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第七辑》[33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第七辑

  • 出版时间:2019-11-01
  • 热度:8265
  • 上架时间:2024-06-30 08:52:2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 中国古代史籍举要/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主体部分共分四编十二章,系统地介绍了现代校订、阅读古代史籍的方法。该书主体部分共十四章,另有附录“研究中国历史的常用书参考书和工具书简目”。此书细致阐述了各类中国古代史籍的源流、体例、特点。两书互相补充,恰好构成内容完整的中国历史文献学。此次将两书合并,可以丰富该书的内容,使全书架构更加完整,便于读者阅读和查证。

内页插图

目录

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
序言
第一编 通论——校读古代史籍的基本条件
第一章 掌握一些阅读古籍的技能
第一节 认识文字
第二节 辨明句读
第三节 分析篇章
第四节 钻研传注
第二章 熟悉古代书籍的一般情况
第一节 古书的流别
第二节 古书的部类
第三节 古书的传播
第四节 古书的版本

第二编 分论上——关于校书
第一章 书籍为什么必须校勘
第一节 何谓校勘,它的取材范围怎样
第二节 古书辞句误夺一字、误衍一字的关系
第三节 古书字体误增一笔、误减一笔的关系
第四节 古书迭经传写、翻刻,脱落文字太多的关系
第二章 校书的依据
第一节 依据本书内在的联系,发现问题,订正讹误
第二节 类书和古注的不可尽据
第三节 宋元旧本的所以可贵和不可尽据
第四节 明代刻本存在的缺点
第五节 尽量倚靠清代学者的精校本和精刊本
第六节 尽量利用近人校书的成果
第三章 校书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节 重视集体力量、分工合作
第二节 了解古代书籍中衍、脱、讹、倒的一般规律
第三节 对通行的、常见的古籍,务求比较精熟-
第四节 掌握历代避讳方面的知识
第四章 怎样进行校书
第一节 不可再走过去藏书家们校书的老路-
第二节 不可妄逞臆见,轻于改字
第三节 书籍致误的来源弄清楚后,从广泛的材料中
找校勘的根据
第四节 校书的具体方法

第三编 分论下——关于读书
第一章 了解古人写作中的一般现象
第一节 远古的书,都找不到作者主名
……
中国古代史籍举要

前言/序言

  我往年写过一本《中国历史要籍介绍》,替学习中国历史的专业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介绍了一些重要史籍和学习方法。时间过得真快,从一九五五年出版以后,转瞬又已二十多年了。这本书早已不易觅得。许多朋友和读者来信,敦促我修订重印,以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于是删繁补阙,又新加一些章节,改名为《中国古代史籍举要》,成为这个本子,重新出版。
  我国历史书籍,起源虽早,但正式成为史学,还是从《史记》开始的。因为《史记》具备了史书内容的各种体例,替后人准备了许多条件。后世许多历史书籍,很少能出其范围,大半是模仿它,不过有些是“具体而微”,有些是“得其一体”而已。所以我在写第三章时,特别就《史记》一书总的精神方面和处理问题、组织材料方面,举出其各种特点,促使读者注意,以便了解其他史籍时,有綫索可寻。然后归纳到第十一章,说明刘知几、章学诚对各种旧史得失利弊的看法,这差不多成了古代史籍的小结。所以第三章和第十一章,是全书的重点。此外又补写了有关实录、学术史、史辨、史论、史考等方面重要书籍的简介共五章,于是中国古代史籍的重要部分,也约略地举列在这里了。
  学习历史,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指导。例如恩格斯所着《自然辩证法》裹《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章,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便是研究远古历史的重要依据。列宁的《国家与革命》,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也都是使我们能够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说明问题的经典着作。这无论是学习中国史或世界史,都是必须阅读的。学者熟习其书,懂得一些基本理论以后,才有条件谈得上整理中国旧史。在今天,有志学习中国古代史的人们,对于这一类的着作,都知道重视它,研究它,用不着多加称举。所以这本书里,对一般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书籍,也就没有提及。至于其他未尽之处,希望读者不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