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小说史pdf下载

唐代小说史百度网盘pdf下载

作者:
简介:唐代小说史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5-01
pdf下载价格:0.00¥

免费下载


书籍下载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唐代小说史》为“中国断代专题文学史丛刊”中的一种,以时代为线索,系统地考察了唐代小说的兴起、繁荣和衰落,详尽地介绍了唐代前期、中期、后期和五代十国时期小说集的主要内容和艺术成就。并在附录部分考察了唐代小说的文献情况及“诗笔”和“诗文小说”在唐代小说中的兴衰。该书资料扎实,考辨精审,论述精湛,是研究唐代小说的上乘之作,对于唐代小说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章 序论
唐代小说观的发展
唐代小说的渊源
唐代小说的分体和分期
第二章 唐代传奇的兴起
传奇的先声
古镜记
梁四公记
补江总白猿传
第三章 唐代前期的小说集
唐前小说的辑集和影响
冥报记 附冥报拾遗
定命录 附续定命录
纪闻
广异记
灵怪集
第四章 通俗小说与游仙窟
唐代通俗文学
启颜录
句道兴搜神记及孝子传
敦煌故事赋
历史故事话本
庐山远公话
叶净能诗
游仙窟 附朝野佥载
第五章 唐代传奇的全盛时期
离魂记所标志的新起点
任氏传与枕中记
柳毅传
柳氏传
李娃传
莺莺传
长恨歌传及其他
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等
霍小玉传
沈亚之的秦梦记等
第六章 唐代中期的小说集
辨疑志
龙城录
通幽记
玄怪录与续玄怪录 附周秦行记
河东记
戎幕闲谈
博异志
集异记
会昌解颐录
逸史
纂异记
小议
第七章 唐代传奇的发展和结集
杨娼传
无双传
东阳夜怪录
灵应传
异闻集
第八章 唐代后期的小说集
独异志
酉阳杂俎
乾□子
宣室志
传奇
甘泽谣
大唐奇事记与潇湘录
阙史
剧谈录
原化记
闻奇录
云溪友议 附本事诗
第九章 小说化的传记、杂史
兰亭记
邺侯家传与邺侯外传 附崔少玄传
高力士外传
欧阳詹传
大业拾遗记
常侍言旨 附上清传、刘幽求传
隋唐嘉话及其他
第十章 五代十国的小说
三水小牍
杜光庭的作品
玉溪编事及其他
耳目记
稽神录
玉堂闲话 附开元天宝遗事、王氏见闻录
灯下闲谈
第十一章 馀论
附录
改版附记
重印附记
精彩书摘
  莺莺传
  《莺莺传》在唐代传奇中可以说是影响最大的作品,因为后世用这个题材编写的戏曲特别多,实际上已经大大超过了它本身的作用,而广大戏曲观众知道这个故事出自元稹手笔的却不多。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洛阳县人,十五岁举明经,贞元十九年(803)中书判拔萃科,补校书郎,元和元年(806)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为左拾遗,历监察御史,官至工部尚书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后降职为同州刺史,改越州刺史。大和三年(829),入朝为尚书左丞,又检校户部尚书,兼武昌军节度使。两《唐书》有传。元稹是当时有名的才子,与白居易齐名,两人作诗唱和,交情很深。当时把他们的诗称为“元和体”。
  《莺莺传》讲张生、崔莺莺两人相爱而又诀绝的故事。张生是个性格温茂、容貌俊美的才子,“年二十三未尝近女色”,寓居于蒲州的普救寺,恰好遇上他的表姨母崔家孀妇全家也借住在普救寺。这年,蒲州发生兵变,张生请托蒲州的将军派人保护了崔家。崔夫人设宴酬谢张生,让她女儿莺莺出来见客。张生一见莺莺,就爱上了她,托婢女红娘送两首《春词》去挑逗她。莺莺也写了一首《明月三五夜》命红娘送还他。中间经过一些波折,莺莺终于自己来到了张生的寝室,委身于他。他们竟然偷偷在西厢同居了一段时期。最后张生应考赴京,不再回去,互相写信表示诀绝。一年后,莺莺嫁了别人,张生也另有所娶。后来张生还以表兄的身份上她丈夫家要求会面,莺莺就拒不出见了。
  《莺莺传》的突出成就是塑造了崔莺莺这样一个典型形象。她不同于《任氏传》里的妖狐、《柳毅传》里的龙女,而是现实社会里的人;也不同于李娃和霍小玉,她不是妓女而是名门闺秀。她的确知书达礼,又富于文才,然而爱情往往是会战胜理智的,因而造成了终身遗恨。当她初见张生的时候,“以郑之抑而见也,凝睇怨绝,若不胜其体者”,完全是一个“娇”、“骄”二气兼备的少女。张生“稍以词导之”,她傲慢地闭口不对。真是艳如桃李,而冷若冰霜。红娘告诉张生说:“崔之贞慎自保,虽所尊不可以非语犯之。”接着又指点张生,可以给莺莺投送情诗来试试。张生写了两首诗送去,果然换来了莺莺的答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从诗意来看,似乎莺莺已经允诺了张生的求爱,可是当张生跳墙而闯入西厢的时候,她突然又端服严容地大大数落了张生。她抬出了礼义两顶大帽子,指责张生“始以护人之乱为义,而终掠乱以求之,是以乱易乱”,最后要求张生“以礼自持,无及于乱”。一番话说得堂堂正正,义正辞严,她还对酬诗约会的举动作了周详的解释,为了要当面劝导张生。然而,过了几天,她忽然又由红娘送到了张生的寝室,“娇羞融冶,力不能运支体,曩时端庄,不复同矣”。对于前面那一次“赖简”的严词正论,与其说是她装假,不如说是她内心冲突的一次败仗。这时,在“情”和“礼”的天平上,忽然加上了一个砝码,“情”的一头便一下子直坠下去了。
  他们的欢乐像梦境一样短暂,不久张生又赴西京应考,就和莺莺分手了。次年,张生考试失利,不再回蒲州,写信给莺莺说明还要在京进修,暗示诀绝。莺莺给张生的复信写出了她的哀怨,文情并茂,凄惋动人。试看她的原信:
  捧览来问,抚爱过深。儿女之情,悲喜交集。兼惠花胜一合,口脂五寸,致耀首膏唇之饰。虽荷殊恩,谁复为容?睹物增怀,但积悲叹耳。伏承使于京中就业,进修之道,固在便安。但恨僻陋之人,永以遐弃。命也如此,知复何言!自去秋已来,常忽忽如有所失。于喧哗之下,或勉为语笑,闲宵自处,无不泪零。乃至梦寐之间,亦多感咽离忧之思,绸缪缱绻,暂若寻常。幽会未终,惊魂已断。虽半衾如暖,而思之甚遥。一昨拜辞,倏逾旧岁。长安行乐之地,触绪牵情。何幸不忘幽微,眷念无斁。鄙薄之志,无以奉酬。至于终始之盟,则固不忒。鄙昔中表相因,或同宴处。婢仆见诱,遂致私诚。儿女之心,不能自固。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无投梭之拒。及荐寝席,义盛意深。愚陋之情,永谓终托。岂期既见君子,而不能定情。致有自献之羞,不复明侍巾帻。没身永恨,含叹何言!倘仁人用心,俯遂幽眇,虽死之日,犹生之年。如或达士略情,舍小从大,以先配为丑行,以要盟为可欺。则当骨化形销,丹诚不泯,因风委露,犹托清尘。存没之诚,言尽于此。临纸呜咽,情不能申。千万珍重,珍重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