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私有云建设指南pdf下载

企业私有云建设指南百度网盘pdf下载

作者:
简介:企业私有云建设指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1-01
pdf下载价格:0.00¥

免费下载


书籍下载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全面的、以实践为导向的企业私有云建设指南,内容严谨、语言平实,匠心之作。
  作者是云计算、系统架构和运维领域的资深专家,基于VMware和OpenStack两种解决方案,从技术选型、规划和建设、设计和部署、平台建设和管理、优秀实践、成熟度评估6个维度对私有云的建设展开了全景式的讲解。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全面的、以实践为导向的企业私有云建设指南,内容严谨、语言平实,匠心之作。作者是云计算、系统架构和运维领域的资深专家,基于VMWare和OpenStack两种解决方案,从技术选型、规划和建设、设计和部署、平台建设和管理、优秀实践、成熟度评估6个维度对私有云的建设展开了全景式的讲解。
作者简介
  孙杰 资深云计算技术专家、架构师和运维专家,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OSCAR社区核心专家成员。在系统、运维、云计算和数据中心管理等领域有10余年工作经验,先后在国内外大型企业任职,在若干大中型项目的建设、部署和运维中,积累了丰富的架构设计和项目实施经验。红帽RHCE认证系统工程师、Oracle认证OCP、VMware认证VCP以及OpenStack认证工程师。多次受邀出席全球云计算峰会、可信云大会、GOPS全球运维大会等技术会议并发表演讲,广获好评。
  山金孝 资深云计算技术专家,现就职于招商银行,曾就职于IBM。在云计算、大数据、容器及其编排技术、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国内较早接触OpenStack的一线技术专家,长期致力于OpenStack私有云的研究、实践和布道,OpenStack社区金融工作组成员,著有畅销书《OpenStack高可用集群》(上下册)。曾参与移动、电信、联通、招行、国家电网和长安汽车等多家大中型国有企业的高可用业务系统和私有云计算平台的设计与实施,在企业私有云建设、系统容灾建设和高可用集群建设上具有多年的项目实施经验。
  此外,他还是IBM认证的高级技术专家、DB2高级DBA,Oracle认证的OCP以及RedHat认证的系统工程师,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CVPR论文多篇。
  张亮 资深云计算技术专家、架构师和运维专家,在 IT 基础架构和数据中心运维领域有15年从业经验。中国开源云联盟成员,致力于在国内推动面向OpenStack和Docker的标准化和普及工作。曾就职于IBM和数人云,在IBM担任云计算架构师和数据中心运维管理咨询顾问;在数人云担任解决方案VP,推动国内传统企业使用新型基于容器的云计算架构。上海复旦大学软件工程学院特聘教师,作为MSE顾问,开设了《数据中心管理》和《云环境下大规模应用运维》课程。
  张婷婷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云计算高级研究员,中国云计算开源联盟私有云成熟度评估项目组组长。在云计算领域深耕多年,熟悉企业级私有云规划建设方案的制定。负责中国移动云计算演进规划、技术架构、方案设计和规范制定等工作,参与多个千余节点的大规模私有云资源池建设。对开源架构,云计算运营、运维管理方法等有深入理解,申请云计算技术专利近10个,开创国内云计算量化成熟度评估体系,并在国内外标准化组织中得以推广应用。
目录
序1
序2
序3
序4
序5
前言
引言
第1章 企业信息化与云计算架构和关键技术
1.1 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阶段和转型重点
1.2 云计算参考架构
1.3 典型的云计算解决方案架构
1.4 云计算涉及的关键技术
1.5 小结
第2章 企业云计算涉及的技术选型和管理
2.1 企业私有云建设需求分析
2.2 企业私有云技术路线选择
2.3 计算资源管理
2.4 存储资源管理
2.5 网络资源管理
2.6 监控管理
2.7 运维管理
2.8 云服务管理
2.9 小结
第3章 企业需求分析和私有云资源规划及设计
3.1 企业信息技术需求分析
3.2 企业私有云资源规划及设计
3.3 小结
第4章 OpenStack私有云设计与部署
4.1 计算资源
4.2 存储资源
4.3 网络资源
4.4 高可用部署与备份容灾
4.5 其他
4.6 小结
第5章 VMware私有云设计与部署
5.1 私有云整体设计
5.2 vSphere体系架构
5.3 计算资源规划设计与部署
5.4 存储资源规划
5.5 网络资源规划
5.6 集中式管理规划
5.7 高可用部署与备份及容灾
5.8 高级扩展功能
5.9 小结
