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素养培养:基于PIRLS和PISA的比较和借鉴pdf下载

阅读素养培养:基于PIRLS和PISA的比较和借鉴百度网盘pdf下载

作者:
简介:阅读素养培养:基于PIRLS和PISA的比较和借鉴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2-01
pdf下载价格:0.00¥

免费下载


书籍下载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本书以PIRLS和PISA这两个国际性的阅读素养测试切入比较研究,建构以知识力为基础,学习力为核心,实现情与理的融合的阅读素养冰山模型的能力综合体,在信息搜集能力、推理解释能力和反思评价能力三个层面形成螺旋式上升的知识力增长路径,为阅读素养培养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对PIRLS和PISA测试比较研究建构阅读素养培养的汉语言文化特质,充分考量汉语言文化的独特性:汉语表义性特征;汉语阅读文本语义多样性;汉民族文化独特性,为阅读素养培养奠定社会文化基础。
作者简介
  李功连,1979年生,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014年教育学青年课题《阅读素养及其培养研究:基于PIRLS和PISA的比较和借鉴》,在《课程教材教法》《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等期刊发表专业论文二十余篇,科研成果荣获厅级人文社科成果特等级一次,三等奖一次。
目录
版权信息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

引言 阅读范式转型的历史逻辑
一 感悟式阅读:语文教育传统的文化意蕴
(一)“涵泳”与“顿悟”:语文教育历史回顾
(二)感悟的意蕴:传统文化与思维方式合围
二 理解式阅读:理性科学思维的方法借鉴
(一)意在理解:语文教育理念审思
(二)理解的困境:思维方式与汉语文化差异
三 感悟与理解的融通:面向未来的阅读展望
(一)感悟与理解:思维的两面性
(二)融通路径:思维统整与教育变革
第一章 PIRLS、PISA与阅读素养
第一节 PIRLS与PISA评价
一 PIRLS评价内容
二 PISA评价内容
第二节 阅读素养比较
一 PIRLS和PISA评价的相同点
二 PIRLS和PISA评价的差异性
第二章 阅读素养阐释
第一节 阅读素养模型阐释
一 阅读素养冰山模型
二 阅读素养模型阐释
第二节 阅读素养模型构建的理论依据
一 多元智能与阅读素养
二 建构主义与阅读素养
三 深度学习与阅读素养
四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与阅读素养
五 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与阅读素养
第三节 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阅读素养
一 语文素养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二 从核心素养到阅读素养
第三章 汉语语境中的阅读素养
第一节 全球化、民族化与阅读素养
一 全球化
二 民族化
三 全球化、民族化语境中的阅读素养
第二节 历史性、时代性与阅读素养
一 历史性
二 时代性
三 历史性与时代性语境中的阅读素养
第三节 科学性、审美性与阅读素养
一 科学性
二 审美性
三 科学性与审美性语境中的阅读素养
第四章 学习共同体构建与阅读素养培养
第一节 学习共同体与学校、家庭和社会
一 学习、共同体与学习共同体
二 构建学习共同体:理论基础
三 学习共同体构建:实践路径
第二节 学习共同体与阅读素养培养
一 学校教育与阅读素养培养
二 家庭教育与阅读素养培养
三 社会教育与阅读素养培养
第五章 有效教学与阅读素养培养
第一节 语文教材与教学内容
一 语文教材
二 文本解读与教学内容选择
第二节 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
一 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
二 教学过程
第六章 文本特质与阅读素养培养
第一节 文学文本与阅读素养培养
一 文学与文学文本
二 文学文本特质
三 文学文本与阅读素养培养
第二节 事理文本与阅读素养培养
一 事理与事理文本
二 事理文本特质
三 事理文本与阅读素养培养
第三节 数字文本与阅读素养培养
一 数字与数字文本
二 数字文本特质
三 数字文本与阅读素养培养
结语 教师素养与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
  金秋时节,喜传佳讯,李功连博士的第一本学术专著即将付梓。这是他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核心成果。这是一部中西融汇、洋为中用、知行并举、情理交融的阅读理论著作,其研究富于开拓性的意义,具有创新性的价值。
  他的学术探索与理论建树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其一,建构了阅读素养培养的理论模式。本研究以PIRLS和PISA这两个国际性的阅读素养测试切入比较研究,建构了以知识力为基础,以学习力为核心,实现情与理融合的阅读素养冰山模型的能力综合体,在信息搜集能力、解释推理能力和反思评价能力三个层面形成螺旋式上升的知识力增长路径,为阅读素养培养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二,开启了阅读素养培养的哲理思考。本书首先论列了阅读素养模型构建的理论依据,包括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深度学习理论、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和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等,以及它们与阅读素养的关联与融合;然后,专设“汉语语境中的阅读素养”一章,从全球化与民族化、历史性与时代性、科学性与审美性等三对范畴,阐述了它们之间相辅相成、共生共荣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及它们与阅读素养的关联与融通。这样,就从学理上开启了阅读素养培养的哲学思考,深化了阅读素养培养的理论底蕴。
