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四家合注:全2册(上册)pdf下载

菩提道次第广论四家合注:全2册(上册)百度网盘pdf下载

作者:
简介:菩提道次第广论四家合注:全2册(上册)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0-01
pdf下载价格:0.00¥

免费下载


书籍下载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佛学译丛:菩提道次第广论四家合注(套装上下册)》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代表作之一。它遵循龙树、无著两大论师的所开辟的车轨,结合中观学派的空性见解与瑜伽行派的修行次第,将三藏十二部经义归纳为“出离心、菩提心、性空正见”三主要道,并以“三士道”的次第由浅入深地引导行者渐次修习,求证果位。对于钻研大论的学者而言,《广论》更被视为将大论学习转化为实修的蓝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自《广论》问世以来,不仅格鲁派学人研修不辍,而且也受到了其余各教派的广泛重视。历来有诸多大德为之作注、作释、作讲义、作提要,共计不下二百余种。其中四种重要的注疏,被后人合为一编,分上下二函,即所谓《菩提道次第广论四家合注》。四家分别是:一家为跋梭化身拉旺曲吉坚参的墨注,第二家为达陇扎巴道次黄注,第三家为遍知嘉木样协巴一世阿旺尊哲的道次科判,又称红注,第四家则是扎底格西仁钦顿珠所著的《毗钵舍那章》注。此次对于《四家合注》的汉文翻译是藏传佛教典籍翻译史上的一次。本次译稿的一大特色,在于对《广论》所引的经目和经文作出了详尽的考订和注释。
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缘起
凡例
科判
道前基础
造者殊胜
教授殊胜
听闻轨理
说法轨理
完结轨理
亲近善士
修习轨理
暇满
道次引导
共下士道
念死无常
三恶趣苦
归依三宝
深信业果
共中士道
希求解脱
思惟苦谛
思惟集谛
十二缘起
除邪分别
解脱正道
上士道
入大乘门
菩提心次第
仪轨受法
学菩萨行
布施波罗蜜
持戒波罗蜜
忍波罗蜜
精进波罗蜜
静虑波罗蜜
般若波罗蜜
四摄法
前言
  总序
  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在恒河流域创立佛教。此后渐次传播,成为遍及全球的世界性宗教。自佛教产生之初,佛陀就鼓励用各地的方言宣说佛法,由此形成了不同语言系统的佛典。流传至今,最有体系、影响最大的有梵文巴利文佛典、汉文佛典和藏文佛典。这些典籍,既有佛陀讲说的经文,也有佛弟子以各自语言对佛教义理的诠释与创新,发展至今,字数当以亿计,构成了人类文化史上的绚烂篇章。
  在佛教发展史上,不同语言之间的佛典翻译,是佛教全球化以及佛教参与其他文化形塑的重要一环。自公元1世纪至11世纪,印度佛教典籍的大规模汉译,对于印度部派佛教与大乘佛教思想的保存与流传,对于佛教在东亚的传播,对于中古以后中华文明的成熟,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自公元7世纪至14世纪印度佛教典籍的藏译,则不仅使中后期印度佛教典籍完整地保存在藏语之中,也对藏文化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就今天仍然使用的佛教典籍而言,数量最大的,应该说是汉文与藏文佛典。这些典籍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对印度佛教典籍的翻译,汉译部分主要是早期、中期印度佛教典籍,藏译部分则主要集中于中后期印度佛教典籍。汉文与藏文佛典的另外一大部分,则是佛弟子的汉语和藏语佛教著述,更为直接地体现了汉藏佛教的独特创造。汉文佛典的汇编,有汉文《大藏经》和《续藏经》,合计5000余部;藏文佛典中,《甘珠尔》、《丹珠尔》收入印度著作合计4600余部,另有历代大德文集不计其数。