第6章 企业私有云设计的通用原则
6.1 产品设计通用原则
6.2 架构设计通用原则
6.3 小结
第7章 企业私有云平台建设和管理
7.1 企业私有云平台设计原则和建设思路
7.2 架构设计
7.3 部署和管理
7.4 容器与容器云建设
7.5 灾备建设与管理
7.6 服务与安全
7.7 运维与效益分析
7.8 小结
第8章 企业私有云OpenStack最佳实践
8.1 自动化与DevOps
8.2 中心化日志监控与可视化
8.3 OpenStack私有云容器化部署技术规划
8.4 OpenStack容器化私有云部署最佳实践
8.5 OpenStack容器化私有云二次开发最佳实践
8.6 OpenStack容器化私有云扩容升级最佳实践
8.7 小结
第9章 企业私有云VMware最佳实践
9.1 VMware软件定义网络之规划设计与实践
9.2 VMware软件定义存储之规划设计与实践
9.3 SRM容灾规划设计与最佳实践
9.4 小结
第10章 企业私有云通用能力成熟度评估
10.1 成熟度评估概念和模型
10.2 技术成熟度评估
10.3 管理成熟度评估
10.4 成熟度效果评估
10.5 成熟度评估实践案例
10.6 小结
前言
  为什么写这本书
  2006年8月,Google在业界首次提出“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同年亚马逊相继推出在线存储服务S3和弹性计算云EC2等云服务。至今云计算已走过了十年,已是“凡人饮水处,皆言云计算”。
  共享、敏捷和创新是互联网时代下企业信息化建设最大的转变。云计算则以其对软硬件资源统一管控、服务化的资源快速供给等特性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构造新生态、产出新效能、实现新跨越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基础,因此成为国家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通过云计算,消费者无须关注底层的IT技术,仅需要在云生态环境中选取所需的服务来实现自身的业务目标即可。云计算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企业原有的IT建设模式,也带动了依托于IT资源的各类新兴产业爆发式发展,诸如大数据、人工智能、O2O、物联网等。
  云计算的核心可以用五大基本特征、三种服务模式以及四类部署模式来概括:五大基本特征是按需的自助服务、广泛的网络访问、资源池化、快捷的弹性伸缩以及可度量的服务;三种服务模式为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四类部署模式可以划分为私有云(专有云)、行业云、公有云以及混合云。
  我们可以看到,在以AWS、Google、阿里等为代表的公有云大力发展的同时,很多大型企业出于数据安全性、系统稳定性、软硬件自主权,以及对自主可控和TCO低的考虑,更加倾向于建设企业私有云来承载内部业务信息系统的运行。然而构建企业私有云并非一蹴而就,正如Gartner的副总裁Tom Bittman所述:“部署私有云并不是简单地对硬件进行采购,而是一场革新。”
  对于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类型的企业,在建设私有云时都有不同的需求和关注点,但总体上来说可选择基于商业的VMware和基于开源的OpenStack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案,至于是选择商用还是开源云平台,这需要企业综合考虑,权衡利弊,依据企业自身技术能力、资金投入总量、实现业务效果等方面考虑云平台技术的选型,所以没有好与不好,而是能否适用和用的好。
  在本书确定选题、收集资料、写作修改到最后定稿的整个过程中,既充满挑战、备受压力,也饱含乐趣。首先应该感谢的是尊敬的云技术社区创始人肖力先生。肖老师为人正直、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使笔者受益匪浅。也正是在云技术社区,笔者认识了山金孝、刘世民、张亮等业内专家,我们一起愉快地讨论技术,才有了写作本书的想法。也正是在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的杨福川老师的关心和促成下,笔者才能顺利完成本书,在此要向福川表达深深的谢意。
  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特色
  本书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从云技术选型、设计到平台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结合商业的VMware和开源的OpenStack解决方案,全面剖析当下企业私有云建设的各方面实践情况,展现企业私有云的建设图景,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读者对象
