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古代史第一卷第一分册导论与史前史pdf下载pdf下载

剑桥古代史第一卷第一分册导论与史前史百度网盘pdf下载

作者:
简介:本篇主要提供剑桥古代史第一卷第一分册导论与史前史pdf下载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4-01
pdf下载价格:0.00¥

免费下载


书籍下载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剑桥古代史》初版于20世纪前期,自70年代开始由英语世界及法国、德国等国的知名学者和专家进行长达30年的重写,由原来的12卷扩展至14卷19册。新版《剑桥古代史》将初版中公元3世纪的古代史下限推到公元7世纪左右,大量增加关于古代埃及、西亚文明与早期希腊历史,以及社会经济史、文化史的内容,在古代文明的起源、古代经济的一般特征、古典文明与东方文明的关系、古代世界的转变等一系列根本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本书为第一卷第一分册,包括导论与史前史。本书从地球开始形成讲起,叙述了生命的起源、人类的产生和进化以及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人类的发展。作者分别是地质学、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历史学、年代学等学科的专家学者,从多角度生动介绍了早期人类发展的历史。

本册《导论与史前史》是全套《剑桥古代史》的组成部分之一,所以在内容安排上只能服从全书的格局,即限于地中海及周边地区,而不涉及东亚、南亚、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及南、北美洲。这对于想了解整个世界史前史的读者来说,可能是个缺憾。


作者简介

主编简介

I.E.S.爱德华兹,英国不列颠学会会员,不列颠博物馆埃及文物部主任

C.J.嘉德(已故),英国不列颠学会会员,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院古代闪米特语言与文明专业前名誉教授

N.G.L.哈蒙德,英国不列颠学会会员,布里斯托尔大学希腊史教授

译者简介

汪连兴,苏州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张春梅,大连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王瑞,美国雪城大学英语文学硕士,现供职于瑞士

尹昌兰,中国石油物探局高级工程师

汪鸿宇,医学硕士,现供职于加拿大


目录

目录

前言…………………………………………………………………(1)

第 一 章

地质时代

D.L.林顿,F.莫塞利著

第一节 引言(1)

第二节 亚非台地(6)

第三节 欧亚台地!!!!!!!!!!!!!!!!!!!(10)

第四节 古地中海与地球中部褶皱带!!!!!!!!!!!(13)

第五节 现代海洋、河川与山脉的形成!!!!!!!!!!(22)

第二章

农耕和城市生活兴起前东欧、西亚和埃及的自然状态

K.W.巴策著

第一节 冰后期早期的自然环境!!!!!!!!!!!!!(36)

第二节 末冰川时期欧洲东南部的自然状态!!!!!!!!(47)

第三节 亚洲西南部的史前地理!!!!!!!!!!!!!(49)

第四节 埃及和尼罗河谷的史前地理!!!!!!!!!!!(61)

第三章

埃及、西亚和欧洲的原始人类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多罗西·A.E.加洛德(69)

 一 埃及!!!!!!!!!!!!!!!!!!!!!!(69)

 二 西亚概述!!!!!!!!!!!!!!!!!!!!(73)

 三 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74)

 四 安那托利亚!!!!!!!!!!!!!!!!!!!(86)

 五 阿拉伯沙漠北部!!!!!!!!!!!!!!!!!(86)

 六 库尔德斯坦南部!!!!!!!!!!!!!!!!!(87)

 七 西亚:结论!!!!!!!!!!!!!!!!!!!(89)

第二节 中石器时代!!!!!!!!!!!J.G.D.克拉克(90)

 八 新温暖期的自然环境及其影响!!!!!!!!!!!(90)

 九 北欧的中石器时代聚落!!!!!!!!!!!!!!(96)

 十 欧洲西南部和非洲北部!!!!!!!!!!!!!(107)

 十一 欧洲中部和东部!!!!!!!!!!!!!!!(115)

 十二 亚洲西南部!!!!!!!!!!!!!!!!!(119)

第四章

语言的见证

W.F.奥尔布赖特,T.O.兰布丁著

第一节 语言与历史!!!!!!!!!!!!!!!!!(124)

 一 语言的变化!!!!!!!!!!!!!!!!!!(124)

 二 语言关系!!!!!!!!!!!!!!!!!!!(126)

 三 历史语言学方法!!!!!!!!!!!!!!!!(127)

 四 借用、传播与侵入!!!!!!!!!!!!!!!!(129)

 五 主要的语系!!!!!!!!!!!!!!!!!!(130)

第二节 亚非语系(闪—含语系)!!!!!!!!!!!!(133)

第三节 印度—赫梯语系!!!!!!!!!!!!!!!(140)

第四节 苏美尔语、胡里语、乌拉尔图语和埃兰语!!!!!(147)

