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实现的宇宙 科学与人类意识的阿卡莎革命pdf下载

自我实现的宇宙 科学与人类意识的阿卡莎革命百度网盘pdf下载

作者:
简介:自我实现的宇宙 科学与人类意识的阿卡莎革命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8-01
pdf下载价格:0.00¥

免费下载


书籍下载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世界前沿思想家、科学新范式缔造者欧文·拉兹洛重磅力作。

  一场关于宇宙、生命、意识、自由的终极颠覆。

  湛庐文化出品。
内容简介
  我们如何认识世界?我们如何能运用这些从认识世界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来维持我们的健康?我们欣赏和向往世界上的何种自由和哪一种层次上的自由?我们如何奋斗才能获得哲学家们称之为“善”的最高价值?
  科学通过“常规科学”和创造了科学革命的激烈转换之间的更迭而进化。我们在20世纪之交看到了这种转换,此时科学从牛顿的世界观转换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范式,并同时也转换为量子范式。如今,当我们看到所有事物在时空中的非定域性相互联系之时,我们发现科学在今天正在发生一场大革命,这是一场意义深远而又令人着迷的深刻变革——科学与人类意识的阿卡莎革命。这场革命将会改变我们的世界观,并改变我们关于这个世界上的生命与意识的概念。
  通过提供来自于所有生命系统之间具有以量子谐振为基础的科学前沿的大量例证,系统科学先驱欧文·拉兹洛表明这种阿卡莎式的宇宙是自我创造、自组织的整体,其中每一部分与所有其他部分都是具有相干性或一致性的,并且所有部分相结合为生命和意识的突现创造了条件。阿卡莎范式的出现标志着科学对世界根本性质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阶段,并为创造一个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的当代世界的各种努力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指引。
作者简介
  欧文·拉兹洛,全球一流思想家、科学家、钢琴家。作为音乐神童,拉兹洛15岁时便夺得了日内瓦国际钢琴比赛的第二名。27岁时,转向哲学研究领域,获得索邦大学最高学位——人文科学博士,之后出任纽约州立大学哲学教授。曾在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著名高校做过精彩演讲。
  世界著名系统哲学家,阿卡莎范式世界领导者。由拉兹洛缔造的“阿卡莎范式”,建立在最新的科学观察和发现的基础上,对宇宙、生命、自由、意识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世界的可持续性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国际智库布达佩斯俱乐部的创办人。全球问题专家,两度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拉兹洛致力于帮助提高全人类的全球意识,缓解全球性生态灾难。
目录
推荐序 阿卡莎,科学与灵学的桥梁
中文版序 自然、人、世界的和谐统一
前言 新范式,一场颠覆世界观的科学革命
第一部分 科学,创新范式之源
01 科学体系大重构
02 从碎片化世界到整体性世界
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网
