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物理与数学的火花:相对论百年故事》[44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物理与数学的火花:相对论百年故事

  •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出版时间:2020-01-01
  • 热度:8079
  • 上架时间:2024-06-30 08:52:2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1.一部精彩的相对论百年故事,再现1915年爱因斯坦完成广义相对论研究成果后的百年历史。
  2.介绍有趣的相对论知识,黑洞的生与死、宇宙的起点和终点、时间和空间到底是什么。
  3.相对论的江湖恩怨史,爱因斯坦与《物理评论》结梁子,又为何不出席他获奖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
内容简介
  《物理与数学的火花 : 相对论百年故事》重点回顾了自1915年爱因斯坦完成广义相对论研究成果后的百年历史,讲述了爱因斯坦与合作者创建广义相对论的历程,回顾了大爆炸学说的缘起,介绍了广义相对论、天文学、量子力学、量子引力、信息论、凝聚态物理等物理学中的基本问题与黑洞的关联,描述了结合数值相对论和引力波探测仪器来直接测量引力波的原理与方法……
  全书通过回顾前辈们发展科学理论的艰辛历程,激发人们探索未知,崇尚科学,追寻真理。
作者简介
  台湾重力学会
  成立于2013年,是由从事引力学研究的人士组成的学术团体,宗旨和任务为:推动相关引力事业研究;编译引力图书、发行期刊,修订引力名词;奖励引力科学著述和发明,参加及举办各类引力科学活动;联系引力学家参加或开展引力科学活动。
目录
序一 广义相对论一百年
序二 迎向第二个百年
序三 历史回顾与展望
第一章 广义相对论百年史
探索新视界:广义相对论的发展
物理与数学的火花:广义相对论诞生
爱因斯坦的预言:光线弯曲与观测
宇宙的动、静与宇宙常数项
引力波存在吗?
对统一场论的追求
引力能——对称与守恒
第二章 宇宙学百年回顾
我的位置决定我的星空
牛顿的绝对空间
空间几何大不同
爱因斯坦的弹性空间
看似不存在的宇宙常数
光的红移:德西特效应
弗里德曼的宇宙演化论
膨胀的宇宙与创世纪
空间膨胀的标准模型?
对宇宙大爆炸的发现
大爆炸宇宙仍有后遗症
古斯的暴胀宇宙
量子起伏与宇宙微波
空间扰动的波澜:引力波
南极观测:对太初引力波的测量
宇宙真的有起点?
宇宙原来可以理解!
第三章 黑洞
黑洞概念的萌芽
史瓦西的数学精确解
奇异的史瓦西时空与事件视界
神秘的中心奇点
带电的黑洞——两个视界
潘多拉的盒子——克尔的旋转黑洞
对黑洞的观测证据
黑洞与吸积流
黑洞喷流——壮观的宇宙风景
错综复杂的黑洞生态系统
寻找黑洞存在的直接证据
黑洞热力学
诡异的黑洞信息
黑洞互补性与防火墙
对黑洞辐射的观测与实验
为何世间多杞人
第四章 引力波与数值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与引力波
如何观测引力波?
引力波捎来宇宙的信息
数值相对论:计算宇宙的奥秘
引力波天文学的未来
第五章 物理中的时空概念
从牛顿开始
质“点”是主角
弯曲的时空与场
有场论便毋需质点
量子物理像要改变一切
“气一元论”——时空就是一切
微观的世界——量子时空
不断发展的时空观
第六章 时间、广义相对论及量子引力
牛顿、苹果与月亮
爱因斯坦和他的诺贝尔奖
时间存在与否?
四维时空对称与量子引力势不两立
广义相对论扑朔迷离的一面
时间起源自量子引力
古典时空重建
杞人“忧天”有道理
引力与标准模型中杨-米场的模拟
宇宙的初生与时间箭头的方向
延伸阅读与参考文献
前言
  序一
  广义相对论一百年
  余海礼
  百年前,英国哲学家罗素应梁启超、张东荪等人的邀请,首次把当时诞生不久的爱因斯坦关于牛顿万有引力的新经典——广义相对论介绍到中国。经过数代人的努力与传承,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这一代的广义相对论研究社群,终于能够广泛地在广义相对论各个相关领域及课题——诸如弯曲时空的黑洞物理、起始数据问题、数值广义相对论、时空的哲学分析及引力的量子化之类问题上,做出由点及面的历史性贡献。
  百年来用英文(及其翻译)书写关于广义相对论的科普书虽不至于汗牛充栋,但也不胜枚举;不过,以地道的中文来阐述台湾广义相对论研究社群创作的成果,在科普史上是首次。本书的结集出版,不仅是台湾广义相对论研究社群(或更广义地称作引力研究社群)在带有继往开来性质的行动中的里程碑,更是一次向世界自信地展现自我观点的盛事。本书是介绍广义相对论的一般科普书籍,我们也期许,本书能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一本重要的历史文献。
  广义相对论是对我们赖以生存的浩瀚无垠的宇宙本身及其中抽象的时间、空间学问的研究,既真实又现实。书中的文章,除了呈现广义相对论神秘有趣的各个方面外,更试图架构一幅超越百年前由爱因斯坦一手建立的宇宙图,以超越经典;尤其是在关于能量密度及时间的概念上,更是直指广义相对论内在的矛盾核心,尝试一举解开其内在的逻辑谬误。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广义相对论百年史
  聂斯特 陈江梅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是少数具有极高公众知名度的伟大物理学家之一,美国的《时代杂志》(Times)在1999年推选他为“世纪伟人”(person of the century)。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做出了许多划时代的贡献。仅1905年,年轻的他就独立完成了许多开创性的成果,其中有关光电效应(photoelectric effect)的论文,则是开启量子物理(quantum physics)大门的关键性成果。由此,他摘取了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的桂冠;他是在乘船前往日本访问途中,行驶至中途停靠点上海时,在船上获知此消息的。
  然而,对一般大众来说,爱因斯坦最著名的研究成果就是相对论。他在1905年完成了“狭义相对论”(special relativity),讨论等速运动系统的物理特性,其中由光速不变性的假设所推论出来的“时间膨胀”(time dilation)、“长度收缩”(length contraction)等奇特效应,可以说是理论物理中十分令人着迷的现象。不过,综观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描述引力作用的“广义相对论”(general relativity),毫无疑问是物理学中最激动人心的智慧结晶,让我们听听来自三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对广义相对论的赞誉。
  狄拉克(Paul Dirac,1902—1984)说:“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发现。”玻恩(Max Born,1882—1970)说:“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对我而言,直到现在仍然是人类思维上有关自然的最伟大壮举,是哲学洞察力、物理直觉和数学技巧最惊人的组合。”朗道(Lev Landau,1908—1968)则说:“它应该代表全部现有的物理理论中最美丽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