第五章

欧洲、西亚和北非的早期人类

D.R.休斯,D.R.布洛什维尔著

第一节 南方古猿和直立人!!!!!!!!!!!!!!(158)

第二节 智人!!!!!!!!!!!!!!!!!!!!(161)

第六章

年代学

第一节 埃及(至第二十王朝末)!!!!!威廉·C.海斯(174)

第二节 古代西亚!!!!!!!!!!!!!M.B.罗顿(195)

 一 引言!!!!!!!!!!!!!!!!!!!!!(195)

 二 史料!!!!!!!!!!!!!!!!!!!!!(196)

 三 公元前2千纪的年代学!!!!!!!!!!!!!(204)

 四 苏美尔时期的年代学(公元前3500—前2000年)!!!(221)

 五 主要问题!!!!!!!!!!!!!!!!!!!(231)

第三节 青铜时代的爱琴海地区!!!弗兰克·H.斯图宾斯(241)

 一 史料的性质!!!!!!!!!!!!!!!!!!(241)

 二 各个时期的年代!!!!!!!!!!!!!!!!(245)

 三 特洛伊陷落的年代!!!!!!!!!!!!!!!(249)

第七章

上篇西亚最早的聚落(公元前9—5千纪)

J.麦拉特著

第一节 地理、专业术语和编年!!!!!!!!!!!!!(251)

第二节 伊拉克北部扎格罗斯地区!!!!!!!!!!!(257)

第三节 伊朗南部扎格罗斯地区!!!!!!!!!!!!(263)

第四节 公元前7—6千纪的叙利亚和黎巴嫩!!!!!!!(267)

第五节 两河流域平原!!!!!!!!!!!!!!!!(273)

第六节 哈拉夫文化!!!!!!!!!!!!!!!!!(279)

第七节 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哈拉夫文化时期!!!!!!!(285)

第八节 苏希亚纳与两河流域南部!!!!!!!!!!!(287)

第九节 伊朗高原!!!!!!!!!!!!!!!!!!(293)

第十节 “突厥斯坦”南部!!!!!!!!!!!!!!!(297)

第七章

下篇公元前4000年以前的安那托利亚

J.麦拉特著

第十一节 地理概况!!!!!!!!!!!!!!!!!(308)

第十二节 “新石器时代”的安那托利亚!!!!!!!!!(311)

第十三节 早期铜石并用时代!!!!!!!!!!!!!(322)

第十四节 晚期铜石并用时代!!!!!!!!!!!!!(328)

第八章

城市的发展(从欧贝德至乌鲁克Ⅴ末期)

麦克斯·E.L.马洛恩著

第一节 巴比伦尼亚和美索不达米亚(332)

 一 专业术语(332)

 二 埃利都(337)

 三 乌尔—欧贝德与邻近地区(356)

 四 乌鲁克—瓦尔卡(366)

 五 拉斯艾米亚(372)

 六 乌凯尔丘(374)

 七 捷姆迭特那色(378)

 八 迪亚拉河南部地区(378)

 九 地理和政治情况(379)

 十 基尔库克地区:努兹(380)

 十一 马塔拉(381)

 十二 扎布河下游和迪亚拉河之间的区域!!!!!!!(382)

第二节 亚述(383)

 一 泰佩伽夫拉(383)

 二 阿尔帕契亚(405)

 三 尼尼微(科云奇克)(408)

 四 鲁万迪兹地区:巴拉多斯特山洞穴(409)

 五 迈赫穆尔平原(410)

 六 辛贾尔山(410)

 七 哈孙纳(414)

第三节 叙利亚(414)

 一 泰尔布拉克(414)

 二 沙贾巴扎尔(416)

 三 拜利赫河谷:梅费什丘和季德勒丘(417)

 四 幼发拉底河的上游和中游(419)

 五 叙利亚西部:奥龙特斯河流域和阿穆克平原(420)

 六 哈马(423)

 七 叙利亚沿海地区:拉斯沙姆拉(乌伽里特)!!!!!!(425)

 八 毕布罗斯!!!!!!!!!!!!!!!!!!!(428)

第四节 伊朗!!!!!!!!!!!!!!!!!!!!(429)

 一 胡齐斯坦!!!!!!!!!!!!!!!!!!!(430)

 二 胡齐斯坦—苏希亚纳!!!!!!!!!!!!!!(434)

 三 洛雷斯坦北部地区:泰佩古兰!!!!!!!!!!!(442)

 四 泰佩吉延!!!!!!!!!!!!!!!!!!!(445)

 五 阿塞拜疆!!!!!!!!!!!!!!!!!!!(446)

 六 外里海省!!!!!!!!!!!!!!!!!!!(449)

 七 法尔斯!!!!!!!!!!!!!!!!!!!!(449)

