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推动丛书·综合系列(套装共5册)pdf下载

第一推动丛书·综合系列(套装共5册)百度网盘pdf下载

作者:
简介:第一推动丛书·综合系列(套装共5册)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7-19
pdf下载价格:0.00¥

免费下载


书籍下载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本系列包括《皇帝新脑》《未来50年》《莎士比亚、牛顿和贝多芬:不同的创造模式》《逻辑的引擎》《复杂》5本书。
  《皇帝新脑》:这本贯穿了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学、宇宙学、神经和精神科学以及哲学的巨著,体现了作者向哲学上最大的问题之一“精神-身体关系”挑战的大无畏精神。
  《未来50年》:本书汇集了世界上最有眼光的科学家们的25篇未曾发表过的,关于我们有生之年可能看到的科学和技术进步的原创作品。
  《莎士比亚、牛顿和贝多芬:不同的创造模式》:本书收集了杰出的天体物理学家S·钱德拉塞卡教授的七篇演讲。它们阐述了作者对于科学研究的动机以及科学创造模式的一般观点。
  《逻辑的引擎》:计算机科学发展史上的先区人物马丁·戴维斯著作!被誉从逻辑角度讲述计算机发展的最好的通俗读本!
  《复杂》:亚马逊
目录
皇帝新脑
总序
题献
敬启 读者
译者序
前言
感谢
FIGURE ACKNOWLEDGEMENTS
序言
第一章 电脑能有精神吗
第二章 算法和图灵机
第三章 数学和实在
第四章 真理、证明和洞察
第五章 经典世界
第六章 量子魔术和量子神秘
第七章 宇宙论和时间箭头
第八章 量子引力的寻求
第九章 真实头脑和槽型头脑
第十章 精神物理的寻求

逻辑的引擎
总序
前言
引言
第一章 莱布尼茨之梦
第二章 布尔把逻辑变成代数
第三章 弗雷格:从突破到绝望
第四章 康托尔:在无限中摸索
第五章 希尔伯特的营救
第六章 哥德尔使计划落空
第七章 图灵构想通用计算机
第八章 研制第一批通用计算机
第九章 超越莱布尼茨之梦
尾声
注释
参考书目
译后记
复杂
总序
前言
致谢
第一部分 背景和历史
第二部分 计算机中的生命和进化
第三部分 大写的计算
第四部分 网络
第五部分 尾声
莎士比亚、牛顿和贝多芬:不同的创造模式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科学家(1946)
第二章 科学的追求及其动机(1985)
第三章 诺拉和爱德华·赖森讲座 ——莎士比亚、牛顿和贝多芬:不同的创造模式(1975)
第四章 美与科学对美的探求(1979)
第五章 米尔恩讲座爱德华·阿瑟·米尔恩和他在现代天体物理学发展中的地位(1979)
第六章 纪念A·S·爱丁顿诞辰一百周年讲座(1982)
第七章 K·史瓦西讲座广义相对论的美学基础(1986)
附录 寻求秩序——钱德拉塞卡对黑洞、蓝天和科学创造力的思考
译后记
未来50年
总序
引言
第1篇 未来的理论
第2篇 未来的实践
译后记
前言
  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追寻科学本身的原动力,或曰追寻其第一推动。同时,科学的这种追求精神本身,又成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一种最基本的推动。
  科学总是寻求发现和了解客观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总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科学是认真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同时,科学又是创造的。科学的最基本态度之一就是疑问,科学的最基本精神之一就是批判。
  的确,科学活动,特别是自然科学活动,比较起其他的人类活动来,其最基本特征就是不断进步。哪怕在其他方面倒退的时候,科学却总是进步着,即使是缓慢而艰难的进步,这表明,自然科学活动中包含着人类的最进步因素。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科学堪称为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
  科学教育,特别是自然科学的教育,是提高人们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核心。科学教育不仅使人获得生活和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使人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使人获得非生物本能的智慧,获得非与生俱来的灵魂。可以这样说,没有科学的“教育”,只是培养信仰,而不是教育。没有受过科学教育的人,只能称为受过训练,而非受过教育。
精彩书摘
  第六章 量子魔术和量子神秘
  哲学家需要量子理论吗
  在经典物理中,存在一个“外面的”客观世界,这一点是和常识相符合的。那个世界以一种清晰的、决定性的方式演化着,并受到被精确表达的数学方程的制约。这一点对于麦克斯韦以及爱因斯坦理论,正如对原先的牛顿理论一样都是正确的。物理世界被认为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经典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不受我们选择去观察它的方法的影响,而且我们的身体和大脑本身也是那个世界的一部分。它们也被认为是按照同等精密和确定的经典方程演化的。不管我们如何觉得我们清醒的意愿在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我们的一切行动都被这些方程所决定。
  大多数关于实在的性质、我们清醒的知觉以及表观上的自由意志的严肃的哲学论证的背景都具有一幅这样的图像。一些人也许会对量子理论——这一事物的基本的、却是使人困扰的理论——也起作用感到不舒服。量子理论是在20世纪最初的25年由于观察到世界的实际行为和经典物理的描述之间的微妙偏差而产生的。对许多人来说,“量子理论”这一术语仅仅是唤起某种“不确定性原理”的模糊概念。该原理禁止我们在粒子、原子或分子的水平上对之进行精确的描述,所能得到的只是随机的行为。实际上,我们将会发现,尽管量子描述和经典物理彻底不同,它却是非常精确的。此外,我们还将看到,尽管一般的观点与它正相反,在粒子、原子和分子的微小的量子水平上不出现随机性——它们决定性地进行演化——概率似乎是通过某种大尺度的、神秘的和我们能意识感觉的经典世界的呈现相关联的作用而产生的。我们必须理解量子理论如何迫使我们改变物理实在的观点。
  人们会以为量子和经典理论之间的偏差非常微小,但事实上它们同时又是许多中观物理现象的基础。固态物体之所以存在、物质的强度和物性、化学的性质、物质的颜色、凝固和沸腾现象、遗传的可能性、还有许多其他熟知的性质需要量子力学才能解释。也许还有意识,它是某种不能由纯粹经典理论来解释的现象。我们的精神也许是来源于那些在实际上制约我们居住的世界的物理定律的某种奇怪的美妙特征的性质,而不仅仅是赋予称之为经典的物理结构的“客体”的某种算法的特征。在某种意义上,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尽管经典宇宙已经是如此的丰富和神秘,作为有情感的生物,我们必须在量子世界、而不是在完全经典的世界中生活。为了诸如我们这样的思维的知觉的生物可由世界物质构成,是否需要一个量子世界?诸如这样的问题似乎更适合于让一心建造一个可供人居住的宇宙的上帝,而不是我们去解答!但是这个问题和我们也有关系。如果意识不可能是经典世界的一部分,那么我们的精神必须以某种方式依赖于对经典物理的特殊的偏离。这就是我在本书中还要考虑的问题。
  如果我们要深入钻研一些哲学的主要问题:我们世界如何行为,以及由什么构成“精神”也就是“我们”,则我们的确必须屈服于量子理论,这个最精确也最神秘的物理理论。有朝一日科学将会给我们提供比量子理论更好的对自然的更深刻的理解。我个人的看法是,甚至量子理论也只是权宜之计,肯定不足以作为我们实际生活其中的世界的完整图画。但这不可作为我们的借口;如果我们想得到某些我们需要的具有哲学洞察力的东西,我们就必须按照已有的量子理论去理解世界图像。
精彩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