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员必读:仪器分析入门 提高 拓展pdf下载

化验员必读:仪器分析入门 提高 拓展百度网盘pdf下载

作者:
简介:化验员必读:仪器分析入门 提高 拓展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9-01
pdf下载价格:0.00¥

免费下载


书籍下载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1.为便于化验员学习、理解和掌握分析方法基本原理、仪器构造与分析流程,化验员必读 仪器分析入门 提高 拓展绘制了大量精美的图片与示意图;

  2.为便于化验员熟练掌握仪器分析方法,化验员必读 仪器分析入门 提高 拓展通过实例编写了详尽的实验步骤、实验关键点、结果分析与评价;

  3.为拓展化验员的知识面,激发化验员的求知欲,培养化验员的创新能力,化验员必读 仪器分析入门 提高 拓展编写了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和前瞻性的阅读材料;

  4.为帮助引导化验员自学,便于化验员自我测试学习效果,化验员必读 仪器分析入门 提高 拓展编写了实用且具有启发性的选择题与思考题,并附有答案。
内容简介
  全书共8章,内容包括引言、电位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答疑与解惑(附答案)。介绍了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和使用方法、应用范围、条件选择与优化、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
  书中涉及的仪器既有生产实际中的常用仪器,也有具有较大应用潜力的新型仪器,内容新颖、实用。每种方法均安排有多个典型应用实例,分析项目涉及化学、化工、冶金、食品、医药、生物、环境监测等方面,同时编写了实用且具有启发性的选择题与问答题,并附有答案。本书还编写了不同仪器分析方法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和前瞻性的阅读材料。书末附录1至附录4可供查阅常用数据,附录5常见分析化学术语汉英对照可为学习者提供参考。
  本书既可满足各行业化验员的学习和提高需求,也可作为职业技术院校教学用书,以及仪器分析人员操作指南和指导手册。
作者简介
  黄一石,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督导,主要教学经历(授课名称、起止时间、授课对象、授课学时、所在单位等)
  1978~1987年在湖南邵阳工业专科学校,讲授《分析化学》,对象是大专学生,约5000学时;
  1987~2002年在江苏常州化工学校,讲授《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分析》、《工业分析》对象是中专学生,共约35000学时;
  1996~2003年在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授《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工业分析》对象是大专学生,共约20000学时
  主要教学、科学研究、实践经历(项目名称、来源、鉴定结论、获奖情况等)
  ①参与全国化工中专工业分析专业CBE教改,参加制订各类教改文件,参预工业分析专业CBE教程组织编写工作。该系列教程获原石油化工部教材特别奖,2003年本人获全国石化系统科技进步奖。
  ②参与教育部教学资源开发中心的《仪器分析》和《环境监测》远程教学课程的开发工作,经教育部专家组审定,2003年已在网上投入使用。
  ③参与院分析测试中心的对外分析服务,样品来源于厂矿企业,涉及化工、环保、制药、食品等行业
  ④参加产品开发研制工作其中《稀土微肥》获常州科委科技三等奖。
目录
前言
00 引言
0.1 仪器分析法及其特点
0.2 仪器分析的基本内容和分类
0.3 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01 电位分析法
1.1 基本原理
1.2 直接电位法
1.3 电位滴定法
0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1 概述
2.2 基本原理
2.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4 可见分光光度法
2.5 目视比色法
2.6 紫外分光光度法
2.7 应用实例
03 红外吸收光谱法
3.1 基本原理
3.2 红外吸收光谱仪
3.3 实验技术
3.4 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3.5 应用实例
04 原子吸收光谱法
4.1 概述
4.2 基本原理
4.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4.4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实验技术
4.5 应用实例
05 气相色谱法
5.1 方法原理
5.2 气相色谱仪
5.3 应用技术
5.4 气相色谱法的应用
5.5 应用实例
06 高效液相色谱法
6.1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及选择
6.2 高效液相色谱仪
6.3 高效液相色谱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
6.4 应用实例
07 答疑与解惑(附答案)
7.1 电位分析法
7.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7.3 红外吸收光谱法
7.4 原子吸收光谱法
7.5 气相色谱法
7.6 高效液相色谱法
附录
参考文献
前言
  前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产品和环境质量问题高度关注。国家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由此检验检测行业迎来发展的春天,同时也带来巨大的挑战,社会亟需大量的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型质量检验人员。为了适应国家的发展战略,培育具有“执著专注、作风严谨、精益求精、敬业守信、推陈出新”工匠精神的化验员,我们编写了《化验员必读 仪器分析入门 提高 拓展》一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目前检验检测行业最常用的6种仪器分析方法:电位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本书由浅入深、通俗易懂、立足实用、强化操作技能与创新能力。每一种分析方法包括:足够的理论基础知识、仪器的通用结构与操作方法、分析操作条件的选择与优化、典型应用实例、常见问题的答疑与解惑,引领化验员在工作中轻松学会仪器的校验、日常维护保养、简单故障排除,提升其操作技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创新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养成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能高效、高品质地完成各项分析检测任务,成为出色的新一代化验员。
