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油画棒画得比油画还棒:印象派风景教程》[36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油画棒画得比油画还棒:印象派风景教程

  •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7-01
  • 热度:8905
  • 上架时间:2024-06-30 08:52:2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你有没有曾想学油画,却因为油画工具的繁多和复杂望而却步?
  你有没有曾因为学习了几个月的风景画,仍画不出一幅完整的满意作品而心灰意冷?
  你有没有曾把“油画棒”误成“蜡笔”,认为这是小孩子的画画工具,从不曾正眼看它,别人提起它,你也不削一顾?
  ……
  《油画棒画得比油画还棒:印象派风景教程》一书让你抛开一切偏见,帮你解决以上所有烦恼,带你零基础轻松走进大师级的绘画世界!世界名画你也能画!


  特别说明:购买此电子书,暂无附赠视频,敬请谅解。

内容简介
  《油画棒画得比油画还棒:印象派风景教程》通过对油画棒的工具介绍、基础讲解,以及风景画局部讲解和临摹大师完整作品四个方面,向读者传授油画棒绘画技法。本书选取印象派大师的风景画名作,通过临摹大师,使读者零基础就可以轻松完成一幅看似高难度的画作。书中教学语言简单直接,通俗易懂,避免了绘画教学上枯燥的专业理论句式,适用于学生或零基础绘画爱好者。油画棒画已经成为现下环保、便捷,呈现效果堪比油画的一种绘画形式,很多用过油画棒作画的学员都感叹:没想到油画棒竟然可以这样画!
作者简介
  齐晓晶工作室
  2005年成立于北京,致力于艺考教育;2010年开设儿童美术培训;2011年开设成人美术培训,于河北省遵化市上关湖湖心岛成立写生基地;2014年起,工作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在线教育,使绘画多元化传播与分享,同时开展线下绘画主题专场,实现工作室总目标:搞艺术,谁都可以!
  路正先
  齐晓晶工作室教学总监,多家机构、学校、企业、协会合作教师,举办个人艺术类专题讲座百余场,作品展于今日美术馆。其学员涵盖海内外,从幼儿到成人,从兴趣培养到应试教育,从私人定制到千人讲座,从线下到线上,囊括了几乎所有类型的艺术普及形式。
  近年来开始带领工作室推广油画棒绘画,颠覆传统的油画棒作画形式,鼓励临摹艺术大师作品,提出油画棒艺术新方向:油画棒画的比油画还棒。
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Preface
第一章 认识印象派
第二章 认识油画棒
第三章 油画棒绘画基础知识
第四章 风景画中的局部绘制
第五章 印象派大师作品临摹教程
第六章 油画棒临摹作品欣赏
后记|Postscript
前言
  油画棒临摹大师
  每个人的成长都源于模仿。回忆一下,我们从一出生开始,学习走路,学习说话,都是在模仿大人的动作,模仿大人的声音。画画也如此,零基础学画画,最有效的就是从模仿开始。模仿别人,我们才能认识自己。
  很多人对临摹有误解,以为临摹是要画得一模一样,临摹不是客观的还原,而是主观感受艺术家创作时的状态。通过临摹体验大师作品,体会大师创作时候的步骤、形的表现、色的运用、分析他们是怎么观察这个世界的。久而久之,会在自我创作中形成潜意识,作品中会有大师的影子。哪怕只有一点点,那也足够了。
  用什么临摹?
  很多人会问这个问题,其实画材不过是绘画媒介,即使没有画笔,我们用眼睛也可以进行临摹。本书采用油画棒临摹大师,一开始很多人不解,有人说:油画棒是小孩子用的。这句话其实本身说不通,画画用什么画不重要,重要的是画了什么,画得怎么样,艺术性不会被工具限制。
  后来很多人们开始尝试用油画棒画画,渐渐地适应了,喜欢了,痴迷了。
  再后来,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希望油画棒画得比油画还棒。
  齐晓晶
  写于2017年春
精彩书摘
  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艺术流派。
