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格思考法:從古今大師如何突破傳統說起pdf下载

破格思考法:從古今大師如何突破傳統說起百度网盘pdf下载

作者:
简介:破格思考法:從古今大師如何突破傳統說起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14-03-01
pdf下载价格:0.00¥

免费下载


书籍下载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正因如此,“創意思考”早已不是可有可無的奢侈品,而是在這現實世界裏要辦點實事之必須。個人因緣際會,數十年來曾有幸較深入地涉獵了物理學研究、學生工作、戲劇編導與設計、中港台文化交流策劃、創意寫作培訓、兩所大學的通識教育開拓行動……。今天回頭再細想,確曾在實踐中朦朦朧朧地啟動了不少創意的思維。但是,對此領域經典文獻的接觸、對創意思考理論的系統探究,卻是在較後期才正式起步。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啟動創意之輪
引言
洗澡水的創新啟發
打籃球的鬼
畢加索的併合創意
物種起源學說的線索
聖靈與天際引力
黑猩猩的創意
收放自如的思考模式
創新的四個階段
豁然開朗的突破點
經典三B創新個案
篩選是發明的關鍵
開啟你的第三隻眼
擁有負能量的優勢
別害怕走在迷茫中
突破前的跌撞期
主動耕涉無人地帶
好玩激發動力
賞罰阻礙思考解難
探索的本能
第二章 破舊思維迎新意念
引言
漠視他人看法
培養創造力的行動
感知與理知
走出隧道視野
當批判成為習慣
創生及批判的左右手
逆向思維
跑贏吃人的巨熊?
把腿全打斷吧!
創新行動的“低買高沽”
機遇偏愛有備心靈
第三章 直覺與夢境的啟導
引言
數學運算由直覺指揮
直覺感悟的跳躍
楊振寧的扭計骰
直感判斷的誤差
第六感覺
大夢初醒的感悟時刻
夢境的啟示
第四章 視象思維與左右腦互動
引言
重疊的和尚
愛因斯坦的視象思維
以想像鍛鍊想像
培養視象思維能力
多元思考形態
左右腦分工
用右腦繪畫
倒置素描的神奇力量
五感寫作創意
數王與舞王拼發火花
感知與推理的互動
連接知識領域的橋樑
第五章 實踐創意思考技法
引言
化熟悉為陌生
直接類比:如變色龍的屋頂
個人類比:假如你在機器內旋轉
象徵類比:印度魔繩的聯想
幻想類比:昆蟲太空衣的狂想
開放心靈地圖
勾畫你的安全角落
隨意寫:釋放初生意念
腦力風暴:激發互動思潮
加強版的書寫風暴
拼貼與集體創作
圍着燭光分享心底話
寫作輪流轉
斬新得句忽成篇
前言
  自序
  企管理論大師漢迪(C.Handy)說自己在大學時沒有學到多少東西,除了一項隱藏的信息——那就是世間的所有重大問題都早已被解決了,只是自己還未知道那些答案。他說:“在往後的年月裏,我每碰到陌生問題,想也不想便四處找專家求救。我從未意識到有些問題對任何一個人都是陌生的,得靠自己去找尋答案……多年後我才明白,世界的大半還是混沌未開,等待我們去開拓。這啟悟改變了我的生命,我不再袖手旁觀那迷陣究竟有甚麼謎底;我可以一躍而進去實踐自己的想法、撰寫自己的腳本、創建自己的將來。”
  就像美國思想家蕭恩(D.A.Schǎn)所言,人類可能涉足的知性或實務境域,就像一望無際的沼澤,絕大部分誰也未曾到過,更不會有已繪製好的地圖。已經開拓的知識領域,則可比喻為這無際荒野中疏疏落落的幾爿尖削小山;山上雖已梳理得井然有序,卻與周際的莽原無多少關係。