  为便于化验员学习、理解和掌握分析方法基本原理、仪器构造与分析流程,本书绘制了大量精美的图片与示意图;为便于化验员熟练掌握仪器分析方法,本书通过应用实例编写了详尽的实验步骤、实验关键点、结果分析与评价;为拓展化验员的知识面,激发化验员的求知欲,培养化验员的创新能力,本书编写了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和前瞻性的阅读材料;为帮助引导化验员自学,便于化验员自我测试学习效果,本书编写了实用且具有启发性的选择题与问答题,并附有答案。
  本书在编写时采用了最新的国家标准、计量标准和分析术语,并附有常见分析化学术语汉英对照表。
  本书既可满足化学、化工、冶金、食品、医药、生物、环境监测等行业化验员的学习和提高需求,也可作为职业技术院校教学用书,以及仪器分析人员操作指南和指导手册。
  本书由黄一石、吴朝华主编。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俞建君、左银虎、徐瑾、贺琼、赵欢迎、李智利、傅春霞、徐景峰、徐科、叶爱英、李颖超、丁敬敏、李弘的大力协助,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李慧、夏丽、方荣卫、李豪、崔雪、姚希、雷涛、徐冬妹、郝薇、郭婷婷、李向荣、贾志、陆川、王秀红、马杰、陈芳、王心乐、王艳、黄华、何秀玲、张智玮、马少杰、方丹彤、邓康、赵淑楠、陈泽宏、刘莎在查找资料和整理文本等工作中提供了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力求严谨,但限于编者水平,内容取舍难免存在疏漏,恳请专家和读者指出批评、指正意见,不胜感谢。
  期待《化验员必读 仪器分析入门 提高 拓展》带给您新的体验和收获,并能得到您的厚爱和关注!
  编者
  2018年1月
精彩书摘
  00 引言
  0.1 仪器分析法及其特点
  仪器分析法是以测量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由于这类方法通常要使用较特殊的仪器,因而称之为“仪器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分析化学在方法和实验技术上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仪器分析法吸收了当代科学技术最新成就,不仅强化和改善了原有仪器的性能,而且推出了很多新的分析测试仪器,为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提供了更多、更新和更全面的信息,成为现代实验化学的重要支柱。因此,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是每位分析人员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为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和技能,将会迅速而精确地获得物质系统的各种信息,并能充分利用这些信息做出科学的结论。
  仪器分析用于试样组分的分析具有操作简便而快速的特点,特别是对于低含量(如质量分数为10-8或10-9数量级)组分的测定,更是有令人惊叹的独特之处,而这样的样品若采用化学方法来测定是徒劳的。另外,绝大多数分析仪器都是将被测组分的浓度变化或物理性质变化转变成某种电性能(如电阻、电导、电位、电容、电流等),因此仪器分析法容易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使人们摆脱传统的实验室手工操作。仪器分析除了能完成定性定量分析任务外,还能提供化学分析法难以提供的信息,如物质的结构、组分价态、元素在微区的空间分布等。当然应该指出,仪器分析用于成分分析仍存在一定局限性。除了由于方法本身所固有的一些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准确度不够高,通常相对误差在百分之几左右,有的甚至更大。这样的准确度对低含量组分的分析已能完全满足要求,但对常量组分就不能达到像化学分析法所具有的高的准确度。因此,在选择方法时,必须考虑这一点。此外,进行仪器分析之前,时常需要用化学方法对试样进行预处理(如富集、除去干扰物质等)。同时,进行仪器分析一般都要用标准物质进行定量工作曲线校准,而很多标准物质却需要用化学分析法进行准确含量的测定。因此,正如著名分析化学家梁树权先生所说“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同是分析化学两大支柱,两者唇齿相依,相辅相成,彼此相得益彰”。
  0.2 仪器分析的基本内容和分类
  仪器分析法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为了便于学习和掌握,将部分常用的仪器分析法按其最后测量过程中所观测的性质进行分类并列表如下。
  本书重点介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位分析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0.3 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的需要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分析化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近几年来,环境科学、资源调查、医药卫生、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的发展和深入研究对分析化学提出更为苛刻的要求。为了适应科学发展,仪器分析随之也将出现以下发展趋势。
  (1)创新方法 进一步发展高精密度、高灵敏度、高空间分辨率的高效仪器和测量方法,以满足现代高新技术、环境科学和生命科学对低至10-12g/g以至单个原子或分子水平杂质的检测;同时要求在测定低至10-6~10-9量级的微量样品的超痕量分析时排除体系其它复杂成分对目标成分测定的干扰。
  (2)分析仪器自动化与智能化 包括过程控制分析、人工智能及专家系统。自动化与智能化将代替繁琐的手工操作,减少主观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干扰,加快获取和解析检测信息的速度,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精彩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