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掌握世界地理pdf下载

一本书掌握世界地理百度网盘pdf下载

作者:
简介:一本书掌握世界地理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4-01
pdf下载价格:0.00¥

免费下载


书籍下载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最权威、最实用、最卓越的世界地理百科全书


  内容丰富、语言简练、资料权威,使读者在短时间内有效掌握世界自然与人文地理知识,轻松阅读,从而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是快速认识和了解世界的窗口。

内容简介
  《一本书掌握世界地理》从宇宙与地球、地球大气、地球陆地、地球海洋和人文国家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涉及面大至宇宙空间、大洲大洋,小至国家城市、名胜古迹、著名山脉,形成了从地形、气候、资源、民族文化等各方面全面覆盖的体系,使《一本书掌握世界地理》成为一本实用的地理百科全书,力图为大家全面展示当今世界的地理风貌,帮助读者全面掌握世界地理知识,拓宽视野,使读者在探求中成为“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对我们的生存环境了如指掌的博学之士。


  自然的力量在永不止息地塑造着这颗美丽的星球,让摄人心魄的绝世美景和鬼斧神工的地质地貌去净化灵魂,同到生命最初的地方。

目录
前言
(一)地球
(二)水循环和降水
(三)气压、气团和气旋
(四)天气系统
(五)气候系列
(六)气温和湿度
(七)地图系列
(八)风系列
(九)环境资源
(十)海洋环境
(十一)洋底地貌、洋流和渔场
(十二)岩石、土壤和矿物
(十三)气候气象奇观
(十四)自然灾害
(十五)主要大洲
(十六)四大洋
(十七)著名江河
(十八)著名湖泊
(十九)著名山脉
(二十)著名岛屿
(二一)著名海峡
(二二)著名峡谷瀑布
(二三)著名海湾
(二四)著名火山
(二五)著名国家公园
(二六)世界地质公园
(二七)考古发现
前言
  前言
  地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气质、一种教养,每一个崇尚自然、爱好探险、关注未来、乐观上进的人都会心向往之。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自古以来,人们对地理环境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今天,人类又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沙尘暴频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学习地理、关注环境,已成为许多人迫切的需要和自觉的行为;具备必要的地理知识,也成了现代社会公民的一种基本素养。
  从北极到南极,从东方到西方,从日出到日落,从往古到今天。我们生活的地球处处令人怦然心动:青山绿水的钟灵毓秀令人感叹造化的神奇,山崩地裂的磅礴气势使人兴叹自然的力量,历史遗存的博大精深叫人赞叹先人的智慧,失落文明的不解之谜让人生发探寻的冲动。
  地球是由什么构成的?大气为什么可以保护我们的地球,让生物不受损害?地球表面覆盖着陆地和海洋,那它们又是怎么分布的?在这幅异彩纷呈的画卷中,我们的未知总是多于已知;我们总有想象需要去证实。不管咫尺或是天涯,大自然的真实不会因我们的懵懂而褪色。
  这是一本浓缩世界地理知识精粹的储备手册。此书不但可以开阔视野,还可以丰富人的生活情趣。所以说,它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词典,又是生活之余的实用佳品。作者根据丰富的地理知识和史料,编撰成这本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为一体的地理书籍。本书资料翔实,文字精练,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其内容涵盖地球、水循环和降水、气压、气团和气旋、气象系列、天气系统、气候系列、气温和湿度、地图系列、风系列、环境资源、海洋环境、洋底地貌、洋流和渔场、岩石、土壤和矿物、气候气象奇观、自然灾害、主要大洲、四大洋、著名江河、著名湖泊、著名山脉、著名岛屿、著名海峡、著名峡谷瀑布、著名海湾、著名火山、著名国家公园、世界地质公园、考古发现等方方面面。让你轻松阅读浩博地理,从而丰富知识,开拓视野。
  我们抛开枯燥的说教,浓缩世界地理之精华,为读者营造了感受世界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的良好氛围,相信定能展现给读者一个格外精彩、细致、博大的地理世界。
精彩书摘
  地球的诞生
  在地球是如何诞生的这一问题上,至今已经提出多种学说。现在流行的看法是: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远在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它同其他行星一样,经历了吸积、碰撞这样一些共同的物理演化过程。地球胎形成伊始,温度较低,并无分层结构,只有由于陨石物质的轰击、放射性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的重力收缩,才使地球温度逐渐升高。随着温度的升高,地球内部物质也就具有越来越大的可塑性,且有局部熔融现象。这时,在重力作用下物质分离开始,地球外部较重的物质逐渐下沉,地球内部较轻的物质逐渐上升,一些重的元素(如液态铁)沉到地球中心,形成一个密度较大的地核(地震波的观测表明地球外核是液态的)。物质的对流伴随着大规模的化学成分,最后地球就逐渐形成现今的地壳、地幔和地核等层次。
  地壳
  通俗地讲,地壳是地球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底界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莫霍面)。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为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有的地方为5~8千米。
  地壳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化学成分以氧、硅、铝为主,平均化学组成与花岗岩相似,称为花岗岩层,亦有人称之为“硅铝层”。此层在海洋底部很薄,尤其是在大洋盆底地区,太平洋中部甚至缺失,是不连续圈层。下层富含硅和镁,平均化学组成与玄武岩相似,称为玄武岩层,亦有人称之为“硅镁层”(另一种说法,整个地壳都是硅铝层,因为地壳下层的铝含量仍超过镁;而地幔上部的岩石部分镁含量极高,称为硅镁层);在大陆和海洋均有分布,是连续圈层。两层以康拉德不连续面隔开。
  地幔
  一般来讲,地幔是地球的中间层,位于莫霍面以下和古登堡面以上的地下33~2900千米深处,随着深度的增加,压力可以达到50万~150万个大气压,温度1200℃~3000℃。地幔的质量占地球总质量的67.8%;体积占地球总体积的82%。厚度约2865千米,它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它受地壳隔离,人们直接看不到,只有火山喷发时,人们才可以一睹地幔的一部分“熔岩”,它像房子的帐幔一样遮住了人们从地壳角度察看地核的视线,故称其为“地幔”。
  地幔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上地幔一般又称为软流层,成分接近于超基性岩即二辉橄榄岩的组成,很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他的顶部存在一个地震波传播速度减慢的层(古登堡低速层),与地震波传播速度也一致。软流层以上的地幔是岩石圈的组成部分。下地幔的物质呈可塑性固态,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1914年,古登堡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测定地核的深度为2900千米,比现代精密测量的结果只差15千米。因此,地核——地幔边界又称为“古登堡不连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