 八 泰佩夏尔克!!!!!!!!!!!!!!!!!!(455)

 九 泰佩希萨尔!!!!!!!!!!!!!!!!!!(464)

第九章

上篇前王朝时期的埃及

埃莉丝·J.鲍姆加特尔著

第一节 引言!!!!!!!!!!!!!!!!!!!!(471)

 一 分期与年代学!!!!!!!!!!!!!!!!!(471)

 二 自然环境与疆域!!!!!!!!!!!!!!!!(474)

第二节 前王朝时期文明!!!!!!!!!!!!!!!(475)

 一 巴达里文化!!!!!!!!!!!!!!!!!!(475)

 二 纳伽达文化Ⅰ!!!!!!!!!!!!!!!!!(481)

 三 纳伽达文化Ⅱ!!!!!!!!!!!!!!!!!(488)

第三节 宗教!!!!!!!!!!!!!!!!!!!!(499)

第四节 艺术!!!!!!!!!!!!!!!!!!!!(501)

第九章

中篇新石器时代和铜石并用时代的巴勒斯坦

R.德沃,O.P.▲Z著

第五节 第一批定居者:猎人与农夫!!!!!!!!!!!(505)

第六节 农夫与陶工!!!!!!!!!!!!!!!!!(516)

第七节 农夫、陶工与冶金者!!!!!!!!!!!!!!(526)

第八节 “巨石文化”!!!!!!!!!!!!!!!!!(543)

第九章

下篇新石器时代和铜石并用时代的塞浦路斯

H.W.卡特林著

第九节 地理!!!!!!!!!!!!!!!!!!!!(545)

第十节 塞浦路斯最早的定居者!!!!!!!!!!!!(549)

第十一节 新石器时代Ⅰ期的终结及其余续!!!!!!!(553)

第十二节 新石器时代Ⅱ期的塞浦路斯!!!!!!!!!(554)

第十三节 铜石并用时代的塞浦路斯!!!!!!!!!!(558)

第十四节 铜石并用时代Ⅱ期:向青铜时代过渡的塞浦路斯!!!!(562)

第十章

爱琴海地区的石器时代

S.S.温伯格著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和中石器时代!!!!!!!!!!!(565)

第二节 有陶新石器时代!!!!!!!!!!!!!!!(573)

第三节 有陶新石器时代及其阶段划分!!!!!!!!!(580)

第四节 希腊大陆的早期新石器时代!!!!!!!!!!(583)

第五节 希腊大陆的中期新石器时代!!!!!!!!!!(596)

第六节 爱琴海地区的晚期新石器时代(不含克里特岛)!!!(607)

第七节 新石器时代的克里特!!!!!!!!!!!!!(615)

缩写文献!!!!!!!!!!!!!!!!!!!!!!(625)

各章参考文献!!!!!!!!!!!!!!!!!!!!(633)

总索引!!!!!!!!!!!!!!!!!!!!!!!(684)

地图索引!!!!!!!!!!!!!!!!!!!!!!(895)

地图导读!!!!!!!!!!!!!!!!!!!!!!(906)

译者注!!!!!!!!!!!!!!!!!!!!汪连兴(932)


精彩书摘

译者序

终于给本册译稿打上了最后一个句号。掩卷而起,如释重负。2010年6月从郭小凌教授那里接受这项翻译任务时怎么也没想到,《剑桥古代史》这部书竟耗去了我整整六年光阴。其中两年半是耗费在全书的译名规范统一工作上,可惜由于种种干扰而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另外三年半,则是全身心扑到了手中这第一卷第一分册的翻译和审校上。“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剑桥古代史》所蕴含的巨大学术价值和学术魅力,如强大的磁场一般,吸引着我如此忘情而不悔地投入。

如果说整部《剑桥古代史》用“博大精深”四个字来概括,那么最能体现这四个字的,可能是这第一卷第一分册。

本册书名的副标题是PROLEGOMENAANDPREHISTORY(导论与史前史)。但是,主编们好像没有为这一册或这一套书安排一篇专门的导论,所以,本册的真正内容就是史前史。或许,主编们原先曾有这样的计划,但是后来取消了,而把整个这一册作为全书的导论。因为史前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整个人类历史的序幕。本书开宗明义第一句话是:“历史的视野始于地球起源,经过整个地质时代,最终进入人类进化阶段。”主编们用整整两章篇幅,从地质学到地理学,洋洋洒洒五六万字,把读者带进了人类起源、人类进化乃至文明发轫的恢宏背景。这样的气势,这样的视野,是一般史前史著作难以企及的。

