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勉白话中国史·近古卷·宋元兴亡pdf下载pdf下载

吕思勉白话中国史·近古卷·宋元兴亡百度网盘pdf下载

作者:
简介:本篇主要提供吕思勉白话中国史·近古卷·宋元兴亡pdf下载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2-01
pdf下载价格:0.00¥

免费下载


书籍下载


内容介绍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 《吕思勉白话中国史》是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具有完全意义的通史,讲述了各个阶段的政治史事、社会经济、文化现象,还叙述了各国与中国的关系。

★ 该版本以1923年商务印书馆初版为底稿,为了更方便理解和阅读,将民国纪元改为公元纪年,对有变化的地名也做了详细标注,并对文字做了全新精校。

★ 该版本分为系列5本,可以根据兴趣选择优先阅读,装帧精致,轻巧32开,携带方便。


内容简介

《吕思勉白话中国史》分为《吕思勉白话中国史.上古卷.华夏初兴》《吕思勉白话中国史.中古卷.汉唐初音》《吕思勉白话中国史.近古卷.宋元兴亡》《吕思勉白话中国史.近世卷.明清流变》《吕思勉白话中国史.现代卷.民国何为》系列5本,是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具有完全意义的通史,分别讲述了各个阶段的政治史事、社会经济、文化现象,还叙述了各国与中国的关系。该版本以1923年商务印书馆初版为底稿,为了更方便理解和阅读,将民国纪元改为公元纪年,对有变化的地名也做了详细标注,并对文字做了全新精校。

作者简介

吕思勉(1884-1957)中国历史学家,与陈寅恪、钱穆、陈垣并称为“史学四大家”。他毕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工作,曾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1951年起,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代表作品:《白话本国史》《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先秦学术概论》《中国民族史》《中国制度史》《文字学四种》《吕思勉读史札记》等。


精彩书评

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著名史学家 严耕望


中国通史的写作,到迄今为止,出版的书虽已不少,但很少能够达到理想的地步,本来以一个人的力量来写通史,是极困难的事业,而中国史上须待考证研究的地方又太多,故所有的通史,多属千篇一律,彼此抄袭。其中较近理想的,有吕思勉《白话本国史》。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 顾颉刚


吕思勉是一位文史底蕴深厚、服膺顾炎武治学精神而又深受西方近代史观影响的史学大师。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刘学照


吕思勉先生于著作中常透出一些精彩议论,知道他实得益于对社会学、人类学等新知识的吸收,社会经济、社会组织、社会生活都进入了他的中国通史,实为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先驱。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家范


“钱穆在常州府中学堂读书时,吕先生教他们历史地理课,如果在答题中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史料,分析透彻,论述严谨,并有创见,即使四题中仅答一题先生也会给予高分。一次考试,出四题,每题当各得二十五分为满分。”

——钱穆在《回忆吕诚之老师》中的记录


吕思勉先生真是一位朴实诚恳,一无机心;真心向学,不为外扰;立身以正,恬淡为乐的纯粹学者。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张耕华


目录

第一章 近古史和中古史的异点 


第二章 唐朝的分裂和灭亡 

第一节 安史之乱 

第二节 唐中叶后的外患 

第三节 肃代到穆宗时候的藩镇 

第四节 宦官的专横 

第五节 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

第三章 五代的兴亡和契丹的侵入 

第一节 梁唐晋的争夺

第二节 契丹的兴起和侵入中原 

第三节 周世宗的强盛和宋朝的统一 


第四章 北宋的积弱 

第一节 宋初和辽夏的交涉 

第二节 宋初的政策和后来腐败的情形 

第三节 王荆公的变法 

第四节 神宗的武功 

第五节 元祐绍圣的纷更和徽宗的衰侈

第五章 北宋辽金的兴亡 

第一节 女真和金室的起源 

第二节 辽朝的灭亡 

第三节 北宋的灭亡

第六章 南宋和金朝的和战 

第一节 南宋初期的战事 

第二节 和议的成就和军阀的剪除 

第三节 海陵的南侵和韩侂胄的北伐 


第七章 南宋金元的兴亡 

第一节 蒙古的由来 

第二节 蒙古征服漠南北 

第三节 金朝的灭亡 

第四节 南宋的灭亡

第八章 蒙古的武功

第一节 大食盛强以后西域的形势

第二节 蒙古的西征 

第三节 蒙古和朝鲜日本 

第四节 蒙古和南方诸国

第九章 元朝的衰亡 

第一节 汗位继承的纷争 

第二节 元朝的政治 

第三节 元朝的灭亡

第十章 宋辽金元四朝的政治和社会 

第一节 官制 

第二节 学校选举 

第三节 兵制

第四节 刑制 

第五节 租税制度(上) 

