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西方包罗万象的艺术世界:普林尼《博物志》34-36卷研究pdf下载

古代西方包罗万象的艺术世界:普林尼《博物志》34-36卷研究百度网盘pdf下载

作者:
简介:古代西方包罗万象的艺术世界:普林尼《博物志》34-36卷研究
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6-01
pdf下载价格:0.00¥

免费下载


书籍下载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此书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的成果。主要以普林尼的《博物志》34-36卷为研究对象。《博物志》34-36卷主题分别为金属、矿产、石头,收录了青铜雕刻、绘画、大理石雕刻几个艺术门类,是我们了解西方美术史学源头的重要线索。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介绍了《博物志》的艺术思想和流派脉络,不仅揭示出西方美术史辉煌灿烂的成就,更考察了《博物志》的写作宗旨以及艺术部分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下篇则为《博物志》34-36卷的翻译节选,是非常重要的文献资料。本书对于全面了解西方古代艺术具有一定的价值,适合相关专业的教师、学生及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关晓辉,博士学历,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艺术史学与艺术理论,在《美术观察》《美术》《装饰》发表过数篇学术论文。
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绪论
第一节 老普林尼和《博物志》
第二节 作为西方艺术文献开端的《博物志》
第三节 《博物志》艺术部分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传播和接受
第四节 现代学者对《博物志》艺术部分的研究
上篇
第一章 Enkyklios paideia、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和《博物志》中的艺术志
第一节 Enkyklios paideia和《博物志》
第二节 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及其边界
第三节 艺术部分在《博物志》中的位置
第二章 老普林尼笔下的古代艺术世界
第一节 34卷青铜雕刻
第二节 35卷绘画
第三节 36卷大理石雕刻
第三章 《博物志》34—36卷的古希腊艺术文献来源
第一节 昔克翁的色诺克拉底
第二节 萨摩斯的杜里斯
第三节 安提哥那
第四节 帕西特列斯
第四章 《博物志》的艺术思想
第一节 罗马的艺术品收藏与征服
第二节 希腊艺术在罗马的遗产
第三节 艺术的休眠和苏醒
第五章 老普林尼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理论的影响
第一节 彼特拉克对《博物志》手抄本的研读
第二节 阿尔伯蒂的《论绘画》
第三节 吉贝尔蒂的《评论集》
第四节 瓦萨里的《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家名人传》
结论
下篇 《博物志》34—36卷翻译(节选)
34卷青铜雕刻
35卷绘画
36卷大理石雕刻
参考文献
前言
  对于中国学者甚至是西方学者而言,最早的西方美术史文献具有浓重的“神秘”色彩,因为记录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古希腊文献已全部遗失。和古希腊雕塑一样,后人只能够通过罗马人的“转述”了解古希腊美术史。现存最完整、时间最早的西方美术史文献当数老普林尼的《博物志》和鲍桑尼亚斯的《希腊周游记》,有意思的是,它们都不是专门的艺术文献。据笔者所知,如此重要的经典文献在国内还没有专门的研究,因此在博士生导师陈平教授的建议下笔者将《博物志》的艺术部分作为研究的对象,前后共花费5年时间完成原典翻译和研究的工作。我国美术史学科还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我国美术院校均设立了美术史(美术学)学科,不少综合性大学也设立了美术学研究机构,同时美术史的研究与写作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过国内对于西方美术史学的研究依然较为薄弱,与学科的飞速发展不太相称。西方美术史文献的翻译和文本研究是最为基础和根本的工作,若对西方美术史学的源头没有深入的了解,则不能理解西方美术史学科的真义。本书正是着眼于此,通过对《博物志》34-36卷的翻译及文本研究以加强学科的基础理论建设。
  老普林尼的《博物志》成书于公元77年,它共分为37卷,2500章节,其中34-36卷(主题分别为金属、矿产、石头)收录了青铜雕刻、绘画、大理石雕刻等几个艺术门类的信息,尽管它们只是包罗万象知识的一小部分,并且还有不少杜撰的成分,但是鉴于古希腊没有完整的艺术文献流传下来,它们成为我们了解西方美术史学源头的重要线索。老普林尼转述了古希腊的色诺克拉底、安提哥那、杜里斯、帕西特列斯等古希腊艺术家或作家的文字,它们又被文艺复兴的阿尔伯蒂、吉贝尔蒂和瓦萨里等作家所引用,构成西方美术史写作的重要一环。