科学中的四大经典场
时空的描述者——量子场
03 相互关联的全息场
产生非定域性的场具有的属性
04 场、物理实在与深层维度
物理学与物理实在性问题
深层维度,科学与哲学的桥梁
05 阿卡莎,融于万物之中的存在
阿卡莎,宇宙终极的实在维度
全息时空
对话最有创造性的头脑
阿卡莎时代的文明正在觉醒——今日的怪物,明日的思想领袖
阿卡莎,一种根本性的范式转变
第二部分 阿卡莎范式的宇宙
06 宇宙
宇宙学的新视域
第一原理:基本维vs.经验之维
海洋和波的隐喻
宇宙中的深化
宇宙中的演化
印度宇宙学中的同类理论
07 意识
身心问题:物质实在与意识之流的关联
意识,深层之维的一部分
对话最有创造性的头脑
阿卡莎维,一种神圣的智能,内在性vs.超越性
这是一个和谐的新时代
一致性,生命系统的进化未来
自由的真髓
第三部分 阿卡莎范式的哲学
08 知觉
感知世界的两种维度
洞悉阿卡莎场
09 健康
有机体中的信息,生命状态的决定因素
生命潜能的内源——阿卡莎“气吸引子”
器官自我修复将指日可待
10 自由
人类自由的范围
强化人类追求自由的潜能
11 善
“善”的真谛——超一致性
“善”的觉醒,追寻“善”的最高价值
对话最有创造性的头脑
医学变革的“软”进路,通过阿卡莎维的治疗
阿卡莎范式,一个21世纪最有可能的故事
更高的美德和更高级的意识之路
进入整个时代的思维模式
附录一 非定域性与相互联系:证据考察
附录二 物理学中的阿卡莎范式:两个假设
跋 浅议Materialism和Idealism的汉译
译者后记
媒体评论
  ★在《自我实现的宇宙》这一新著中,欧文·拉兹洛,这位世界最重要的系统哲学家,不仅阐述了宇宙演化之中万事万物的相互联系,而且还揭示了阿卡莎场的概念,让人大开眼界。同时,他还为20世纪各种领域中出现的种种悖论与反常现象提供了绝妙的解决之道,这些领域包括,从天体物理学到量子论-相对论物理学,从化学到生物学,从人类学到死亡学,从超心理学到心理学。在这一旅程中,拉兹洛以其跨学科的才智,为读者描绘出了一幅宇宙自我实现的惊人图景。毫不夸张地说,为了寻求对实在本质的理解,任何科学家都不应该忽略这部杰作。
  ——斯坦尼斯拉夫·格罗夫
  超个人心理学家与治疗师,畅销书《全息呼吸法》《非常态心理学》作者


  ★现代观念认为宇宙是无思维、无目的和无目标的。这种观念作为病态的遗迹将会在观念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自我实现的宇宙》中所表达的愿景将会替代这种现代观念。这部重要著作饱含着希望,意义非常,并表明了宇宙是友好的家园,而不是我们现代观念所传递的那样。
  ——拉里·杜西
  美国身心医学专家,畅销书《意义与医学》作者
前言
推荐序 阿卡莎,科学与灵学的桥梁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闵家胤
  本书作者欧文·拉兹洛,作为国际系统科学-系统哲学的领军人物之一,四十年如一日不停地紧张研究超宇宙全息场,这令我们十分钦佩。他这方面的工作值得中国科学界和学术界高度重视——这是真正的前沿、真正的生长点。习近平总书记号召科技界:“创新,创新,再创新!”从哪里开始呢?首先站到这个前沿和生长点上来吧!
  中国系统科学界和哲学界,对拉兹洛这方面的工作其实并不陌生。我们甚至还可以说,这是他四十年不断推进自己的研究工作的见证。
  1988年拉兹洛第一次应邀来华访问,在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做的学术报告的题目就是《当代科学的新形而上学》(《哲学研究》,1988-8),提出“场是宇宙的本原”,“是最初的,也是最终的”,这是一个全新的形而上学命题。1989年他第二次来访,在我们为他举办的研讨班上主讲“世界系统面临的分叉和对策”,另交给我们一部打印的手稿,由我组织编译,出版了一本书《全息隐能量场和新宇宙观》(陕西科技出版社,1992),这本书是对他观点的第一次全面介绍。在这次学术访问期间,我还陪他到清华大学做学术报告,向该校搞理论物理的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介绍他对宇宙实在的新观点。这个观点可能是太新和太惊人了,以至于有研究生问他:“你真信你讲的这一套吗?”拉兹洛回答说:“我要不信的话,就不会花七八年的时间进行研究了。”