  准备进入云计算领域的学生或者初级读者:阅读本书可以快速了解企业私有云建设全景,从而少走一些弯路。
  已经进入云计算领域并且有一定相关知识背景或认知的读者:相信本书的一些实践可以给他们的实际工作带来一些启发。
  从事售前工作的读者:通过阅读本书中来自一线的实践,可以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
  企业IT管理者:通过阅读本书可以了解私有云的架构设计和技术,有助于IT选型和决策。
  如何阅读本书
  阅读本书之前,读者应该具备一定的虚拟化、SAN或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存储,以及Linux系统运维和高可用等相关方面的基础知识。本书共分为10章。
  第1章从企业信息化的角度,结合云计算的架构和关键技术,讨论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在理念、模式及评价标准等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同时鲜明地指出面对新变化和数字化转型,企业未来的信息化应用不能再沿用原有的发展模式,而是要突破发展惯性和厂商依赖,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探索新技术,不断创新发展,自主可控地融入大的生态,才能实现持续发展和基业长青。
  第2章从企业私有云建设的需求分析入手,结合技术路线选择和资源管理、监控与运维,简明扼要地讨论了私有云的建设和管理。
  第3章从计算、网络、存储资源池等方面描述了企业私有云的规划和建设。
  第4章重点介绍了企业在OpenStack私有云建设中的设计和部署实践,并从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以及私有云相关的高可用实现、备份容灾实现等方面阐述了企业OpenStack私有云建设应遵循的实践原则,同时介绍了OpenStack在多租户支持、规模性支持、混合云支持和安全性等方面的现状和进展。
  第5章重点介绍了企业在VMware私有云建设中的整体设计与部署,并从VMware vSphere体系架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以及私有云相关的高可用实现、备份容灾实现、高级扩展功能等方面阐述了企业VMware私有云建设应遵循的参考实践,同时介绍了VMware在大数据平台、容器应用、PKS容器管理平台等方面的现状和进展。
  第6章从产品设计和架构设计两方面阐述了企业私有云设计的通用原则。
  第7章从企业私有云平台的设计原则和建设思路谈起,贯穿架构设计、部署和管理、容器与容器云建设、灾备建设与管理、服务与安全、运维与效益分析等各个方面,完整诠释了企业云技术平台的建设和管理,融入了很多技术理念和设计思想,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和思考。
  第8章以容器部署方式为基础,从技术规划、部署运维、日志监控、二次开发和升级扩容等多个维度介绍了OpenStack私有云的最佳实践。通过本章的阅读,读者应能采用Kolla项目实现OpenStack私有云,同时对其进行简单的管理维护和使用。
  第9章从VMware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存储和SRM容灾规划设计三个方面描绘了企业私有云环境下的应用场景,介绍了一些最佳实践和部署方案。通过本章的阅读,读者可采用这些实践推荐的方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私有云,同时对其进行深入的管理维护和使用。
  第10章从私有云成熟度评估的角度,阐述了企业“建云”只是一切的开始,在“用云”和“上云”的过程中,需要将云化的思想深植于企业文化中。通过评估寻找差距、定位问题,通过持续优化和改进,迭代前进,小步快走,这样才能使企业通过私有云的建设和应用真正发挥IT转型的价值和意义。
  勘误和资源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笔者参考了很多VMware官方社区的资料和OpenStack社区的文档与视频,同时也参考了很多技术专家的经验分享,希望能为广大云计算从业者呈现一本涵盖基础理论与最佳实践的参考书籍。但是由于技术变化之快,加之笔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技术延后和谬误观点,若书中有任何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读者可将意见发送至邮箱xjsunjie@126.com进行反馈。
  致谢
  感谢瑞飞的领导和兄弟们,包括杨剑锋书记、陆春阳副总经理、安向哲副总经理、付长春、娄宏骏、杜广源、王立福、王茜、李萍、马军、张靓、蔺田、丁永利、刘可欣、梁书豪、吴远英,还有一些未提到的兄弟姐妹,你们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帮助和指导让我受益良多,非常感谢!
