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1600-2000从德川幕府到平成时代pdf下载pdf下载

日本史:1600-2000从德川幕府到平成时代百度网盘pdf下载

作者:
简介:本篇主要提供日本史:1600-2000从德川幕府到平成时代pdf下载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6-01
pdf下载价格:0.00¥

免费下载


书籍下载


内容介绍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从德川幕府在伏见城受天皇委任统治到2000年日本的新年庆典,横跨四百年的历史。分为“传统时代的日本”“革命年代的日本”“新世纪的日本”“战争中的日本”“当代日本”五个部分。

从政治局势的变革到商人阶层的崛起、从无产阶级的工人运动到性别观念和家庭婚姻习俗的转变、从殖民与战争到被占领和民主化……全书以“大事件”与“小故事”相结合的叙事,以翔实的史料、数据和图表为基础,用客观中立的治史态度,全景式白描的写作手法,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以多维度、群像式的历史叙述,展现了日本社会现代化转型期的挫折与奋进、失败与崛起。


作者简介

詹姆斯•L. 麦克莱恩(James L. McClain),美国布朗大学历史学教授,讲授近代日本史20多年。1966年,22岁的他第一次来到日本旅游观光,被日本文化强烈吸引,从此进入日本历史文化研究领域,成为研究日本历史的著名学者。他的《金泽:17世纪的日本城堡》《江户与巴黎:近代早期的都市生活》《大阪:近代早期日本的商业之都》三部著作成为研究日本历史文化不可不读的学术专著。其中《金泽:17世纪的日本城堡》一书赢得了美国历史学会大奖,成为英语世界研究日本历史的名著。《日本史》则是他近年出版的一部更为重要的代表作。


王翔,日本名古屋大学博士,浙江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国家首届“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多年潜心于中外经济史及比较经济史研究,有多部论著和译著问世,其中主要译著有:《剑桥日本史(第五卷):19世纪》《日本军队对海南岛的侵占与暴政(1939—1945)》《棕榈之岛——清末民初美国传教士笔下的海南》等。1992年至1994年,译者曾在日本石川县首府的一所大学担任教授,而这里也是本书作者詹姆斯教授长期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精彩书评

麦克莱恩对日本过去四个世纪进行了多面向、细微的观察。布朗大学教授麦克莱恩从1603年德川家康受封幕府将军开始,引领着读者从十七与十八世纪大名的城堡以及十九世纪肮脏不堪的矿工棚屋,进到二十世纪新兴都市中产阶级的精致日式房舍。麦克莱恩运用了日本史中新的研究资料,同样熟练地描述了宗教与知识趋势、经济发展、政治操弄,以及遭受排挤的韩裔、阿伊努族和女性族群所面对的特殊问题……这是本卓越非凡的巨作。

——Publishers Weekly《出版者周刊》

作者在本书历史叙事的多数时刻不动声色,让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在近代以来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等舞台上纷纷登场,让他们共同绘制近代日本惊醒、奋斗、失败,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再次崛起的历史画卷。在这个意义上,本书是一部出色的通史。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分身:新日本论》作者 李永晶

近几十年中,历史著述的一个新特点是越来越重视社会和文化层面的表述,并力图更完整地再现普通百姓的生活。本书对这些问题给予了特别的关注,除了重大的政治和经济事件及其进展外,还尽量收集并论述了有关社会、文化动向以及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内容。通过译者的辛勤工作,为中国的专家学者和普通读者条理清晰地描述了日本四百年间的方方面面。

——名古屋大学文学部长 历史学家 森正夫

全书吸引我的另一特点,就是“大事件”与“小故事”相结合的叙事手法,以及全书写作的“茶座”风格。在四百余年间的日本历史叙事中,作者既没有遗漏任何一个重要的“大事件”,又为我们揭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小故事”。《日本史》的行文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范例,它会使很多人感到惊讶:原来,严肃的史学著作也能这么写!

