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红飘带pdf下载pdf下载

地球的红飘带百度网盘pdf下载

作者:
简介:本篇主要提供地球的红飘带pdf下载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8-01
pdf下载价格:0.00¥

免费下载


书籍下载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地球的红飘带》是我国第一部描写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长篇小说。作品从湘江之役写起,描绘了中央红军长征的完整过程。作者——著名作家魏巍以诗人的激情和历史学家的严肃精神,真实地、艺术地再现了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壮举,使诗与史融为一体。


作者简介

魏巍(1920年3月6日-2008年8月24日),原名魏鸿杰,笔名红杨树 ,河南郑州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当代诗人、散文作家、小说家。

1942年创作的长诗《黎明的风景》因成功地表现了抗日斗争的生活而获晋察冀边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颁发的“鲁迅文艺奖金”。 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谁是*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影响。1952年与白艾共同创作出版了中篇小说《长空怒风》后,1956年又与钱小惠合作写出了电影小说《红色的风暴》。1978年,创作完成了抗美援朝题材长篇小说《东方》,于1981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2008年8月24日,魏巍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88岁。


精彩书摘

地球的红飘带 (一)

  湘江,是一条宽阔的碧绿的江水,今天却成了血的河流。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的最后几天,从江西苏维埃区域过来的中央红军,在桂林以北的湘江 边被阻止住了。在此以前,他们已经冲破了三道封锁线,转战了两千三百余里。不消说崇山 峻岭间的崎岖道路,林莽荆榛,早已将他们的草鞋磨穿,军衣挂得破破烂烂;而连续的转战 奔波,敌军的穷追不舍,难免使具有钢铁意志的人也感到疲惫。中国当时的统治者,也是中 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反共人物蒋介石,又一次看到消灭红军的极好机会,于是调集了四十万人 的兵力,企图将八万之众的红军消灭在湘江之滨。

而红军却必须拼死突过湘江。这不仅因为,他们的战略意图是要进入湖南,与红二、六 军团会合,以求新的发展,而且在此时此刻,任何的后退甚至犹豫就是死亡。于是,红军的 统帅部将它的最有力的一、三军团置于两翼,以五军团殿后阻止追击之敌,决心掩护中央纵 队和军委纵队迅速渡江。位于右翼的第一军团,本来要抢占全州,由于何键指挥的湘军已先 期占领,只好占了全州以南三十里脚山铺一带小山。这时何键将军被蒋介石委任为追剿军总 司令,这等厚恩岂可不报,于是日夜督促他的四个师实施突击。这样,脚山铺一带小山就日 夜笼罩在浓烟烈火之中。位于左翼的第三军团,这时正与桂军激战于灌阳,也杀得难解难 分。红军总部选择的渡河点,是南起界首北到凤凰嘴的几个渡口。因时届冬初,有些浅水处 可以徒涉,要过起来本不是难事,但是由于中央及军委纵队,负载甚重,行动迟缓,所以掩 护部队不得不坚持苦战,付出沉重代价。

  昨天,十一月三十日,两军的激战进入高潮。扼守在脚山铺一带小山上的红一军团,在 优势敌军连续的冲击下,伤亡惨重,米花山、美女梳头岭、尖锋岭等阵地先后失守,不得不 退入夏壁田、水头、珠兰铺、白沙,构成第二线阵地。整个看,这一带地形相当开阔,从湘 江两岸直到西面一带大山,几十里内,全是坡度很缓的起伏地,高处满是幼松,低处尽是稻 田。稻田已经收割完毕,原野显得十分空旷。加上一连几天都是响晴天气,这就给敌人的空 军以极好的机会。从早到晚,几十架敌机大显身手。它们飞得只比树尖高一点,得意洋洋地 轰炸扫射着渡江的红军。那些从浮桥上行进的和在江中徒涉的红军战士竟无能为力,成批地 倒在江水里,漂在江水上,把碧绿的江水染成了红色。

  按红军总部命令,今天,是突过湘江的最后一天,也是何键将军作最后努力以求一逞的 一天。这样,战斗就比昨天还要激烈。从一早起,隆隆的炮声和稠密的枪声,就象海水起大 潮似地一阵高过一阵。尤其北面白沙、夏壁田一带显得激烈。飞机也从微明时分出现,沿着 湘江盘旋飞翔。所幸的就是红色指战员望眼欲穿的中央纵队和军委纵队,终于踏上了在界首 镇搭设的湘江浮桥。

  太阳已经升起老高了,天空只有几片薄云。这时可以清楚看到中央纵队从东山里出来, 越过湘江,正向西面一带大山急促行进。他们多数着灰布军衣,缀着红领章,戴着有红五星 的小八角军帽,身后背着斗笠,脚下穿着草鞋。还有不少穿着便衣、头上缠着黑布的农民羼 杂其间,他们是长征前的那次“扩红”到部队来的。如果细看,很容易看出,这是一支非战 斗部队。行列里骡马多,担子也多,还抬着一些笨重的东西。看样子他们已经走了整整一 夜,脸色发青,显出相当疲倦的样子。但早晨的冷风一吹,加上盘旋的敌机在头上不断光 顾,把瞌睡都赶跑了。他们只在敌机轰炸扫射时,稍稍躲避一下,飞机刚刚越过头顶,就又 紧张地向前赶去。

  这时,在湘江东岸,从队伍里出来两个人,一个骑着红马,一个骑着黑马。他们岔上一 条江边小路,似乎要赶到前面的样子。后面还跟着十几个人。骑在红马上的那个人,面容消 瘦,神情严肃,颔下飘着长须,实际上不过三十八九岁的样子。从他那充满着聪颖、智慧、 坚毅的炯炯有神的眼睛,很容易看出,他就是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工农红军总 政治委员周恩来。骑在黑马上的那个军人,年纪大一些,完全象个老农民,满脸都刻着皱 纹,就象赤铜雕刻一样,显得十分坚实。他的神态虽然也相当严肃,但从他的嘴角,甚至从 那些皱纹,都可看出他本性的慈祥。这正是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 朱德。他俩的眼睛都布满红丝,仿佛有几个晚上不睡觉了。今日凌晨一时半,他们给一军团 下了紧急命令,要求一军团“无论如何,要将向西的前进诸道路保持在我们手中”。紧接 着,又在三时三十分,以中央局、军委、总政的联合名义,指令一、三军团严格执行。直到 凌晨五时,他俩做了最后布置才从后面赶来。尽管中央纵队和军委纵队正在渡江,但随着北 面一阵紧似一阵的枪炮声,两人的心情仍然十分沉重。他们在马上不时转首向北,望着炮弹 掀起的一片浓烟,判断着战场的形势。

  前面不远处就是湘江。红军沿路丢下了不少笨重东西,愈往前走,丢弃的东西愈多。在 一处稻田里,他俩看到有好几架铅印机和石印机歪倒在那里,上面还缠着粗绳,插着杠子, 附近却是一摊一摊的血迹,想来是刚才飞机轰炸,抬机器的人死的死,伤的伤,就把机器委 弃在这里了。他们很熟悉,这正是中央苏区印刷厂的东西,许多印刷品,包括《红色中华》 和中华苏维埃的钞票,都是这些机器印制的。他俩皱了皱眉头,谁也没有说话。

  在前面一行柳树下,燃着几堆大火。旁边站着几个红军干部,神色黯然。周恩来和朱德 下了马,走到近处一看,原来他们正在焚烧书籍文件。秋风卷着火舌,一本本《共产党宣 言》、《反杜林论》、《国家与革命》、《两个策略》、《“左派”幼稚病》等等他们平日 奉为珍宝的书籍,正在化为灰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