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世遺·世史洪流:澳門歷史建築散步pdf下载

澳門世遺·世史洪流:澳門歷史建築散步百度网盘pdf下载

作者:
简介:澳門世遺·世史洪流:澳門歷史建築散步
出版社:雲起文化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6-03-01
pdf下载价格:0.00¥

免费下载


书籍下载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歷史告訴我們在十六、七世紀葡萄牙不停向外擴張,使這小漁村走了不歸之路,成了歐洲及亞洲的中途站。更好說,當時的世界透過葡萄牙,以及其他的國家,使這名為澳門的小漁村脫胎換骨的成了歐洲所熟悉的市鎮。
作者简介
  馮瑞芬修女教育經驗豐富,曾任中小幼學校校監及香港聖羅撒書院校長,致力培養學生良好品格,以生命影響生命。馮修女退休後,在澳門考上導遊執照,現時為到澳門朝聖者服務。
目录
封面
版权信息
序 澳門的前世今生
前言 世界-澳門-世界
第一部分 歷史背景
大航海時代
葡萄牙
西班牙
意大利
中國
澳門
歐洲的四大修會
世界遺產及澳門的世界遺產
第二部分 宗教遺產
聖老楞佐聖堂
聖安多尼聖堂
聖奧斯定聖堂
聖母雪地殿聖堂
天主之母聖堂
聖母玫瑰堂
主教座堂
聖若瑟修院聖堂
基督教墳場
媽祖閣
三街會館
哪吒廟
第三部分 政府與民俗遺產
舊城牆遺址
港務局大樓
盧家大屋
亞婆井前地
崗頂劇院
何東圖書館
民政總署大樓
仁慈堂
鄭家大屋
東方基金會
後語
前言
  前言 世界-澳門-世界
  雖然從前在澳門中學時代是寄宿,但寄宿的生活總是足不出學校。除了聖堂出遊,每年的旅行外,其餘的假期不是在學校就是回香港。「唯二麵食店」是星期日我們可以外出吃麵的地方。因此,澳門這座城市對我來說是相當陌生的。
  從學校退休後就來了澳門,回到這個充滿了青少年回憶的地方,既是很熟識但也相當的陌生。習慣了其他的城市,我好像走進了30年代的深水埗,很破舊,但卻又非常的親切。
  來到澳門的初期,我走了很多的路來認識澳門,我發現了澳門的許多世界遺產景點。旅遊學院沒有因為我是長者而不錄取我。相反,我考取了澳門導遊牌照,成了一位合格的導賞員。很快我的副業促使了我加深認識澳門,因為我被這小城的歷史迷住了。小小的一個地方,卻有400多年的歷史。而且它的歷史是與世界息息相關。
  歷史告訴我們在十六、七世紀葡萄牙不停向外擴張,使這小漁村走了不歸之路,成了歐洲及亞洲的中途站。更好說,當時的世界透過葡萄牙,以及其他的國家,使這名為澳門的小漁村脫胎換骨的成了歐洲所熟悉的市鎮。
  今天,我們常談及世界觀:世界金融,世界航運,世界貨幣。很多地方已走向全球化。我很驚奇的發現400多年前葡萄牙這一個小國已曾將澳門推到了世界的舞台。而中國,這被稱為「中」的國土,一貫以為中國即世界,其餘四周的國家要臣服中國。但有一部分的中華人民卻因際遇而要在澳門生根成長,真的成為了中國國土的世界。
  當時葡國的國教天主教也引進了很多有理想的傳教士。他們的世界觀就是使異邦的人民成為天主的子女。而這天主聖名之城就成為歐洲修會傳教的基地及它們競爭傳教的對象。因此,在這裡有很多的聖堂,而後來有些更成為了世界遺產的景點。同時,中國的儒、道、佛宗教也因中國人的入住而在澳門生根。
  在澳門,很多的決定是在世界的另一個角落,經過亞洲,來到了非常不同文化的中國。而中國卻常在愛理不理之下又加以決定或否定才在澳門街推行或實行。漸漸地,當澳門有了一定數量的居民。參議會也隨之而成立。它要兩邊討好,但卻又為了當地人民的福祉而努力。為了生存,為了金錢,賭博在澳門成為合法的。
  這就是初期澳門「兩國一制」及多宗教的面孔,它也就如此這般地在澳門成長及發揚光大。當然這兩國是包括亞洲的中國,及歐洲的葡萄牙及其他有關的國家。而中國人的重情義、包容、忍耐、低調、好賭及西方的理性,愛分析,也在人與人的關係中表現無遺。這就是我要寫這本書的原因。因為澳門實在太特別了。
