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药学》[38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中药学

  •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8-01
  • 热度:8371
  • 上架时间:2024-06-30 08:52:2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本教材由全国各中医药院校长期从事《中药学》的教授、专家共同完成。全书分为总论、各论和附录三大部分。系统介绍了中药与中药学的相关概念、中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临床常用中药500余种。全书在传承历版《中药学》教材的基础上,力求在理念和思路上有所突破,在体例和内容上有所创新,是一部有特色、高水平的《中药学》教材,可供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各专业使用。
作者简介
  周祯祥,男。1982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长期从事《中药学》的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现任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临床中药学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基础理论分会副主任委员。
目录
前 言
总 论
第一章 绪 言
第一节 中药与中药学相关概念
第二节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沿革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制
第一节 中药的产地
第二节 中药的采集
第三节 中药的炮制
第三章 中药的功效
第一节 对证功效
第二节 对症功效
第三节 对病功效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第一节 四 气
第二节 五 味
第三节 升降浮沉
第四节 归 经
第五节 毒 性
第五章 中药的应用
第一节 配 伍
第二节 用药禁忌
第三节 剂 量
第四节 用 法
各 论
第六章 解表药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第七章 清热药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
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
第五节 清虚热药
第八章 泻下药
第一节 攻下药
第二节 润下药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第九章 祛风湿药
第一节 祛风寒湿药
第二节 祛风湿热药
第三节 祛风湿强筋骨药
第十章 化湿药
第十一章 利水渗湿药
第一节 利水消肿药
第二节 利尿通淋药
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
第十二章 温里药
第十三章 行气药
第十四章 消食药
第十五章 驱虫药
第十六章 止血药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第二节 化瘀止血药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
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
第十七章 活血化瘀药
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
第二节 活血调经药
第三节 活血疗伤药
第四节 破血消癥药
第十八章 化痰药
第一节 温化寒痰药
第二节 清化热痰药
第十九章 止咳平喘药
第二十章 安神药
第二十一章 平抑肝阳药
第二十二章 息风止痉药
第二十三章 开窍药
第二十四章 补虚药
第一节 补气药
第二节 补阳药
第三节 补血药
第四节 补阴药
第二十五章 收涩药
第一节 固表止汗药
第二节 敛肺涩肠药
第三节 固精缩尿止带药
第二十六章 涌吐药
第二十七章 攻毒杀虫止痒药
第二十八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
附录一:历代主要本草简介
1.《神农本草经》
2.《本草经集注》
3.《雷公炮炙论》
4.《新修本草》
5.《本草拾遗》
6.《海药本草》
7.《开宝本草》
8.《嘉祐本草》
9.《本草图经》
10.《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11.《本草衍义》
12.《履岩本草》
13.《汤液本草》
14.《饮膳正要》
15.《本草衍义补遗》
16.《本草发挥》
17.《救荒本草》
18.《滇南本草》
19.《本草集要》
20.《本草品汇精要》
21.《本草约言》
22.《本草蒙筌》
23.《本草纲目》
24.《本草发明》
25.《药鉴》
26.《本草原始》
27.《本草汇言》
28.《本草正》
29.《神农本草经疏》
30.《本草征要》
31.《药品化义》
32.《本草乘雅半偈》
33.《本草通玄》
34.《本草洞诠》
35.《本草崇原》
36.《本草述》
37.《本草汇》
38.《握灵本草》
39.《药性纂要》
40.《本草新编》
41.《本草易读》
42.《本草备要》
43.《本经逢原》
44.《生草药性备要》
45.《本草经解要》
46.《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47.《药性切用》
48.《长沙药解》
49.《玉楸药解》
50.《本草从新》
51.《得配本草》
52.《本草纲目拾遗》
53.《本草求真》
54.《要药分剂》
55.《质问本草》
56.《神农本草经读》
57.《药笼小品》
58.《本草述钩元》
59.《本经疏证》
60.《本草分经》
61.《药性通考》
62.《随息居饮食谱》
63.《本草害利》
64.《本草汇纂》
65.《本草便读》
66.《本草问答》
67.《本草思辨录》
68.《本草崇原集说》
69.《本草正义》
附录二:中药名拼音索引
主要参考书目
前言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适应新形势下我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需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教材办”)、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下,在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专家指导委员会指导下,总结全国中医药行业历版教材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建设的经验,制定了“‘十三五’中医药教材改革工作方案”和“‘十三五’中医药行业本科规划教材建设工作总体方案”,全面组织和规划了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鉴于由全国中医药行业主管部门主持编写的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目前已出版九版,为体现其系统性和传承性,本套教材在中国中医药教育史上称为第十版。
精彩书摘
  所谓清热,是指寒凉药物能清解里热,以治疗里热证的作用,又称清泄里热、清解里热。其中,以治疗气分证和各脏腑实热证为主的作用,称清热泻火。以治疗各种热毒证或火毒证为主的作用,称为清热解毒,又称清火解毒、解火毒、清热毒、泻火毒、泻火解毒、泄热解毒、泻热解毒。以治疗营、血分证为主的作用,称清热凉血,也称凉血。以治疗虚热证为主的作用,称为清虚热,又称退虚热、清退虚热。性味苦寒,以治疗湿热证为主的作用,称清热燥湿,又称苦寒燥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