  进入21世纪之后,我组织翻译出版了“广义进化研究丛书”。拉兹洛寄来他刚出版的新书,其中译本被纳入这套丛书,这就是《微漪之塘:宇宙进化的新图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他的理论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备,成了一本资料丰富和逻辑严密的376页的大书。译者钱兆华与我合作完成了一篇论文《通讯真空及其哲学意蕴》,发表在《哲学研究》2005年第2期上;我又独自写了一篇文章《Ψ场(道场)研究的哲学意义》,发表在《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第9期上。这期间,拉兹洛的书在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大约10个科研院所或大学物理系请我去做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拉兹洛把他提出的具有全息记忆的“宇宙量子真空零点能场”命名为“Ψ场”。他解释:“由Ψ场完善的物理宇宙满足薛定谔的量子态Ψ态方程,与时空的几何结构满足爱因斯坦的引力常数以及电磁场满足麦克斯韦的方程非常相似”、“通过把多维波函数通告给实体,Ψ场可以在所有尺度层次上和复杂性水平上成为非局域关联和相干性的媒介”。
  我知道,拉兹洛熟读英文版《道德经》。老子称“道”为“天下之母”、“万物之始”,描述“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据此我认为,拉兹洛讲的“宇宙中的第五种场”应当叫“道场”;这一理论若获得实证,应当是继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获得实证之后,代表古代中国智慧的老子的道论亦获得实证。我曾将这个观点用英文表述寄给拉兹洛。遗憾的是,看来他没有采纳我的建议。以后这10年,根据印度古代哲学,他越来越坚定地把这种场命名为“阿卡莎场”。不过,我想不要紧,如果有志气、有能力的中国科学家能首先实证这种场——像观测到红移、3k背景辐射和25%氦丰度实证大爆炸宇宙学那样的实证,那么我们就有命名的话语权了。
  当然,在此之前,我们理应虚心学一学拉兹洛这么命名的依据。拉兹洛在本书中写到,在其经典著作《王侯瑜伽》中,维夫卡南达(Swami Vivekananda)于1982年对阿卡莎(Akasha)做了如下说明:
  它是无处不在、融于万物之中的存在。凡有形之物,凡是结合而成的事物,都是由这种阿卡莎演化而成的。正是阿卡莎生成为空气,生成为液体,生成为固体;正是阿卡莎生成为太阳、土地、月亮、恒星和彗星;正是阿卡莎生成了人体、动物躯体、植物以及我们所能看见的一切形式、所能感觉到的万物、世上存在的万物。它不能被感知;它非常的精致微妙,超越了所有日常知觉;只有在它生成为某物、成为了某种形式之后,它才能被看见。在创造过程之初,只有这种阿卡莎存在。在这个循环的终点,固体、液体和空气全都归于阿卡莎,而下一个轮回同样始于这种阿卡莎(《王侯瑜伽》,33)。同样的概念存在于《奥义书》中。所有存在产生于空间之中,并轮回到空间之中:空间实际上是它们的起点,也是它们的终点(《歌者奥义书》,I.9.1)。
  那么,同《微漪之塘》相比,拉兹洛这本新书有什么新的推进呢?