  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中國,但澳門仍是一塊充滿了中葡足跡的地帶。它需要更多的人來釋放及發現前人的寶藏,那就是中葡文化的交流、衝激、式微或突破。400多年的歷史,不只是中葡,而是澳門與世界。我願從這個角度去看澳門的遺產。使澳門更能表現出它在世界上的定位、它特有的中西文化,以及宗教對世界的貢獻。
精彩书摘
  要了解一件事物,一定要知道它的歷史,澳門的世界文化遺產也不例外。
  澳門這小漁村當年搖身一變,成為東西貨物及文化的交匯站,是受遠在地球另一邊的世界影響。這段歷史,令澳門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聚集地。
  十五世紀到十七世紀,是探險家及航海家的時代,也是歐洲中世紀過渡的標誌。葡萄牙及西班牙雖然只是歐洲的小國,但卻為這個時代的開始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西班牙比葡萄牙慢了一步,卻能迎頭趕上,與葡萄牙平分春色。那時候,英國正開始工業革命,人們正努力適應時代的改變,沒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向海外發展。當英國人出海尋找貿易通商的時候,葡萄牙已經經歷了她的全盛時代,開始衰退。法國貴族正享受著一切物質所能帶來的奢華,貧苦百姓卻在掙扎求存,法國大革命即將爆發。意大利則還未成為一個國家,長靴形半島上只能聽到嘶殺的聲音—貴族、教宗、世族爭權奪利。其餘小國都在為自己的生存而努力,盡量使自己強大。這就是當時歐洲的形勢。
  葡萄牙位於伊比利亞半島(Iberian Peninsula),十二世紀從西班牙獨立。由於它是單一種族及宗教,人民能和平共處,立國時並沒有經過太多波折或血洗。葡國土地貧瘠,惟西鄰大西洋,人民紛紛向海洋進發。
  但葡萄牙不如別國物產豐富,往往只能靠貿易中介、轉口、或運用武力打入亞洲貿易市場。例如當他們在印度進行交易時,印度的當權者曾說:「我們盛產肉桂、生薑、胡椒和寶石,我們要求和你們交換黃金、白銀、珊瑚和鮮紅色的布。」當時的歐洲沒有電冰箱,天氣炎熱使大量食物變壞,當他們學會了用香料來保存食物時,香料的需求隨即大增。因此葡萄牙鼓勵人民發現新航線,以控制海事。為控制香料貿易,他們甚至不惜用武力、行賄或其他方法來奪取制海權。
  葡萄牙不但最先發現了大西洋群島及非洲,更開拓了亞洲的新航線。葡國人華士古(Vascoda Gama,1460-1524)繞過好望角發現了印度洋。國王曼努埃爾一世(Manuel I)遠征印度,進入印度的卡利卡特(Calicut)及果亞(Goa),並立了印度總督,開拓了亞洲的新航線(里斯本—果亞—印度—澳門—日本—中國),將西方與東方連接起來。他們的發現把歐亞連在一起,並將自己的國家推上了世界舞台。後來,財雄勢大的基督騎士團團長「航海家亨利」(Henry the Navigator)他的祖母有英國血統,運用資源及其所長致力海事,把葡國的航海事業推上高峰,澳門有一條馬路也是以他為名。在十六世紀一連串的征服行動中,葡國取得了馬六甲,不久更佔領了摩鹿亞群島與果亞,再慢慢地伸展到日本長崎。
  1514年,駐馬六甲防守司令亞豐信(Afonsonde Albuquerque)派使佐治歐維士(Gorge Alves)由馬六甲至香港屯門。此行買賣中帶來巨額財富,因而開發了與中國的貿易。葡人後來在澳門建立了他的石像,以紀念第一位到中國的葡國人,石像至今仍豎立在舊法院對面。
  可是,由於明朝政府禁止葡國在廣東通商,中葡貿易最初並不是一帆風順地發展。葡人雖轉去浙江沿海一帶走私及賄賂中國官吏,但因巡按御史朱紈嚴格執行海禁而受阻。直至朱紈忍受不了其他高官施壓自殺,海禁鬆弛,葡人才入住居浪白及上川。但他們在浪白水土不服,於是搬到當時叫濠鏡的澳門。澳門是一條不起眼的小漁村。
精彩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