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通史pdf下载

日本通史百度网盘pdf下载

作者:
简介:日本通史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4-01
pdf下载价格:0.00¥

免费下载


书籍下载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本书涵盖日本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和思想文化的变迁,史实丰富翔实,叙述生动有致,见解新意迭出。今天,人们不难发现日本东西部在语言、风俗习惯、食物偏好、考虑问题的方式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存在差异。不仅如此,东西部日本人的身高、头和面部形态、指纹、掌纹、血型、DNA分布频度等方面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在考古发现中也能够找到答案:特别在弥生时代以后,东西部的差异日趋明显。
内容简介
  本书涵盖日本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和思想文化的变迁,史实丰富翔实,叙述生动有致,见解新意迭出。今天,人们不难发现日本东西部在语言、风俗习惯、食物偏好、考虑问题的方式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存在差异。不仅如此,东西部日本人的身高、头和面部形态、指纹、掌纹、血型、DNA分布频度等方面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在考古发现中也能够找到答案:特别在弥生时代以后,东西部的差异日趋明显。值得关注的是,东西部的差异以中部为界,而且大多数特征自西向东呈渐进性变化。根据小山修三的研究,在绳文时代,日本列岛东部的人口远比西部的人口多,但是从弥生时代开始,西部的人口急速增加,并在弥生时代晚期,至迟在古坟时代初期超过了东部日本。
作者简介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导师,日本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代表作有《日本通史》《“总体战”和现代日本经济体制三大特征的形成》等。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史前时代
一、日本列岛的形成和日本人的起源
二、先土器时代
三、“我国的黎明期——绳文时代”
四、“文政十一年弥生十日”
第二章 古坟·大和时代
一、倭人·邪马台国·古坟
二、“大和朝廷”的建立和倭的初步统一
三、“国家制法自滋始焉”
四、“兴隆三宝”和“飞鸟文化”
五、“大化改新”在刀光剑影下进行
六、律令制国家在“同室操戈”中建立
七、“因为日出东方,故称我国为日本”
八、白凤文化
第三章 奈良时代
一、“和同开珎和平城京是律令国家的象征”
二、奈良时代:“政情不安和混迷的时代”
三、“日本”版图的迅速扩大
四、“遣隋、遣唐使的波及效应”
五、“文字的普及和个性的诞生”
第四章 平安时代
一、迁都平安·巩固皇权
二、“虚弱的天皇和幼帝接连登基”——“摄关政治”的前提
三、“由上皇或法皇在院厅主理国政”
四、唐风文化与国风文化“共存共荣”
五、佛教文化的繁荣
第五章 镰仓时代
一、“源平争乱”
二、镰仓:武家政权的发祥地
三、执权治世的时代
四、“庄园制”和“御家人制”
五、忽必烈征伐:“文永、弘安之役”
六、镰仓时代的“纹化”
七、“镰仓新佛教”
第六章 室町时代
一、“一天两帝南北京”
二、“南北一统”和室町鼎盛
三、“乱”:从“禅秀之乱”到“应仁之乱”
四、“中世纪是‘一揆’的时代”
五、日明复交和“勘合贸易”
六、神与佛的“共生”
七、“传承至今的日本独特的文化”
第七章 战国时代
一、“应仁之乱”:日本历史的里程碑
二、“天下布武”
三、“天下布武路线的转换”
四、“从统一天下到侵略朝鲜”
五、“吉利支丹时代”的兴衰