接下来的第三、四、五、六章,分别从考古学、语言学、古人类学和年代学这四个学科切入,对石器时代开始以来的人类史前史作了全景式的宏观考察和叙述。主编们为这四章邀请的执笔者达九位之多,都是各自学科领域内的著名专家学者。他们集数十年研究之功力,高屋建瓴,驾轻就熟,厚积薄发,详略交错,全面展示了埃及、西亚和欧洲地区主要石器文化的发展脉络和特点,概述了200多万年以来的人类进化史,并且从语言文字变迁的角度论述了地中海区域的部族更替和人口、文化变动情况。特别是第六章,正如主编们所说,三位主笔都是“古代世界编年的德高望重的权威”,“每卷卷末表格里的年代即是他们反复斟酌的结果”。三位学者基于他们的渊博学识和真知灼见,为公元前3千纪—前2千纪这段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年代学基础。他们的研究成果,先是被各卷册的作者所接受,很少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而后又在整个古代史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此后的第七、八、九、十章,就完全呈现了考古学一枝独秀的景象。六位作者纵横驰骋在他们各自擅长的领域内,各种史料信手拈来,如数家珍,把客观主义史学方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他们笔下,西亚、埃及和欧洲地区的新石器时代和铜石并用时代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自打“人猿相揖别”以来,人类历史上发生的最重大的三次革命,就是火的使用、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而农业革命最早就是在西亚发生的,并很快传播到埃及,最早的国家也正是在这两个地区诞生的。因此,把西亚和埃及这段历史讲清楚了,也就差不多把整个人类社会的这段历史讲清楚了。

作为本专业领域的研究者,我第一次接触到《剑桥古代史》,还是在30多年前读研究生时。1978年,我和郭小凌同时考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为该院在“文化大革命”后招收的第一批世界历史研究生,师从廖学盛先生攻读世界古代史。郭小凌主修希腊史;我主修原始社会史,也就是今天习称的“世界史前史”。

在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原始社会史研究领域一直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史前社会理论独领风骚。70年代末至80年代是原始社会史研究的鼎盛时期,尤其是在1984年前后(纪念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发表一百周年),各种论著和译著如雨后春笋般大批涌现。这个时期出现了三部标志性著作:林志纯主编的《世界上古史纲》(人民出版社,1978)、宋兆麟等编著的《中国原始社会史》(文物出版社,1983)以及林耀华主编的《原始社会史》(中华书局,1984),代表了当时国内史前社会研究的最高水平。尤其是《世界上古史纲》的原始社会部分(毛昭晰主笔),此后几十年间一直是国内高校世界古代史教科书相关部分的编写蓝本。这个时期,还大量引进或介绍了包括《剑桥古代史》《金枝》《地球上的人们———世界史前史导论》等在内的西方学术名著,也翻译出版了一批苏联学术界的研究精品,如苏联科学院的三卷本《原始社会史》和苏联高校通用教材《世界原始社会史》。因此,史前社会研究在史料上有很大突破,视野上也大为拓展。但是另一方面,在坚持马恩史前社会理论体系的同时,又无批判地保留了他们许多明显过时的论断。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原始社会史和马恩史前社会理论的研究退潮。在先秦史领域,一批学者借鉴西方研究成果,提出酋邦概念,给马克思主义国家起源理论带来了一股新鲜而强劲的气息,可惜不久即趋于沉寂,而未能趁势扩大战果,取得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世界原始社会史研究人才凋零①,原先在该领域内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民族学(Ethnology),几乎完全转向古代少数民族政权和当代民族问题的研究,从而逐渐淡出了史前史研究者的视野,只在文化人类学中尚可见其身影。另外,随着资讯媒体革命和“全球化”时代的降临,史前史研究领域受到了正在全球泛滥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和影响,马恩史前社会理论被解构,被冷落,从炙手可热变得无人问津。世界史前史的教学和研究成了两张皮:一方面是传统的理论观点没有得到批判性继承,另一方面则是对西方学术观点、方法的良莠不齐的无批判引进。这就是当前国内世界史前史教学和研究的现状。

许多人认为,“原始社会史”与“史前史”是同一概念,或者是同一范畴的两种不同表述。其实不然,这是两个既相似又不完全相同的体系。这不仅因为各自的来源不同———前者来自苏联史学界,俄文称Историяпервобытногообщества;后者源自欧美史学界,英文称Prehistory。更重要的是,它们在内涵外延上,特别是在理论指导和研究方法上,都有区别。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原始社会史,其最大的特点和优点,是把偏重实证的考古学和古人类学与偏重社会制度研究的文化人类学(以前随苏联学术界称Этнография,即“民族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和研究。但是由于受教条主义束缚,在许多理论问题上又故步自封,裹足不前。而西方史前史学一方面严格遵循着实证主义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则忽略了对历史发展规律性的探讨,所以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因此,当前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坚定不移地批判继承马克思主义史前社会理论,恢复其在研究中应有的核心指导地位。与此同时,具有国际学术视野,广泛吸收西方学术界的优秀成果,借以构建自己的、有中国特点的世界史前史体系。我想,这应该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我们翻译《剑桥古代史》第一卷第一分册的题中应有之义。

