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新中国极简史:1949至2019的年度故事》[52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新中国极简史:1949至2019的年度故事

  • 出版时间:2019-09-01
  • 热度:9408
  • 上架时间:2024-06-30 08:52:2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历史自带温差,述史还得有体温。从这个意义上说,《新中国极简史》是一部有温度的情感之书。怎样看待新中国历史进程中的曲折坎坷、光荣梦想,要有一把情感的尺子。这里要有设身处地的理解,要有溢于言表的认同,也要有斩钉截铁的态度。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新中国一步步走来的历程,在作者内心里呈现为静水流深的情感涌动。顺着作者的笔触,我们读出了新中国的发展和进步,自然也读出了作者潜藏于心的巨大情感认同。

内容简介

《新中国极简史:1949至2019的年度故事》为新中国成立70 周年的极简史。
《新中国极简史:1949至2019的年度故事》以编年体为形式,以年份主题词为着眼点,以讲故事、述历史为叙述方式,全景式描绘新中国成立70 周年的伟大历程。
书中突出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功绩,生动展现了70 年来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对近七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给予了浓墨重彩的描写。
本书运用大量鲜活生动的事例和细节,印证和说明新中国建设、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历史必然。
作者长期从事中共党史和中共领袖人物的研究,对把握新中国70 年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走向,具有视野宏阔、站位清晰、评议精到、叙说得当的独特优势。
全书角度新颖独到,形式生动活泼。作者打破常规述史的既定模式,通过个性化的表述,具有强烈的代入感、参与性和感染力。
本书是近年来进行党史、国史教育的一部不可多得的生动教科书。

作者简介

陈晋,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兼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长。长期从事中共党史和毛泽东等中共领袖人物研究。主要著作有:《毛泽东的文化性格》《毛泽东文艺评传》《从五四运动到改革开放》《世纪小平》《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与中国先进文化》《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速读新时代》《中国道路与文化自信》等;主要影视文献作品有:《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新中国》《大国崛起》《伟大的历程》《筑梦路上》等。

目录

目 录

1949 年 和历史约会

1950 年 告 别

1951 年“边打”与“边建”

1952 年 重整河山

1953 年 大工业梦想

1954 年 秩 序

1955 年 高 潮

1956 年 新起点

1957 年 变 化

1958 年 遭遇激情

1959 年 庆典时刻

1960 年 在困难面前

1961 年 大调整

1962 年 感受春秋

1963 年 典 型

1964 年 故事纷呈

1965 年 举措并进

1966 年 风乍起

1967 年 动乱局面

1968 年“全国山河一片红”

1969 年“新生事物 ”

1970 年 多色年代

1971 年 心理地震

1972 年“回 潮”

1973 年“回潮”和“反潮流 ”

1974 年 惯 性

1975 年 整 顿

1976 年 龙年悲欢

1977 年 徘徊前进

1978 年 梦想与命运

1979 年 新气象

1980 年 了结与开拓

1981 年 多彩时节

1982 年 坐 标

1983 年 构建新规

1984 年 四季都在收获

1985 年 军人和知识的风采

1986 年 新 闻

1987 年 掀 腾

1988 年 万物生长

1989 年 考 验

1990 年 充满希望的“工程”

1991 年 变局下的进取

1992 年 新一轮大潮

1993 年 旧记忆,新感觉

1994 年 齐头并进

1995 年 家园故事

1996 年 软着陆及其风景

1997 年 跨 越

1998 年 掌握命运

1999 年 国家的味道

2000 年 新世纪门槛

2001 年 拥抱大舞台

2002 年 连接未来

2003 年“测试民族的体温”

2004 年“矛盾凸显期”

2005 年 成长的烦恼

2006 年 为了和谐

2007 年 民生曲

2008 年“成人礼”

2009 年“中国模式”

2010 年 让世界博览

2011 年 系好“安全带”

2012 年“正能量”

2013 年 方向感

2014 年 平台与秩序

2015 年 布 局

2016 年“诗和远方”

2017 年 为新时代作注

2018 年“大的样子”