六、“安土·桃山文化”和“南蛮文化”——东西文化并行格局的形成
第八章 江户时代
一、“元和偃武”:走向近世社会
二、幕藩体制的建立和享保改革
三、田沼政治和宽政改革
四、“大盐之乱”和“天保改革”
五、“锁国”和“开国”
六、尊王攘夷:明治维新的前奏
七、从“公武合体”到“大政奉还”
八、儒学的全盛和“诸学”的并行
九、并行不悖的“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
第九章 明治时代
一、定制·改元·迁都·变法
二、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富国强兵
三、“外征论”和“安内论”的冲突
四、“大久保体制的三大历史遗产”
五、超然主义·政党内阁·桂圆体制
六、修改条约:明治政府的首要外交课题
七、改变东亚秩序的“甲午战争”
八、日英同盟条约:日俄战争和日韩合并的“通行证”
第十章 大正时代
一、“大正政变”
二、迈上“真正的政党内阁”的“台阶”
三、“平民首相”原敬
四、“护宪三派内阁”
五、从“小村外交”到“币原外交”
六、“大正民主”的政治思潮
第十一章 昭和时代(战前)
一、“改朝换代”:裕仁登基·田中登台
二、从“皇姑屯事件”到“九一八事变”
三、“九一八事变”和“十月事变”
四、冲破“华盛顿体制”
五、“卢沟桥事变”·“北支事变”·“支那事变”
六、“支那事变”的扩大
七、构筑“大东亚共荣圈”
八、南进——“日本刀”直逼“山姆叔”
九、“攀登新高山·1208”
第十二章 昭和时代(战后)
一、“和平”在蘑菇烟云中升起
二、“战后处理”和“战后改革”
三、“东京审判”
四、战后复兴和“旧金山体制”的建立
五、50年代:日本政治、经济、外交的分水岭
六、60年代:创造“东方奇迹”
七、70年代:“两次尼克松冲击”和“石油冲击”
八、80年代:昭和时代在内政外交的剧变中谢幕
未了章:平成时代……
一、“象征天皇制”的延续
二、“泡沫经济”的崩溃和“55年体制”的终结
后记
前言
  序言
  “学贵有疑”,古人多有论述。朱熹曰:“读书无疑须有疑,有疑定要求无疑。无疑本自有疑始,有疑方能达无疑。”陆九渊曰:“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近代以后,怀疑和批判精神更被举世公认为知识分子的“身份证”。今天,不具有这张“身份证”只是“知道分子”,不是知识分子,正日益获得更多人认同。正是渴望成为“知识分子”的追求,敦促我在治学路上蹒跚前行,并为自己确立了“标新立异、博采众长、史论结合、经世致用”的16字治学原则。这一所谓的“原则”亦被我运用于拙著的写作。在此,我谨就“标新立异”这一对任何合格的学术作品的基本要求,谈一点个人体会。
  为了阐释拙著所谓的“标新”,首先请允我引述日本著名史学家纲野善彦近年对日本史研究状况的点评:“日本人的出现、日本国的成立、日本国首次登上国际舞台,这些堪称日本史出发点的重大事实几乎不为当今日本人所知的现实,的确令人惊讶。我认为,对这一现实不管如何强调都不过分。形成这一现实固然有深刻的根源,但是其直接的背景,则是明治以后政府将‘记纪’(按:《古事记》、《日本书纪》)神话所描绘的日本‘建国’的历史,不加分析地通过国家教育作为史实全面向国民灌输。战败后,战后历史学虽然以对神话为基础的历史进行了批判,对天皇亦持有批判性观点,试图以史实为基础对历史进行学术性探讨,并通过这种探讨还原历史原貌。但是,战后历史学依然没有将与天皇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的‘日本’,作为研究和探讨的对象。1966年政府继承‘纪元节’传统,将其定为‘建国纪念日’时,对此持反对意见的历史学研究者也没有认真探讨‘日本国’的建立,而是始终沿用‘日本的旧石器时代’、‘绳文时代的日本’、‘弥生时代的日本’等表述,使这一状况延续至今。因此,不能不说‘日本’建国的历史,依然是战后历史学的一个盲点。”(1)
  为了努力消灭这一“盲点”,笔者参阅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有关史籍的论述爬梳整理,大致勾勒了一条日本列岛的形成、日本人的形成、“日本”之由来的粗略线索。
