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人的假说(新版)pdf下载

惊人的假说(新版)百度网盘pdf下载

作者:
简介:惊人的假说(新版)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3-01
pdf下载价格:0.00¥

免费下载


书籍下载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克里克被2000年诺贝尔奖得主坎德尔誉为20世纪zui伟大的生物学家,是可以与伽利略、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比肩的科学巨匠。他为世界三大科学之谜的其中之二——生命之谜、意识之谜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克里克早年学习物理,已过而立之年的他却转而研究生命科学,破解遗传密码取得巨大成功之后,他年逾花甲进而研究意识,《惊人的假说》是他关于意识之谜的非凡之作。《惊人的假说》是生命系列其中之一,这是生命系列的一本必读书,虽然阅读的过程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但读过之后的收获足以影响你看待世界的方式。如果脑科学令你着迷生命系列当中,《第二自然》《比天空更宽广》《脑中魅影》等书也不容错过。2018年新版的全新设计了版式、封面,提升了阅读体验,让读科普不再艰难。


  特别说明:购买此电子书,无赠品,敬请谅解。

内容简介
  什么是意识?这是个世纪之问。
  弗朗西斯·克里克是一位善于提出问题并给出惊人答案的天才。
  弗朗西斯·克里克与詹姆斯·沃森一道,发现DNA结构,改变了我们对生命本质的理解,从而名垂青史。
  现在,克里克又一次站在科学的前沿,把他的注意力转到对人类意识奥秘的探索上来。克里克决定要揭示脑的复杂性,大胆探索人类存在的一些最基本问题:我们有自由意志吗?什么使我们成为区别于其他动物且具有感知能力的生物?灵魂真的存在吗?抑或我们只不过是一堆神经元的复杂集合吗?在这本具有开拓性和争议的著作中,弗朗西斯·克里克向近代科学、哲学和宗教思想的根本基础提出挑战。
作者简介
  弗朗西斯·克里克,英国物理学家和生物化学家,他与詹姆斯·沃森合作发现了DNA的分子结构,获得了1962年诺贝尔奖。他也是《狂热的追求》(自传)、《生命本质》和《分子和人》等著作的作者。
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再版序 一个坠落苹果的两面:极端智慧与极致想象
写给中国读者
前言
致谢
译校者序
1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意识的本质
第3章 看(Seeing)
第4章 视觉心理学
第5章 注意和记忆
第6章 知觉瞬间:视觉理论
2
第7章 人脑的概述
第8章 神经元
第9章 几类实验
第10章 灵长类的初级视觉系统
第11章 灵长类的视皮质
第12章 脑损伤
第13章 神经网络
3
第14章 视觉觉知
第15章 一些实验
第16章 种种推测
第17章 振荡和处理单元
第18章 克里克博士的礼拜天
关于“自由意志”的跋
附录
媒体评论
  弗朗西斯·克里克是一位善于提出问题并给出惊人回答的天才。在一个细胞的所有分子中,哪些是生命之源呢?他的回答引起了生物学家的变革。在大脑的所有细胞之中,哪些又是灵魂之源呢?他的探索本身就是一个神奇的科学故事,正如他探索DNA分子结构一样富有戏剧性。 《惊人的假说》是一位卓越科学家的非凡制作。轻松地语调中,作者透彻的思想闪烁在字里行间。
  ——特里·赛吉诺斯基 加州圣迭戈大学生物学和神经科学教授
前言
  前言
  本书试图用科学方法来解释意识的奥秘。在此,我并非想给出关于意识问题的直截了当的答案。我倒希望能够如此,但是目前似乎太困难了。当然,某些哲学家误认为已经解决了这一问题,但对我而言,他们的解释并不属于科学真理的范畴。这里我想做的是勾画出意识问题的本质,并提出一些如何用实验方法来研究这一问题的建议。我将要提出的是一个特定的研究策略,而不是一个充分发展的理论。我想要知道的是,当我看某个东西时,在我头脑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某些读者也许会发现这种思维方法有点令人失望。因为它有意避开那些他们乐于听到的关于意识的许多议论,特别是如何定义意识。仅仅靠争论清楚关于战斗一词的意义,你不可能赢得胜利。你需要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装备精良的武器和出奇制胜的谋略,然后才能有效地击溃敌人。这些同样适合于解决一个困难的科学问题。
