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活着就是为了实现理想pdf下载pdf下载

韩信:活着就是为了实现理想百度网盘pdf下载

作者:
简介:本篇主要提供韩信:活着就是为了实现理想pdf下载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9-01
pdf下载价格:0.00¥

免费下载


书籍下载


内容介绍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韩信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年少时的落魄,无衣无食,投奔军营生活渐渐有了起色。看着命运有了转机,可始终得不到命运之神的垂青,无奈之下,只好易主赌运气,才能也差点不被认可,好在萧何慧眼识英才,才使得韩信有了一展抱负的华丽舞台。有了舞台,韩信的才华像春天的鲜花一样,灿烂绽放。可能是命运,也可能是韩信太出色,在不再被需要时,他失去了生命。作者用细致笔触,描写了韩信充满挫折而不凡的一生,这就是这本书所要叙述的基本内容。


作者简介

曲水,河北石家庄人,历史系毕业,酷爱中国古代历史,尤其喜欢军事史。为了研究韩信,作者曾历时两年,对韩信的生平经历进行研究,最终写出了这本书稿。应该说,他算得上是韩信研究的半个专家。


目录

目录

第一部分 少时坎坷


第一章 贫不渝志

1.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

2. 良地葬母 8

3. 生计渺茫 11


第二章 市井冷暖

1.“寄食”受辱 17

2. 漂母饭恩 19

3. 胯下之辱 21


第二部分 厚积薄发


第三章 执剑行天涯

1. 投身项梁 29

2. 沛公刘邦 31

3. 怀才不遇 34

4. 项羽帐下一郎中 37

第四章 亡秦岁月

1. 起兵钜鹿 43

2. 战神项羽破釜沉舟 46

3. 沛公定关中 48

4. 千古一宴——鸿门宴 51

5. 西楚霸王,汉王沛公 55


第三部分 北地扬威


第五章 初露锋芒

1. 刑场遇伯乐 63

2. 崎岖蜀道失意人 66 3.“成也萧何” 69

4. 萧何月下追韩信 72

5. 登坛拜将,夙愿已偿 75

6. 汉王问对,首建大策 78


第六章 力撑危局,驰援汉王

1.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85

2. 还定三秦 88

3. 一路向东,重获张良 91

4. 彭城兵败,汉王遇险 94

5. 韩信出关 98


第七章 东征西讨,扬威河东

1. 声东击西,木罂渡军 105

2. 一举灭代国 108


- 2 -


目 录


3. 李左车献计 111

4. 背水一战,井陉扬威 114

5. 师事广武君,平定燕国地 118


第八章 兵不厌诈

1. 反击项羽,策反英布 125

2. 范增命丧反间计 128

3. 刘邦夺兵权 131


第九章 奇智破齐,垓下悲歌

1. 郦食其聪明反被聪明误 137

2. 成皋拉锯战 140

3. 水淹敌军,智斩龙且 144

4. 蒯通说齐王 147


第十章 鸿沟划界

1. 项羽让步 153

2. 兵围垓下 157

3. 垓下决战 160

4. 乌江自刎楚霸王 164


第四部分 云梦惊变


第十一章 锦衣荣归

1. 千古忠臣侍刘邦 173

2. 有恩必报,有辱则偿 177


- 3 -


第十二章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1. 云梦之计 183

2. 收留钟离眛,官贬淮阴侯 186

3. 高傲的战神 190

4. 反臣陈豨 194

5. 刘邦亲征 198


第十三章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1.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205

2. 魂断长乐宫 208

3. 千古一战神,几多不平声 212


精彩书摘

第 一 章 贫不渝志

1.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秦王上朝——”

随着宦人的一声高喝,面容俊朗、身着华服的秦王嬴政缓缓走了出来。只见他威严的面容上眉头微蹙,似乎对宦人的称呼很不满意。

一旁的丞相李斯略一琢磨,嘴角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笑容。

果不其然,秦王在朝上刚刚坐定,便向文武百官开了口:“ 众位爱卿,寡人自登基以来,收九鼎,扫六合。如今天下归一,四海升平,寡人的功绩,已经超越了之前的所有君王。如今,寡人想为自己换个尊称,各位有什么提议吗?”

