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休闲与休闲教育pdf下载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休闲与休闲教育百度网盘pdf下载

作者:
简介: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休闲与休闲教育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0-01
pdf下载价格:0.00¥

免费下载


书籍下载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伴随工业文明崛起,大量闲暇时间在都市文化消费中出现,休闲日渐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存在状态。终极意义上的休闲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本书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命题,以唯物史观为核心研究方法,以马克思主义休闲思想为本源研究思路,以健康、文明、科学休闲实践为导向,系统回答如何开展休闲与休闲教育这一基本问题。
作者简介
  凌小萍,女,1977年5月生,广西岑溪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主持完成区级课题2项、厅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级、区级、部级课题9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荣获区级部级教学奖励10余项。2014年入选广西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2017年荣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并入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7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
目录
版权信息
前折页
序一
序二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一 选题的缘由
二 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休闲与休闲教育研究综述
一 国外休闲与休闲教育研究综述
二 国内休闲与休闲教育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目标及其思路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第四节 研究的方法与创新点
一 研究的方法
二 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休闲及休闲教育的概念界定及其逻辑分类
第一节 休闲的概念界定、逻辑分类及其与劳动的相关度
一 休闲及相近概念的界定辨析
二 历时性及共时性语境中休闲活动的分类
三 休闲与劳动的相关度
第二节 休闲教育的范畴及学理阐释
一 学术语境中休闲教育的厘定
二 学科建制中休闲教育的划分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当代休闲与休闲教育的社会基础
第一节 休闲与休闲教育的时空基础
一 休闲时间合法化:休闲的生活与实施休闲教育的客观条件
二 科技为谁服务:科技与休闲、休闲教育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的休闲状况与休闲教育及其生活基础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中民众休闲生活的现状与问题
二 和谐休闲与中国特色小康社会建构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休闲与休闲教育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休闲内含人的全面发展价值追求
一 休闲是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 休闲与人全面发展的价值关系
第二节 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与实现途径
一 人的全面发展的意涵
二 人的全面发展的“三形态论”
三 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路径
第三节 休闲教育学理探索与人的全面发展
一 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对休闲教育的启示
二 休闲教育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 当代休闲教育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统一
第四章 休闲的价值维度与休闲教育的历史参照
第一节 休闲的价值维度
一 劳动语境下的休闲价值观
二 劳动语境下休闲价值观的历史演变
三 当代劳动语境下休闲价值观培育
第二节 休闲教育的历史参照
一 历史横向中休闲教育的价值
二 历史纵向中休闲教育的功用
第五章 当代休闲教育的实现路径探索
第一节 西方自由主义视域的休闲及休闲教育
一 西方自由主义视域的自由、劳动与休闲
二 自由主义立场的休闲教育
三 西方自由主义视域的自由休闲观批判与借鉴
第二节 当代中国休闲教育的原则
一 休闲教育的主体性原则
二 休闲教育的科学性原则
三 休闲教育的整体性原则
第三节 当代中国休闲教育实践路径探索
一 重视媒介化全球化时代的休闲教育
二 加强休闲专业教育
三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休闲教育
四 培养休闲技能提升休闲品质
五 加快当代中国休闲伦理教育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
  休闲是一个古已有之的概念。亚里士多德把哲学看作休闲的学问。按亚里士多德的说法,体力劳动是劳作,而智力活动谓之休闲。在古代,休闲与劳动相对立。休闲是劳心者之活动,休闲概念不属于劳力者,休闲是治人者之专利。劳动与休闲相互关联是社会化大生产的成果。现代工业文明大大地节省了劳动力的劳动时间,劳动由体力的消耗逐渐转化为智力的活动。做工、耕地、清洁等是劳动,哲学社会科学的学习与研究是劳动,自然科学技术的学习与研究也是劳动,而且一切智力活动是比体力劳动更为重要的劳动。对于劳动者而言,真正的财富尺度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休闲既等于又完全等同于“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不过,作为一种财富尺度,彰显了休闲对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我国从人均GDP来看,远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从2008年开始,我国国民休息日增加到了115天,加上带薪休假,国民的闲暇时间达到124天,接近甚至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休闲时间。休闲由分工方式、财富尺度转化为一种生活方式。但是,现代休闲学术研究,大多关注的是休闲经济、休闲消费、休闲旅游等的研究,而通过休闲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却被遮蔽了。凌小萍将“休闲教育”博士论文扩展为著作,就是适应这样一个时代主题的作品之一。
  劳动涉及时间、空间、社会环境、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劳动者的基本素养等问题。劳动者的劳动产品可以从空间的角度去切分,也可以从时间的角度切分。目前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揭示资本家通过社会化大生产能够获得利润,恰恰是把劳动者的时间分为工资、社会成本再生产时间。其他一部分时间即是剩余劳动时间,这和剩余价值相联系。劳动者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所生产的产品质量及数量往往同生产者的基本素质相联系。而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往往和在非劳动时间通过学习、娱乐等构成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密切关联。这是从劳动者的角度来讲。比如,把人的时间分为劳动时间、休闲时间还有睡眠时间的话,并把睡眠时间和休闲时间相区分,就会发现休闲时间与劳动时间两者既有区别,而更多的是其内在关联度。所以在这种语境下,休闲时间利用得好坏和劳动者基本素养以及为相应的劳动时间积累知识到能力的过程密切相关。如此,我们需要科学并且从理论上对劳动者相应的休闲时间、休闲教育等有所探讨。因此,休闲不仅涉及一种社会活动意义上的放松、进修、终身学习等问题;从劳动者的素养的构成部分来看,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自我素养提高的需求,人们越来越重视休闲和社会结构及其框架变动的关系。休闲涉及劳动者及其素养的提升,马克思主义在分析劳动者的素养及其背后所涉及的社会关系变革等方面有了较为深刻的论述。劳动者的素养当然涉及劳动者在劳动和生产当中对产品的生产、加工等所提供的优质的劳动力资源。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素养还覆盖另一方面即人对人性的追求、人的自然的解放和社会的解放等多个层面。所以,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角度来对劳动者的劳动产品及价值方面作分析。随着媒介社会意义上信息化的到来和全球化的语境,人们越来越重视社会高度的运转及社会结构的变化而引发的问题。机器人或者人工智能甚至超越了人在围棋等方面的能力,人工智能程序化在一些领域开始替代人的活动。这些更加凸显了当下休闲及休闲教育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凌小萍的《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休闲与休闲教育》,将休闲教育置于当下如此的社会语境,是其新颖之处。