下面再说几点与本书翻译有关的技术性问题。

首先必须说明的是,本册中文版是有关译者集体努力的结果。本册所涉及的学科众多,地质学、地理学、古人类学、语言学、考古学等分别占有一章或数章,由18位学者执笔撰写。从学科范围之广、作者人数之多可见撰写和翻译的难度之大。为了保证翻译质量,我们相应组建了一支由不同专业人员参加的翻译团队。参译人员及各自承担的章节如下:

张春梅,历史学博士,大连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师从郭小凌教授,主修希腊史。承译本书第八章。

王瑞,哲学博士。199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英语专业后留校任教,2004年获美国Syracuse大学英语文学硕士学位,2012年获德国FriedrichAlexander大学博士学位。现在瑞士工作。承译本书第四章、第九章。

尹昌兰,中国石油物探局高级工程师。1969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美国堪萨斯大学访问学者,常年在缅甸、巴基斯坦、伊拉克、阿联酋等国工作。承译本书第一章。

汪鸿宇,医学硕士。199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现在加拿大工作。承译本书第五章。

王中斐,历史学硕士,2008年毕业于苏州科技大学,现在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工作。承译本书第七章第一节至第四节。

刘葵,历史学硕士,2008年毕业于苏州科技大学,现在中国农业银行工作。承译本书第十章第一节至第三节。

汪连兴,苏州科技大学教授。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廖学盛先生,主修史前史。承译本书前言、第二章、第三章、第六章、第七章第五节至第十四节、第十章第四节至第七节、总索引和缩写期刊文献;主持和指导全书翻译工作,全面审校各章节,撰写“译者注”,并对全书的翻译质量负责。

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刘健研究员、常熟理工学院李铁匠教授参与了部分翻译工作;尹佳宁女士翻译了“地图索引”和“地图导读”,并为“总索引”做校对。

本册主译谨对上述参译人员的通力合作和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了便于阅读和研究,本书原著设置了参考文献、内容索引(即总索引)、地图导读等附录。我们又增加了一个附录———“译者注”。为了不影响阅读原著,避免喧宾夺主,我们把“译者注”集中置于本册书末。在正文和总索引中,只在相应的关键词右角标上“▲+数字”作为引导,以区别于原著的脚注标号。有兴趣的读者,也可以单独阅读该附录。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册《导论与史前史》是全套《剑桥古代史》的组成部分之一,所以在内容安排上只能服从全书的格局,即限于地中海及周边地区,而不涉及东亚、南亚、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及南、北美洲。这对于想了解整个世界史前史的读者来说,可能是个缺憾。好在剑桥大学已经另外编写了一套三卷本的《剑桥史前史》,于不久前问世,中文本也已经在酝酿翻译之中,有兴趣的读者不妨静候其出版佳音。

《剑桥古代史》和《新编剑桥中世纪史》翻译工程首席专家武寅研究员在历次工作会议上一再强调:“我们这个工程就是要打造传世精品”,“质量标准要自始至终贯穿在我们工作的全过程,尽可能做得最好”。我们深知,要真正做到这样绝非易事,因此对译稿质量从一开始就紧抓不放。我们制定了《译文错误认定原则》,对译稿质量实行量化管理。每次审校后,各章译者都会从主译这里收到四份材料:《审稿意见》、经主译详细修改的译稿、《译稿错误分析》、《译稿情况汇总》。六年来,总共向本册翻译人员发送了九次《情况通报》。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严格程序和要求,尽可能做到让我们的工作任何时候都经得起检验,对得起我们自己的学术良心。即便如此,每个人的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毕竟都会有局限、有死角,错误和疏漏在所难免,敬祈广大读者明察并不吝赐教。

汪连兴

2016年10月8日



前言/序言

总译序

《剑桥古代史》《剑桥中世纪史》与《剑桥近代史》是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三部世界史名著,代表了西方史学研究的趋势和水平,在西方史学界乃至世界史学界享有极高的学术地位,国际史坛习称为“剑桥三史”。其中,《剑桥近代史》的第2版以《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的中文译名,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成为我国学人及广大世界史爱好者的重要读物。