  印象派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鼎盛时期。印象派画家虽然开始时受到误解甚至嘲讽,他们的共同艺术活动时间也没有持续很久,但他们对西方艺术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并影响到音乐和文学。
  到20世纪初期,印象派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艺术流派。直到今天,印象派绘画在世界各地受观众欢迎的程度,仍然超过绘画史上其他流派的作品。
  在漫长的西方艺术史中,我们可以大体划分成两个方向:传统绘画和当代绘画。这两个方向有着鲜明的对比。所有传统绘画都有个共同点,就是写实,他们认为艺术就应该画看得见的东西。而当代绘画想法却恰恰相反,他们认为艺术应该画感觉到的东西,所有当代绘画追求抽象,而这种从写实到抽象的观念转变不会是一夜之间突然改变的。
  有一种艺术形式从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架起了从传统艺术到当代艺术之间的桥梁。而这种绘画形式,就是我们当今称作的“印象派”。
  1874年,有一群年轻画家决定要举办一次展览。因为他们的作品总是在沙龙展出中落选。而那个时期的艺术家,一定要作品在沙龙展出才可以得到业内的认可。这群年轻画家只好自己策划一个展览,取名叫“无名画家、版画家、雕塑家展”。
  这个展览开幕后引起了轩然大波,来自各界的各种评价一致认为这样的画太差了,特别是有一幅油画叫“日出印象”。当时专家是这样评价的:“即使用颜料直接向画布上泼,也比这幅要效果好。这种画简直就是印象派。”这段评价传着传着就传到了这幅画的原作者的耳朵里。
  他叫莫奈,当时还是个不知名的画家,他听到这种评价后不但没有生气,而且很欣然地接受了,并以印象派自封。从此这样的展览连续办了八次,印象派越来越壮大起来。而莫奈,因为一幅画诞生了一个画派,也因此获得了“印象派之父”的称号。
  很多人都好奇,印象派一开始如此被排斥,那么后期又是如何被认可的呢。在这期间发生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很多写实画家画着画着也扪心自问,难道艺术的本质就是真实吗?比如我画一棵树,就是为了画得跟这棵树一模一样吗?与其这样,直接去看这棵树不好吗?而且怎么可能会画得真实,我眼中看见的世界和别人眼中的会完全一样吗?毕竟,纯真的眼睛是没有的。
  第二件事更加促进了印象派的发展,就是照相机的诞生。多少画家发现自己苦苦画了几个月甚至几年的作品,摄影师按一下快门就可以了。他们悲伤地感叹:绘画死了。绘画死了吗?并没有,但是绘画需要改革了,传统写实的艺术观念渐渐老去,而印象派绘画开始越来越大地影响人们。
  印象派画的是印象中的状态吗?当然不是,印象派绘画有着非常鲜明的绘画主张,他们追求真实地表现自然界的光和色,同时表现自己的感受。
  印象派画家认为,世界上是不存在固定颜色的。我们看到的色彩是因为光的影响而产生的颜色。比如一张白纸,在自然光线下是白色;如果是黄色灯光照射,就是黄色;如果是红色灯光,就是粉色的。所以传统画家画一棵树,多数用绿色。而印象派画家们笔下的树叶,在早晨、中午、下午、晚上、阴天、晴天,所用的颜色都不同。为了更好地研究不同世界光与色的变化,印象派画家们开始画起系列组画。题材不变,甚至构图不变,但是画面色彩变了,因为光变了。
  如果传统画家画一幅风景画,看见的是晴天、草坪、红房。那么在印象派画家眼中,他们看见的就是上方一片蓝色,下方一片绿色,中间点缀些红色。传统画家作画首先考虑主题是什么内容,印象派作画更在意主题是什么颜色。
  总之,印象派艺术的核心理念可以用六个字概括:重色彩,轻造型。
  莫奈(Gaude Monet)
  印象派创始人之一。师从布丹学习,后转向对光的描写。他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做多幅的描绘。一生追求光与色的变化,把它升华到了不可攀登的高度。
  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
  印象画派著名画家。在所有印象派画家中,雷诺阿也许是最受欢迎的一位,因为他所画的都是漂亮的儿童、花朵、美景、美女。他曾说过:“为什么艺术不能是美的呢?世界上丑恶的事已经够多的了。”
精彩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