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战事典(005):二战德国的巡洋作战pdf下载

海战事典(005):二战德国的巡洋作战百度网盘pdf下载

作者:
简介:海战事典(005):二战德国的巡洋作战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1-01
pdf下载价格:0.00¥

免费下载


书籍下载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公海舰队在斯卡帕湾的自沉行动结束了舰队作战、大海战、远洋决战的历史,德国新一代海军将领迫切地需要一场全新的胜利。此时提出的巡洋作战计划,无疑包藏着巨大的野心。为此,德国海军和英国皇家海军在大西洋及北海进行了一系列激烈的交锋。
  然而,庞大的Z计划和那些能使德国海军战胜“大西洋上zui可怕的敌人”的巨舰,到底是一股突如其来的自信,还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冒险?从战争初期德国海军的战备情况来看,这场期盼已久的胜利仿佛从一开始就注定希望渺茫了。

  海报:
  
内容简介
  《海战事典005:二战德国的巡洋作战》选取了“巡洋作战”这样一个异常精彩又容易被忽略的角度,对大西洋海战这场世界战争史上历时zui长、战况zui复杂的海战进行了精华回顾,全面追溯了“巡洋作战”这种远程破袭作战的诞生背景、起源、经过和*终破产,包括“北方出巡作战”、柏林作战、莱茵作战、雷霆-瑟布鲁斯行动等内容。本书绝非单纯枯燥的史料堆砌,作者笔调轻松、风趣,尤擅旁征博引,使这段徒劳却辉煌的岁月充满了魅力又耐人回味。
作者简介
  查攸吟:上海人,擅长海军史、日俄战争史、美国建国史,撰写过多篇军史类文章。曾经出版过《*峰与衰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水面舰队的巡洋作战》、《日俄战争:开战背景与海战始末》、《血腥的民主》、《日俄战争全史》等书籍,并在《兵器》、《现代舰船》等刊物与文集发表过大量文稿。
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野心
“北方出巡作战”及柏林作战:海上大绞杀
“施佩伯爵”号的荣耀与毁灭
大型水面舰艇的试探性出击
刻不容缓的危机
突破!
海上绞杀战
胜利大逃亡
莱茵作战:短暂的“俾斯麦”传奇
跨过狭湾,穿越海峡
不列颠的忧郁
北方的海
在雾中
再见,“胡德”,再见……
无止境的追击
莱茵作战:黄金依然沉睡
战场的迷雾
不成比例的威胁
明与暗的交替
阴影
渺茫的希望
帷幕再次拉开
致命的打击
最后一夜
旅途的终点
尾声
雷霆-瑟布鲁斯行动:落幕
空前的冒险
于混乱中起航
一连串的阴差阳错
皇家海军的仓促反击
一切的终点
媒体评论
  海洋,人类光荣与梦想的战场。从不列颠到美利坚,一个个大国一次次不停验证着“谁拥有海洋,谁就拥有整个世界”这个亘古不变的真理。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我们正在积极发展海上贸易、维护海上权益。因此,了解海上战争的历史,洞悉海上博弈的玄机变得十分必要。《海战事典》是军迷们了解海战及海洋军事文化的宝典,希望该系列读物能够刊载更多精彩文章展现海洋文化的魅力。
  ——军事科普作家,江泓

  作为新一代人民海军军官后代的我,从小生活在著名的军港小城——旅顺口。这里的每一处遗迹都是海上战争为这座小城铭刻的深深印记,它们牵动着人们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关于海洋意识与海洋权益的深刻思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也不该再次忽视海洋。但如何才能真正汲取历史的教训,又如何才能探寻到一条正确的深蓝之路?我相信,《海战事典》这本看上去很普通的书,一定会成为一扇打开历史记忆的窗,一座连通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人们可以通过它,找寻到自己的答案。
  ——中国海军史研究者,张义军

  一个拥有漫长海岸线的国家必须要对海洋投以足够的关注,曾在海洋上发生的交流、冲突和战斗恰恰是对历史经验的一次次总结,它们从未随涛浪平息,而是形成并发展成为中华民族海洋意识觉醒的基石。《海战事典》正是一本海洋历史的索引,是一个了解海上往事的渠道。——海军史、海军舰船研究者,顾伟欣

  “无海权如人无手足”。古往今来,为了将主权延伸至海洋,以获得更多的控制力,很多国家都建立了强大的海军,他们既谱写过壮丽的海战诗篇,也创造过传奇的海洋故事。《海战事典》正如沧海拾珠,将这一段段精彩的历史串联、汇集至一处,相信每一位读者在阅读后,都会大呼精彩过瘾。
  ——资深军事编辑,刘晓

  即使21世纪已被广泛称为“信息的时代”,人类*普遍选择定居、发展生产的地域仍然是各大洲的沿海地带,联结其间的繁忙海上航线仍然需要强大海军的护卫。《海战事典》为广大海军爱好者精彩描绘历史中发生于海洋上之激烈搏杀,希望启发更多国人关心我国海洋权益之保护。
  ——指文《军鉴》工作室主编,潘越
前言
  前言:野心