  本书共分为上下篇。上篇的第一章讨论作为enkykliospaideia的《博物志》的整体结构、写作目标,还有艺术部分在整部著作中的位置。第二章按照青铜雕塑、绘画、大理石雕塑三个艺术门类整理34-36卷的具体内容。第三章考证老普林尼使用的古希腊艺术文献,尝试厘清它们在不同作家的转述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第四章分析《博物志》的艺术思想,考察当中记录的艺术观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异同。第五章探讨《博物志》34-36卷对于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理论的影响,分析它是如何帮助理论作家确立美术史写作的基本框架的。下篇为34-36卷原文翻译(节选),是非常重要的原始材料。
精彩书摘
  虽然《博物志》34—36卷对后世美术史写作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普林尼绝对无意于写作美术史。一方面,他记录的艺术家和艺术品的时间范围只是不长的一段,当中还出现重要空缺。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他对于艺术品的描述明显缺乏视觉细节,使我们无法将实物(罗马时期复制品)与文字相对照。这些都与美术史的写作规范相距甚远。本章把《博物志》的艺术部分放在“包罗万象知识”的特殊语境下进行解读,还原它的性质及其在《博物志》中的位置。
  《博物志》被大部分人认为是“Encyclopedia”(百科全书),但在普林尼时代并没有这个概念。作为术语,“Encyclopedia”直到1532年才在拉伯雷(Francois Rabelais)的《巨人传》(La Vie de Gargantua et de Pantagruel)中出现。阿纳尔(Anna Sigridur Arnar)的定义是:“百科全书是容纳一个整体或包罗万象的知识,将它们按一定的次序进行组织和保存,以供大部分读者翻阅的书籍。”如果按照这个定义,《博物志》又的确符合“包罗万象”的特征(图1-1)。因为根据普林尼在序言中所说:“在36卷中我收集了20 000种值得提及的事物——实际上,正如多米提乌斯(Domitius Piso)所言,它们应该被安全地存放于储物室,而不是书本之中——其结果是我根据2000多册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著作编撰而成了这份目录。很少有学识之人曾经亲身接触过它们,因为它们极其深奥。我在数百位作家的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补充了许多前人所不知或者后来才被人发现的事物。”(NH Pref.16)也就是说,他的目标是在一本书中容纳包罗万象的知识,这是古希腊人没有尝试过的。
  在一本书中“容纳一个整体或不同知识”的做法是罗马人的发明。尽管证据薄弱,还是有人将老加图的《创始记》(Ad filium)视为最早的百科全书式著作。另外,此类型的著作还有瓦罗在罗马共和国晚期完成的9卷本《学科要义九书》(Disciplinarum libri IX)和塞尔苏斯(Aulus Cornelius Celsus)在提比略统治时期完成的26卷本《论技艺》(Artes)。那么,老加图、瓦罗、塞尔苏斯和普林尼的著作属于同一种体裁吗?杜迪(Aude Doody)认为体裁在古代本身就不是一个获得共识的概念:“现代学者把‘百科全书’看作约定俗成的体裁,但是‘百科全书’在古代是一种可识别的文学种类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在古代没有一种作家和读者都认可的‘百科全书’体裁,体裁大概对于理解瓦罗和普林尼作品的关系没有帮助。”
  要认识《博物志》的性质,我们必须引入“enkyklios paideia”这个概念。普林尼在序言中指出“没有罗马作家尝试同样的题材,也没有希腊人单独完成这项任务。我们大部分人会寻找感兴趣的领域,而其他人处理无比复杂的对象,并很容易迷失其中。首要的是,我必须处理被希腊人称为‘enkyklios paideia’的对象,然而它们还是不为人所知,或者被学者们弄得更加复杂”。(NH pref.14)“enkyklios paideia”来源于希腊语“γκύκλιοςπαιδεία”。“enkyklios”指“在一定范围内的”“全体的”“普通的”,paideia指“教育”“同化过程”。亚里士多德应该是最早在教育学范畴中使用“enkyklios”的,他用“enkyklios philosophemata”指代哲学基础学习的学科。之后,塞内加(Lucius Annaeus Seneca)也把“enkyklios paideia”作为基础学习的术语,两人都把哲学作为这些学习的最终目标。但“enkyklios paideia”同时也是修辞学、建筑学、地理学或其他提供智性知识学科的基础。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第一书指出,建筑师必须接受的全面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