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桃典型病虫害防治图说》[42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桃典型病虫害防治图说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1-01
  • 热度:8596
  • 上架时间:2024-06-30 08:52:2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关注桃树典型病虫害,围绕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提供综合治理解决方案
内容简介
  桃是世界性大宗果品,随着桃产业发展,桃病虫害综合防治,特别是施药方面有相对更高的要求。本书作者在多年科研成果和推广实战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生产实践经验,根据无公害防治要求,针对长三角地区桃的26种典型病害虫,讲解施药种类与要点及可采用的物理、生物、化学等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为桃园栽培管理提供了有益参考。
  本书适合广大果农,农技推广人员,桃园管理及技术人员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韩键,农业大学副教授,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2002年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果树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相关树种栽培生理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项目一项,参加国家、省级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3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5篇。
目录
编写人员名单
前言
第一章 桃园常见病害的种类及其防治
一、主要靶标病害种类及其防治方法
二、其他常见病害种类及其防治要点
第二章 桃园常见害虫种类及其防治要点
一、主要靶标害虫种类及其防治方法
二、其他常见害虫种类及其化学防治方法
第三章 无公害桃园常用农药种类及施药要点
一、无公害桃园施药原则
二、无公害果园杀菌剂
三、无公害果园杀虫杀螨剂
第四章 桃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一、明确主要靶标病虫害的种类
二、休眠期运用农业防治措施,压低病虫越冬基数
三、科学开展病虫害预测预报
四、综合使用物理防治法
五、经济合理地开展化学防治
六、重视保护和利用天敌、颉抗菌,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附件 长三角地区桃靶标病虫害周年防治历
参考文献
前言
  前言
  桃是原产于中国的重要果树,具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桃果肉细腻多汁,风味芳香,营养丰富,广为人们喜爱。桃起源于我国西南山谷地区,随着河流和古人类的迁徙而传播。桃在中国分布极为广泛,南起广东、台湾,北至吉林延边,西到新疆于田,西南至西藏拉萨,各地皆有不同品种的栽培。其中,长江三角洲是中国桃栽培最为广泛的地区之一。
  江苏、上海和浙江是水蜜桃和水蜜型蟠桃的发祥地,早在明清时期,‘上海水蜜’即享誉国内外;20世纪20年代初无锡桃产区,因交通便利,迅速发展成为继山东肥城、河北深州、浙江奉化之后的第四大产区,其水蜜桃品种从起初的‘小红花’、‘大红花’逐渐发展成耐贮、果大、味美的‘白花水蜜’。浙江‘玉露水蜜’、‘企园水蜜’、‘陈圃蟠桃’、‘嘉庆蟠桃’也均与上海水蜜桃有渊源关系,无锡的‘红花水蜜’品种经多方调查证实,系20世纪20年代初由浙江引入的‘奉化玉露’。
  长江三角洲地区夏季湿热,水蜜桃久负盛名,而蟠桃更是桃中珍品,素以易融多汁、香味浓郁著称。硬肉桃栽培渐少,零星分布在偏远地区。城市近郊的早熟水蜜桃品种发展较快,同时罐藏黄桃已大面积成片种植,成为食品工业原料的生产基地。目前,长江三角洲桃产业在面积和产量大幅增加的同时,品种也向多样化、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已初见端倪,果实的大小、外观质量、内在品质和商品果率都有大幅度提升。观光桃园的发展也已初具规模,经济效益可观,展示出很好的发展前景。但同时,长三角地区东濒大海,内临湖泊,河汊众多,地处暖温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春季低温多雨,春夏之际雨量充沛且空气湿度大,气候温暖,属于典型的夏湿带气候,园林树木种类丰富。所有这些地理环境、气候因素和植物布局都使长三角地区桃病虫害的种类、为害情况与南北都存在着一定差异,并决定了对桃病虫害综合防治,特别是施药方面有更高的要求。目前,危害桃的害虫有150余种,病害百余种。但在长三角桃园生产中的主要靶标病虫害约有20余种。
  桃是世界性大宗果品,桃树栽培已成为许多地方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在栽培管理中,病虫害的危害造成果树生长衰弱,树体伤亡,减产和果品质量低劣,严重影响经济效益的提高。如何更好地保证长江三角洲地区桃产业的发展,对生产中的病虫害进行科学防治是关键问题,在多年科研成果和推广实战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生产实践经验,我们编写了此书。
  编著者
  2015年8月
精彩书摘
  二、其他常见病害种类及其防治要点
  (一)桃褐斑穿孔病
  桃褐斑穿孔病是桃树上常见的叶部病害,各桃树栽培区均有分布,可引起桃叶穿孔脱落和导致枝梢枯死。该病除危害桃树外,也可侵害李、杏、樱桃等多种核果类果树。
  1.危害症状
  桃褐斑穿孔病主要侵害叶片,也可侵害新梢和果实。叶片感病时,叶的正反两面发生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直径约1~4mm,边缘清晰并略带环纹,外围有时呈紫色或红褐色。后期在病斑上长出灰褐色霉状物,中部干枯脱落,形成穿孔。病斑穿孔的边缘整齐,穿孔多时导致落叶。枝梢和果实感病时,可形成褐色、凹陷、边缘红褐色的病斑,天气潮湿时有灰色霉状物产生(图1-8)。
  图1-8 桃褐斑穿孔病危害叶片
  2.病原
  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中的核果尾孢菌。分生孢子梗10~16根成束生长,橄榄色,不分枝,直立或弯曲。分生孢子细长,鞭状、倒棍棒状或圆柱形,棕褐色,直立或微弯,3~12个分隔。
  3.流行规律
  桃褐斑穿孔病主要以菌丝体在病叶或枝梢病组织中越冬,翌春随气温回升和降雨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叶片、新枝和果实。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可以进行再侵染,病菌发育适温为25~28℃,低温多雨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4.防治方法
  (1)落花后喷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7~10天1次,共喷3~4次。
  (2)结束冬季修剪后,彻底剪除橘枝、病梢,及时清扫落叶、落果并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菌源。
  (二)桃根结线虫病
  桃根结线虫病又叫桃根瘤线虫病,是一种分布比较广泛的根部病害,除危害桃树外,还可侵害苹果、核桃、柑橘、花生等木本植物和农作物。
  1.危害症状
  根部形成根瘤,开始较小,直径约0.3cm,白色至黄白色,以后扩大,但很少超过1.27cm。瘤呈节结状或鸡爪状,黄褐色、表面粗糙,易腐败。发病植株的根较健康植株的根短,侧根和须很少,发育差,直接影响寄主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根结线虫种类的鉴定,需要检查瘤上的雌成虫。由根结线虫危害引起的小瘤与根癌细菌引起的瘤颇相似,但根结线虫为害时不产生较大的根颈瘤和大根瘤。重病株抽梢少,梢短而纤细,叶片黄瘦,缺乏生机,似缺肥状,果小而少,肉硬。
精彩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