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王阳明2:四句话读懂阳明心学pdf下载

知行合一王阳明2:四句话读懂阳明心学百度网盘pdf下载

作者:
简介:知行合一王阳明2:四句话读懂阳明心学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时间:2015-07-01
pdf下载价格:0.00¥

免费下载


书籍下载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唯一一部具有完整清晰体系的阳明心学通俗解读本!

◆习**:“阳明心学正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王岐山:“我脑海里常浮现王阳明‘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两句话。”

◆ 阳明心学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理解这四句话,所有的困惑将变得清晰,所有的犹豫将变成果断。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话既是阳明心学的核心,也是最适合初学者的门径。

◆无善无恶心之体——阳明心学的世界观;有善有恶意之动——阳明心学的人生观;知善知恶是良知——阳明心学的价值观;为善去恶是格物——阳明心学的方法论

◆《知行合一王阳明2:四句话读懂阳明心学》由此入手,为普通人入门、理解和掌握阳明心学,第一次梳理出了清晰易懂的完整体系。
内容简介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话既是阳明心学的核心,也是最适合初学者的门径,本书由此入手,为普通人入门、理解和掌握阳明心学,第一次梳理出了清晰易懂的完整体系。
心学绝非空泛的理论,王阳明最重“事上练”,《传习录》和其他心学著述充满了生动的事例和绝妙的譬喻,但现代人的解读往往支离破碎、难以理解。
只要提纲携领地抓住阳明心学的关键,字句的隔阂将如庖丁解牛般迎刃而解,读完以后如醍醐灌顶,从此不再困惑和犹豫,内心宁静而强大。
四句教就是心学关键,分别隐含了阳明心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是初学者彻底读懂心学精髓的最佳路径,也是现代人修炼强大内心,应对残酷现实的不二选择。
《知行合一王阳明2:四句话读懂阳明心学》抓住心学要领,并以王阳明亲口所述的事例、譬喻乃至其本人的故事说理,娓娓道来地直抵心学思想根本。

作者简介

度阴山,人民大学史学硕士、北京大学历史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理事、天下和书院讲师,畅销书《帝王师:刘伯温》《知行合一王阳明(1472-1529)》《成吉思汗:意志征服世界》作者。


