一直坚定地认为,能把自己的技术经验写成一本公开出版的技术书籍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因此对写书的朋友总会肃然起敬,对创作了多本技术书籍的朋友更是高山仰止。启军是我在DangDang时的同事,我对他的独到思维和行动力印象深刻,作为架构师他推动了产品线架构的演化升级,这样的同事令人兴奋。如今他从一线实践经验出发,结合行业主流技术发展趋势总结出自己的系统思考。具体而言,启军为云原生技术架构体系著书立说,在IT技术的浪潮之巅做布道师,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与这样努力的朋友为伍,我哪敢不持续学习和成长呢?
云原生架构是IT技术在云计算时代的进化升级,标志着云端应用进入成熟阶段。技术的价值是高效稳定、快速响应、驱动甚至带领业务发展,避免叠见层出,以及减少工作量。成规模的系统和团队需要与之匹配的技术体系。云计算兴起之时,有人说:“未来技术人员会分成两种,一种是构建云的,另一种是基于云构建应用的”。那时还没有成熟的云解决方案,对云计算的畅想也只能局限于原有的技术产品。如今云计算时代已经到来,应运而生并经过时间锤炼的云原生技术是这个时代的热点,因此技术人员只有与时俱进、更新技能,才能走向未来。
架构持续演进,技术也会更新换代,也许几年后书中的许多名词都会成为历史,而书中所介绍的架构处理方法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依然有借鉴意义。互联网时代的IT技术一直在加速演进,多种产品协同形成体系,技术人员进阶需要掌握整套技术栈。通过本书,我们不仅能够掌握云原生的各个关键组件,更能理解架构设计的思想,掌握技术架构持续演进的过程,以及其与团队文化、研发流程的共存互生的关系。从开发编码晋级到架构设计,需要提升认知、开阔视野,相信会有很多同道中人,在多年后回首来时的路,会想起这本书对自己的帮助,想起那些在字里行间有所得的刹那,心中暗喜,转身昂首阔步向前!
——史海峰 公众号“IT民工闲话”作者
推荐序二
我有幸和启军共事一年多,总是被他对工作的执着和敏锐的技术洞察力深深震撼。启军在技术分享时说过一句话“有人告诉你答案,但没人代替你思考”,这句话引发了大家的共鸣,而他对业务的思考十分全面,推动了公司整体架构水平的持续提升。本书中提到的分布式UUID、JOB 调度、消息队列和集群缓存,不仅依然在高效平稳地运行,而且帮助公司架构从基础组件演进到了云平台,并对外提供平台级服务。这充分展现了启军对架构持续演进的前瞻性。启军对业务端服务的剥离和抽象使得上百万数量级的商品变价可以实时实现,时效性和高可用在启军的设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些在书中都有介绍。
启军耿直的工作作风和开放的心态,使得大家与他的合作都非常高效。各服务场景自己验证压力情况,破坏性测试恢复机制,如何做平衡方案,本书也都有详细介绍。这本书真正体现了实践的价值,为架构的持续演进做了铺路石,更为依然奋斗在云原生路上的朋友们提供了实践指南。不论是刚开始接触业务开发的同学,还是已经有多年实战经验的专家,阅读本书都会有醍醐灌顶之感。
——刘利川 DangDang高级技术总监
本书总结了作者的工作经验,望读者在借鉴技术细节的同时,也不忘作者的初心:微服务架构是持续演进的,更是一种开发文化的体现。
——徐振中 Netflix 架构师
以往的云原生编程书籍尚未形成云原生的理论体系,也缺少云原生的至佳实践,而本书分别从架构、研发流程、团队文化三个角度论述云原生,可以为企业或组织从单体架构过度到云原生架构提供至佳实践,更加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宋净超 《云原生Java》译者、蚂蚁金服架构师
启军在书中提到“好的架构是锤炼出来的,而不仅仅是设计出来的。”对这句话我深信不疑,也一直这样践行。锤炼一个好的架构需要掌握非常丰富的知识,一本好书可以加快成长速度。启军是我非常敬佩的架构专家,Cloud Native 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他能把这个概念讲得明白、清晰、透彻,可见其功力之深厚。我坚信它一定是读者们期盼已久的读物。
——黄勇 《架构探险》作者、特赞科技 CTO
在实施微服务时,至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只关注微服务技术框架本身,而丢失了全局观。如果没有配套的微服务流水线、基础设施自动化,以及对应的服务化团队和组织结构转型,那么微服务带来的收益很难达到预期。本书从全局视角出发,高屋建瓴,涵盖了 CloudNative 的关键技术,以及衍生出的工具、团队文化等关键要素,对于开展云原生业务的企业和组织具有极高的参考和学习价值。
——李林锋 《分布式服务框架原理与实践》作者、华为消费者云微服务架构师
万事万物应该尽量简单,而不是更简单。从单体架构演进到云原生架构所带来的技术变革,都是为了解决快速变化的业务带来的不确定性问题。简而言之,有什么样的业务就有什么样的技术与其相适应。但是仅仅知道这样一个简单的结论,并不能指导我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本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微服务架构演进的原则与实践,阐述了分布式架构带来的数据一致性问题的解决方案。希望本书能帮助读者解决不同的业务场景下遇到的实际问题。
——万金 《DevOps 实施手册:在多级 IT 企业中使用 DevOps》译者,曾在 IBM、华为和 ThoughtWorks从事 DevOps 的实施与推广工作
启军有着丰富的软件开发和管理经验,对软件开发架构设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书中的内容都是他从十几年的工作中获得的实战经验。这绝对是一本值得认真阅读的好书,我强烈力荐!
——马宝辉 AMZN中国数据工程师
云原生(Cloud Native)由 Pivotal 公司于 2013 年提出之后,先后开源了云原生的 Java开发框架 Spring Boot 和 Spring Cloud,随后 Google 在 2015 年成立了 CNCF,使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云原生不仅仅是研发技能或架构设计,它的本质是一种模式,它要求云原生应用满足可用性和伸缩性,具备自动化部署和管理能力,可随处运行,并且能够通过
持续集成及持续交付工具提高研发、测试与发布的效率。本书细致地将云原生的理念、所需技术、研发流程及团队文化融合在一起,能够帮助读者快速准确地理解云原生的精髓。
——张亮 京东金融数据研发负责人、开源分布式数据库中间件 Sharding-Sphere 的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