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簡林:饒宗頤的書法藝術pdf下载

心經簡林:饒宗頤的書法藝術百度网盘pdf下载

作者:
简介:心經簡林:饒宗頤的書法藝術
出版社: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15-11-24
pdf下载价格:0.00¥

免费下载


书籍下载


内容介绍

目录
封面
版权信息
總序
前言
第一章 心經簡林的故事
《心經》奇葩
遊客眼中的心經簡林
泰山經石峪前發宏願
政府斥巨資興建
第二章 饒宗頤榜書《心經》的藝術特色
氣勢宏大
隸、篆、簡帛三法融通
筆筆中鋒
澀筆
結合簡帛書風格
榜書《心經》於經石峪《金剛經》的傳承與創新
第三章 答問錄
按語
答問
第四章 榜書《心經》墨跡本
按語
第五章 饒宗頤草書《心經》
按語
第六章 心經簡林實地攝影本
按語
附錄
前言
  總序
  饒公為學,涵蓋華夏,旁涉歐西,器宇博大,縝密入微。舉凡經史百家、詩詞曲賦、文字訓詁、版本目錄,暨乎香國梵音、流沙墜簡,靡不覃研精思,超詣獨造。洪洪乎,浩浩乎,未可詰其涯涘也。
  夫子復以余事,寓興楮墨之間,根柢學問,默會潛通。其所繪畫,不染世情,揆以司空表聖《詩品》,蓋所謂“大用外腓,真體內充”、“神出古異,淡不可收”者也。尤精於書道,自甲骨、鐘鼎、簡帛而下,至於蔡、衞、鍾、王諸家,莫不手摹心追,妙得神理,鎔冶陶鑄,高標獨具。觀其筆勢開張,筆陣縱橫,譬如孤峰絕壁,逸氣雄振,真當世書法之大家也。
  饒公談書法之《書法六問》、《書法四字經》、《心經簡林》,拈出“源”、“法”、“勢”、“意”、“氣”、“美”諸端,皆達道之至論。度之金鍼,濟以津筏,志道遊藝之士,曷可忽哉?
  余以公元一九八九年,初聆夫子麈教,敬佩無似。其後往還漸多,欽慕日深,惜以牆峻數仞,未得其門。夫子謬引予為知音,垂示談書三種,命序於予。余不敢託以不敏,故發此緒言,止於挹海一蠡,世有沿波討源而欲觀其瀾者,可就本集自取正焉。毘陵袁行霈謹識。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
  2015年6月於北京
精彩书摘
  “心經簡林”是根據饒宗頤教授的大字榜書《心經》建造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戶外木刻佛經群。位於香港大嶼山木魚山東麓,鄰近昂坪,背山面海,環境幽靜,與大嶼山天壇大佛相映成輝,是香港著名的人文景觀之一。由於“心經簡林”是把整篇《心經》書法,分別摹刻於37根巨型木柱上(另有一根沒有刻上文字),立於山海之際,天地之間,與古代書簡頗有相似之處,故名“心經簡林”。
  《心經》,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也稱《般若心經》。《般若心經》有多種譯本,饒公的大字榜書《心經》,寫的是唐玄奘於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二十四日,在終南山翠微宮譯出的,僅260字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心經》譯本。“般若”一詞是梵文的音譯,它的本意一般認為是“智慧”之意;也有一種解釋認為“般若”是指“一種佛教確信的不同尋常的神秘智慧”,為了突出它的佛教特質,故而不用意譯而用音譯。“波羅蜜多”也是音譯,意思是“到彼岸”,即從苦難世界的此岸,到達清淨世界的彼岸。
  “心”是意譯,一種解釋認為,“心經”的“心”,即人心的“心”。因為釋迦牟尼在解釋何為佛法時曾說過:“我所說的法,主要是指修心”,萬法皆出於心。另一種解釋認為,“心”是核心的心,是指《心經》涵蓋了般若類經典的全部精華,是般若類經典的核心。因此,《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個經名的意思是:“以佛教智慧到達清淨世界的綱領性經典”。
  “簡林”的“簡”字,就是竹簡的“簡”,簡帛書的“簡”。中國早期文字甲骨文的載體是龜骨或獸骨,金文的載體是殷周青銅器,而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極重要地位的“簡帛書”的載體,就是竹、木丶絲織品等。“簡書”指簡牘,是古代人在竹木上書寫的文書典籍等,帛書是在絲織品上書寫的文書典籍等(見圖1.4、圖1.5)。
  【釋文】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恆無欲也,以觀其眇;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徼。兩者同出,異名同胃。玄之有玄,眾眇之門。馬王堆本道德經首章大異今本,選堂書。
  【釋文】
  凡戾入表以身,民將望表,以戾真,表若不正,民心將移,乃難親。試書秦簡為吏之道未得其神理也,選堂。
  饒公認為:
  中國書法程式化以後,就很難突破了,沒有新意可言,等於科舉。但簡帛上的字,基本上沒有程式,有很多創意,而且是墨跡原n,絕無碑刻拆爛臃腫的缺點。
  饒公自上世紀50年代起就着意於簡帛學的研究,並提出要“回到簡帛”。他說:
  這個“回”不是回頭,而是借舊的東西來創新,因為缺乏舊的延承,首創很難。這是簡帛的時代,我願意獻身,把重點擺在這上面。
  “心經簡林”就是饒公在多年研究簡帛學的基礎上,大膽創新的代表作。
  為了展示《心經》的要義,讓《心經》書法與自然環境和立體建築相融合,“心經簡林”的38根木柱,配合了山形地勢,以經文順序佈局。依天然山勢,排列成代表“無限大”的數學符號“∞”,象徵“無限”、“無量”與“無常”,以揭示宇宙人生、生生不息、變化無常的道理(見圖1.6總體規劃“∞”設計圖)。在山坡最高處,編號為23的木柱,沒有任何刻字,以象徵《心經》“空”的要義(見圖1.7無字柱圖)。
  《心經》是儒丶釋、道三教共尊的寶典,其最深的意蘊,就在於“心無罣礙”。
  《心經》的終極目的,是讓人通過“空”的領悟,獲得“心無罣礙”的人生(見圖1.8“心無罣礙”木柱圖)。而“空”的本意,不是否定宇宙萬有的存在現象,而是為了破除人們對身外之物的不切實際的執着。
精彩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