《剑桥古代史》初版于20世纪前期,自70年代开始由英语世界及法国、德国等国的知名学者和专家进行长达30年的重写,由原来的12卷扩展至14卷19册。新版《剑桥古代史》将初版中公元3世纪的古代史下限推到公元7世纪左右,大量增加关于古代埃及、西亚文明与早期希腊历史,以及社会经济史、文化史的内容,在古代文明的起源、古代经济的一般特征、古典文明与东方文明的关系、古代世界的转变等一系列根本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新编剑桥中世纪史》共计7卷8册,与旧版《剑桥中世纪史》相比,在编写体例和篇章编排上更为清晰明了,突破了传统政治史的旧框架,试图呈现“全面的历史”,将经济、社会、精神、文化等领域纳入论述范围,提供了对中世纪更为全面、翔实的记载。值得注意的是,新编系列摆脱了以往将欧洲视为世界全部的“欧洲中心论”,反对将欧洲各国历史机械拼凑或简单相加,力图从整体上考察中世纪欧洲各国的历史发展轨迹及相互间的影响,反映了一个世纪以来西方学术研究的繁荣与进步。

多卷本《剑桥古代史》(14卷19册)和《新编剑桥中世纪史》(7卷8册),由于篇幅巨大,内容涉及史前史、古埃及史、古代近东史、古希腊史、古罗马史、基督教文明史、伊斯兰教文明史等丰富的历史与多种文字,其中包括大量古代文字,如埃及象形文字、西亚楔形文字、古希腊文、拉丁文等,翻译难度极大,此前一直未能组织翻译出版,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世界史学界的一大憾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世界古代史和世界中世纪史学科取得长足进步,在高校与科研院所中形成了一批受过良好的专业和外语训练的研究队伍,翻译《剑桥古代史》与《新编剑桥中世纪史》的条件逐渐成熟。由于历史学是其他各门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翻译出版两部巨著,不仅会改变中译本《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一只孤雁”的状态,把体现世界史学高水平的“剑桥三史”全部介绍到国内,而且对推动我国世界历史学科,特别是世界古代史和中世纪史学科的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升中国世界史体系及世界通史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迄今为止,《剑桥古代史》和《新编剑桥中世纪史》尚无英文之外的译本,中译本的完成和出版,将是这两套重要历史学著作的第一个译本,对于提高我国世界史研究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以及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都有重要意义。

为了将这两部史著翻译成中文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8年购得了两部著作的中文版权。2010年初启动了由著名历史学家、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武寅研究员主持的“《剑桥古代史》《新编剑桥中世纪史》翻译工程”。2010年下半年,该工程被批准列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科研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在首席专家武寅研究员的领导下,翻译工程集中了全国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一流学者组成翻译队伍;聘请国内世界古代、中世纪史老专家作为顾问;组成了由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组织经验的世界史专家、出版社领导及相关人员参加的翻译工程工作委员会(简称总编委会),负责翻译工程的日常工作,确保翻译、出版工作的顺利进行。

“翻译工程”不是简单的、一般意义的翻译,而是将这种翻译建立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在某种意义上,这是难度更大、任务更为艰巨的研究性课题。两套史书共27卷册,涉及语种众多,国内和海外对人名、地名及专有名词的译法多有不一。课题组首先组织翻译了各卷册名词索引,又由专人将其汇编成两大本《世界古代史译名词典》和《世界中世纪史译名词典》,作为翻译工程的指南,将来可作为我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和翻译的工具书出版。两部史著不仅涉及的语种多,涉及的学科门类也多,增加了翻译的难度,课题组反复多次请教了不同语种不同专业的专家,解决难点疑点问题。在忠实翻译原著的同时,为便于读者理解,适当增加了译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中国学者的观点。

虽然时间紧、任务重,课题组成员发扬艰苦奋斗、精益求精、甘于奉献的精神,按时完成了任务。在此谨对课题组全体成员表示感谢,感谢首席专家武寅研究员,她自始至终率领大家攻坚克难,并从头到尾审阅了全部书稿;感谢于沛研究员做了大量组织工作并审阅了大部分书稿;感谢郭小凌教授和侯建新教授,在完成本卷册翻译任务的同时,还分别担任了古代史和中世纪子课题的负责人,做了大量组织和审稿工作;感谢所有译者,他们拿出宝贵时间,完成繁重的翻译工作。特别感谢刘家和、朱寰、王敦书、庞卓恒等国内著名老专家,作为顾问全力支持翻译工程。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和国家社科规划办提供的多方支持,有力保证了“翻译工程”顺利进行。感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赵剑英社长在人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感谢郭沂纹副总编做了大量具体的组织统筹工作,感谢前社长孟昭宇和原副总编辑曹宏举等关心和支持本课题的所有人,没有他们的支持,本课题也不可能顺利完成。

剑桥翻译工程课题组

2017年12月17日

《剑桥古代史》译序

经过八年的集体努力,《剑桥古代史》中译本14卷19分册终于开始陆续出版发行了。抚弄这部鸿篇巨制,感慨作者的高瞻与博识,译者的真诚与执着,出版者的远见与魄力,当然还有国家重视文化建设的大背景助力,特别是国家社科基金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基金的有力支持。