  首先,作者明确他奉为圭臬的是爱因斯坦对科学的定义:科学是人类寻求能把观察事实联系在一起的、最简单一致的思想体系的努力。作者明确他采用的方法是库恩提出的“科学革命的结构”——科学-范式-反常-新范式-新科学。作者列举20世纪科学革命诞生的相对论-量子力学-生物遗传基因-大爆炸宇宙学范式解释不了的大量观察事实,然后提出阿卡莎宇宙新范式可以对所有反常事实做圆通的解释。阿卡莎宇宙是多元宇宙、平行宇宙、连续循环宇宙。一个宇宙的物理特征影响着下一个宇宙的物理特征。我们的宇宙是巨大的多元宇宙中的一个循环。它通过两个维度的相互作用实现自身:不可观察的深层维度是阿卡莎,简称为“A维”;而可观察的表层维度则是显世界,简称为“M维”。“A维”与“M维”之间始终有量子层级上的非定域性信息传输。我们人脑是双向接收器:它通过感官接收来自M维的外部信息,通过量子层级网络接收来自A维的内部信息。这种来自阿卡莎之维的潜信息是直觉、预感、创新观念和顿悟之源。如他说过的,莫扎特寿命只有35岁,而其主要作品有63首交响曲、16首嬉游曲、13首小夜曲、15首进行曲、105首小步舞曲、172首舞曲、27首钢琴协奏曲、5首小提琴协奏曲、23首弦乐四重奏、4首管乐弦乐重奏曲、9首钢琴重奏曲、43首小提琴奏鸣曲、23首钢琴奏鸣曲、15部歌剧、4部清唱剧、4首康塔塔、50首宗教合唱曲、18首重唱歌曲、55首独唱和管弦乐队曲、32首歌曲,总计653部音乐作品。对这种与寒武纪物种大爆发相似的音乐天才爆发,我们不得不承认其作品是天籁之音,并猜测他的M维大脑神经系统与多元宇宙A维阿卡莎场有量子层级上的非定域性信息传输。其实,可能我们每个人天生就有这种与A维阿卡莎场通讯的能力,不过大多数人的这种能力都早早地被不良生活条件、劣质教育和社会专制高压摧毁或幽闭了。
  正如哲学家肯·威尔伯(Ken Wilber)在本书中所说:“拉兹洛是一位极为罕见之人,他既精通科学,又精通精神和灵学领域。”因此在本书中,他一方面援引《微漪之塘》出版之后这十几年的科学新发现,如证实“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2012)、全息时空理论(2013)、膨扩体理论(2013)、大脑微管网络信息处理理论(2006)等,推进他的新宇宙观的实证;另一方面,又明确提出“阿卡莎实际是一种智能。在灵学背景下,我们可称之为世界的意识或智能,而在科学语境中,我们最好视之为世界的逻辑或‘程序’”的观点。“在今天的世界上,科学与灵学是截然不同的立场,甚至是对立的立场。如果你是相信灵学的,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如果你相信科学,就很有可能不是灵学的。但是,这种新范式克服了这种严重的分裂。你可以两者都是”、“科学越是变得成熟,就越是精神性的或灵学性的;而灵学越是变得成熟,就越是科学性的”。
  对拉兹洛的这一惊人思想,我想补充说明几句。2000年,我到英国牛津大学做访问学者。它最大的黑泉书店(Blackwell)面积有3个三联韬奋书屋那么大,在里面我发现,自然科学书大约占10个大书架,哲学书也占10个,宗教书占10个,灵学书也占10个大书架!我大吃一惊,因为在北京的书店里,灵学书可是一本也没有的呀!中国是无神论国度,信奉物质一元论,哪容灵学有地盘!为此我要说,在18世纪的欧洲,物质主义(Materialism)是对抗神创论的先进的宇宙观,曾推动了科学的发展。现在,300多年过去了,科学早已推翻了把物质看作过去、现在和将来亘古不变的唯一实存的观点。我曾经问过荷兰最高学府莱顿大学哲学系主任C.A.冯·皮尔森:“你们欧洲哲学家现在对物质主义怎么看?”他回答:“那是文化程度低的人相信的一种通俗哲学。”因此,中国普通老百姓信奉物质主义宇宙观尚情有可原,倘若中国的科学家和学者还在死守着这种早就过时的哲学观点,而他们又一心想作出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创新成果,那就真是南辕北辙了。
  此外,我还想对“终结论者”说几句话。欧美学界不乏糊涂人,终结论者应属此列。有的说“历史终结和最后之人”,有的说“哲学终结了,只剩下实证科学”,有的说“形而上学终结了”、“本体论终结了”,还有的说“只剩辩证法和形式逻辑了”,不一而足。我请这些终结论者正视这样一个事实:在20世纪末,全球科学家形成了一个共识,人类能够观察到的显宇宙——不管是多少亿万个星系,其实只占宇宙总质量的4%,而我们观察不到的隐宇宙,23%是暗物质,73%是隐能量。现实的情况是,人类连4%的物质宇宙还远远没有搞清楚,其余96%的非物质宇宙是怎么回事,它与物质宇宙的关系怎样,我们几乎还一无所知。而本书作者拉兹洛40年来一直紧跟并综合科学家们的前沿探索成果,提出新宇宙观、新假说,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呢?形而下学远未终结,形而上学怎会终结呢?