秦王此言一出,文武百官顿时面面相觑。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大王问话,做臣子的不能不答。可若答得不好, 触动了秦王的“逆鳞”,臣子的脑袋可就得搬家了。

思及此处,在场的大臣都没说话。

良久,一位文官站起来,颤颤巍巍地作揖道:“大王,古时候的三皇五帝,其地位最为尊贵。其中三皇中的天皇、地皇、人皇,以人皇最尊,莫不如,您的尊号就定为人皇吧?”

秦王一听,立马摇头:“ 不妥,寡人创下的乃是不世之功。区区人皇,又怎能表达出寡人的尊崇呢?”

众人一听,秦王连人皇这个称呼都不满意,一个个就更不敢开口了。此时,丞相李斯不紧不慢地站了出来,对秦王施了一礼:“大王,您的功绩,那是远远超过三皇五帝的啊!因此,不如称作皇帝,不知您意下如何?”秦王连着念了好几遍:“……皇帝,这个尊号的确不错。从今日起,寡人的尊号便是皇帝了!”

“是——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大臣哗啦啦跪倒一片,冲着嬴政山呼万岁。

就这样,始皇帝定都咸阳,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统一全国的文字与度量衡,促进了原各诸侯国的文化交流。

然而,实施这一系列改革时,始皇帝却采用了极端的方式,激起了民愤。“焚书坑儒”后,四地之士不满秦始皇的横征暴敛,或举起大旗,或躲进深山。

老百姓日子难过,但比老百姓更难过的,当属原六国那些没落的贵族。在当时,贵族的职责是辅佐王室,陪王伴驾。灭国之后,他们既无农耕技术,也无经商能力,日子过得异常艰难。

在这些没落的贵族中有这样一户人家,其祖上乃是楚国贵族。这户人家姓韩,自秦国灭楚后,这家人便随着人潮迁往淮阴。

与众多落魄贵族一样,这户人家此时已成为平民。虽然众人仍对他们加以尊称,但心中并不高看他们一眼。

所谓秦失其鹿,群雄必逐之。

第一个为秦朝敲响丧钟的,便是来自阳城的农民陈胜。陈胜书写的传奇,更多在于他造反时说的那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句话成就了陈胜,也成就了未来的韩信。

秦二世元年(前 209)七月,陈胜带领九百人起义。自此,秦昭襄王与秦始皇百战拼搏打出来的大秦天下,正式走向瓦解。

天下大乱,英雄自然辈出。陈胜打着为楚国复国的旗号,占据了一小块地盘。然而,在一众野心勃勃的诸侯看来,陈胜不过是农民出身,算得了什么呢?

陈胜根本没有控制六国的实力,只好立原魏国公子魏咎为王。魏咎的弟弟,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魏王豹,也是汉文帝生母——薄姬的前夫。

风云激荡,沧海桑田。两个历史人物此时登场了。项羽名籍,字羽,生于公元前 233 年。与出生沛县的刘邦不同,项羽是货真价实的楚国人。

项羽身高八尺 二寸,按今天的标准,是个将近一米九的男人。挺拔的身姿加上举鼎的神力,让项羽身边逐渐聚集了一批能人。

秦始皇帝三十七年(前 210)十一月,嬴政巡游天下,游至会稽,项羽与叔叔项梁也来围观。项羽往始皇帝处一瞥,不屑道:“ 这有什么好稀奇的?我可取而代之!”

项梁大惊,急忙呵斥,但内心却赏识项羽。

原来,项梁是楚国著名大将项燕的儿子。对秦国的强烈仇恨,让他做梦都想实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愿望。

当天下崩乱、陈胜举义后,项梁知道机会来了。

秦二世元年九月,会稽郡守殷通判定秦朝气数已尽,他找到项梁,拜其为大将。项梁不愿屈居殷通之下,又觊觎殷通的兵粮,于是设计,令项羽斩杀殷通。

众人骇于项羽神勇,纷纷伏拜。自此,项梁与项羽挥兵北上,准备一了亡国之恨。

这一年,项羽二十四岁,而沛县的刘邦已经四十八岁了。

刘邦虽是历史上出名的英雄人物和美男子,但也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无赖。刘邦从小就知道,自己不是俗人,迟早是要做一番大事的。

于是,他很少去地里干活,反而凭借圆滑老练,谋取了一份泗水亭长的差事。

当上亭长的刘邦开始显露出政治“ 才干”。他每日跟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察言观色,口吐莲花,周围也渐渐聚集了一群酒肉朋友。