第六节 租税制度(下) 

第七节 钞法 

第八节 学术风俗 


精彩书摘

研究一个国家的历史,总得知道它最初的民族。现在世界上,固然没有真正单纯的“民族国家”。一个国家,要想自立于世界之上,究竟民族宜乎单纯,还是宜乎复杂?假如说复杂,可以复杂到怎样程度?自然也还是一个问题。然而一个国家建立之初总是以一个民族为主体,然后渐次吸收其余诸民族,这是一定不移的道理。然则要晓得一个国家最古的历史,必须要晓得它最初的民族,也是毫无疑义的了。

建立中国国家最早的民族,就是“汉族”,这个也是讲历史的人,没有异议的(近来有人说:“汉”字是一个朝代的名称,不是种族的本名,主张改称“华族”或“中华民族”。殊不知“汉”字作了种族的名称,已经两千多年,譬如唐朝用兵,兼用本国兵和外国兵,就称“汉蕃步骑”,这就是以“汉”字为种族之名的一证。况且“种”“族”二字,用起来总得分别。汉族不能改作“华种”,若称“华族”,这两个字,有时候当它贵族用的,不免相混。若称“中华民族”,四个字的名词,用起来怕不大方便。而且这四个字,用到最近的时代,意义也容易混淆。总而言之,把臆定的名词,来改通行的语言,极难妥当。所以本书仍旧用“汉族”两字)。

然则汉族是从“有史以前”久已在中国本部的呢,还是从他处迁来,入“有史时代”,其形迹还有可考的呢?这便是“汉族由来”的问题。

关于这一个问题的回答,要算是“西来说”最为有力。近来人关于这一个问题的著述,要算蒋观云的《中国人种考》(在《新民丛报》里)最为详博。但是他所举的证据,还不尽可靠,我现在且举两种证据如下 ① (这两种证据,似乎都还谨严的):其一,古书上说昆仑的很多。《周礼.大宗伯》:“以黄琮礼地。”《郑注》:“此……礼地以夏至,谓神在昆仑者也。”典瑞“两圭有邸,以祀地旅四望”。《郑注》:“祀地,谓所祀于北郊,神州之神。”疏:“案《河图括地象》,昆仑东南万五千里,神州是也。”入神州以后,还祭“昆仑之神”,可见昆仑是汉族的根据地。然则昆仑究在何处呢?《尔雅》:“河出昆仑墟。”《史记.大宛列传》:“《禹本纪》言河出昆仑。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相隐蔽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说文》:“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仑山,发原注海。”《水经》:“昆仑墟在西北,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

其高万一千里。河水出其东北陬。”(《山海经》:“海内昆仑之墟,在西北,河水出其东北隅。”)都以河所出为昆仑。河源所在,虽有异说,然都起于唐以后,不能拿来解释古书。要讲“古代所谓河源”,《史记.大宛列传》所谓“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阗。其山多玉石,采来。而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其说自极可靠。那么,如今于阗河上源一带一定是汉族古代的根据地了(《尚书.禹贡》:“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释文》:“马云:昆仑,在临羌西……析支,在河关西。”《疏》:“郑玄云:衣皮之民,居此昆仑、析支、渠搜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郑以昆仑为山,谓别有昆仑之山,非河所出者也。”这一个昆仑,在如今西宁县的西边青海地方——编者注:今西宁市,和前一个昆仑无涉。所以孔疏特地申明一句道:“非河所出”,郭璞《山海经注》也说:“言海内者,明海内复有昆仑山。”这个“海”是夷蛮戎狄,谓之四海的“海”,不是海洋的海)。


前言/序言

《吕思勉白话中国史》是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具有完全意义的通史,讲述了各个阶段的政治史事、社会经济、文化现象,还叙述了各国与中国的关系。

此书于1923年由商务印书馆初版,原名《白话本国史》;1990年上海书店影印,收入《民国丛书》第二编;200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为了方便读者更好地阅读和思考,本次出版将民国纪元改为公元纪年,一些地名的变化也做了标注,并对少量文字做了技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