  此外,拙著在其他一些方面亦不乏所谓的“创新”,即关注中国日本史研究极少被关注的问题,如日本列岛、日本人如何形成;如何认识最初的“日本”、“邪马台”和“倭国”;日本女天皇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日本独特的“摄关政治”为何形成;构成日本二元政治的“武家政权”在镰仓时代如何建立;“传承至今的日本文化”在室町时代如何形成;丰臣秀吉何以在颁布传教士保护令《关白殿许可状》后,突然颁布《传教士驱逐令》;从织田信长的“天下布武”到德川将军“元和偃武”,日本在重新统一的路上经历了哪些重大变故;幕末时期天皇和将军的明争暗斗究竟暗藏了多少玄机;“明治宪法体制”的建立和完成,主要涉及哪些基本问题,主要是哪些人的功绩;“大正民主时代”之后,为何旋即出现法西斯专制;中日战争为何爆发、为何逐步扩大;日美外交战究竟如何展开,以至太平洋战争最终爆发;“东京审判”未审天皇,真正原因究竟何在;“象征天皇制”能继续存在,靠什么继续支撑;“55年体制”的解体原因和标志究竟何在,中日复交的“关键问题”最终如何得以解决;战后日美关系经历了哪些重大变化,《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如何“关注”日本“周边”;《联合国维持和平协作法》为何成为法律,其内容及适用当如何理解,等等。笔者不才,但有这些“疑问”担任向导,笔者问心无愧地认为,和同类著作相比,拙著当还算有点“新意”。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史前时代
  一、日本列岛的形成和日本人的起源
  地球的历史按照地质年代被划分为始生代、原生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今天的日本列岛在距今约6亿至2.3亿年前的古生代仍卧于海底。至古生代末期,海底开始隆起,在经历了地球在距今约2.3亿年至6 500万年后发生的剧烈的“造山运动”后,当今日本列岛的弧状骨架开始形成。
  中生代后的新生代分为两部分:第三纪、第四纪。第三纪自距今6 500万年至200万年前,是高等哺乳类动物和类人猿出现的世纪。自距今约200万年前至今天,按照地质年代划分属新生代第四纪。自距今约200万年前至1万年前的第四纪,由两个时期构成:更新世(洪积世)和完新世(冲积世)。更新世自距今约200万年至距今1万年,完新世自1万年前延续至今。在数以亿年计的地球史中,堪称“现代”的新生代第四纪,也是今天我们能够在地表上能够以肉眼看到的各种事物,如火山、湖泊、河流、丘陵、盆地、平原开始出现的世纪。特别在更新世,地球上反复发生着对以后诞生的人类产生重大影响的变动。例如,在亚洲大陆的东部边缘,经过激烈的地壳变动,呈弧状南北走向的日本列岛的基本构架开始形成,并在更新世几经变化,而引起这种变化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冰川的消长。更新世一般被称为“冰川时代”,但是在长达200万年的更新世,地球并非始终被封冻在冰床底下。事实上,在数万年乃至数十万年中,因极地和高山的冰川显著扩大导致地球寒冷化的冰冻期,同冰川消融引起大地回暖的温暖期,曾有多次交替。科学家通过分析花粉等科技手段获知,当时至少经历了两个冰冻期和两个温暖期。
  更新期诞生的人类,在寒冷的气候和温暖的气候,即如非洲大陆般湿润多雨的气候,同广袤无垠的寒冷的沙漠般干燥的气候交替的严酷的自然环境的变动中,依靠自己的劳动,不断适应着不同的时代和地域的自然环境,创造出了延续至今的人类历史和文化。
  在冰川时代即更新世,不仅在今天依然冰雪封冻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以及阿拉斯加,而且在其他大陆也覆盖着如南极地区那样的厚厚的大陆冰床。在冰川时代的极盛时期(距今约2万年前),自包括英格兰在内的西欧、北欧和东欧整个地区、西伯利亚大部分,至中国北部、五大湖附近以北的美洲大陆以及各地区的高山地带和周边地区,在占北半球整个陆地面积约三分之一的广阔地域范围,覆盖着厚达2 000多米的冰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