  問題是,無論你進行的是科學研究、藝術創作、商機開拓、社羣服務,甚或只是學生活動的一點新意思,要耕涉的還是那榛莽叢生沼澤的某角。面對現實上的如此挑戰,無論是誰都只能把心一橫“撰寫自己的腳本”。我們或可參考哈佛大學學習輔導中心牆上的那句諺語:“要記得,他們都不懂!”現實上能幹出成績的人,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要進入不辨西東的渾茫境域之中。
  正因如此,“創意思考”早已不是可有可無的奢侈品,而是在這現實世界裏要辦點實事之必須。個人因緣際會,數十年來曾有幸較深入地涉獵了物理學研究、學生工作、戲劇編導與設計、中港台文化交流策劃、創意寫作培訓、兩所大學的通識教育開拓行動……。今天回頭再細想,確曾在實踐中朦朦朧朧地啟動了不少創意的思維。但是,對此領域經典文獻的接觸、對創意思考理論的系統探究,卻是在較後期才正式起步。
  記得那是1992年春的某天,與當時仍任上海戲劇學院院長的余秋雨於靜安午飯時上天下地侃談,話題落到他們學院的劇本創作課程上去。正談得興高采烈,冷不防秋雨說:“你不是明年港大有長假嗎,何不就來我們上海戲劇學院,主持我們戲文系畢業班的創作課,指導學生的畢業創作?”我當時正在亢奮中,未及多想便說:“好哇!”
  回港後細想此事,才懂得暗暗心驚:自己雖也曾主持過一些劇本創作坊,但突然要擔起幾個月培育優質創作苗子的課程,責任不可謂不重。於是便尋師訪友,但折騰了一段時日後,便發現個人認識的不少作家朋友原來皆作而不述,更多數不相信有系統培育寫作人才的辦法。
  終於有一天,與當時在港大的一個Fulbright訪問學人格芬(K.Given)偶遇,聽他提到艾爾堡(P.Elbow)在《無師寫作》(Writing Without Teachers)一書裏的“隨意寫作”及“無師互動”等技法。往圖書館翻閱之餘,又輾轉涉獵到柯斯勒(A.Koestler)《創造的行為》(The Act of Creation)、狄·邦諾(E.de Bono)《橫向思維》(Lateral Thinking)、阿當斯(J.L.Adams)《認知破障》(Conceptual Blockbusting)、麥金(R.H.McKim)《視象思維》(Experiences in Visual Thinking)等佳作,不獨讓我對上戲劇課程的構想開始有了突破,還漸漸發現,其中的理念與自己多年以來在各領域的涉獵步伐此呼彼應。
  還記得問題縈繞心際的某天,與同在港大數學系任教的丁南僑談論別事時,他偶然提到曾在美國參加一個繪畫課程,當時主持導師播出一些有特別感覺的電影片段,讓學員按腦子裏浮現的聯想,速寫成畫,然後又播映另一電影片段。學員積累了若干張塗鴉之後,便叫他們回家後各自選出兩、三幅,以之融合交織為統一的畫作。聽到後我豁然有悟,這裏已包含了兩種最具潛力的策略:其一是跨越媒體觸發想像,擷取新意思;其二是讓本來無關的思緒互相碰撞,融會成嶄新的想法─這正與柯斯勒的“偶聯”創新機制不謀而合。要把這類技法移植到寫作上去,花點心思便水到渠成。當時也想到,如要再進一步把其他創意策略的理念引伸,例如把狄·邦諾的一些橫向思考技法、麥金的視象思維練習,有機地嫁接到寫作行動上去,也已不難。
  不久,整套創意寫作教學方案已漸具雛型。開始時沒找到萬應金丹,也未有仙人指點必由之路,全憑自己在迷濛中摸索,在過程中也帶着問題有機地融會創意思考經典著述或普及文獻裏的智慧。