  感谢VMware的技术专家伍万力先生分享了很多专业资料,并从专业的角度对本书提出了宝贵意见,从而使本书的知识描述更加严谨而准确。
  感谢中国移动研究院的张婷婷为本书编写了第10章内容,从而使本书的内容体系更加完善。
  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的杨福川先生和李艺女士,正是因为你们的付出和关心、帮助才有了本书的问世。
  感谢云星数据副总裁楼炜在多云管理方面经验的无私分享,让技术因分享更有力量!
  此外,还要特别感谢我的爱人刘淅萍,她的鼓励和支持让我愉快地度过了这段难熬的写作时光。
  感谢帮我校正文字和排版的于潼,谢谢你辛勤的付出。
  孙 杰
精彩书摘
  1.1 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阶段和转型重点
  企业信息化绝对不单单是技术问题,而是一个包含诸多层面与环节的系统工程。有研究表明,信息技术发展10~15年为一个周期,信息化建设同样也有周期性。根据信息化内容、信息化范围及信息化价值,可以将企业信息化发展的30多年划分为3个大的阶段,并分别简称为信息化1.0阶段、信息化2.0阶段和信息化3.0阶段。
  1.1.1 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如图1-1所示,企业信息化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如同生产方式的演进一样,三个阶段之间也是一种递进和创新的关系,是一种扬弃而不是颠覆。
  下面就分别了解一下每个阶段的特点。
  1.信息化1.0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其主要特点是单个部门的单系统应用。1981年财政部推动提出了“会计电算化”概念,国内企业开始开展企业信息化应用,该阶段的应用特点如下:
  ·从信息化内容角度看,计算机应用主要集中在以财务电算化和档案数字化等个别领域。
  ·从信息化范围看,主要是单个部门的应用,很少有跨部门的整合与集成。
  ·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效率提升方面,在IT部门总体地位不高,价值不显著。
  目前,大部分大中型企业都已脱离这一阶段,仅有部分小企业信息化仍处于这一状态。
  2.信息化2.0阶段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信息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这个阶段的应用特点如下:
  ·从信息化内容看,重点是企业级套装软件的实施和开发,大部分企业引入了ERP、CRM、PDM及行业特性管理软件,并通过集成平台实现系统的整合与集成,实现了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互操作。
  ·从信息化范围看,信息化首先是跨部门实现了企业内部的整合,而后是跨过企业边界,部分实现了供应链上合作伙伴之间的整合。
  ·从信息化价值角度看,企业IT部门的地位随之提升,成为对流程与管控创新有重要影响的部门,IT成为驱动企业发展的动力之一,主管企业信息技术的IT主管也成为企业高级别的领导,CIO群体逐步崛起。
  目前大部分大中型企业都处于这一阶段,“信息孤岛”是这一阶段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集成、整合是工作的重心和难点。
  3.信息化3.0阶段
  随着电子商务的成熟,以及各种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以“BATJ”等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部分企业迅速开展系统升级和转型,它们通过引入云计算、大数据、AI等新兴信息技术,引领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潮流,并引领这一潮流迅速向传统企业扩散。该阶段有以下几大特点:
  ·从信息化内容看,建设的重点从前一阶段的系统建设和整合方向转向数据的分析和利用,信息化建设从IT阶段向DT(Data Technology,数据技术)阶段进化。
  ·从信息化范围看,企业通过从内部资源的集成到外部资源管理的扩展,建设一体化平台,构建内外融合的生态圈,使应用的边界模糊化。
  ·从信息化价值看,信息化地位再次提升,已成为战略创新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目前处于该阶段的企业大部分是电商企业和互联网企业,仅有少部分的传统企业信息化达到了这一水平。这也是大多数企业未来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1.1.2 企业信息化转型的六个重点
  从概念到大规模实践,短短数年间云计算迅猛发展。它与诸多行业深度融合,带来了颠覆性创新,凸显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未来几年,企业信息化建设将进入发展阶段转型的关键期,信息化建设的技术、理念、理论、模式及评价标准等都已发生或将发生重大变化,需要用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来筹划。
精彩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