  最后,我要感谢湛庐文化公司在法兰克福书展上买下本书中文简体版版权,感谢布达佩斯俱乐部中国分部副主席协助组织翻译出版事宜,感谢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法政学院院长杨富斌教授在百忙之中承担起本书翻译任务,感谢湛庐文化公司编辑付出的辛勤劳动。
  《微漪之塘:宇宙进化的新图景》,第222页,共376页,欧文·拉兹洛著,钱兆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2001年。
  Akasha,即梵文中的“阿迦奢”,为印度哲学五大元素之一。在物理领域中现在一般翻译为“阿卡莎”。——编者注
精彩书摘
科学并非技术,它乃是理解。在自然科学中,一些意料之外的,并且对占支配地位的范式来说极为反常的观察结果已初露端倪。它们需要一种根本的范式转换:一场根本性的革命,这场革命能重新解释科学关于宇宙、生命和意识的本质的最基本假定。
  爱因斯坦说过:“我们致力于寻求的是能把已观测到的事实联系在一起的、有可能最简单的思想体系。”这一说法概括了科学的要义:科学并非技术,它乃是理解。当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与世界的本质相一致时,我们对世界的发现就会越来越多,与世界打交道的能力也会变得越来越强。因此,理解是根本的。
  真正的科学所寻求的是一种有关理解的体系,它能传递关于世界以及生活于其中的我们的综合性的、一致的和恰如其分的简洁理解。这种体系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建立,它需要周期性的更新。已观测到的事实会随着时间而增多,因而会变得更加复杂多样。若试图以某种简单而综合的体系把这些观察事实整合起来,就要求我们不断地修正这种体系。偶尔,我们还需要重构这个体系。
  近些年来,对这些已观测到事实的储备已增长了许多,而且它们变得极为复杂多样。我们需要一种新的体系、一种更为恰当的范式。用托马斯•库恩的话说,这意味着一场新的科学革命。在其富有创造性的代表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库恩指出,科学通过两个极为不同的阶段的相互交替而发展。其中一个阶段是相对持久的“常规科学”阶段,另一个阶段是“科学革命”阶段。常规科学阶段通常是停滞不前的,只有少量的创新。它把观察事实束缚在既定的和间接有效的体系内,并且如果它遇到的观察事实与这个体系不相符合,就会扩大和调整这个体系。
  然而,这并非永远是可能的。如果不放弃这种尝试,那么这种既定体系的复杂性就会变得无法处理,人们对之难以理解,正如托勒密天文学通过不断地给其基本的周期增加本轮,以说明行星的“反常”运行时一样。当批判点为科学的进步所超越时,即旧有框架要被代替之时,新的范式就会有一种需求,这就是希望能给各种理论提供根据,并能解释它们所谓的观察事实。常规科学的这种相对静止的阶段最终会完结,并让位于标志着科学革命阶段的动荡时期。
  在自然科学中,这种动荡的革命时期已经开始。一些意料之外的,并且对占支配地位的范式来说极为反常的观察结果已初露端倪。它们需要一种根本的范式转换:一场根本性的革命,这场革命能重新解释科学关于宇宙、生命和意识的本质的最基本假定。
  一系列极为反常的观察结果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实验结果。法国物理学家阿兰•阿斯佩克特(Alain Aspect)与其合作者于1982曾经在报告中对于根据严格控制条件所进行的实验做了说明。这个实验验证了:当两个粒子被分离且各自被投射到有限距离时,它们之间虽有分开的空间,却仍然保持着准瞬间的联系。这与相对论的基本原理相矛盾: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光速是任何事物或信号能在宇宙间传播的最高速度。
精彩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