  “海上交通线是英国的生命线,不仅军事与海军力量,甚至经济命脉与整个国家的存亡,均与海上交通线的安全和巩固休戚相关。因此,德国海军的基本兵力,应用于破坏这些交通线,即——击沉、击伤或者瘫痪英国及其盟国的商船……”
  这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首任海军司令埃里希·约翰·阿尔伯特·雷德尔(Erich Johann Albert Raeder)于1927年至1928年发表的《外海巡洋战争》一书中所阐述的他所构想的海上战略,即有关下一场战争中德国海军应当采取的基本战略。而就如何贯彻这一策略,雷德尔接着写道:
  “实现这一任务的决定性手段之一,应以巡洋舰和辅助巡洋舰进行大胆而坚决的作战行动”。在当时,持有类似观点的人在德国海军内不算少数。“今后,具有强大巡航能力的现代巡洋舰所起的作用,可能将大大地超过潜水艇,巡洋战役的规模和它对整个战争的战略意义,将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更为广泛和重要”,这是雷德尔的同僚格劳斯在他的名为《根据世界战争经验论海战》一书中的观点。
  雷德尔的观点在德国海军内引起了广泛的共鸣。格劳斯在他的著作《根据世界战争经验论海战》中这样写道:“……唯有‘巡洋战争’才能使海战区域扩大到整个海洋,以突击敌人海上交通线的手段,来动摇敌人的军事和经济力量”。而发起这种“巡洋战争”的武器,并不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潜水艇,因为在今后,现代巡洋舰可能会比潜水艇起到更大的作用。
  根据马汉式的经典海军战略思想,海军的价值在于控制海洋、夺取并保障制海权。强大的海军力量将有助于其所属国家对于海洋的有效支配,并在有效支配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其带来的利益。在这一思想中,夺取制海权才是海军战略的根本目的。马汉的理论只是近代海军思想中的一家之言,虽然在诸多场合内被奉为金科玉律,但却是一个执行起来代价高昂的战略原则。事实上,德国海军在战前(也是在之后的战争中)采取的海上战略,与19世纪末曾一度盛行的海军“新学派”思想颇有几分相似。“新学派”思想主张以大量轻型雷击舰担任海上力量的中坚,鱼雷艇在负责海岸防御的同时,还承担着突破敌方海上力量近程封锁、协助己方巡洋舰突破封锁执行破交作战、掩护主力舰队和敌小规模舰队交战的任务。当然,大量集中使用轻型雷击舰艇亦能起到封锁特定海域的效果,进而掌控局部海域的制海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后,德国海军的未成战列巡洋舰“腓特烈亲王”号的船壳(靠码头一侧)。外侧是未完工的巴伐利亚级战列舰“符腾堡”号的船体。图片摄于汉堡,1921年,解体之前。
  ■凡尔赛和谈期间,拘押在斯卡帕湾内的公海舰队74艘各类舰艇的大合影。这些船在不久之后尽数自沉于湾内,从而宣告了德国大海军战略的破产。
  “新学派”出台自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当时正值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惨败于德国,对外肩负巨额战争赔款、对内承担各种社会重建重任。法国方面对继续投入巨资到海军建设上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之这一时期新式武器鱼雷问世,使小型舰艇也具备了可以和大型主力舰一搏的能耐,进而使力不从心的法国人看到了独辟蹊径的可能。当然,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如果有可能的话,法国海军还是愿意建造以主力舰为核心的常规海军舰队,至少在普法战争之前的十数年内,法国海军一直致力于和英国进行主力舰竞赛。德国的情况也一样,《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海军的规模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并做出了不允许配备航空母舰、主力舰排水量低于10000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11英寸等硬性规定。种种限制之下,德国无法通过走马汉理论这种“正道”来发展他们的海上力量。虽然表面上,魏玛共和国并不与任何欧洲邻居为敌,但是潜在的战争风险依然存在,而制定各种可能性高和可能性低的作战计划及战略准则,以应对国家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这也是国家武装力量存在的根本价值。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野心和实力不相称,或者有着远大志向却力不从心的角色存在,马汉的战略对于第二帝国时代的法国、魏玛时代的德国而言未免太过不切实际。正如古代智者所说:“伟大的帝国不是用谦和来维系的”,追求国防安全亦是每一个国家的基本权利。基于这种意愿,魏玛共和国及它的海军选择了同半个世纪前法国人相似的海军发展道路,而不是去构筑一支专守防御,以保卫德国港口为目的的舰队。