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1500个中国历史常识pdf下载pdf下载

不可不知的1500个中国历史常识百度网盘pdf下载

作者:
简介:本篇主要提供不可不知的1500个中国历史常识pdf下载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8-01
pdf下载价格:0.00¥

免费下载


书籍下载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不可不知的1500个中国历史常识》按时间顺序,以词条阐释的形式,将中国历史分为“远古文明”“钟鼎之声”“争霸图强”“九州一统”“多民族政权并立”“最后的帝国”等几大部分,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民族等领域,将中国历史中不可不知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灿烂文化等娓娓道来,每个词条既具逻辑联系又各自独立,可以随时翻阅,也可以随时放下。把读过的内容连贯起来,就可以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面貌。

目录

第一章 远古文明
旧石器时代
1.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直立
猿人
直立人与智人
元谋人
蓝田人
北京人
北京人头盖骨
金牛山人
丁村人
许家窑人
大荔人
2.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智人
马坝人
左镇人
河套人
下草湾人
柳江人
山顶洞人
资阳人
新石器时代
1.母系氏族公社
早期原始农业
河姆渡文化
半坡村遗址
2.父系氏族公社
大汶口文化
龙山文化
齐家文化
良渚文化
裴李岗文化
磁山文化
屈家岭文化
大溪文化
红山文化
马家窑文化
锻造技术
岩画
陶器文化
原始农业
原始手工业
阶级出现
部落
部落联盟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传说时代
尧舜古城
三皇五帝
炎帝
黄帝


大禹治水
禅让制
刻画符号
原始宗教
原始科学
燧人氏
伏羲氏
神农氏

第二章 钟鼎之声
夏朝
1.政治
夏朝的建立
夏朝分期



设官分职
军队和刑法
分土贡赋
少康中兴
鸣条之战
2.社会经济
农业
手工业
畜牧业
医药的创造
纺织
3.文化
文字
夏历
《夏小正》
音乐舞蹈
卜骨
二里头文化
商朝
1.政治

盘庚迁殷
殷墟

王位继承制
内服夕h服制
殉葬
武丁中兴
车战兴起
武王伐纣
2.社会经济
农业
畜牧业
农具
耒耜
手工业
青铜器
3.文化
编钟
天文历法
金文
甲骨文
日食记录
制陶
商代宗教
商代服装
商代学校
精美玉刻
原始青瓷
金银器
青铜兵器
豕尊
四羊方尊
司母戊鼎
4.民族
商朝的方国
西周
1.政治
周文王
周武王
牧野之战
姜尚
镐京
洛邑
周公
周公东征
分封制
平民
国人暴动
共和行政
宗法制
礼制与刑罚
宣王中兴
穆王西巡
烽火戏诸侯
幽王被杀
宗庙祭祀体制
平王东迁
2.社会经济
百工
井田制
耦耕
货币交换
3.文化
文字
原始瓷器
刺绣
青铜器
陶瓦
饴糖
4.民族
东夷
西戎

第三章 争霸图强
春秋时期
1.政治
春秋五霸
齐桓公
管仲
尊王攘夷
晋文公
城濮之战
宋襄公
秦国崛起
秦穆公
楚庄王
吴越争霸
卧薪尝胆
齐鲁长勺之战
晋悼公恢复霸业
伍子胥奔吴
邺之战
鄢陵之战
子产
阖闾
勾践
2.社会经济
牛耕
铁器时代
土地私有制
国、野
初税亩
军赋
商业与商人
金属货币
贡、助、彻
租税
钱布
3.民族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戎族
狄族
华夏族
夷族
蛮族
4.文化
《道德经》
老子
孔子
《论语》
《诗经》
《尚书》
《春秋》
彗星记录
陨石记录
孙武
《孙子兵法》
《管子》
《左传》
《国语》
《仪礼》
《山海经》
《公羊传》
5.科技
鲁班
扁鹊
四分历
战国时期
1.政治
三家分晋
战国七雄

秦孝公






合纵连横
孙膑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李里变法
吴起变法
商鞅变法
苏秦
张仪
范雎
乐毅
田单
廉颇
蔺相如
赵括
白起
吕不韦
百家争鸣
2.社会经济
李冰
都江堰
郑国渠
商业城市
纺织和造船
商品交换
金属钱币
早期度量衡
3.民族