《剑桥古代史》是剑桥大学出版社自1902年以来出版的三部区域断代史之一,另两部是《剑桥中世纪史》与《剑桥近现代史》,我国学界习称之为剑桥三史。这三部巨著问世以来,在国际历史学领域一直是同类著作的翘楚,就其权威性、科学性、前沿性、综合性和学术影响而言,至今无出其右者。归纳这三套史书广受学界欢迎的原因,不能不提到最早面世的《剑桥近现代史》的编写与出版群体。没有他们最初的努力,就不会有今天三十多部洋洋大观的剑桥断代史、区域史、国别史、专史的集成,当然也不可能有读者手中的这套中译本。

1896年3月11日,剑桥大学法律史教授麦特兰德(F.W.Maitland,1850—1906)、古典学教授杰克逊(H.Jackson,1839—1921)向剑桥大学出版社董事会提议编写剑桥史书并得到董事们的认可。但起初的建议者和董事会成员都希望编写一部范围更为广泛的著作,如《世界史》或《通史》。剑桥大学近代史钦定讲座教授阿克敦勋爵(LordActon,1834—1902)受邀主持编写工作后,说服董事会把范围缩小至近现代史,因为那不仅是他熟悉的领域,而且是他认为史料最为充分、成书条件更为成熟的选题。

他邀请英语世界的学术带头人参与编写,为整个工作制订了必须严格遵循的基本原则,即19世纪史学客观主义或实证主义原则的著名表述:“我们的方案要求所有的作者不能显露他所属的国家、宗教和党派”,“我们将力避发挥不必要的议论或拥护某一立场。撰稿者要懂得,我们不是处在西经30度而是在格林威治的子午线上,我们所编写的滑铁卢战役必须使得不论法人、英人、德人与荷兰人阅后都能感到满意”。

这种客观中立的治史原则虽然在历史写作实践中难以彻底贯彻(人毕竟是倾向于主观的动物),但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所有撰稿人的认同与遵守,并深刻影响到后来展开的剑桥古代史和中世纪史的编纂,成就了剑桥史的盛名。这三部大书后来成为西方史学关于一定时空范围内的世界史的最新资料与最新诠释的权威之作,被世界各国历史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图书馆列为基本藏书,某种程度上具有了工具书的性质,也因此使剑桥史书与牛津辞书一道成为英国出版界与学界的骄傲。这一切与开创者阿克敦制订的基本原则存在着必然联系。

但阿克敦本人并未看到《剑桥近现代史》(1902—1912年)的出版,他在该书第一卷问世之前便不幸辞世,继续主持剑桥史编写工作是同代的另一位客观主义的大史家伯里(J.B.Bury)。他先是主编了《剑桥近现代史》的姊妹篇《剑桥中世纪史》(1911—1936年出版),又与库克(S.A.Cook)、阿德考克(F.E.Adcock)等教授合主编了12卷本的《剑桥古代史》(1924—1939年,另有5卷图表)。

《剑桥古代史》的本意并不是要叙述整个古代世界的历史,而是西方文明的古代史。而叙述古代西方文明,就不能不提近东史,如伯里所说:西方文明的源头无法到凯尔特人和日耳曼人的蛮荒森林中去发现,只能到埃及和西南亚文明中寻求。所以《剑桥古代史》把埃及和西亚文明的历史纳入书中,这就确定了《剑桥古代史》的空间范围。

由于早期史学研究方向的局限,《剑桥古代史》第一版仍以传统的政治史、军事史为主题,经济史、社会史基本处于作者的视野之外(除了第5卷涉及少量经济史的内容),且因书成众手,全书内容与观点的统一存在一些瑕疵。进入20个世纪50年代,随着西方史学的显著发展,剑桥三史的内容已落后于学科的进步,剑桥大学出版社启动了《剑桥近现代史》第二版的编写,同时带动了古代史和中世纪史的改编。1961年,新版《剑桥古代史》编写工作启动,1970年先期完成的个别卷印行,全部14卷19分册至2005年全部出齐,可谓40多年磨一剑,内里的含辛茹苦可知。

新版《剑桥古代史》在书名上是新剑桥三史中唯一没有冠以“新编”(New)字样的一部巨著,但这不等于它没有“新”。相反,其新意在书中无处不在,全面反映了古代史学科六十多年的进步和时代特点,其中包括大量新增的经济史、思想史、文学艺术史、社会史及妇女、奴隶、低下等级社会成员的内容,编年范围也自旧版的4世纪延伸到6世纪,即古代晚期。更值得一提的是新版编写方针的转变,它把适应一般读者需要的旧版改变为面对史学专业的读者,包括古代史的研究生和其他史学领域的专门人才,因此大大提升了整套书的学术性,即使缩小了读者面也在所不惜。这也是它为何附有详尽的注释,对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不厌其详的交代的原因。概言之,这是一部经得起较长时间检验的学术著作。