  特别重要的是,就佛教学术体系而言,汉文佛典与藏文佛典之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一方面,尚有诸多由梵译藏之经论为汉文所不具,而藏地高僧大德的众多论著,更多无汉译。若能将更多的印度中后期佛教重要典籍,如佛护、清辩、月称等的中观学论著,安慧等的唯识学论著,圣解脱军、狮子贤等的般若学论著,陈那、法称等的因明学论著,德光等的律学论著,以及大量密宗典籍译成汉语,无疑将丰富与完善汉传佛教对印度佛教史的理解;而如将藏传佛教大德宗喀巴大师、嘉曹杰、克主杰等大师的稀有善说译成汉文,则不仅将加深汉藏两大文化体系的相互认知,对于今天的佛弟子契理契机地理解佛法,也有殊胜的帮助。20世纪30年代,汉地法尊法师将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由藏译汉,影响日益深广,堪称范例。另一方面,现存汉译梵文典籍中,也有诸多极为重要,而为藏文所无之经论。若能将汉译典籍中现存的四部《阿含经》、《对法七论》、《成实论》、《大智度论》,以及有关龙树菩萨等人的传记等译成藏文,则可呈现藏文佛典之完整与庄严;而汉语的佛典创造,如禅宗的著作等,早在唐代就有藏文的翻译与传播,但今天大多不为人知,在文化的交流互鉴日益迅疾深入的今天,将体现汉传佛教特色的佛典择要译为藏文,无疑也具有重要意义。
  有鉴于此,辽宁省沈阳市北塔护国法轮寺于2009年成立了藏文班,将宗喀巴大师的《现观庄严论释金鬘疏》等论典译成汉文。2011年,黑龙江省大庆市富余正洁寺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成立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尽己所能励力荷担梵、汉、藏佛教经论的校勘与互译事业,将诸多藏文重要佛典译为汉文,撮其要者,有《宝性论》本颂与无著释、圣解脱军《二万五千颂般若现观庄严论光明释》、狮子贤《八千颂般若现观庄严论光明释》与《明义释》,宗喀巴大师《中论释·正理海》与《现观庄严论释金鬘疏》,嘉曹杰《宝性论大疏》与《现观庄严论释心要庄严疏》,克主杰《中观千座论》与《现观庄严论释显明难解疏》、克珠丹巴达杰大师《般若总义·显明心要庄严疏》,等等。
  与此同时,国际佛学研究中心还邀请了一些藏族僧俗学者,为他们开设汉语佛学班,以期培养出一批精通佛典汉语的藏语系佛教学者,更多、更圆满地将汉文佛典呈现为藏文。目前中心正在进行的汉译藏项目有《大智度论》、《龙树、无著菩萨传记资料》等。
  国际佛学研究中心推动的佛教基础文献整理与翻译工作,得到学术界及藏汉佛教诸大寺院高僧巨擘的高度认同与鼓励。佛教经典的汉藏互译,不仅将深化佛教学术的研究,而且对于加强藏汉文化互动、推动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也有显著的积极作用。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签约,出版《佛学译丛》,渐次呈现中心的研究与翻译成果。从长远看,国际佛学研究中心在翻译出版汉藏佛教典籍的同时,还拟将日文、英文等文本的重要佛学著作译为汉藏文出版。
  佛典翻译是神圣的事业,也是极为艰难的事业。为了译著的准确与圆满,自翻译到出版的各个环节,所有同仁无不竭尽全力,精益求精。但即便如此,作品也一定还存在诸多不足,期待您不吝指正。
  夏坝·降央克珠 魏德东
  2014年9月14日
精彩书摘
  七极热者,谓以三尖大热铁弗,从下贯入,左右二锋,彻左右,中从顶出。由是因缘从口等门,猛焰炽生。又以炽然炎热铁鲽,遍裹其身。又复倒掷,炽然涌沸弥满灰水大铁镬中,其汤涌沸,上下漂转,若时销烂皮肉血脉,惟余骨锁,尔时漉出,置铁地上,待其皮肉血脉生已,还掷镬中,余如烧热。
  八无间者,谓自东方多百非一逾缮那地,猛火炽然,即从其中腾焰而来,由此渐坏彼诸有情皮肉筋骨,直彻其髓,遍身一切猛焰炽然,烧如脂烛。所余三方,悉皆如是。四方火来,于彼合杂,所受苦痛,无有间隙,惟因号哭叫苦声音,知是有情。又于盛满炽然铁炭大铁箕中,而鬓商令为描簸。又命登下热铁地上,诸大铁山。又从口中拔出其舌,以百铁钉,钉而张之,令无皱褶,如张牛皮。又置铁地令其仰卧,以大铁钳,钳口令开,炽然铁丸,置其口中。又以洋铜而灌其口,烧口及喉,彻诸腑脏,从下流出。所余诸苦,如极烧热。此但略说粗显苦具,非余种种众多苦具而不可得,如是所住,住处之量及诸苦等,是如《本地分》中所说录出。
  ……
精彩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