巴蜀
西南夷

4.文化
墨子
庄子
孟子
韩非
《吕氏春秋》
《战国策》
屈原
《楚辞》
荀子
5.科技
《甘石星经》
《考工记》
《黄帝内经》

第四章 九州一统
秦朝
1.政治
秦灭六国
秦始皇
书同文
车同轨
中央集权
万里长城
焚书坑儒
封禅
秦律一
郡县制
丞相
阿房宫
秦代匈奴
秦代越族
秦末农民起义
巨鹿之战
秦二世赢胡亥
李斯
蒙恬
赵高
2.社会经济
统一币制
统一度量衡
半两钱
工官
铁官
盐官
酒榷
市籍
田租
灵渠
3.文化
碑文石刻
秦兵马俑
秦始皇陵
西汉
1.政治
汉高祖刘邦
约法三章
楚汉战争
文景之治
七国之乱
告缗
盐铁之议
汉律
汉攻匈奴
汉武帝刘彻
汉宣帝刘询
项羽
韩信
虞姬
萧何
张良
陆贾
吕后
贾谊
法钱
昭君出塞
匈奴称臣
张骞
西域诸国
苏武
卫青
桑弘羊
霍去病
张汤
霍光
编户制度
西域都护
长安城建成
汉文帝刘恒
汉景帝刘启
年号出现
汉昭帝刘弗陵
汉更始帝刘玄
金日殚
李广
王莽改制
昆阳之战
绿林赤眉起义
2.社会经济
口赋
五铢钱
平准
耧车
代田法
区田法
耦犁
丝绸之路
南海交通
白渠
3.文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造纸术的发明
今古文经学
《山海经》书成
马王堆汉墓
汉乐府
司马迁
《史记》
《九章算术》
汉简
《周髀算经》
汉赋
刘向
董仲舒
东方朔
扬雄
东汉
1.政治
汉光武帝刘秀
光武中兴
汉明帝刘庄
邓禹
马援
王景治水
窦宪
蔡文姬
班勇
和熹邓皇后
董卓
窦武
袁绍
袁术
刘表
豪强地主
宦官
党锢之祸
黄巾起义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2.社会经济
度田令
提花织机
3.文化与科技
白虎观会议
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王充与《论衡》
张衡与地动仪
蔡伦与造纸术
《汉书》
华佗
《汉纪》
《东观汉记》
班固
4.外交
班超
汉代匈奴
西域
……

第五章 离析与交融
第六章 流金岁月
第七章 积贫积弱
第八章 马上治天下
第九章 重塑辉煌
第十章 最后的帝国
第十一章 民主与新生

精彩书摘

  《不可不知的1500个中国历史常识》:
  周公东征
  西周初,周公姬旦为平息武庚叛乱,巩固周王朝的统治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事。武王灭商两年后病死,周成王年幼即位,不能理事,由周公摄政,部分王室大臣及武王之弟管叔、蔡叔不服,诬其篡位。商纣之子武庚乘机煽动管叔、蔡叔造反,联合东南殷商残余势力起兵反周。面临这种局面,周公首先向召公等王室大臣解释,消除疑忌,安定王室内部。然后调动大军东征,讨伐武庚。东征军迅速剪除以武庚为首的叛乱势力,杀武庚和管叔,流放蔡叔。接着,又挥师东进,经过3年苦战,相继削平了参与叛乱的东方小国和诸侯,使周王朝的统治势力扩展到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东征的胜利为西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道路。
  分封制
  西周初期建立政权、巩固统治的重大措施。西周政治制度的基本形式是分土封侯。周王把国都附近的地区划为王畿,由王室直接统辖。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分封给诸侯,各建邦国。诸侯主要有三种类型:周王的同姓亲属、功臣、古帝王后裔(实际是一些较强大的部落或方国首领)。诸侯对天子保持臣属关系,承担各种义务:镇守疆土、捍卫王室、缴纳贡税、朝觐述职等。诸侯在封国内也实行分封制度,把大部分土地封给自己的卿大夫(大臣),作为采邑。卿大夫又把所受采邑的土地分封给士,士直接统治人民。自诸侯至士,其职位、俸邑都由嫡长子继承。这样,周王、诸侯、卿大夫、士逐级形成一个宝塔式的统治体制。相传周初武王、成王、周公先后封置71国,主要封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周初通过分封诸侯,巩固了周王朝对广大被征服地区的统治,并扩大了其影响和势力范围。
  平民
  西周自由人阶层。有自己的土地,平时参加农业生产,战时则“执干戈以卫社稷”,是兵役和军赋主要承担者。居住在城里或城郊,有人身自由。其上层可入官参政。西周后期,因战争、赋敛有增无减,平民负担日增,迅速破产和分化,与贵族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公元前841年爆发的“国人暴动”中,平民便成为推翻周厉王统治的主力。
  国人暴动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群众性武装暴动。西周社会有国人和野人之分。国人是居住在城里和城郊的人,除了奴隶主贵族外,还包括平民、小手工业者和商人,主要是平民。西周第10代帝王周厉王。贪财好利,对国人横征暴敛,并霸占国人赖以谋生的山林川泽,国人怨声载道。厉王命令巫师监视国人活动,禁止他们谈论国事,违者格杀勿论。厉王的残暴统治持续了3年,国人忍无可忍,终于在公元前841年发动了武装起义。他们冲进王宫,袭击厉王。厉王逃过黄河,流亡于彘(今山西霍州)。太子姬静逃到召公家中,起义者闻讯,又包围了召公宅第,要他交出太子。召公把自己儿子冒充太子,交给起义者处死,太子幸免于难(后为周宣王)。起义推翻了周厉王的残暴统治,导致周王朝走向衰亡,打击了奴隶制的剥削制度。
  共和行政
  西周历史事件。公元前841年,发生“国人暴动”,推翻周厉王统治。由周公、召公共同执掌国政,实行贵族共和政治,所以又称“周召共和”。司马迁所著《十二诸侯年表》从这一年(公元前841年)开始,从此我国历史上有了确切纪年。到共和14年,周厉王死亡,归政于周宣王,共和行政结束。
  ……