当然,这些酒肉朋友里还真有几个才华横溢的。头一位便是后来四百多年大汉王朝的开国宰相——萧何,此外还有杀狗贩肉的樊哙,吹喇叭的周勃,以及马倌夏侯婴。

常言道,多个朋友多条路。刘邦喜欢结交好友,喜好饮酒作乐,但奈何囊中羞涩。

通常,人兜里没钱,都羞于出门,更不敢结交权贵。可刘邦不同,不管兜里有无银钱,他都照样四处交友、吃喝,先过把嘴瘾。

白吃白喝久了,刘邦的胆子也大了。一日,单父县的财主吕公迁居到沛县,设宴邀请沛县有头有脸的人物。

主持堂会的是刘邦的好友萧何。萧何对刘邦说:“你吃饭需要交贺礼,贺礼超过一千钱,就坐上座;贺礼不超过一千钱的,都坐到外面。”

刘邦听说他这么一说,就壮着胆前来吃白食。他两手空空,到吕宅门口高喝:“刘季贺万钱!”

里头的吕公一听:“哟呵,沛县还有这么有钱的财主?”于是慌忙请刘邦上座。见了刘邦,又深觉眼前的美男子面相不俗,必成大器。

一旁的萧何笑了:“ 吕公,这刘家老三嘴里没谱的,他哪里有一万钱呢?”

可吕公已经被刘邦的谈吐和长相吸引,不但没有责怪刘邦,反而还将自己心爱的女儿许给了他。

这位貌美如花的吕公女儿,后来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吕后——吕雉。再将目光转到淮阴县,一子生于那韩姓贵族家中,名为韩信。与其他贵族一样,韩信从小便读书识字,期望有朝一日能为国效力。可他的抱负还没有实现,楚国就遭受了灭顶之灾。

关于韩信的童年,至今没有史书能记载一二。

当韩信穿过历史的重重迷雾,行走于淮阴县市井中时,他已是一个弱冠少年。

而我们的故事,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2. 良地葬母

“信儿,信儿。你又四处瞎逛了,还不快把手洗干净,准备吃饭了。” 破旧的茅屋前,一位朴实的妇女招呼着儿子。

在那个年代,没落的贵族本就比贫民更加困顿,再加上没有父亲的庇护,韩信母子的生活可想而知。

“ 信儿,你又去哪儿玩耍了?怎么身上手上全是泥?”韩母一边给小韩信擦手,一边询问道。

“ 母亲,我去河边演练兵法啦,”小韩信兴致勃勃地说,“ 我们用石子做士兵,我把他们的‘军队’全都打败了!这多亏了您给我带来的那些兵书啊!”

韩母看着比同龄人身材略显高大的儿子,很是欣慰。

韩信家本就是韩国贵族,虽然长期生活在楚地,但韩母和韩信的骨子里,是带着贵族与生俱来的骄傲的。韩母知道,儿子肯定会成大器。

“ 对了,母亲,咱们家祖传的那把宝剑,您什么时候才交给我呀?”小韩信一边吃着米粥,一边一脸渴求地看着韩母。

韩母笑着摸了摸韩信的小脑袋:“等你熟读兵书,再大一些能执剑闯荡时,母亲自然就会把剑给你了。”

韩信闻言,更加努力地吃起饭来。

韩信的母亲是个非常刚强的女人,她将自己所有的爱都倾注于韩信身上。她不愿让韩信操心家里的生计,每当韩信一脸关切地问她“ 母亲,您昨夜是没休息好吗?为何今日如此疲惫”时,韩母都会笑着告诉他,自己一切都好,让他好好读书。

好在小韩信胸有大志,又十分孝顺,这一切都让韩母欢喜欣慰。她也暗下决心,决不能让贫困的家庭,成为阻碍韩信前程的绊脚石。

于是,韩母设法为小韩信带来了更多的书籍,在韩信同龄人纷纷学习农耕与经商时,韩母也没有动摇。虽然她知道,让韩信早点做些家事,能让自己轻松些。但她更愿意让韩信有出息,以后能凭自己的本事,当一个真正的贵族。

小韩信知道母亲的意思,懂事的他也不愿意让母亲为难,于是常常待在家中读书。或许是韩母望子成龙的苦心敦促了韩信,又或许是韩信从小就有建功立业的心志,总之,他学习非常刻苦,每日读书都异常勤奋。