  其三,阐述了汉语阅读素养培养本土化的文化基础。通过对PIRLS和PISA测试的比较研究,建构阅读素养培养模型必须凸显汉语言文化独特性特质,充分考量汉语言文化的独特性,方块汉字表达特征的表义性,汉语阅读文本语义的多样性,乃至汉民族文化的独特性等,从而为阅读素养培养奠定坚实的学术研究本土化的社会文化基础,力臻中西融汇,洋为中用。
  其四,诠释了构建全民阅读学习共同体的战略举措。推行全民阅读,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文化发展战略举措。实施这一战略举措,需要构建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力量的有效整合,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提供积极向上的学习力量。因此,努力构建学习共同体就成为阅读素养培养的重要路向,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实现全民阅读的学习共同体奠定基础,从而为阅读素养培育创造优越条件,提供可靠保障。
  其五,探索了学校阅读素养培养的课程教学理论。学校教育的主体地位及其目的性和强制性特征,决定了学校特别是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是阅读素养培养的主要阵地和关键环节。阅读素养培养应当通过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实现教学有效性。为了实现教学内容对阅读素养培养的主体价值,本书比较系统和深入地探求了文学文本、事理文本和电子文本的文本特质,为阅读素养培育奠定课程与教学的知识论基础。
  其六,亲历了阅读素养培养的实践探索。如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按照阅读素养培养的冰山模型开展实践操作并取得切实可行的实际成效,这是一个尤其值得深入实践探索的重大课题。令人高兴的是,作者谋事在前,未雨绸缪,知行并举,亲力亲为。不仅在本书中提供了《守株待兔》的完整课例,并精选了每一种文本类型的实践案例用以佐证阅读素养培养模型的有效性,而且,功连博士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直接投身于实践探索,走上讲台,为学生奉献一节节阅读教学课。这些丰富的案例与切身的体验,既可以全方位地诠释并理解阅读素养培养的理论,更可以为阅读素养培养积累丰富的实践研究素材。我们有理由期待,作者的这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能够抛砖引玉,星火燎原。
  综上所述,本书是一部吸纳国际先进经验,立足中国本土实际,既作学理研究,又作实践探索,仰望星空,脚踏大地,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学术力作。
  喜读书稿,倍感欣慰。功连是我的博士,我见证了他多年来力求上进、艰苦奋斗、不懈追求、迅速成长的人生历程。他2010年入校攻读博士学位,焚膏继晷,孜孜矻矻,广泛研读国内外理论原典,夯实深厚的学术根基,与此同时,利用一切机会深入教学一线,很好地践行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不断取得新的进步。三年之后,2013年圆满毕业,奔赴地处千年帝都的洛阳师范学院从教,毫不松懈,奋发图强,继续刻苦学习和工作。一年之后,2014年顺理成章地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年之后,2016年以全体评委赞同的高票通过副教授评审。又是两年之后,2018年完成了课题研究,推出这本学术专著。功连博士近八年来一路高歌猛进,一路捷报频传,确实令人欣喜。欣喜之余也令人遐想。听着他滴滴答答的脚步,数着他深深浅浅的脚印,我深深感到,他的这些进步,这些成绩,都是用对教育事业付出的热爱和赤诚,对教学科研挥洒的心血和汗水换来的。他付出了许多的忠诚和辛劳,也就收获了不少的喜悦和幸福。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唯其奋斗,才有幸福。今日功连大作出版,便是明证。作为曾经的导师,既祝贺他过去艰苦奋斗所取得的显著业绩,又祝愿他今后继续奋斗去创造更大的辉煌成就,不仅为全方位推进阅读教学变革履行一个语文人的责任与使命,而且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事业谱写一位人民教师的尊严与荣光。
  赞曰:
  湖湘生长好儿郎,
  洛邑园林育栋梁。
  不懈耕耘挥热汗,
  餐风饮露播春光。
  二○一八年十月书于长沙
  [1]周庆元,湖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语文教育研究概论》《语文教学设计论》《反思与追问:宏观视野下的语文教改价值取向》等著作近50部,在《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
精彩书摘
  语文教育源远流长,但今天指称的语文则是20世纪新学制的产物。在此之前,传统语文教育是集文史哲经于一身,融识字写字、读书作文、伦理道德、修身养性等于一体的综合教育。这种教育模式特别强调伦理道德和律己修身,通过个体自我修为来实现社会政治理想,对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注重整体直觉感悟是语文教育传承和发展的纽带与桥梁,通过自我感悟实现个人道德情怀的升华和深化,达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理想境界,实现“礼乐仁和”的大同理想。
   理想尚未实现,西方的坚船利炮就敲开了闭关锁国的大门,西学东渐,师夷长技,在主动或被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兴学堂,废科举,流传几千年的传统教育体制被资产阶级新学制取代。在学习从赫尔巴特到杜威的教育思想中强调科学、理性和逻辑,注重文本的理解与分析,掀起了近代教育的科学化浪潮,但陷入了非此即彼的颠簸激荡。新中国成立后,在学习凯洛夫教育学的过程中纠正杜威的实用主义却重新陷入“目的-方法论”的苏式赫尔巴特学派,汉语、文学分科教学,由普希金提倡的《红领巾》的“分析课”成为唯一课型,阅读传统逐渐丧失殆尽。[1]
   世纪之交的课程改革强化了传统阅读感悟,从政策层面提出了感悟与理解融通的要求,但对其内涵、对融通的缘由还需理论的审思和追问,教育过程的落实更需要深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