前言/序言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五千年的风雨历程铸就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史,这是祖先留给后人的一笔巨大财富,其中不仅蕴含着无尽的经验与真知,更可以照亮前方未知的路途。对于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中外名人多有论及,培根说“读史可以明智”,而蔡元培先生下面这段话则更为精到:“吾人读历史而得古人之知识,据以为基本,而益加研究,此人类知识之所以进步也。吾人读历史而知古人之行为,辨其是非,究其成败,法是与成者,而戒其非与败者,此人类道德与事业所以进步也,是历史之益也。”
  学习历史,从历史的兴衰演进中体会生存智慧,从人物的叱咤风云中感悟人生真谛。小到个人,是修身齐家、充实自己头脑、得到人生启迪的需要;大到国家,是在世界民族之林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换个角度讲,在今天,掌握必要的历史常识已然成了一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体现,一个人若没有必要的历史知识储备,不仅会使工作、事业受阻,生活上也可能处处遭遇尴尬。事实上,博古通今一直是中国人的不懈追求,古往今来的有识之士无不注重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的得名来自宋神宗“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御批,司马光亦将编写此书的目的确定为“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足见前人对研究历史的高度重视。
  为了帮助读者更方便、更轻松、更快捷地了解和掌握必要的中国历史常识,为走向成功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编者对纷繁复杂的中国历史资料做了精心的梳理,选取其中最重要、最实用、读者最感兴趣的内容,推出了本书。全书按历史发展的顺序,将中国历史分为“远古文明”“钟鼎之声”“争霸图强”“九州一统”“离析与交融”“流金岁月”“积贫积弱”“马上治天下”“重塑辉煌”“最后的帝国”“民主与新生”等几大部分,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民族等各个领域,勾勒出中华五千年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和发展历程,使读者能从宏观上把握中国历史,窥斑知豹,进而从中揣摩与品味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掌握,本书化繁为简,在一个严谨科学的框架体系内,将所有历史常识以词条的形式一一呈现,简明扼要,脉络清晰。另外,本书还精选了300余幅与正文内容紧密契合的精美图片,包括出土文物、人物肖像、历史遗迹、现场照片等,与文字相辅相成,将中国历史的丰富与精彩更直观、更真实、更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中国人注重学习历史,更善于治史,从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从《史记》《汉书》《三国志》到《明史》的二十四本官修纪传体史书)到各类其他史书,史学著作堪称汗牛充栋、浩如烟海,成为历史文化的最佳传承载体。但毋庸讳言,在经济、文化发展日新月异的21世纪,那些凝重的皇皇巨著对今天的普通读者来说已太过艰深、晦涩,因此,如何更好地将历史典籍中的精华部分发掘出来,并以科学的体例、通俗生动的语言加以呈现,就成了我们面临的课题,也正是我们编写本书的宗旨。
  总之,本书堪称一座浓缩了中国历史全程的知识宝库,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既是一本精华版的、方便的历史工具书,又可以作为日常生活中一道别有风味的文化快餐——为读者提供其最想知道也应该知道的中国历史常识。衷心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广大读者轻松自如地获得历史知识开辟一条捷径,真正做到开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