2019 年 在路上

后 记


精彩书摘

  《新中国极简史:1949至2019的年度故事》:
  1949年
  和历史约会
  1949年,世界上诞生了好几个新的国家。英国被迫承认爱尔兰共和国完全独立;印度尼西亚正式脱离荷兰殖民者的统治,成立了印尼联邦共和国;冷战格局下,人们习惯上称为西德、东德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先后成立。对五千年文明延续不断的中国来说,不用说,这年最大的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这些新国家的名称,都有“共和国,,三个字。
  在中国,走向人民共和国的步伐,曾经迈得格外沉重,当1949年到来时,似乎又迈得格外迅速。
  新年第一天,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属于什么阶层,都会明显地意识到,大变局到来了。
  这天,人们从收音机里听到或从报纸上看到一篇《新年文告》,署名的是国民政府总统蒋介石。他掌握这个国家的最高权力已经22年了。在这篇元旦文告里,他承认“戡乱”失败,愿意向已经解放长江以北大片领土的中国共产党“求和”,但条件是保存现行的宪法,保存“中华民国’,的法统,保存国民党的军队,否则,国民政府势必“周旋到底”。
  这天,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也发表了一篇新年献词,题目是《将革命进行到底》。这篇文告很有信心地宣布:迎面而来的1949年,将是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人民的解放战争将在这一年获得最后胜利,并且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毛泽东还说,甚至连共产党的敌人,也不怀疑共产党能够完成这个目标。
  果然,1月还没有结束,故都北平就换了颜色。国民党军队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将军,率几十万部队宣布和平起义,接受共产党的改编。2月3日,人民解放军在北平举行盛大的人城式。部队分别从永定门和西直门进城,整整走了六个小时。沿途欢迎的人群挥动着小旗,一些青年人跟着坦克跑,往上面贴标语,有的干脆就跳到了坦克上面欢呼。更多的人则扭起了秧歌,唱起了“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那时候,如果你是生活在北方的农民,体会这场历史巨变的焦点,应该是土地。东北哈尔滨靠山屯的农民给远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的毛泽东写了这样一封信: “这回我们都翻身啦,分了地,眼看到冬天了,你那里很冷吧?给你捎去一件皮大氅,一双靴子……”这封信至今还保存在西柏坡革命纪念馆里。
  那时候,如果你是生活在国统区的民众,情绪会更加复杂,有期待,有观望,有痛苦,有彷徨,有不甘,有抗争。2月间,上海的通货膨胀已达到最高峰,金圆券如同废纸。如果要买东西,就得用麻袋或网兜装钱,还要一路狂奔,因为稍一迟缓,手里的钞票又要贬值许多。5月27日,解放军开进了上海。第二天早上,一位年轻人打开自家大门,看到进城的人民解放军睡在马路边上,不禁感叹: “看来,国民党再也回不来了。”这个年轻人就是民族资本家中的标志性人物荣毅仁。几十年后,他成了新中国的国家副主席。
  那时候,如果你是人民解放军的一名军官或士兵,你谈论得最多的一句话,会是上级传达的那个口号: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1月10日淮海战役结束,1月31日平津战役结束。此后,人民解放军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势如破竹的气势。4月,解放军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千里防线,取得渡江战役的胜利,攻占国民政府首都南京。接着,人民解放军先后向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大进军。席卷一切的大进军,是1949年大变局的军事神韵。
  大变局的政治神韵,是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这个普通而宁静的小山村里绽放出来的。解放战争的炮声还没有停歇下来,中国共产党人便在它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部里,勾画起新中国的蓝图。
  3月,在中央机关的大食堂里召开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34个中央委员和19个中央候补委员坐的凳子,都是临时凑起来的。毛泽东在会上说:革命的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只是一出历史长剧中一个短小的序幕。从现在起,开始了由乡村到城市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他还充满信心地宣告: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对蒋介石来说,1949年来得格外痛心和痛苦。1月21日他在南京宣告“引退”,理由是“因故不能视事”,把总统权力交给了来自广西的副总统李宗仁代理。乘飞机离开南京时,蒋介石特意让飞行员绕着南京古城飞了一圈。“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他心里非常清楚,大陆政权的更迭已不可避免。
  ……

前言/序言

后 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便习惯把自己的国家称作新中国。
“新中国”这个说法,早在1902年就出现了。那年,梁启超在《新小说》创刊号上发表小说《新中国未来记》,以倒叙方式描绘60年后的中国模样。也是在这一年,梁启超还率先使用了“中华民族”这个概念,无意中,把中国的未来和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
未来的新中国将会是什么模样呢?无独有偶,一位叫陆士谔的文化人,紧随梁启超之后,发表幻想小说《新中国》,里面甚至设想到黄浦江大桥、浦东开发和上海地铁这样一些在今天已经完全做到的事情。
从想象到现实的延伸逻辑,竟这样奇妙,这样有味道。
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了。70年的历史进步和社会变化,早已实现并且超越了前人的执着想象:新中国将“新”在哪里?摆在后人面前的问题,是怎样把新中国之“新”,呈现得更为清晰,更有历史感。
新中国前行的步伐,既以波澜壮阔的宏大叙事展现在人们面前,同时也会分解成每一代人和各种不同群体的具体故事及感受。本书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为每个年度找出相应的主题词,采用年度纪事的方式来描述。尝试这种新的写史角度,是希望有益于人们更真切地辨析,新中国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历史脚印。
陈 晋
2019 年8 月1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