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小说论稿pdf下载

中国古典小说论稿百度网盘pdf下载

作者:
简介:中国古典小说论稿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2-12-01
pdf下载价格:0.00¥

免费下载


书籍下载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null
内容简介
  本书稿收录了暨南大学程国赋教授自1990年以来撰写的有关中国古代小说的学术论文29篇,另有附录6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方面:一、关于中国古代小说的宏观论述和理论探讨,如《中国古代小说命名研究》、《论中国古代小说命名的文体意义》等,注重将材料与理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古代小说研究的视野和方法;二、专题研究,如《顾元庆新考》、《明代小说作家吴还初生平与籍贯新考》等,作者在搜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考察作家的生平、家世、籍贯、著述等,纠正以往学界错漏之说,提出个人独到的见解。
作者简介
null
目录
中国古代小说命名研究
一、古代小说命名的特点及类型
二、古代小说命名与创作观念
三、古代小说命名的广告意义
四、古代小说命名与小说读者
论中国古代小说命名的文体意义
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十五家小说体现的文体特征
二、唐传奇命名的文体意义
三、明清通俗小说命名与小说文体的演进
论先秦神话中的大荒意象及其文化底蕴
一、《山海经》等古籍中的“大荒”意象
二、“大荒”意象中丰厚的文化底蕴
论唐五代小说的叙事艺术
一、叙事视角
二、叙事时间
三、叙事结构
唐代小说创作方法的整体观照
一、“实录”法
二、“寓言”法
三、“传闻”法
四、唐代小说创作方法所体现的特点
唐代小说中昆仑奴现象考述




结构的转换——唐代小说与后世戏曲相关作品的比较研究



《古镜记》研究综述
一、作者问题
二、写作时间
《莺莺传》研究综述
一、写作年代
二、张生的原型
三、莺莺的生活原型
四、张生为什么抛弃莺莺
五、元稹创作《莺莺传》的动机
论元稹的小说创作及其婚外恋——与吴伟斌先生商榷
一、《莺莺传》中张生是否元稹自寓
二、《莺莺传》的写作时间
三、关于元稹的婚外恋
《李娃传》研究述评
一、《李娃传》的创作动机
二、《李娃传》的写作年代
三、故事的题材来源、地理环境
四、《李娃传》的主题
《李娃传》嬗变研究


《柳毅传》成书探微



《柳毅传》的演变过程
一、《柳毅传》与元曲《柳毅传书》、《张生煮海》
二、《柳毅传》与《蜃中楼》
《太平广记》阅读札记二则
一、“盗贼杀人夺妻窃官,子报父仇”类情节的流变
二、正史之“正”与传奇之“奇”——《旧唐书》、《太平广记》有关李自良故事的比较
评《唐人笔记小说考索》
唐代传记与小说研究的成功开拓——《传记与小说——唐代文学比较论集》序
明代坊刊小说稿源研究
一、明代坊刊小说的稿源渠道
二、明代坊刊小说的稿源特点
明清通俗小说识语研究
一、明清通俗小说识语的文献统计及整体特征
二、明清通俗小说识语的史料价值
三、通俗小说识语的广告意义
四、识语与通俗小说创作主旨
五、识语与通俗小说读者阶层
明清通俗小说凡例研究
一、明清通俗小说凡例的统计及其特点
二、通俗小说凡例的史料价值
三、凡例与通俗小说创作方法
四、凡例与通俗小说回目
五、凡例与通俗小说读者
明清通俗小说读者研究的世纪考察





从识语、凡例考察读者对明清通俗小说创作的影响
一、读者与明清通俗小说创作观念
二、读者与明清通俗小说的语言、章法结构
三、读者与明清通俗小说体制
论明清小说读者与通俗小说传播的关系——以识语、凡例作为考察中心
一、读者与通俗小说插图
二、读者与通俗小说的注释、评点
三、读者与通俗小说续书现象
顾元庆新考
一、顾元庆家世考
二、顾元庆身份、地位及散佚作品考
明代小说作家吴还初生平与籍贯新考