在20世纪20年代末,根据《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德国海军可以逐步汰换舰队中最老式的几艘战列舰。《外海巡洋战争》的作者雷德尔从1928年开始担任德国海军司令一职,他上任之初带给海军的礼物便是德国下一代战列舰的设计草案。草案一共4个,其中3个设计是拥有250毫米装甲、18节航速、航程不超过1800海里的近海防御战列舰。这些设计的区别只是主炮的联装模式,而最后一个版本,是一种只具备80毫米装甲,但航速超过26节,续航力更是可达12000海里的小型远洋战列舰。结果是毋庸置疑的,德国海军将领们几乎一致选择了最后一种方案,因为没有人愿意德国海军的舰队,以一种可笑的“北海铁皮鸭子”形象展示于世人面前。而这份远洋方案,将在下一年化作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的设计蓝图。
  ■1925年1月7日,魏玛共和国新建的第一艘用于汰换老舰的新船——轻巡洋舰“埃姆登”号。严格的和约限制使这艘船的武备和设计只能沿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模式,即便在当时已经落后。
  尽管得到了海军的一致拥护,但是更替旧式主力舰的希望在议会里遭到了一定的阻碍。当时正值1929年~1931年期间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议会里充满了“要袖珍战列舰,还是要孩子的奶粉”之类的质问声,然而魏玛国会最后还是以255票对203票的优势通过了建造议案。对于这个结果,德国海军感到欢欣鼓舞,他们认为这是一次重要的胜利。依照雷德尔的战略,袖珍远洋战列舰已经成为德国海军未来战略中关键的一环。海军坚信,传统海战过于注重战舰编队,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舰队作战已经成了昔日之影——大型舰队非常容易被侦察到,在海战中也缺乏灵活性。而即将建造的袖珍战列舰航速超过26节,除了英国海军的3艘老式战列巡洋舰“无敌”号、“声望”号、“胡德”号之外,快过其他所有海军国家的全数主力舰。比德意志级航速更快的巡洋舰和驱逐舰,都难以和其配备的280毫米舰炮一较高下。袖珍战列舰灵活而快速,数艘这类战舰可以随时在海上组成小型舰队执行特殊任务,解编后又能凭借高航速、大航程的特性迅速撤退,实在是契合“外海巡洋战略”的不二选择。
  袖珍战列舰的第1艘,即德国海军建造序列中的“战舰A”——“德意志”号的船体,于1931年5月19日建成,而当时的德国还在继续承受经济不景气的痛苦。在下水典礼上,当时的德国总理海因里希·布吕宁说道:“在这次典礼上,德国人民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尽管我们身上还套着和约的枷锁,经济也很不景气,但是我们有能力保卫自己和平的家园,更有能力捍卫我们的荣誉!”德国海军要更替被《凡尔赛和约》许可保留的全部6艘老式前无畏舰,通过一揽子的5年拨款计划,这些拨款将用于建造6艘类似的袖珍战列舰,6艘新的巡洋舰,以及几个驱逐舰编队。就在“德意志”号下水的那会儿,袖珍战列舰的第2号舰和第3号舰,也就是后来的“战舰B”与“战舰C”②已经开始建造。
  各国舆论对德国的袖珍战列舰讨论激烈,无知而又喜欢炒作的军事记者纷纷对德意志级大加吹捧,英国和法国甚至掀起了要求建造类似舰艇的舆论风潮。而英国海军并不为之所动,皇家海军虽然已经衰落,但还不至于沦落到靠破坏别人的制海权来定义海军战略的地步。至于法国海军,由于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陷入了长期的政治混乱,政府更是跌进了10个月一届的怪圈,所以对新式主力舰的建造和海军计划颇为懈怠。不过在袖珍战列舰和当时意大利法西斯政府扩充海军的刺激之下,法国海军决定建造新的小型战列舰,也就是未来的敦刻尔克级。敦刻尔克级技术指标的拟定,充分考虑了抗衡意大利海军重建的老式战列舰和德国袖珍战列舰的要求。
  ■装甲舰“德意志”号盛大的下水仪式,魏玛共和国的首脑尽数出席。总理布吕宁将这次下水仪式看成了振奋德国国民,摆脱经济危机的一次契机,故对其大加宣传。
  ■吊装火炮安装炮塔中的“德意志”号。由于其种种特性,外电将其称为“袖珍战列舰”予以热炒。
  上面已经说过,雷德尔是德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基本战略的缔造者,他的“巡洋战争”理论指导了德国海军水面舰队,甚至是潜艇部队在二战期间的作战活动。但是必须看到的事实是,当一个因为现状而被迫另辟蹊径发展海上力量的势力重新站稳脚跟之后,必然会回归到马汉的老路上来。依然是那个法兰西的例子,在20世纪初,随着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经济的日益繁荣以及政局的渐渐稳定,法国海军逐步从“新学派”过渡回传统海军的模式,法国海军拟定新的海上战术条例,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海军的预算内再次排入了成批的战列舰计划。而巡洋战争概念出台的背景,也是德国受到《凡尔赛和约》强力束缚,微弱的海军力量只能在缝隙中求生存的年代。