聪颖的天资加上后天的努力,韩信很快掌握了必要的知识。此时的韩信,已经有了出人头地、一展宏图的抱负,这段时光也成为他日后建功的根基。

韩母一心盼着儿子成才,家中大小事务一律不许韩信插手,皆由自己操劳。韩信也不负母亲的期望,把书中所有内容都学得融会贯通。

其中,最让韩信着迷的当属兵书。为了研究兵法,韩信几乎每日都废寝忘食。似乎他天生就属于兵法,又或者说,兵法就是为他创造的一样。

凭着对兵法的热爱,韩信很快钻研起来。他心中的道路也逐渐清晰起来,虽然韩信还不能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但他能预感到,自己天生就是要带兵打仗的。

他,必然会在将来的战斗中,实现自己建功立业的理想与抱负。

每每想到此处,他便铆足劲头,更加用功地读兵书。就在韩信醉心于兵法时,韩母却因为长期的辛劳与清贫去世了。

顿时,韩信从一个尚不担心温饱的少年,变成了孤儿。

母亲辞世,对韩信造成了极大的打击。他渴望母亲看到他功成名就、建功立业的那天,但母亲匆匆离去,永远也回不来了。

想到母亲的温柔与坚强,韩信不仅潸然泪下。

“ 世间之事,一直都是不公平的吗?为什么您那么善良、温柔,可命运却如此折磨您?您还未看到我重振韩家门楣,我还未来得及好好孝敬您, 您为何要离我而去呢?”韩信看着母亲似乎熟睡的面孔,口中喃喃自语。他擦干眼泪,决定要厚葬母亲。

在封建社会,人们对丧葬之事非常讲究。尤其是权贵之家,他们不仅对葬礼的排场非常讲究,而且会准备丰厚的殉葬品,同时为坟茔选择良好的风水之地。

然而韩信找出家中所有的银钱,也不够将母亲风光大葬。母亲生前,自己未能好好尽孝,母亲去世后,自己若还不能将其厚葬,岂非太过不孝?

韩信决定,排场可简,但风水上佳之地一定要有。于是,韩信找到一块非常开阔的高地。这片土地足以安置上万户人家居住,连一些达官贵人的冢地都不如这里宽广。

韩信很满意,将母亲妥善地葬到这块高地上。 韩信此举,实为将自己纳入公侯将相的行列中。

当时,身边的人纷纷嗤笑韩信异想天开,他们无法理解一个寒微又“ 一无是处”的人,为什么不去好好耕田劳作,而在坟冢的选择上煞费苦心。

直到后来韩信功成名就、荣归故里时,人们才知道燕雀与鸿鹄的区别。司马迁曾亲自到淮阴看过韩母的冢地,并写下了这样的评语:“良然。”

(《史记•淮阴侯列传》)

3. 生计渺茫

将母亲安葬后,韩信继续在淮阴县生活。失去了母亲的照料,韩信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

一日,韩信去河边闲游,碰到了一位儿时玩伴。

“哟,这不是韩信大将军吗?”对方看到韩信,忍不住调侃了一句。韩信知道,对方是在故意挑衅。他咬了咬牙,没有吱声。

对方看韩信不吱声,更加肆无忌惮:“哟,韩信大将军,你怎么不说话了?你的千军万马呢?是不是在这里啊?”

说完,对方从河滩上抓起一把石子,朝韩信丢去。

韩信实在忍无可忍,他一边用双手护住头部,一边喊道:“他日,我定要当上大将军给你瞧瞧!彼时,你可别忘了今日的所作所为!”

韩信语气极其坚定,神色也非常坚毅。对方被韩信的气势所震慑,悻悻而去。

回到家中,韩信想到刚刚受到的屈辱,心中不由感慨万千。

从前,自己在母亲的庇护下是多么安逸。母亲会将衣食准备妥当,他只需读读兵书、练练剑法即可。

可是现在,韩信手里仅有母亲留下的一点积蓄,何谈安身立命、建功立业呢?

何况,韩信虽然一直寒微,却始终保留着贵族的生活习惯。每日晨起, 他都会佩戴着祖传宝剑,穿戴整齐地去各个地方游玩。渐渐地,本就贫困的韩信更加贫困了。

因为出身,他无法谋求仕途。又因为无技傍身,他只能贫苦下去。

一日,韩信游玩归家后,感到一阵饥饿。他掀开米缸准备煮饭,却发现米缸空空,竟然连一粒米都没有了。

韩信看着米缸,内心一阵愁苦,不禁感叹道:“ 可叹我韩信熟读兵书,满腔抱负,如今竟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这日子又该怎么过呢!”

