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等教育pdf下载

香港高等教育百度网盘pdf下载

作者:
简介:香港高等教育
出版社: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16-07-18
pdf下载价格:0.00¥

免费下载


书籍下载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本書探討香港高等教育近二十年的發展概況,並就三個範疇進行梳理和分析,包括:

一、國際化與區域教育樞紐的願景,着眼於認識現行策略背後視高等教育為推動經濟發展工具的理念之局限性,並透過探討國際化的非工具性元素,從而闡析教育樞紐的豐富含義及各種不同的可能性;

二、新自由主義與普及化對高等教育的影響,闡述了香港政府如何以市場化與私營化的方式,推動高等教育擴展與普及化,並分析隨之而來有關課程收費、課程質素、畢業生前景等問題,與政府的應對方法;

三、問責與學術自由和院校自主的關係,闡述了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背景下,管理主義與績效文化興起,與之相應的評審工作及大學排名日漸普及,藉此反思如何加強對大專院校問責的同時,保障它們的自主和學者的學術自由。
作者简介
  盧一威  香港教育大學國際教育與終身學習學系助理教授。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哲學博士,主修社會政策。主要研究領域為比較和國際教育及東亞地區高等教育政策。學術論文見於Comparative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Compare 等國際期刊。曾任香港教育研究學會執委及常務秘書、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副主編,現為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編委。近期著作University Rankings: Implications for Higher Education in Taiwan (Springer, 2014)。  伍世傑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哲學碩士,主修社會發展及社會理論,曾於英國諾丁漢大學社會學及社會政策系以及澳洲昆士蘭大學社會科學系訪學,現任職於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除了高等教育政策外,現時專注研究世界主義及綠色運動等課題。  韓笑  香港教育大學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在讀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跨國教育及高等教育政策。
目录
【香港經驗叢書】出版說明
【香港經驗叢書】序
序言
第一部分 緒論
第一章 香港高等教育制度
第二部分 全球化下香港高等教育轉型的脈絡
第二章 高等教育國際化
第三章 新自由主義與高等教育改革
第四章 高等教育問責
第三部分 香港高等教育發展現況與變革趨勢
第五章 成為區域教育樞紐的願景
第六章 後普及化時代香港高等教育政策的轉變
第七章 學術自由與院校自主
第四部分 結論
第八章 與鄰近國家和地區比較
第九章 挑戰與機遇
前言
  序言
  近二十年來,隨着全球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的變化,香港高等教育進行了相應的結構性變革,以回應這些大環境的變化。具體而言,隨着知識型經濟的興起,高等教育被視為提升個人以及社會整體競爭力的重要一環,使人們接受高等教育的意願和需求日增。全球一體化的趨勢,則令高等教育的發展超越了國界和地域的限制,促使政府和院校大力推動國際化。新自由主義的實踐,則讓商業化的管理經營模式廣泛應用於大專院校的管治上。而隨着高等教育市場的蓬勃發展,各式各樣的評比日見重要。
  這些發展和變革概括了香港高等教育領域的重要轉變,同時帶來了一些問題:大專院校在仿傚商業機構的管理經營模式的同時,如何承擔其原來的社會責任和學術使命?高等教育機構在積極擴張及推動國際化的同時,如何既能夠與世界各地其他院校競爭,又能夠保留其原來的辦學特色?在推動高等教育融資多元化,以增加供應,滿足社會對高等教育需求的同時,如何保證教學質素?各種評審和排名會否削弱大專院校和學者應有的自主和自由?
  從這些問題出發,本書將探討香港高等教育近二十年的發展概況,並就三個範疇進行梳理和分析,包括:(1)國際化與區域教育樞紐的願景。該部分的討論着眼於認識現行策略背後視高等教育為推動經濟發展工具的理念之局限性,並透過探討國際化的非工具性元素,從而闡釋教育樞紐的豐富含義及各種不同的可能性。(2)新自由主義與普及化對高等教育的影響。此部分闡述了香港政府如何以市場化與私營化的方式,推動高等教育擴展與普及化,並分析隨之而來有關課程收費、課程質素、畢業生前景等問題,與政府的應對方法。(3) 問責與學術自由和院校自主的關係。此部分闡述了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背景下,管理主義與績效文化興起,與之相應的評審工作及大學排名日漸普及,藉此反思加強對大專院校問責的同時,如何保障它們的自主和學者的學術自由。此外,本書亦旁及當前香港社會的政治氛圍與中國因素所帶來的區域化趨勢,對香港高等教育發展的影響。
  我們期盼本書為關心香港高等教育的朋友提供一些有用的參考,唯囿於識見有限,若有錯漏之處,誠望讀者諸君以及學界同寅不吝賜正。
  我們承蒙「香港經驗叢書」系列主編羅金義博士之邀,得以寫成本書,謹此敬申謝忱。我們感謝研究助理楊夢瑩小姐協助收集與整理資料,惟一切文責自負。
  盧一威  伍世傑 韓笑 謹識
精彩书摘
  香港有超過150年的英國殖民歷史。1842年,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及後清廷於1860年再簽訂《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並於1898年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新界及一系列島嶼租借英國,為期99年。直至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與英國在北京簽訂《中英聯合聲明》,規定英國於1997年7月1日將三條條約割讓及借租的領土一併交還中國,成為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在「一國兩制」管治方針下,香港可繼續沿用資本主義制度,以「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式運作,生活方式保持50年不變,讓香港平穩過渡。
  殖民地的背景為香港帶來了與中國其他城市不同的面貌,於英治時期剛好避過了中國大陸地區動盪的時代。二戰過後的社會福利改革,特別是教育、房屋、醫療、社會保障政策等,促進了香港的工商業發展,使其成為一個高度現代化和都市化的城市,並奠定其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的地位。故香港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亦被視為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香港現時擁有七百萬人口,超過九成為華人,大部分人以廣東話作為母語,而英語亦為官方語言。
  香港高等教育發展始於英殖時期。最早的高等院校為1887年成立的香港華人西醫書院,該校於1907年更名為香港西醫書院,及後成為香港大學醫學院。1911年,香港大學(港大)成立,為香港第一所大學。其成立由多個歷史因素促使。首先,晚清洋務運動時期,中國學生大多嚮往西式科技以自強救國,加上當時香港已有30多所政府及教會團體中學,培養了不少中學畢業生,所以社會對大學教育需求大增。其次,英國亦希望透過大學教育爭取華人精英階層支持殖民地政府統治。再者,在西方列強割據的背景下,英國有意擴展其文化影響力到中國及亞洲地區。故此,當時的香港總督盧押(Frederick Lugard)力主成立港大,並以英國曼徹斯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的制度為藍圖。此辦學計劃迅速得到包括英國政府、英商、省港工商界的捐助及支持。不過,儘管港大有為「中國而立」的創校精神,但並不重視培養華人精英階層的國家與民族認同等觀念,反而強調鞏固英國的殖民管治及其在東亞的政治利益和文化影響力,而其開辦的課程亦以實用學科為主,着重理工科目而較輕視人文學科。1港大成立初期,雖然當時學生大多來自本地及中國內地,但大部分講師及教授均來自英國,故港大以英語授課,這意味着只有少數能通過英語入學試的學生才能考入港大。
精彩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