  1929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席卷欧洲,刚刚凭借着大量贷款复苏起来的德国在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失业和破产的人遍布德国各地。经历过战败的耻辱,刚刚看到生活希望的德国人从心理上需要一个宣泄点。人们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上一次世界大战战败时的情形,混乱的金融秩序和遍地的投机商……此情此景,使德国国内的复仇主义和排犹声势逐步壮大,灰色的德国纳粹党崛起了。1933年,随着纳粹党在大选中的胜利,阿道夫·希特勒被越来越出现老年痴呆症状的兴登堡总统任命为魏玛共和国的总理,纳粹登上了德国的政治舞台。
  ■希特勒接受德意志联邦大总统兴登堡的任命,担任德国总理时的照片。灾难就此开始了。
  希特勒早年曾学习美术,贫困潦倒期间一度靠担任画匠谋生,和课堂里不用功的学童类似,闲来无事的时候也喜欢在纸上绘制一些他心目中的军舰设计和构想,所以他也算是半个“海军爱好者”。1933年的2月,雷德尔首次和国家新的元首希特勒举行了会晤,并以一番“我们的海军扩充能力无限”的保证,使这个留着小胡子的“海军爱好者”非常满意。
  当乌云笼罩着德国政治舞台的时候,德国海军的战舰更替计划仍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着。“战舰D”和“战舰E”也被列入建造计划之中,但在此时,有关这两艘船的战术定位,海军认为有必要进行适度的调整。经过了充分而细致考虑,海军对德意志级的性能和作战方式可以说是“比较满意”。然而正如上文所述,这种满意是建立在相对的基础之上,是基于《凡尔赛和约》的层层限制下迫不得已的“相对满意”。根本就不用怀疑的是,只要有机会让德国海军去建造正常的战列舰,难道他们会拒绝?海军一直希望能进一步提升德意志级的航速和装甲,使之具备除英国海军战列巡洋舰队以外舰艇中的绝对战术优势,同时应当考虑“给德意志级装甲舰增加一个炮塔”,以确保其对巡洋舰类舰艇和在战术任务中的绝对火力优势。历来对大型战舰心怀好感的小胡子元首自然不会反对,有利可图的承建商更是不会拒绝,因为更大的目标意味着更多的利润。甚至海军还一度计划,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地将3座三联装280毫米主炮都换成研发中的双联装380毫米主炮——当时克虏伯的主炮车间已经在进行新式的38厘米口径SK-C/34型重型舰炮的镗制加工,试制工作非常顺利。这样一来,新建的战舰将摇身一变成为一种具备战列舰火力、战列巡洋舰航速,以及出色装甲保护的“准”快速战列舰。海军不清楚这样做会遭到外界什么程度的反应,更不清楚英国会对德国如此大规模的“僭越”作何态度。出于风险规避的考虑,这个念头在当时并未被付诸实施,沙恩霍斯特级依然按照先前的设计加以建造。
  ■幼年的希特勒,照片上这个看似无邪的孩子,却在后来将世界带入了可怕的混乱中。
  ■德国海军司令,海军上将埃里希·雷德尔,“巡洋战争”的倡导者。他算不上是一个纳粹分子,但也希望扩充徳国海军,恢复第二帝国时代的荣光。
  尽管德国有所顾虑,也没把事情做彻底,但这种新式战舰毕竟严重违反了《凡尔赛和约》中有关主力舰单舰最大吨位的规定,很可能会遭到来自英国方面的强大压力。不过,希特勒和他的政府并非毫无准备,他们决定先发制人……
  欧洲的舆论并没有因德国海军的僭越而哗然多久,很快他们就被更火的热点所吸引。1935年,也就是两艘严重违反和约内容的战舰开始建造,随即被欧洲各国报纸猛烈抨击(其猛烈程度可以用现在的日本海军宣布建造航母来类比)的时候,希特勒的政府主动对英国做出了某种示好的表示:德国政府提议与英国订立单方面的协议,申明未来德国海军的登记总吨位将不超过英国海军的35%。
  英国对此表示欣然,各方赞美之辞溢于言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海军英雄大卫·贝蒂在英国议院内称赞道:“我要对德国人民致以衷心的感谢。他们向我们伸出了友好之手,自愿提出德英海军吨位之比为35∶100……这个协议将使我们避免与世界上其中一个国家展开军备竞赛,对此我们十分感激。”
  ■编队航行中的英国战列舰队。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盛极一时的英国海军虽已逐渐步向衰落,但仍有着世界第一的庞大舰队。当时德国海军全数舰艇的总吨位不足皇家海军的10%,因此所谓的“自愿限制在35%”的保证,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只是大量建造新舰的幌子。
  然而,这只是英国人的看法。也许英国暂时限制并消除了德国过度海上扩张的威胁,但就当时的德国而言,其海军舰艇的总吨位不及英国海军的12%,这纸协议变相允许了德国可以将舰队规模扩张到英国的35%——这意味着一次大规模的海军扩建。从另一方面来看,《英德海军协定》等于是给了德国一个堂而皇之突破《凡尔赛和约》限制的契机——既然已经和《凡尔赛和约》的主要缔约国家另外达成了妥协,那么德国还有什么理由继续单方面遵守这一本来就颇不公平的和约呢?