《南海观音菩萨出身修行传》作者探考
一、从题署上看
二、从《观音传》与《天妃娘妈传》情节的相似上看
三、《天妃娘妈传》、《观音传》对余象斗《南游记》的因袭
四、《观音传》和《天妃娘妈传》对《西游记》的运用
五、从吴遷与朱鼎臣活动的时间地点上看
六、从吴遷、朱鼎臣与余氏书坊的关系上看
《广东新语》的文学价值
一、《新语》中很多作品都是艺术成就很高的小品文
二、《新语》保存了不少岭南文坛资料
三、《文语》、《诗语》等卷体现了作者一定的文学主张
评《红楼梦辞典》
论《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类的著录标准及著录特点
一、《四库全书总目》的著录标准
二、《四库全书总目》的著录特点
附录
唐代士族之家不愿娶公主之原因考述
清代王琦生平考证
评傅璇琮教授的唐代翰林学士研究
论傅璇琮教授的学术思想
古典戏曲意境分类说探幽
1990年以来主要著述目录
后记
前言
  后记
  本书收录了笔者自1990年以来独撰或合作撰写的有关中国古典小说的学术论文29篇,另有附录5篇。其中,大部分文章已经刊发于《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史》、《文学遗产》、《北京大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南开学报》、《明清小说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西南师范大学学报》、《文史知识》、《安徽大学》、《江汉论坛》、《晋阳学刊》、《暨南学报》等杂志,有的论文曾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杂志摘要。笔者编辑此书,主要遵循以下几个标准:
  第一,在笔者发表的100余篇学术论文中间,有些已经收入以前出版的几部论著,即:《唐代小说嬗变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唐代小说与中古文化》(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版)、《唐五代小说的文化阐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文论学术研究史》(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三言二拍传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明代书坊与小说研究》(中华书局2008年版)。凡已收入以上几部论著的文章,除在原书章节的基础上做了较大修改后作为单篇发表的论文之外,一般不再收入本书。不过,《唐代小说中昆仑奴现象考述》是个例外,此文曾作为“附录”收入拙著《唐代小说与中古文化》,因为这本书是在台湾文津出版社出版,大陆一般较少见到,所以收入本论文集;《明代小说作家吴还初生平与籍贯新考》曾作为《明代书坊与小说研究》一书附录,这次也收入本书。
  第二,本书中有几篇文章系与笔者指导的博士生、硕士生合作完成,在每篇文章的结尾特作说明。
  第三,收入本书的最早的两篇论文是《<莺莺传>研究综述》(刊于《文史知识》1992年第12期)、《<古镜记>研究综述》(刊于《晋阳学刊》1992年第6期),是笔者当年在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撰写的唐人传奇研究综述。从写作时间上来看,本书所收录的论文相距20年,因为是在不同的时间撰写而成,个别地方出现一些重复,笔者在统稿时作了必要的调整,但是难以完全避免,特作说明。
  本文在收录各篇文章时,为统一体例,将注释统一改为页下注。文字部分,一般不作改动,个别改动较大的篇目,在论文末尾予以说明。
  本书获得以下项目资助:教育部2012年度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广东省高校2011年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广东省高校2010年高层次人才项目,特致感谢。
  本书是在最近两年多的时间里编辑而成的,两年多以来,我先后经历了人生中两次生离死别,深深怀念离我而去的恩师和亲人。2009年9月5日,得知卞孝萱师因病仙逝的消息,我很长时间都不敢相信这是事实,因为就在此前不久,我还在电话中听到先生洪钟般的声音,因为在我的脑海中,先生一直是那么精神矍铄,不像是年过八旬的老人。以前每次拙著出版,首先要寄给先生,请先生赐教,如今当这部小书面世的时候,想到再也听不到先生熟悉的话语和谆谆教诲,心痛难忍。2010年9月16日,我再一次感受到苍天无情,在与癌症病魔搏斗了几个月以后,大哥骨瘦如柴、气如游丝。在他弥留之际,大哥连睁开眼睛的力气都没有了,我握着他的手,看着他瘦得变形的身体和浮肿的双腿,看着他靠着吸氧艰难呼吸的情形,多么希望能出现奇迹!多么希望他能战胜病魔!可是没有,最终大哥年仅五十四岁就撒手西归,在我的心中刻下深深的痛!我很想念他们,想念满头银丝、慈祥和蔼的先生,想念勤劳善良、能干朴实的大哥。
  谨以这本小书献给他们,以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
  2012年6月30日于暨南大学明湖苑
精彩书摘
  中国古代小说命名是小说作品最直观、最明显的外在形式之一,其中凝聚着不同时代的思想、文化内涵与小说作家丰富多样的文学观念。透过古代小说的命名,我们可以考察古代小说观念的变迁,与此同时,古代小说命名与读者群体、小说传播关系密切。迄今为止,在中国古代小说研究领域,尚未对此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探讨。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就古代小说的命名问题加以阐述。在展开论述之前,有必要对本文的研究对象、概念加以界定:第一,本文所讨论的古代小说包括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第二,为集中论述,本文提到的小说命名主要指小说的篇名或小说集名称,不包括对诸如历史演义、神魔小说、公案小说等小说类型、流派以及小说作品中具体人物命名的讨论。第三,余嘉锡《古书通例》曾指出:“古书之命名,多后人所追题,不皆出于作者之手。”个别小说名称也存在后人追加的现象,另外,明人编书喜好随意改名,正如叶德辉《书林清话》所言:“明人刻书有一种恶习,往往刻一书而改头换面,节删易名。”这种随意更改书名的现象一直持续到晚清,邱炜萲《菽园赘谈》卷十三《说部不必妄续》云:“近来沪上牟利书贾,取时贤所著说部,改易名目,以期速售,如《后聊斋志异》、《续阅微草堂笔记》之类。”这类后人追加或随意更改的书名,不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第四,后人为了避讳而将小说改名,比如,宋人为避赵匡胤始祖玄朗名讳,将《玄怪录》改为《幽怪录》。出于避讳而改动的小说书名也不作为本文研究对象。
  按照以上界定,笔者在对中国古代小说进行整体观照的基础上,试图对其命名问题加以阐述,分析古代小说命名的特点及类型,考察古代小说命名与小说观念的关系,探讨古代小说命名的广告意义以及与读者群体、小说传播之间的密切联系。
精彩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