目录
序篇 四句教——阳明心学的天机与纲要
第一章 无善无恶心之体——阳明心学的世界观
一、心是万物的尺度
二、心即世界
三、善恶只是一物
第二章 有善有恶意之动——阳明学的人生观
一、人人皆可为尧舜
二、意志独立方有自尊
三、内圣外王
四、不过度,不执著
五、有善有恶是习气所染
第三章 知善知恶是良知——阳明心学的价值观
一、良知是道德与智慧的直觉
二、知行合一是提高效率的法宝
三、王阳明的普世价值观
第四章 为善去恶是格物——阳明心学的方法论
一、四事规:阳明心学的四诫
二、静坐:独处时的自我管理
三、事上练就是练心
第五章 此心光明,内圣外王
一、工作即修行
二、放下“我”
三、责人与责己
四、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五、心学养生法
六、心学之勇
七、知行合一就是杠杆原理:撬动天地万物
八、所以恐惧,良知不明
九、阳明心学与情绪控制
十、人生规划只能“致良知”
十一、解决囚徒困境的“诚”
第六章 王阳明心学的命运
一、王阳明心学的分裂——左派心学洪流
二、光辉的断头台——何心隐
三、心学巨子李贽
四、心学在清朝
五、心学改变中国
六、心学让日本脱胎换骨
七、王阳明心学的冲击波:在军事和管理领域的光芒
附录 《大学》——阳明心学的源泉
后记
前言
  后记
  当王阳明和你谈“心即理”时,他其实想谈的是“知行合一”。当他和你谈“知行合一”时,他其实想谈的是“致良知”。当他和你谈“致良知”时,他其实想谈的只是“诚意”。所以归根结底,阳明心学的落脚点就是一个“诚”字。
  如果这样理解阳明学,显然有偷懒之嫌。阳明学虽然是伦理哲学,但毕竟是一门哲学。哲学就必有它的构成要素,诸如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等,这既是阳明心学的骨架,也是阳明心学的灵魂。
  只有深刻理解王阳明的世界观,你才能知道他为何苦口婆心地要人致良知和致良知背后的生命智慧。只有真正明白王阳明的人生观,你才能悟透为什么杜维明说21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
  乍一看,是我为王阳明心学构建了这个体系,其实,王阳明本人已经用四句教暗示了众生。这不是一本原创的著作,因为所有的内容都来自王阳明,这也是一本原创著作,因为王阳明从未明示过的心学体系,我将它昭示了天下。
  在此感谢天下和书院诸位同仁,这是一所虽然年轻,却以王阳明为代言人的书院,正合我意。当然,还要感谢的是读客图书的盛亮,他永远是激励我向上的源泉。
  度阴山
  2015年6月13日
精彩书摘
  世界观,简单地讲,就是每个人对世界怎么看。其着眼点是物质和意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那么,在王阳明看来,物质和意识、思维和存在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或者说,王阳明的世界观是什么样的呢?
  几万年前的黄昏,四个人类攀上参天大树欣赏落日。落日最后的余晖在人间消失时,整个世界融为一体,万籁无声。
  第一个人类虔敬地说:“感谢神创造了这个美丽的世界。”
  第二个人类不以为然,纠正他道:“世界是某种物质爆炸后诞生的,与神有何关系!”
  “你俩真蠢!”第三个人类指着自己的心脏说,“世界是我心的反映。我心在,世界就在;我死后,世界也就没了。”
  三人各执己见,吵得不可开交。最后一个人类从冥思中悠悠醒转,说道:“你们呀,良知不明,所以把这世界看得支离。”
  三人异口同声质问他:“你认为这世界是怎么回事?”
  此人回答:“天地万物本一体,无善恶之分。如果你们觉得世界万物有善恶之分,只是你们的心为它们分出了善恶。倘若心无善无恶,万物就无善无恶。这样看来,世界是什么样,我心说了算。”
  这显然是第三个人的论调。前两个人类鄙夷地一笑,第三个人扬扬得意,但第四个人又补充道:“但没有这世界,我的心也就不称之为心。试想,世界万物不存在了,你的心还有什么用?躯体不在了,你的心脏还有什么用?所以我说,世界和我心,是互相感应互相依存的。”
  多年以后,我们知道了,第一个人类的世界观是唯神论,第二个人类的世界观是唯物论,第三个人类的世界观是唯心论,第四个人类的世界观就是王阳明的世界观——不唯神、不唯物,也不唯心,只唯良知!
  1527年农历八月,赋闲在家多年的王阳明被明政府重新起用,皇帝朱厚熜命他到广西剿匪。王阳明当时已五十五岁,身体状况堪忧,但他毫不犹豫地去了广西。临行前,弟子钱德洪希望王阳明允许将《大学问》刊刻。
  《大学问》是王阳明对四书之首《大学》的心学解析,据钱德洪说,它是阳明学的重要教科书。王阳明对每个来学习其学说的人,都会灌输其《大学问》。可以说,《大学问》是阳明心学的入门课和心学思想精髓。
  很多弟子都希望王阳明能将《大学问》成之于文字,王阳明高深莫测地说:“这种意思必须诸位口耳相传,倘若用笔写下来,让人当作文章去读,就没有意义了。”
  钱德洪拒绝认可王阳明的话,他说,口耳相传固好,但流传百世之后,恐有口误,失了《大学问》的宗旨。
  王阳明沉思许久,终于点头允许《大学问》成为文字。
  感谢王阳明,更感谢钱德洪,使我们在今日能看到《大学问》的文字,正是《大学问》开篇的一段文字,使我们知道了王阳明的世界观:“真君子,会把天地万物看成一个整体,把普天之下的人看成一家人,把全体中国人看作一个人。他们能把天地万物当作一个整体,并非有意为之,而是他们内心的良知使然。他们的良知和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的。”
  这就是“万物一体”,或称为“万物一体之仁”,其实就用“仁”来贯通自己和万物。“仁”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概念,一般而言就是“爱”。中医把手脚麻痹的人称为“不仁”,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所谓“仁”就是具有痛痒的知觉,以生理的知觉,不断地觉悟道德性的东西,这就是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