  有关《英德海军协定》的事情,这里必须再啰唆几句。通常来说,我们总喜欢将英国归纳为“目光短浅的绥靖主义者被野心家所愚弄”。隔断历史去看待问题,当然是可以得出这么轻巧的结论,但全面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后,不能不说这种观点是浅薄的。《英德海军协定》签署的年代,适逢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一系列限制海军军备的国际公约即将失效,当时英国海军的主要竞争对手日本,已经明确表露出不再续约的意愿。对于英国来说,这就意味着必须从日渐萎缩的国库中挖出巨资去应付海军无条约时代的军备竞赛。因此,英国有充足的理由去担心已经成为独裁政体的德国,会选择彻底抛开《凡尔赛和约》的束缚,像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那样去大造军舰,同英国海军一争长短。如果德国选择步日本的后尘,那么这个近在咫尺的欧洲强国,对英国制海权的威胁将远胜于地球另一端的日本。在这儿,政治上的需要是一回事情,单就情理而言,英方亦清楚《凡尔赛和约》是个极其苛刻而且不够公平的和约,况且这个不公平的和约已经限制了德国超过15年之久,即便德国选择直接背弃这一和约,虽然违背了法理,但却未必是违背“公理”的。而现在,既然德国在占据一定道义的基础上,又愿意主动和英国签署这样一份能保障英国海上优势的条约,显然表述出他们依然尊重国际秩序,并愿意做出一定妥协的事实。既然这样,以英国的立场,又有什么理由去拒绝呢?
  1935年6月18日,《英德海军协定》被正式签署。随之而来的是希特勒、雷德尔以及整个德国海军梦寐以求的“大扩张的机会”。雷德尔后来在他的日记中写道:现在回想此事,那时是我们扩军的顶点,也是我个人抱负的顶点。我想我有充分的理由坚定地走下去。有了这份协定,就不单是建造中的那两艘违规舰得到合法性方面的保证了。
  ■1936年10月8日,“战舰D”,即“沙恩霍斯特”号的下水仪式,希特勒和雷德尔皆出席了典礼。庆典上,元首和海军司令迥异的敬礼动作似乎很说明问题。
  标准排水量33000吨、试航最高航速超过30节、侧装甲带320毫米、安装有三联装280毫米主炮3座,这是沙恩霍斯特级装甲舰建成时的数据,亦是雷德尔和纳粹德国海军扩展过程中留下的第一个脚印。《英德海军协定》赋予了德国海军一项他们梦寐以求的权利——建造战列舰。
  马汉的理论在于夺取制海权和控制制海权,进而充分利用制海权带来的优势和便利,夺取制海权和利用制海权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新学派”和《外海巡洋战争》中所阐述的思想,则是建立在破坏敌人对制海权的控制上。这两种理论都不要求夺取制海权,而是单纯以破坏敌方对制海权的利用来实现其战略目的——即便突破封锁的巡洋舰依然无力抗衡敌方强大的主力舰队,但却能对没有武装的商船大开杀戒,亦可以伺机攻击防御薄弱的敌港口,对敌人的航运体系和对外贸易施以强大的破坏力。雷德尔在《外海巡洋战争》中阐述的交战模式和海军战略虽然与之有所区别,但主导思想却是一脉相承的,即在己方无法掌控制海权的时候,利用远洋单舰突袭打击敌海上航运线,使敌方无法有效地利用所掌握的制海权。说简单点就是:我没得混,你也别想混好。然而毫不例外的是,这种带有应急性质的海军战略,会在国家状态转向正常之后遭到背弃。一如上文所述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海军建设,以及这里即将提到的德国海军大扩军计划。而在此之前,德国将预先享用他们得来不易的战列舰建造权利——“战舰F”和“战舰G”,即后来的俾斯麦级战列舰。
  英德再度交恶是在1938年,在此之前,纳粹掌权的德国已经成功越过了和约的藩篱,完成了重建空军、进驻莱茵兰地区等等冒险举动,而英国甚至是德国的老对头法国都对此听之任之。直到1938年策动的德奥合并事件,英法终于无法坐视不理。虽然此次德国没有受到什么实质性的威胁,充其量不过是一些来自国外的媒体口水和外交抗议。但之前进行得太顺利,导致这次遇到的“热烈反响”使这个国家又有了被四周敌人环顾的感觉。威廉·夏伊勒在他的著作中提到了这样一个细节——从年中开始,希特勒在和他的助手谈话时,开始用“那两个讨厌的敌人”来代替英国和法国。