  本书是为那些对于意识问题有科学兴趣却没有专业知识的一般读者而写的。这意味着我必须用相对简单的术语去解释关于意识的方方面面。即便如此,某些读者仍会发现本书的某些部分难于理解。对此,我想说:不要因为那些不熟悉的争论和实验细节的复杂性而泄气。再坚持一下,或者干脆只是浏览一下这些难懂的章节,大致的意思一般是很容易懂的。
  研究心脑问题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将会清楚地看到我忽略了许多他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尽管这样处理过于简单化,我仍希望他们能从本书中学到些东西,即便只是在他们所知甚少的章节中。我尽量避免对事实的曲解,由于大自然的极端多样性,在生物学中做到这一点不太容易。同样我也不能完全避免观点上的曲解。意识问题是一个远未取得一致意见的研究课题。没有一些最初的偏见我们不可能得到什么结果。读者将会明白,此刻我并不热衷于功能主义和行为主义的观点,也不倾向于数学家、物理学家或哲学家的论调。也许我明天就会发现此时思考问题的错误,但今日我仍尽力而为。
  现在应该从科学的角度来思考意识问题(以及它与假设上永存的灵魂的关系),而且最重要的是,现在是开始严肃而精心地设计实验来研究意识问题的时候了。这正是本书给出的启示。
  以下关于本书的概述将有助于引导读者穿越脑科学的丛林。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由以下几章组成:
  第1章,我开始大胆地陈述我的“惊人的假说”。它概括了我研究脑的方法。为了弄清楚我们自身,必须要知道神经细胞是如何活动的,它们又是如何进行相互作用的。接着,比较了意识和灵魂的前科学思想与宇宙的现代科学知识的不同。最后,我简要地讨论一些带有哲学味道的问题,诸如还原论、可感受性、突现行为以及世界的现实性。
  第2章略述了意识的一般性质[如1个世纪前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和3位现代心理学家所论述的],并把它与注意机制和极短时记忆联系在一起。然后是我为解决这个问题而做出的种种假设,说明了我为什么要集中于一类特殊的意识(视觉意识),而不是其他类型的意识,如痛的意识、自我意识等问题。
  第3章说明了为什么多数人所具有的关于如何看东西的朴素想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不正确的。虽然,至今我们还不清楚当我们观看事物时,头脑中真正发生了什么,但是,至少可以大概地说出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这一问题的可能途径。第4章、第5章用相当长的篇幅描述了视知觉心理学中的少数几个复杂问题。这些章节将会给读者一个印象,即什么是必须解释清楚的。
  第二部分主要对大脑,特别是视觉系统,作了扼要的概述。我不想给读者过多细节的描写,只提供了关于神经系统如何组织和如何工作的一些知识。我首先在第7章中概述了脑的解剖学,紧接着在第8章中给出了单个神经细胞的简单描述。第9章介绍了有关脑研究中常用的(包括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方法。随后的两章概述了较高级灵长类视觉系统的一般性质。第12章说明了如何从研究大脑受到伤害的患者病例中获得有用的信息。第二部分以第13章为结论,描写了各种理论模型(称为“神经网络”),它可以用来模拟由一小群类似神经元所构成的单元的行为。
  前两部分为进入第三部分提供了必要的背景知识。在第三部分中论述了各种可能的研究视觉意识的实验方法。其中任何一种都还没能导致谜底的揭晓,但其中有些方法是有前途的。作为第三部分的结论,第18章讨论了由于我的提法而引起的一些普遍争议。最后我用关于“自由意志”的跋作为本书的结束语。
  为使文章保持紧凑,我把不太重要的论据作为脚注给出,并提供了词汇表以便对正文中的科学术语加以简明扼要的解释。此外,在词汇表前,对长度、时间和频率等共同的科学单位有注记,这是因为脑活动发生的距离和时间比之日常经验中要小得多。
  对于那些愿意就某些主题作深入探究的读者,我提供了进一步阅读的书目表,有的适合于外行,有的适合于专家。在多数情况下,关于它们的内容,我加上了简短的评注。正文中方括号里的上标号码,牵涉技术性更强的参考文献,主要是发表于一些研究性的期刊上的(本书的附录部分列出了这些参考文献,译者注)。这仅仅是包含了有关文献中的极少部分,但提供了进一步具体探索的起点。我并不想把这些论文推荐给外行读者,因为多数论文写得太艰深、太枯燥了。
  我要对那些指出本书不足之处的读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但我对于一般性讨论缺乏热情。许多人对意识问题有其自己的想法,其中不少人觉得很有必要见诸于笔端。请原谅,我不能通读许多读者有关这一主题的所有来信。我的常规做法是,只考虑那些在有参考价值的期刊上和有信誉的出版商出版的书籍中发表的思想。否则的话,别人的叽叽喳喳的建议会使我无法有效地思考。我将继续探索这些困难的问题。希望这个前言会引起读者的一些兴趣。