然而,学术分量的增强也加大了翻译的难度。尽管主持各分册翻译的学人皆是世界古代史领域的专家,不仅熟谙英文,许多人还熟悉或较为熟悉诸如象形文、楔形文、古希腊文、拉丁文等专业所需的死语言,既是自己负责的卷册的译者,也是该卷册的质检员;但吃透原文并能将它们转化为准确流畅的中文仍然是一件艰苦备尝的工作。此套书中有太多的复杂语境和历史文化背景,太多的艰涩人名和地名,太多的只有在实物和现场才易理解的分析与说明,这一切要求译者具有广泛深入的背景知识与语言能力。整个翻译过程都是译者不断学习、切磋、商议与不断纠错的过程。以中外译名对照表为例,仅仅推敲5万多个译名的正确音译便消耗了译者集体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为了一个词的正确译法,教授们往往吵得不可开交,争得面红耳赤。有时某个卷册的译者遇到一句一词的障碍,几天都难以通过,当时的痛苦与煎熬宛如分娩的难产。迄今整个翻译工程已经持续了四年,如这部皇皇巨著编写时遇到的情况一样,总体上仍看不到竣工的尽头。鉴于此,我们只能依循原版编写者的做法,完成一本并认为大体成熟了一本,便先出一本。

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多处发现原作者的笔误,并在译文中加以指出。但我们并不认为自己比原作者高明,因为人不是神,总有主观与客观的局限,如学力的局限,知识背景的局限,纯粹的“信达雅”只是翻译工作者的“一个高贵的梦”(anobledream)。我们只能尽力而为,争取自身最大限度的译文通顺、似真度和雅致。由于难于做到绝对的真,我们在翻译过程中难免要加入主观的因素,因此这个译本的疏漏之处与原作者的疏失一样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诚挚地期待读者对译本提出改进意见。

参与此项工程的各卷册主持人名单如下:

第一卷第一分册:《导论与史前史》

汪连兴教授(苏州科技大学历史系)

第一卷第二分册:《中东地区早期历史》

刘健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第二卷第一分册:《中东与爱琴地区约公元前1800—前1380年》

吴宇虹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古典文明研究所)

张强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古典文明研究所)

第二卷第二分册:《中东与爱琴地区约公元前1380—前1000年》

李政教授(北京大学外语学院)

第三卷第一分册:《巴尔干半岛史前史、中东与爱琴海世界公元前10—前8世纪》

王以欣教授(南开大学历史系)

第三卷第二分册:《亚述帝国与巴比伦帝国以及近东其他国家公元前8—前6世纪》

拱玉书教授(北京大学外语学院)

第三卷第三分册:《希腊世界的扩展公元前8—前6世纪》

黄洋教授(复旦大学历史系)

第四卷:《波斯、希腊与西地中海地区约公元前525—前479年》

张强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古典文明研究所)

第五卷:《公元前5世纪》

郭小凌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第六卷:《公元前4世纪》

晏绍祥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第七卷第一分册:《希腊化世界》

杨巨平教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第七卷第二分册:《罗马的兴起至公元前220年》

胡玉娟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王大庆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

第八卷:《罗马与地中海世界至公元前133年》

陈恒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

第九卷:《罗马共和国末期公元前146—前43年》

裔昭印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

第十卷:《奥古斯都帝国公元前43—公元69年》

宫秀华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

第十一卷:《帝国盛期70—192年》

金寿福教授(复旦大学历史学院)

第十二卷:《帝国危机193—337年》

徐晓旭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

叶民副教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第十三卷:《晚期帝国337—425年》

陈仲丹教授(南京大学历史系)

第十四卷:《晚期古典世界:帝国及其继承者425—600年》

祝宏俊教授(南京大学历史系)

宋立宏教授(南京大学历史系)

在本书开始付梓之际,我对以上合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汪连兴教授在全书翻译规则的设定与译名统一方面所做的突出贡献表示高度的敬意。在这里还应感谢项目总负责人武寅研究员对翻译工作的指导和支持,感谢赵剑英、曹宏举、郭沂纹、魏长宝、王茵为代表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领导、有关编辑和工作人员以及所有关心、支持这套书翻译与出版的人。

在翻译工程刚刚启动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在读研究生朱毅璋、刘衍钢、张轶、陈超、宋新泉、陈钗、白树军参与了译名的整理筛选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并祝福这些年轻的学人在工作岗位上一切顺利。

是为序。

郭小凌

2019年7月15日于北京京师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