  英德交恶对德国海军来说是一个很不好的消息,因为在这个时候海军已将2艘建成时排水量超过42000吨、装备有8门380毫米舰炮的俾斯麦级战列舰投入建造。其他的诸多配属舰艇也正在建造之中,用于加强巡洋舰队的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早在1935年就已经开工。8月,已经对事情有变多少有点心理准备的雷德尔得到了最高统帅部的直接命令,要求他将英国列为未来的作战对手之一,这使雷德尔觉悟到战争已经迫在眉睫。而此时,德国海军内部正在为进一步的扩军进行讨论。
  德国海军作战参谋赫尔默斯·海耶受雷德尔的直接命令,负责拟定一份所需舰艇的建造计划。海耶时年43岁,是计划决策层中最年轻的一位军官,亦是海军扩军委员会的负责人。由于从雷德尔那里得到了有关战争危险的讯息,因此海耶的计划明显更像是一份临战前的准备方案。在他的计划里,几乎没有为大型军舰的建造安排下任何空间,充斥着当前保持一支舰队所急需的驱逐舰、护卫舰、辅助船,以及可以在短期内建成的潜艇。海耶的方案非常务实地建立在德国舰队无法从正面抗衡皇家海军这一点之上,他在方案的备忘录中写道:皇家海军的弱点在于英国的海上交通体系。而针对这一弱点,德国可以对公海上频繁往来的英国商船施展无情的打击。执行这一计划的将会是那些相对较小,却有足够续航力的船只,必须建造这一类的船只——而非在舰队中增添那有限的几艘“巨无霸”。海耶在代号为“X计划”的方案中,说的句句都是“人话”,但是却不招老丘八们的待见。在专门召开的有关海耶方案的研讨会上,德国海军副司令当面斥责道:“先生们,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方案其实是在说——我们不能以战列舰去击败英国!”他的潜台词显然是指海耶方案等于承认了德国海军的失败。“只有最重型的战列舰才能让我们战胜大西洋上最可怕的力量,”另一位当初以极坚定的立场倡导“巡洋战争”理论的海军将领附和道。
  ■舾装中的重巡洋舰“希佩尔海军上将”号,由于德国不属于《华盛顿海军条约》和《伦敦海军条约》的缔约国,故德国海军在建造重巡洋舰时没有严格的吨位限制。
  在研讨会上,海耶的方案毫无悬念地遭到了一致批驳。随后,有关德国海军扩军的立项委员会向海军司令提交了一个为期10年,以建设大型战舰为主的修正案——“Y方案”。在这个修正案中,海军专家组提议建造至少6艘排水量高达56000吨的大型战列舰,其首舰将以“战舰H”为建造代号。清楚利害关系并享有足够多信息以便做出正确判断的雷德尔,更偏向于海耶的原方案,但他不得不考虑同僚们的心情和诸位对第二帝国时代庞大公海舰队的缅怀,所以他做出了妥协。雷德尔将修正案中大型舰艇的优先程度适当降低,同时提高了大部分轻型舰艇和辅助船的建造优先级,然后将两份方案一起呈交给了希特勒。
  其实,就我们对小胡子爱好的了解,这只不过是拿了一个答案去给他选择而已。次日,当希特勒通知雷德尔依照修正案实施海军扩张计划的时候,雷德尔感到有必要再警告一下他的元首。他说:“若战事在一两年内就爆发,大型主力舰是没有办法即时备战的。”对于下属的这种忧心,希特勒回答道:在我的政治蓝图中,1946年以前不需要动用海军。
  1939年1月下旬代号为“Z计划”的庞大造舰计划正式启动,此时德国正和波兰就但泽走廊问题闹得沸沸扬扬。经过海军总司令的润色,从海军将领和元首的“大玩具”,到即将爆发的战争所必需的驱逐舰、潜艇、补给船和油船,这项计划似乎各方面都已涵盖到了。无所不能就是无能,无所不包的计划同样也意味着什么都没包括到。大型主力舰需要数年的建造周期,而德国本土的船台数量也非常有限,大量钢铁需要提供给同样在极速扩张的空军和陆军,海军实际上等于是靠边站了。在此后的数个月内,雷德尔一直处于焦虑状态,为一旦战争爆发德国海军的命运感到忧心忡忡。
  4月28日,希特勒出人意料地宣布取消英德海军协定,此时距雷德尔晋升海军元帅还不到一周时间。小胡子在宣布此事的同时,还发表了措辞激烈的演说,严厉指责英国在德波领土争端中偏袒波兰的非义行为。由于希特勒在做出这一决定之前并未和海军有过任何沟通,此事在措手不及的德国海军内掀起了轩然大波。面对雷德尔等海军将领的质疑,这一次希特勒非常强硬地回答说:我们迟早都是要和英国作战的!