  往下的十多年,先後在香港大學及香港浸會大學創建通識教育計劃及人文素質教育計劃期間,便可更深入地參考文獻上的經典理念,有機地與當時的種種挑戰、繁複多變的人際關係、資源的必須不斷開拓、機構文化傳統等千絲萬縷的條件結合,個人殫精竭慮之際卻又往往駕御着悠然心流。個人在這十多年的創意境界,相對於早期投身科研、劇藝與文化交流等行動的年月,便因帶着問題、結合實際,不斷更有意識地活用創意思考的經典智慧,而進入了新的境界。
  十多年來曾在各大報章撰寫了不少專欄文章,在這裏便特別挑選了數十篇有關創意思考的,盡綿力加工、修輯、組合編寫成書。相信如上所言,內容既刻意吸納墾拓生涯的深切體悟,與創意思考的理念與技法融會貫通,或許也能讓讀者有再上層樓的新體悟。
精彩书摘
  近年在學校內或公開的講座裏談論怎樣才是眞正的學習,每每先放映《創奇者》(The Miracle Worker)電影裏聾盲女作家海倫.凱勒(Helen Keller)七歲時在水井旁驀然突破的一節。戲中女教師蘇莉文正要讓女孩重新注滿她使性子倒光了的水瓶。當水泵裏涼颼颼的水濺到她的小手時,她竟呆住了,連水瓶都丟掉,雙手掬着汩汩之水,口中咿哦,以絕不準確的發音喊着WA-TER——那是女教師多月以來讓她憑着觸撫舌頭與喉際的顫動去模仿的技能;可惜對這玩意兒,也如對蘇莉文要讓她學習的觸覺拼字一樣,她一直只能視之為猴子把戲般模仿,完全猜不到內裏的意義,甚至想不到它們會有任何意義。
  蘇莉文老師驚覺到,這小女孩可能正面臨那關鍵的突破一刻,乃在她的小手裏用觸覺手語拼寫WATER這個字。海倫凝神體會着,急不及待便在老師的掌中重拼這些字母。蘇莉文把她的小手按到自己的面龐上,大力點着頭。海倫果然已在這頃刻間驀然悟到:大千世界裏的事事物物都有個名字─七年以來她只憑觸覺、嗅覺、味覺接觸到的那個單調的世界,與她近月來憑機械模仿掌握到的許多“猴子把戲”,在這一瞬間竟滲透融合,組成一個比兩者簡單相加豐茂百倍的多維天地。
  這當然只可算是“學習”的個例;但海倫.凱勒從不知到知之的突破,在認知機制上與一般的“創新”並無二致。在那短短的剎那間,她腦子裏兩塊一直以來互不相關的認知結構竟驀然契合,組建成比兩者相加遠遠更豐茂的資訊大樹。這正是柯斯勒(A.Koestler)提出的偶聯作用(Bisociation)─創新行動的心智機制。
  另一方面,從(1)海倫幾個月來的努力不懈學習單字發音與觸覺拼字,到(2)當天晚上因家中父母親的建議暫時擱置學習,以便進行家庭聚餐,到(3)在井畔水濺小手時在瞬息之間有所啟悟,到(4)向老師求證後又繼續追問周遭事物的名字。整個過程正驗證了亥姆霍茲(H.von Helmholtz)於1896年揭櫫,華萊士(G.Wallas)在1926年加工完成的創新行動四階段模型。這理論指出,在行動起始時總有一番在意識層上的殫精竭慮,稱為“準備階段”(preparation)。然後在百思未得其解之後,或因疲怠而稍遏,或因其他事務而分神,創新者或會經歷一段已把原來的問題置諸腦後的時間,這段時間可以是幾分鐘,也可以是窮年累月,稱為“孵育階段”(incubation),這時認知活動沉潛到無意識層,仍在那裏騷動翻騰,但創新者卻往往並無所覺。一俟機緣湊合,受到新的陌生信息的碰撞激化,潛藏的思考元素才像猛然驚醒,與新的信息作天衣無縫地結合,產生了創造性的意念,這一刻叫“突破階段”(illumination)。主體豁然而悟之後,再回到意識層上作理智思考、驗證、發展,是謂“驗證階段”(ver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