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发展模式与规划设计策略研究pdf下载

保障性住房发展模式与规划设计策略研究百度网盘pdf下载

作者:
简介:保障性住房发展模式与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0
pdf下载价格:0.00¥

免费下载


书籍下载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保障性住房发展模式与规划设计策略研究》是从规划与建筑的视角,尝试去解答目前中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与矛盾。与其它保障性住房公共政策、管理类研究的宏观叙事不同,《保障性住房发展模式与规划设计策略研究》是从微观的视角,从具体的日常生活分析出发,提出能够解决目前保障性住房问题的规划与设计策略。
  《保障性住房发展模式与规划设计策略研究》能够启发从事保障性住房设计的规划师与建筑师,从“实际存在”的“日常生活”角度去观察、理解中低收入居民生存与生活需要的物质空间环境,尝试用多样化的思维去设计与创作。同时能够让保障性住房开发与建设者了解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多种可能性。
  除此之外,规划与设计院校的高校学生和普通读者,从中也能够了解中外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脉络,以及目前中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概况。

作者简介

  张玲玲,一级注册建筑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建筑学专业博士,奥地利维也纳工业大学访问学者,现任教于苏州大学建筑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社会学背景下的住区规划和居住空间设计。重点关注弱势群体居住行为特征,居民住宅建筑审美倾向,住区外部环境数字化设计方法等居住环境相关的研究焦点。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概念与研究范围
1.2.1 概念释义
1.2.2 研究范围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内相关研究
1.3.2 国外相关研究
1.4 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论

第2章 保障性住房发展模式对比分析
2.1 保障程度
2.1.1 国内外保障性住房发展模式概述
2.1.2 保障程度数据对比分析
2.1.3 上海保障程度分析
2.2 供应方式
2.2.1 国内外供应方式比较分析
2.2.2 上海供应方式分析
2.3 建设模式
2.3.1 西欧与北美建设模式分析
2.3.2 亚洲建设模式分析
2.3.3 上海建设模式分析
2.3.4 建设标准比较分析
2.4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性住房规划与设计引导原则
2.4.1 混合
2.4.2 多样
2.4.3 集约

第3章 保障性住房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3.1 保障性住房发展历程
3.2 保障性住房建设现状
3.2.1 廉租住房
3.2.2 经济适用住房(共有产权房)
3.2.3 公共租赁住房
3.2.4 动迁安置住房
3.2.5 大型居住社区
3.3 保障性住房建设特点
3.3.1 土地性质特定
3.3.2 居住对象特定
3.3.3 套型面积控制
3.3.4 住宅售价控制
3.4 保障性住房建设面临主要问题
3.4.1 区位偏远,配套不足
3.4.2 土地综合利用不足
3.4.3 类型单一,环境单调
3.4.4 造价控制与节能标准矛盾
3.5 引导原则与技术策略提出

第4章 规划策略
4.1 多样化选址
4.1.1 远郊大型居住社区,紧密结合轨道交通
4.1.2 市中心见缝插针建设
4.1.3 普通商品房配建
4.1.4 小结
4.2 适宜的公建配套标准与结构
4.2.1 调整教育配套
4.2.2 提高老年人服务配套
4.2.3 增加商业服务配套
4.2.4 三级公建配套系统
4.2.5 小结
4.3 适宜的街坊规模与功能混合
4.3.1 适宜的街坊规模
4.3.2 核心街坊模型
4.3.3 街坊底层功能混合
4.3.4 小结
4.4 节约化停车
4.4.1 停车位配置与使用现状
4.4.2 小型停车位
4.4.3 街坊周边道路停车
4.4.4 地面立体式汽车库
4.4.5 弹性停车位指标
4.4.6 小结

第5章 住宅单体设计策略
5.1 一梯多户
5.1.1 一梯多户必然性
5.1.2 一梯多户平面类型特征
5.1.3 一梯多户平面经济性控制指标
5.1.4 小结
5.2 节约化厨卫
5.2.1 厨卫紧邻
5.2.2 开敞外廊加天井
5.2.3 暗卫
5.2.4 小结
5.3 规整套型、灵活交通
5.3.1 规整套型
5.3.2 灵活的交通组合
5.3.3 小结
5.4 东西向住宅利用
5.4.1 东西向住宅适应性分析
5.4.2 端套东西向住宅
5.4.3 东西向沿街多层住宅
5.4.4 小结

第6章 社区空间多样化控制与住宅新类型探索
6.1 社区空间多样化控制
6.1.1 以街坊为单位的设计竞标
6.1.2 街坊边界形态与贴线率控制
6.1.3 不同性质保障性住房混合建设
6.2 住宅新类型探索
6.2.1 新类型分析
6.2.2 高层高密
6.2.3 多中小高层高密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上海保障性住房计划建设量与实际建设量汇总
附录2 上海大型居住社区数据汇总
附录3 上海保障性住房项目数据汇总
附录4 典型房型汇总

前言/序言

  2008年起,全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以上海为例,迄今为止共规划了39个大型居住社区,开工建设了上百个保障性住房小区,受益家庭总量预计超过58万户。保障性住房建设成绩突出,但同时也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包括上海、南京、重庆在内,中国的大城市大都以在城市郊区新建大型居住社区作为发展保障性住房的主要途径。这些在近10年内建成的保障性大型居住社区,决定了未来千万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形态,同时也塑造了这些城市远郊的城市形态。这一轮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浪潮,无论是在社会学意义上,还是在城市规划、建筑学意义上,都值得关注。
  本研究最早是来源于2008年开始进行的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科技基金的课题<上海保障性住房建设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成果获得2012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部分研究成果被收入《上海市保障性住房设计导则(经济适用住房篇)(试行)》沪建交联(2011)118号、《上海市保障性住房设计导则(公共租赁住房篇)(试行)》沪建交联(2011)167号、《上海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导则(试行)》。课题的研究成果影响了上海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进程。例如,在2011年颁布的经济适用房建设标准中就适当降低了卫生间的采光要求,解放了经济适用住房单体平面设计的灵活性。
  在课题基础上,笔者完成了硕士论文<上海保障性住房单体平面节约化设计研究>和博士论文《上海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单体设计技术策略研究》。本书是在博士论文基础上的扩展和深化。经过在高校近3年的教学、科研实践,对保障性住房这一特殊的住宅类型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不仅是在设计层面,在中国大城市保障性住房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上也有了一些初步的看法。现将这10年以来关于保障性住房的研究成果集结于此,希望未来能够给政府管理者、规划师和建筑师一些有益的借鉴。如果能够以绵薄之力,促进中国保障性住房社区物质景观和人文景观多样化地发展,将是莫大的荣幸。
  本书的出版首先需要感谢我的恩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振宇教授。李老师长期关注国内外住宅问题,在该领域拥有敏锐的眼光和宽广的涉猎,对文章结构的确立与内容写作提供了全面且重要的指导。写作过程中,每每陷入绝境,总是恩师助我柳暗花明。治学严谨,是恩师给予我成书后数轮修改的驱动力。如今我也为人师,更知为师的不易。师恩深似海,借此机会感谢李老师多年来在各个方面给予我的教导与帮助。
  还要感谢的人很多,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姚栋教授、上海房地产科学研究院的王金强院长、全威高级工程师、纪振鹏工程师等等,他们都在成书过程中给予我无私的帮助。最后要感谢的是我的家人,在写作期间给予的理解与帮助,让我在一次次挣扎中逐步理清思路。
  2017年6月27日于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