  休闲教育不只是针对休闲经济、休闲消费、休闲旅游乱象而言,在实质上是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此乃本书突出的主旨。我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休闲、休闲教育与国情和道路选择密切相关。在这样的语境当中,休闲理念及学理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以探讨休闲及其教育,如人的“德、智、体、美、劳”内在的价值理念、需求等问题。休闲教育是针对人的休闲教育。问题在于,现代休闲只是一种自发意义的休闲,而不是一种自觉意义的休闲。所谓自发意义的休闲就是吃喝玩乐的休闲,而自觉意义的休闲则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基本内容的休闲。是以,休闲教育具有特别的重要性。而这是一个关涉国民教育体系、国民素质养成、国民生活质量等的大问题。从国民教育体系来看,国民教育的内容不只是哲学社会科学教育、自然科学技术的教育,也应该包含休闲教育;就国民素质养成而言,国民素质养成不仅要包含人文素质、自然科学技术素质,还有不可或缺的休闲素质;而国民生活质量不能只关注物质生活、精神政治生活、生态生活质量,更有休闲生活质量问题。
  由于中国休闲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起步较晚,本书只是探索休闲教育等诸如此类一些重要问题的肇始。但是,正如作者所言:本书的旨趣始终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休闲思想为本源研究思路,以健康、文明、科学休闲实践为导向的研究取向,旨在回答如何通过开展休闲教育认清及应对休闲世界和改变休闲世界这一基本问题,以期推进中国休闲教育发展,满足中国民众休闲实践需要”。“休闲教育”从理论到实践,探索的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不过,“休闲教育”的研究是否满足“中国民众休闲实践需要”,尤其是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与需要,当然是一本著作无法企及的问题。我们期待更多学者来关注和深入探索这一课题。
  是为序。
  谭培文于桂林寓所
  2019年4月15日
精彩书摘
  休闲不仅是人们在劳作之余渴望拥有的状态,也是日常生活极为普遍的活动。正是因为有了闲暇,许多真知灼见才得以产生。可以说,闲暇是文化产生的基础。[1]为此,关注休闲乃至研究服务于休闲的休闲教育,既能满足个体存在的需要亦能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需求。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休闲古已有之,但对休闲的系统研究则与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相伴而生。针对休闲的教育也与这一历程密切对应。探寻休闲及休闲教育研究的演进及旨趣,既是深化既有休闲研究的应有之义也是对休闲的现实观照。
  一 选题的缘由
  针对休闲教育的研究既是社会实践的需要也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不应忽视的议题。
  (一)社会现实状况迫切需要关注休闲教育研究
  首先,休闲日渐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存在状态,休闲教育的实施有益于个体和社会的共同进步。
  休闲反映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微观层面,休闲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物质、精神和社会方面的财富都取决于他所拥有的休闲。[2]在社会层面,休闲很有可能造就一个以其为基础的“新社会”[3],休闲将成为推动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当前,发达欧美国家已经率先进入“休闲时代”,诸多后发展中国家也将紧随其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时间里实现了城镇居民普遍享有国家法定假日全年115天,初步具备休闲的时间保证。面对大众化休闲时代的到来,如何有效避免闲得无聊、闲生是非,体现休闲的重要价值,需要将休闲教育提上议程。这是在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着新人”。[4]同时,民众科学合理的休闲也将产生积极的经济社会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说,休闲教育引导休闲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其次,摒弃工业化信息化社会休闲异化,离不开休闲教育的实施。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使生产自动化得到全面普及,直接带来世界各国民众闲暇时间的增多。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则使人们的休闲具有线上线下相结合、虚拟与现实相统一的特征。休闲作为一种以时间形态存在的社会资源,蕴藏着巨大的社会能量。按照马克思的说法,人们在闲暇时间里的活动,可以分为具有消遣娱乐性质的一般性闲暇活动和具有智力的创造性的较高级别活动两大类。尽管二者性质不同,但都共同为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提供“空间”。因而,开发、利用和经营好这些时间直接关涉个人幸福和个性发展。可是,现代社会工具理性合法化地位的取得和人类主体性的不断张扬,致使人们休闲生活正在面临物质化、商业化和低俗化的危险。物化带来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丧失;商业化与低俗化的结果是人们无法真正拥有自由的时间,人的全面丰富性遭到压抑。最终,人类将无法避免“一种单向度的思想和行为模式”[5]的出现。休闲本应是人的积极存在方式,却异化为人类发展的束缚。反思现代休闲生活及其引发的后果,探究休闲所具有的内在意义,必须向休闲教育寻求解答。
  (二)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不应忽视休闲领域的相关问题研究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世界上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就是要不断促进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从2002年11月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明确提出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系统描绘,到2012年11月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唱响,再到2017年10月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化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7],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中国人民努力实现现代化、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这一历史进程不单纯是经济发展,而且是社会的全面进步,更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所谓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它离不开特定结构关系的组织机构和个人共同呵护,实质上是能让“人们过更好生活愿望的社会”[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