他无奈地盖上米缸,舀起一大瓢冷水喝下,过不了一会儿,他腹中又咕咕作响起来。

韩信本就比同龄人高大魁梧,加上又是正值青年,胃口格外好。这么大的小伙子,别说饿一顿,就算一顿不让他吃饱,也是极难忍受的。

韩信再次搜遍了家中的各个角落,可无奈还是没有找到余粮。别说米粒了,就连能充饥的东西也是遍寻不见。受不了腹中饥饿的韩信躺到床上, 准备用睡觉的方式缓解饥饿。

此时的韩信越想越觉得委屈。他身为贵族后裔,非但不能一展抱负, 反因温饱寸步难行,这简直是天大的讽刺。

他想着,手不由自主地按到宝剑上。

这柄宝剑是韩信家传的。虽然他没有手艺,也没有做生意的本钱,但如果把宝剑典当出去,还是能换来不少钱的。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马上被否决了。

“ 自己怎会有如此念头?这样还算是贵族后裔,还算是个男人吗?”韩信因自己刚刚冒出的想法而深深自责着。

在韩信看来,有了佩剑才能算真正的男人。在这段苦难的日子里,这把剑就是他唯一的精神寄托,无论如何困顿,他都不会卖了这把佩剑。

好不容易熬到东方发白,韩信从床上爬起来,照例穿上“ 百宝衣”,佩戴好心爱的宝剑,打水洗一洗脸,收拾一下自己,然后踏步出门。

由于腹中饥饿,韩信出门尤其早,街坊四邻都在生火做饭。

听到叮叮当当的洗锅做饭声,韩信的肚子更饿了。他不自觉地把脚步挪到了邻居家门前。正在做饭的邻居抬起头来,看到韩信正盯着饭锅出神, 于是赶忙客气道:“公子今日起得真早,可吃过早饭了?如果没吃,就一起到家中吃一些吧。”

韩信素日以贵族自居,自尊心也比旁人强上许多,他不想让邻居知道自己家已经揭不开锅,于是撑着面子说道:“尚未吃饭,等会儿就回家做饭去了。”

邻居见韩信如此说,以为韩信家中有饭,便又客套道:“公子,如今您的家中只有自己了,既然没做饭,又何必那么麻烦呢?我们是邻居,如果不嫌弃,就请一起吃点饭吧。”

面对邻居如此盛情的邀请,韩信心里非常高兴,也非常感动。于是, 已经饿得头晕的韩信不再客套,马上对邻居说:“ 既然如此,那就麻烦你们了。”

听到韩信这样讲,邻居反而愣了一下。他原本只想客气客气,谁料韩信真的要来家中吃饭了。邻居有些后悔,但事已至此,还是客气地说道: “哪里哪里,公子光临寒舍,是我的荣幸。”

邻居将韩信请到家中,早饭是些清粥。由于秦朝暴政,老百姓几乎都吃不饱饭,只能用清水煮米,填填肚子而已。

韩信从头夜便没有进食,看到清粥更加把控不住,几乎是一口气吃光了邻居全家人的早饭。邻居家也不殷实,哪经得起韩信这样的青年敞开吃呢?但看在同是街坊,韩信又实在可怜的份上,邻居没有发作。

就这样,韩信蹭到了人生的第一顿饭。

第 二 章 市井冷暖

1. “寄食”受辱

饥肠辘辘却承蒙邻居关照的韩信,终于吃到了一顿饱饭。

饭毕,韩信道了声谢,便挎着宝剑在大街上、小河边闲逛,一会儿跟人攀谈,一会儿又拿起石子在河滩上摆摆阵法。

夕阳西下,人们纷纷回家准备做饭,韩信又感到了饥饿。于是,他从河滩上站起身来,慢慢往家走去。

来到邻居门前,韩信看到对方正在洗菜。刚想上去打个招呼,邻居却假装没有看见他。韩信愣了一下,便立刻明白了。原来,邻居是害怕自己到家里蹭饭啊!

韩信脸上一热,感到自尊心受到了极大伤害。于是,他甩了甩袖子, 心里暗想:“如此势利,待我来日富贵,还怕你不来巴结我?”