精彩书摘
  问:什么是灵魂?
  答:灵魂就是离开躯体但却具有理智和自由意志的活的生物体。
  ——《罗马天主教教义问答手册》
  惊人的假说是说,“你”,你的喜悦、悲伤、记忆和抱负,你的本体感觉和自由意志,实际上都只不过是一大群神经细胞及其相关分子的集体行为。正如刘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书中的爱丽丝(Alice)所说:“你只不过是一大群神经元而已。”这一假说和当今大多数人的想法是如此不相容,因此,它可以真正被认为是惊人的假说。
  在所有的民族和部落之中,人类对大自然特别是自身特性的兴趣由来已久,尽管其表现方式有所不同。这可以追溯到有历史记载的远古时代,并且肯定比这个时间还要早。这从人类广泛出现的精致的墓葬中就可以作出判断。大多数宗教都认为,人死后仍存在某种形式的精神,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类的本质。如果失去精神,躯体就不能正常工作。人死后灵魂会离开躯体,至于以后会发生的事情,是上天堂、下地狱,还是入炼狱或者转世成为驴或蚊虫什么的,不同的宗教则有不同的说法。并非所有的宗教在细节上都完全一致。这通常是由于它们基于不同的教义,如基督教的《圣经》和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尽管不同的宗教存在差异,但至少在一点上它们有着广泛的共识:人类确实具有灵魂,这并不仅仅是一种比喻。当今大多数人还抱有这一信念,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这一信念相当强烈和执着。
  当然也有少数例外。其中之一是少数追随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极端的基督教徒,他们怀疑女人是否具有灵魂或具有和男人一样品质的灵魂。某些宗教很少关心死后的生活,如犹太教就是如此。动物是否具有灵魂,不同的宗教也有不同的说法。有一个笑话说,哲学家(尽管他们也有区别)大体上可分成两类:自己养狗的确信狗有灵魂;自己没有狗的则否认灵魂的存在。
  然而,今天仍有少数人(包括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大部分人)持有完全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有别于躯体且不遵从我们已知的科学规律的灵魂完全是一种神话。我们很容易理解这类神话产生的原因。的确,倘若我们不甚了解物质、辐射以及生物进化的本质,那么这种神话的出现似乎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灵魂这一基本概念为什么应当被怀疑呢?当然,如果绝大多数人都相信灵魂,在表面看来,这本身也是灵魂存在的证据。不过,4000年前,几乎每个人都相信地球是平的。现在,这一观点已发生了根本变化,其主要原因是现代科学的进步。按照我们今天的标准,地球是个很小的地方,但在当时却被认为很大,尽管当时还不知道它的确切尺寸。我们今天的大多数宗教信仰就起源于那个时代。任何一个人的直接知识仅仅来源于地球上的一个小小的部分。因而,当时人们有理由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人类处于宇宙的领导地位。随着时间的流逝,地球的起源渐渐被人们遗忘。而当时认为的地球的时间跨度,尽管与人的经历相比显得很长,但在今天看来仍然短得可笑。那时人们相信,地球的寿命少于1万年,这在今天看来是不难理解的。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它的真正年龄是46亿年。在当时看来,星星似乎离我们很远,大概固定在球形的太空。而实际上宇宙可延伸到无限远(大于100亿光年),这在当时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某些东方宗教,如印度教,则是例外。他们把夸大时间和距离纯粹作为一种乐趣)。
  在伽利略(Galileo)和牛顿(Newton)之前,我们的基础物理学知识还是很原始的。太阳和行星被认为是以某种非常复杂的方式有规律地运动着。因而他们有理由相信,只有天使才能引导它们。还有什么别的力量能使它们的行为如此有规律呢?甚至到了十六、十七世纪,我们对化学的理解大部分还是不正确的。事实上,直至20世纪初,还有某些物理学家怀疑原子是否存在。
精彩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