  欧洲上空阴霾密布,英法无视了奥地利被吞并,出卖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以换取备战的时间,但是这一次决定不再做出妥协。而波兰,不知道是因为夜郎自大到了极点,还是抱着抗击条顿骑士团时的那种觉悟,竟然绝不退让。从1939年年中以后看,战争显然是无法避免的了,目前的问题只是具体何时以何种方式爆发而已。启动不足半年的“Z计划”显然也即将流产。而此时被海军将领寄予厚望,能够“战胜大西洋上最可怕的敌人”建造代号战舰H的战列舰,仅有2艘刚铺下龙骨。
  “Z计划”中准备建造的6艘大型战列舰、2艘战列舰、2艘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3艘P级远洋袭击舰、5艘重巡洋舰,似乎没有一艘能够赶上战争的爆发。其中有希望建成的唯有俾斯麦级、沙恩霍斯特级和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而已,海耶被斥责为“自动承认失败”的叙述很不幸即将成为事实。
  1939年7月末,无力挽回局面的德国海军部,开始仓促地制定临战计划。基于最高统帅部透露的战争计划,海军准备将目前可以投入战斗的2艘装甲舰——“德意志”号和“施佩伯爵”号于战争爆发前遣入大西洋,以避免在战争爆发后被占有绝对优势的英国海军封锁在德国近海。8月末,“德意志”号和“施佩伯爵”号先后起航,前者的作战区域在北大西洋,后者则被委派驶往南大西洋执行破交任务。
  ■1936年,访问英属直布罗陀期间暂泊的德意志级装甲舰“舍尔海军上将”号
  8月25日,德国海军训练舰“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老式战列舰受海军司令部的命令,以“纪念一战阵亡将士”为名对但泽自由市进行“友好访问”。舰长克雷坎普上校心里很明白此行的真正使命,发自海军总司令雷德尔海军上将的指示:“在白色方案开始后,摧毁波兰海军;封锁波兰海岸,堵塞其港口,破坏波兰的海上航运;确保德国的海上安全。”德国海军东部战区司令、海军作战部长阿尔布雷赫特海军上将指示克雷坎普将其军舰停泊在但泽市北边郊区,威斯特普拉特要塞附近的有利位置,等待Y时,即开战时刻的到来。1939年9月1日4时17分,即德国入侵波兰的“白色方案”开始之前28分钟,“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战列舰转动其老朽的前后炮塔,用4门280毫米主炮向威斯特普拉特要塞开火,600米之外的波兰兵营和阵地也随即遭到轰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枪由这艘早就该进拆船厂的老舰打响……
  和英国海军正面抗衡的念头,德国海军根本没有动过,就如时任德国海军潜艇部队司令的卡尔·邓尼茨上将所述:我们的海军就好像没有手也没有脚的残疾人……世界上找不出第二个国家会像我们的海军这么凄惨。
  和上一次大战相比,也许德国的陆军已经在“闪电战”、“空地支援”等理论和装甲兵的辅助下变得空前强大,但是它的海军却是不值一提。在战争开始的时候,海军可以立即投入战斗的大型水面舰艇,仅“德意志”号和“施佩伯爵”号而已。庞大的“Z计划”和那些使德国海军可以战胜“大西洋上最可怕的敌人”的巨舰,对他们来说好似镜花水月一般虚幻。
  ■协约国方面准许德国海军保留的老式战列舰“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属德意志级前无畏舰。即便就20世纪20年代而言,也是一个可以直接收入博物馆的老古董。
精彩书摘
  感到郁闷的不会只有英国人。随着和英舰的距离越来越近,那两艘至今仍令德国人心存侥幸的战舰,渐渐地表露出一些不会被误判的特征。在阳光照耀下,先导舰露出了位于船艉的两个炮塔,以及它长艏楼、飞剪艏的构造特征……
  “‘胡德’!看,那是‘胡德’号!”艉部火控中心内,人们听到射控电话中有个声音失态地叫道,有人认出这是阿布雷希少校的声音。接着,尾随在“胡德”之后的战舰,展示出了方箱形的舰桥和四联装的前主炮……
  尽管,十几分钟前,“欧根亲王”号上的那位机械师已经先知先觉地做出了当时谁都没有注意到的结论。对于吕特晏斯来说,这个事实是可怕的,他做梦也没料到竟然会在这里遭遇英国皇家舰队序列中最强大的两艘战舰,但是目前的局势不允许他有任何犹豫。