虽然这样想,但肚子却咕咕叫个不停。想到家中连一粒米都没有,韩信叹了口气,只好在附近徘徊。

这时,他看到另一户人家正在做饭,于是上前打招呼:“您在做饭啊?”邻居见是韩信,也客气地跟他打了招呼:“是啊。公子没有做饭吗?如

果不嫌弃,就到家里吃顿便饭吧。”

有了第一次蹭饭的经历,加上邻居对自己以礼相邀,韩信便高兴地回道:“那就麻烦你们了。”

这位邻居也被韩信的直白吓了一跳,虽然心里有些不高兴,但嘴上还是客客气气地将韩信请进了门。

就这样,韩信把附近邻居家都蹭了个遍,日子也勉强过了一阵。最开始,邻居们碍于面子,再加上韩信平日诚信有礼,都会给他几碗饭吃。可一来二去,这些邻居们也不再跟韩信客套了。

邻居们原本就是贫民,家中都不富裕,韩信吃得又多,谁家都觉得负担不起。再有便是韩信每日只来蹭饭,却不曾给过他们半点好处,令他们非常生气。再见到韩信时,大家也就心照不宣地避开他,彼此间也都在谈论韩信蹭饭的毛病。

这样的话传到了淮阴县南昌亭长的耳朵中。这位亭长是个仁厚之人, 他听说韩信落魄到挨家挨户蹭饭的地步,心里有些不忍,于是对妻子说道: “ 这个韩信因为蹭饭,所以不能被举荐为官。可韩信心高气傲,如果不是日子实在困难,又怎会去蹭饭呢?再者,他终究是贵族出身,且熟读兵法, 想必日后定能飞黄腾达。不如,以后就叫他到咱们家吃饭吧?”

亭长的妻子有些不乐意,于是说道:“亭长本就是个芝麻小官,我们自己都吃不饱,你还要加一张嘴,这不是雪上加霜吗?”

亭长有些为难,但还是坚持道:“我身为亭长,总不能眼看着韩信饿死吧?你不要再说了,去把韩信叫到家里吃饭吧!”

妻子满心不高兴,但拗不过亭长一直坚持,只好找到韩信说:“ 亭长知道公子的情况,所以想请公子到我们家里吃饭。”

韩信十分感动,他对亭长妻子深施一礼:“多谢你们,等我韩信将来富贵,定忘不了亭长与您的大恩。”

饭桌上,亭长对韩信很是看好,鼓励韩信道:“公子谈吐不凡,且胸怀大志,将来必能成就一番事业。如今,公子落难,我身为亭长一定会帮助你。以后若公子没有饭吃,就请直接到我家里来吧!”

韩信对亭长十分感激,也决定日后一定要好好报答。

就这样,韩信每日三餐都在亭长家吃。刚开始还好,可时间长了,亭长家也渐渐开始揭不开锅了。

一日,亭长妻子掀开米缸,发现家里的米缸快见底了。终于,她再也忍不住了。

她在亭长面前怒斥韩信“ 无耻”,成日在家里吃饭,把家里都吃空了。亭长被妻子说得有些心动,但嘴上还是说道:“ 当初是我邀请韩信来家里吃饭的,如今怎能说反悔就反悔?”

亭长妻子知道亭长不会直接让韩信离开,于是心生一计。

第二天,天还没亮,亭长妻子便起来做饭,饭做好后,她把还在熟睡

的亭长叫了起来。亭长有些纳闷:“今天怎么这么早?”

妻子说道:“ 我们先吃,等韩信来了,我们都吃过饭了,也不必为他再做。”

亭长无奈,只能吃了饭又接着睡觉。到了吃饭时间,韩信来到亭长家, 却发现亭长家今日并未做饭,反而都在睡觉。

韩信不解,于是在门前踱步。亭长妻子看见韩信,故意慢悠悠地洗漱, 然后打扫院子,盥洗衣物,就是不做饭。

韩信心下了然,红着脸上前询问。不问倒好,一问,亭长妻子便怒斥韩信,让韩信颜面扫尽。

虽然韩信之前就在邻居家遭过白眼, 但被指着鼻子骂还是生平第一遭。

《史记•淮阴侯列传》对此事的描述为:“怒,竟绝去。”可见素来好面子,且自尊心强的韩信当时有多愤慨。

怒极离去的韩信对亭长一家很失望,做善事有始而无终,又怎么能算仁厚呢?腹中空空的韩信在乡间漫无目的地踱步,却无人愿意与他搭话。

韩信来到经常用石子演练兵法的河边,突然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