——本书译者 浙江财经大学教授 王翔

美国布朗大学历史教授詹姆斯·L. 麦克莱恩的《日本史》,堪称近年来颇有特色的成果。

——北京大学教授 宋成有



目录

编者序:历史的镜面,倒转的回声 / i

序(一):预测未来 :如何阅读日本的历史? 李永晶 / viii

序 ( 二 ):日本历史有它自己残酷的迂回曲折 宋成有 / xii

译者序(一):历史意识与理性精神 王翔 / xv

译者序 ( 二 ):2014 年版序言 王翔 / xviii

前言 詹姆斯·L. 麦克莱恩 / xx

第一篇:传统的日本 / 001

年表 / 002

第一章  德川政权 / 006

日本国家的起源和武士的出现 / 011

德川家康和将军职位 / 015

巩固统治 / 020

权力的纵向延伸 / 027

权力的正统化 / 029

权力的象征及其实质 / 035

日本和世界 / 037

第二章  城市、商业和生活方式 / 045

城市革命 / 047

城市和商业 / 051

农业商品化和原初工业化 / 055

对外贸易 / 059

阶级、身份和生活水平 / 064

第三章  自我与社会 / 071

武士道和武士伦理 / 072

商人对新儒学的思考 / 078

平行之“道”:商家家训和农民圣人 / 083

性别与现实 / 088

自我和群体 / 092

“身为日本人”的共性 / 097

第 二 篇 革命年代的日本 / 107

年表 / 108

第四章  明治维新 / 115

经济灾难和社会叛乱 / 116

新论说和新宗教 / 120

失败的改革和落空的期望 / 124

外患 / 125

美国引发危机 / 130

1854 ~ 1860:对外国人的让步和国内的强硬路线 / 133

1860 ~ 1864:公武合体 / 138

1864 ~ 1868:最后的较量 / 142

明治“维新”概念的形成 / 148

第五章  “新开端” / 150

革命清算 / 151

击退反对党 / 157

了解西方 / 163

岩仓使节团 / 166

知识分子和教育家 / 169

促进文明开化 / 173

第六章  缔造立宪政体 / 178

执政者对宪法和代议制政府的思考 / 178

反对的事例和纷纭的论争 / 180

伊藤博文起草宪法 / 184

公民道德和国家意识形态 / 190

《大日本帝国宪法》 / 195

第七章  走向工业高度发展的未来 / 199

国家干预以及经济的基础设施 / 200

松方通货紧缩和经济新方向 / 205

私人企业家和轻工业的成长 / 209

农村地区的贡献 / 212

行业之首“棉纺业”和日本工业先驱 / 216

大商业、重工业和财阀 / 220

“牺牲在工业进步的祭坛上” / 226

近代经济的确立 / 229

第八章  经历明治梦想 / 233


第三篇 新世纪的日本 / 259


第九章  帝国的建立 / 267


第十章  新觉醒和新现代性 / 296


第十一章  动荡的 20 世纪 20 年代 / 330


第 四 篇 战争中的日本 / 371


第十二章  “国家危急时期” / 378


第十三章  追求新秩序 / 413


第十四章  大东亚战争 / 452


第五篇 当代日本 / 487


第十五章  被占领的岁月 / 493


第十六章  复兴与丰裕 / 534


第十七章  又一个新世纪 / 568


附录 / 599

词语注释 / 600

延伸读物 / 610

中日历史大事年表对照 / 637


精彩书摘

明治“维新”概念的形成

领导推翻德川政权的西乡隆盛、伊藤博文、木户孝允通常并不被认为是领导世界上伟大革命之一的英雄。他们没有提出任何鼓舞全人类的激动人心的新价值观,如 19 世纪法国的“自由、平等、博爱”,也没有像 20 个世纪的俄国和中国革命那样,着手推进在经济和社会中处于边缘地位阶级的利益。夺权过程中的种种情况,使得 1868 年的革命没有出现非常具有戏剧性的场面。“讨幕派”打着恢复天皇统治的旗号掩护自己的行动,他们的胜利来得相对较快,恐怖行动相对不多,暴力持续时间不长。

1868 年的年轻领袖们决定,不能只停留在发动一场恢复过去遗传下来的价值观,使自己祖国免于沦亡的政变上,他们还要做得更多。在 19 世纪的前几十年,日本的“内忧”对传统政府组织是否能够应对武士的贫困和士气,适应由原初工业化和农业商品化驱动的经济转型,处理社会动乱,回应知识分子的批评,为集体异议中显而易见的新的政治意识留出余地等提出了严肃的质问。始于佩里来航的“外患”,暴露了幕府组织上的缺陷和意识形态的破产,而且幕府屈于外敌的签订条约的要求引起了志士的愤恨和忍受开国通商后果的城乡居民的憎恶。1868 年夺取权力的人是不满日本当局的半殖民地地位的民族主义者,而且正如松平春岳和岛津齐彬的上书中指出的,他们是同情面临困难的同胞的日本人。19 世纪五六十年代发生的事情使他们变得激进,充满愤怒和怨恨,对这个世界深为不满并想改变它。

1868 年,当伊藤博文、西乡隆盛、岩仓具视等成为政权的掌舵人时,对于将来的变化并没有一幅明确的蓝图,不过,他们对于想要航行的新方向却有个大体感觉。1867 年他们集中力量对付幕府时,他们之间的几次讨论已经指明,必须成立更为灵活的管理机构,使“才德之士”发挥才干,在天皇的佑护下促进全国统一,改善每个人的生活条件。日本西南一些藩实施的自强计划说明,人们已开始认识到工业化和对外贸易可以增强国家实力,创造国内繁荣。19 世纪 60 年代严重的经济和社会混乱使许多激进分子相信,只有最激烈的行动才能产生一个稳定安宁的新世纪,因此他们抛弃了过去的哲学,尝试重整社会秩序,重建意识形态的新思想。恐惧和愤怒、渴望和期盼,不信一个曾经辉煌的国家竟落到如此可悲的境地 — 所有这些混合在一起,使1868 年的那些领导人和日本人民相信,只有富于革新精神的根本的改变,才能拨乱反正,拯救未来。

1868 年 1 月长驱直入京都的人用古老的象征证明推翻旧秩序的正当性和他们正在考虑的革命政策的合法性。19 世纪 60 年代中期,他们当中许多激进分子说起要“瞒天过海”,暗指他们并不想真的把直接统治的权力归还天皇。事虽如此,但是伊藤博文、西乡隆盛及其同仁对天皇的忠诚是真心诚意的。起义者所想的是使天皇回归到他的传统作用:主持国家的仪式和认可以他的名义进行统治的行动。在这个意义上,“忠诚”向日本人民解释了起义者之所以要除掉幕府,是因为它把朝廷变成了政治上的一潭死水。“忠诚”也驱使他们尝试彻底改革日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后来日本人从中国的古典著作中借用了一个很少使用的词“维新”来形容权力的夺取和 1868 年之后倡议的新政策。这个表意词翻译成英语是“restoration”,日语读音写作“ishin”,指迥然有异的事物:一种只有利用社会全体的能量才能实现的万事万物的更新,一个新的开端。这个词用得十分贴切,因为正如最近三个世纪里世界上任何国家所经历的一样,19 世纪七八十年代,新的开端带给了日本革命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