  现在需要当机立断!吕特晏斯立即命令“欧根亲王”号将炮火转移到位于英国舰队后方的“乔治五世”号战列舰(德国人认错了嘛!)上去,以牵制其行动,“俾斯麦”号则继续轰击战列巡洋舰“胡德”号。1分钟以后,他进一步命令“欧根亲王”号降低航速使两舰位置更接近,并转移到“俾斯麦”号的右舷。此举的目的在于防备英国巡洋舰“诺福克”号可能发起的突袭,因为自炮战开始后,这艘巡洋舰就一直在德舰右后方约20海里的位置旁观着,像一颗不知什么时候会爆发的炸弹。此时此刻,他终于认识到自昨日以来和英舰的一系列遭遇都并非偶然,“莱茵”行动必定是在最初阶段便被敌人所察觉。
  霍兰德舰队的排炮打到这个时候为止都没有起到什么效果,唯一的一次命中是由“威尔士亲王”号获得的,时间是在5时53分至54分之间。由于仅用船艏主炮齐射要比从侧舷方向进行的全部主炮齐射命中率低很多,因此霍兰德决定转向对敌。虽然转向后会造成一定时间内的射击命中率骤降,但霍兰德还是决定冒一下险。5时59分,他向舰队下令“左舵20”,将航向改变为260度,从而使英舰队和德舰队航向间的夹角缩小为40度,以便让船艉的主炮也能投入到战斗中。
  “俾斯麦”号也同样没有击中“胡德”号,它才进行了两次试射,还处于找准头的阶段。“胡德”号航向的微小变化没能逃脱施奈德的眼睛。他调整了一下测距仪,在针对英舰新的航向和角度改变了射击参数后,“俾斯麦”号进行了第三次试射,前部主炮群再次齐射。
  大约30秒后,观察到炮弹溅落在英舰四周时所激起的水柱——依旧失误,好在已对目标形成了跨射。通过测距仪的镜头,可以清楚地看到4条水柱将“胡德”号夹在了中间。所有的数据都已经准确地测出,转向中的“胡德”号命中率骤降,几乎可被视为一个死靶。现在,可以进行“齐射”(Full-Salvo)了。有人察觉到“俾斯麦”号的枪炮长施奈德少校的嘴角浮现出一丝冷笑,和猎人捕获猎物时的表情差不多。
  借助不时爆发的高射弹药光芒和性能卓越的蔡司测距仪,现在他已经准确地测出和敌舰“胡德”号之间的距离。施奈德带着习惯性的冷笑,报出了最后的修正数据。信号员依据这组数字利索地拨动着数据盘上的旋钮,通过面板人们可以看到一连串与主炮塔内指示器同步的仪表指针不停地摇摆,最后静止下来,指向一组数据……
  “主炮齐速射(FullSalvoGoodRapid)”施奈德下令。几秒钟后,“俾斯麦”号以全部8门主炮对“胡德”号进行了第四次射击。观测员清楚地看见升腾起的水柱裹住了“胡德”号,却未能命中,这多少有些令人沮丧。但是,决定双方命运的时刻马上就要来了……
  6时,跟随着“胡德”号的“威尔士亲王”号完成了转向。舰长李奇上校叉着手站在战斗舰桥上。让他的船这么快上阵,实在是有些勉为其难。“威尔士亲王”号服役至今才3个星期,而且是在战时急需的情况下仓促入役。舰上的设备虽然都被赶工安装到位,但是大多没有进行最后调校,特别是主炮系统和雷达。两个复杂的四联装主炮塔更是故障不断,一直就没让维修人员清闲过。在战斗开始前,突发的故障导致尾炮塔被卡在中轴线上动弹不得,而前部四联装炮塔的一次操作失误也使其中1门14英寸主炮无法射击……从现在的情况看,“威尔士亲王”号无论怎么算都只能被当作半艘战列舰啊!
  “即便是半艘战列舰,现在也必须让它上阵。我们没有别的选择!”李奇想起了托维上将的话。托维有首相来敲木鱼,而首相时刻被德国人敲着木鱼。
  “是啊……我们别无选择……”一个传令兵听见舰长小声地嘟哝着。
  在“胡德”号完成转向的同时,“俾斯麦”号进一步修正了弹道进行第5轮齐射。又是一次跨射,而且明显观测到命中。观测员看到“胡德”号后桅的前部爆出一团火光,“命中了!”兴奋的观测员还未来得及说点别的什么,之后发生的景象却迫使他生生地咽下了后面的感叹。对英国人来说,也一样。
  哈尔军士叙述当时的景象,他是“威尔士亲王”号的防空炮手,在这场战斗中无所事事。他和一个炮位上的几名同僚聚在一处船舱内朝外张望:
  “我看见一次爆炸,是炮弹爆炸的闪光。弹着点很明显,在‘胡德’号后桅前方。那里不是致命部位,但是‘胡德’号中弹后却有大团浓烟从后桅前方和船体后部喷了出来!我不能确定到底有多少地方在冒烟,总之很多,好像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我可以肯定‘胡德’号的船体内发生过一系列较小规模的爆炸。大约3秒之后,‘胡德’的后部船体才发生大的爆炸!”
  他的某位战友补充道:
  “1个炮塔飞上了天,可能是X炮塔,它被炸得飞起来数百米。我们看着它落到海里。爆炸时涌出了大股浓烟,烟把一切都遮住了,我们看不到‘胡德’号,什么都看不到。”
  航行于“胡德”号后方约900米的“威尔士亲王”号,在极近的距离上目睹了这次爆炸的全过程,有少数属于“胡德”号的碎片掉落到了它的甲板上,发出令所有人胆战心惊的“锵锵”声。曾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强战舰的“胡德”号就这样消失了。
  ……
精彩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