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行动的结构pdf下载

社会行动的结构百度网盘pdf下载

作者:
简介:社会行动的结构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7-01
pdf下载价格:0.00¥

免费下载


书籍下载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社会行动的结构》一书是当代社会科学的经典著作,社会学结构功能学派的巅峰之作。在这本书中,塔尔科特·帕森斯通过对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西方社会理论的代表人物马歇尔、帕雷托、涂尔干与韦伯的分析和吸收,重建了“一般社会行动理论”体系。本书把以目的-手段为成分的社会行动作为社会科学的根本方法,不仅确立了一门规范的社会学学科,而且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方法论进行了经典的规定。
作者简介
  帕森斯(1902-1979),出生于美国科罗拉多州,1920年进入阿默斯特学院学习,1924年获文学学士学位。后赴欧洲,先师从马林诺夫斯基学习人类学,后至德国海德堡大学研究经济学与社会学,并于1927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教于哈佛大学直至退休。帕森斯被公认为韦伯以后最重要的社会学家。他在《社会行动的结构》(1937)、《社会系统》(1951)、《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1960)、《行动理论与人类状况》(1978)等著作中,把结构功能主义发展成为一个对二十世纪中期几乎所有社会科学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思想运动。
目录
版权信息
主编的话
序言
第二版序言
平装本序言
第一部分 实证主义的行动理论
第一章 绪论
问题
理论和经验事实
剩余性范畴
理论、方法论和哲学
概念的类型
附注:关于“事实”的概念
第二章 行动理论
行动体系的单位
功利主义体系
实证主义的行动理论
经验主义
行动理论中的个人主义
附注A:关于“规范性”概念
附注B:行动理论中诸体系类型的图式提要
附注C:与行动理论有关的非主观范畴的内容
附注D:心理学与生物学的关系
第三章 个人主义的实证主义行动理论历史发展中的若干阶段
霍布斯与秩序问题
洛克与古典经济学
马尔萨斯与功利主义的不稳定性
马克思与阶级对抗
达尔文主义
导致激进实证主义的其他途径
效用
进化
第二部分 源于实证主义传统的唯意志论行动理论的出现
第四章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需求和行动及经济学的范围问题(1)
活动和效用理论
生产要素的供应
实际成本
自由企业
社会进化
“自然秩序”
经济动机
经济学理论的范围问题
第五章 威尔弗莱多·帕雷托(一):方法论与主要分析框架
方法论
逻辑行动和非逻辑行动
剩余物和衍生物
非逻辑行动的两个结构性层面
第六章 威尔弗莱多·帕雷托(二):结构分析的展开与验证
帕雷托与社会达尔文主义
行动体系的“逻辑”方面
社会效用理论
社会体系的非逻辑方面
再论经济学理论的地位
第七章 威尔弗莱多·帕雷托(三):经验概括与结论
意识形态问题
社会变迁的周期
暴力的作用
总的结论
第八章 埃米尔·涂尔干(一):早期的经验研究
劳动分工
自杀
职业群体和社会主义
第九章 埃米尔·涂尔干(二):社会学实证主义的方法论
功利主义的困境
“社会性”因素
集体表象
伦理与社会类型
第十章 埃米尔·涂尔干(三):社会控制理论的发展
“强制”一词含义的变化
道德难题
定则(35)的作用
第十一章 埃米尔·涂尔干(四):最后阶段:宗教与认识论
宗教观念
仪式
认识论(46)
第十二章 第二部分的总结:实证主义行动理论的崩溃
实证主义的出发点
马歇尔
帕雷托
涂尔干
第三部分 从唯心主义传统中产生的唯意志论行动理论
第十三章 唯心主义传统
方法论背景
资本主义问题
马克思
桑巴特
第十四章 马克斯·韦伯(一):宗教和现代资本主义
A.新教和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
资本主义精神
加尔文教与资本主义精神
附注:观念的作用
第十五章 马克斯·韦伯(二):宗教和现代资本主义(续)
B.比较研究
中国
印度
系统的宗教类型学
新教与资本主义:简明的纲要
第十六章 马克斯·韦伯(三):方法论
客观主义
直觉主义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理想类型与概括的分析理论
经验论证的逻辑
解释的充分性
行动和意义复合体
第十七章 马克斯·韦伯(四):系统理论
社会行动的类型
行动的取向方式
合法秩序、卡里斯马和宗教
仪式
趣味问题
附注:共同体和社会(138)
第四部分 结论
第十八章 经过经验验证的结论
行动结构的概貌
经过验证的结论
第十九章 方法论试探
经验主义与分析性理论
行动的参照系
行动体系及其单位
分析性成分的作用
行动理论的一般状况
行动科学的分类
社会学的地位
编后记
媒体评论
  《经济与社会》之后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学作品,基本确立了现代社会学的关键词汇。

  ——J.C.亚历山大



  在社会理论家中,还没有像帕森斯在本书中那样不辞劳苦,以如此孜孜不倦的精神来讨论社会理论,并把自己的理论与传统联系起来的经典作家。今天,没有一种社会理论的构建可以不认真吸收和考虑至少与帕森斯有关的学说。我们应该把帕森斯的示范,即对巨大理论传统的收集及其与这些传统的一致性,作为自身理论命题的真实性的经验标准……

  ——于尔根·哈贝马斯
前言
  序言
  从某种意义上说,本书是对社会理论方面一些作者的著述的第二手研究。但是,“第二手研究”有好几种,在本书中将要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种,也许是不为人所熟知的一种。
  本书的基本目的,不是要确定和概述这些论者就他们研究的论题说了什么和有什么看法,也不是要根据当代社会学知识和相关的知识,直接探讨他们的“理论”中所提出的每一命题是否站得住脚。我们会反复地提出这些问题,但重要的不是提出甚或回答这些问题,而是提出和回答这些问题的背景。
  本书的副标题似乎已经说明了它的要旨:它是研究社会理论,而不是对各种社会理论的研究。本书所关注的并不是这些论者的著作中那些孤立且无联系的命题,而在于对他们以及他们的某些前辈的著作加以批判性分析就能看出其发展脉络的一个单一却又自成体系的理论加以推理论证。把这些论者集中到一本书里论述,其一致的地方不是因为他们形成了一个一般意义上的所谓“学派”,也不是因为他们代表了社会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时期或时代,而是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从不同方面对这个单一却又自成体系的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他们的著作进行分析,是阐述这个理论体系本身的结构及其在经验方面的实用意义的便利途径。
  这个理论,即“社会行动理论”,不单单是一些在逻辑上互相关联的概念。它是一种经验科学理论,其中包括的那些概念关联到已经超出了它本身的东西。如果在探讨某个理论体系的发展的时候,不去涉及这个理论赖以建立及其所应用于的经验问题,就会成为一种最无谓的论证。真正的科学理论不是呆滞的“冥思苦索”的结果,也不是把一些假设中所包含的逻辑含义加以敷衍的结果,而是从事实(fact)出发又不断回到事实中的观察、推理和验证的产物。因此,本书在每个关键之处都包含有对于有关作者所研究的那些经验问题的明白论述。只有把理论与经验问题和事实如此紧密地结合起来加以论述,才能充分理解这个理论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以及它对科学有什么意义。
  本书是作为一部前述意义上的理论研究著作发表的。然而,通过探讨这四个人(指马歇尔、帕雷托、涂尔干和韦伯--译按)的著作来找出一个理论体系的发展始末,却不是作者细致研究他们的著作的本意。因为,无论是作者还是其他研究他们著作的人,都没有认为能够从他们的著作中发现一个单一的和融贯的理论体系。把他们放到一起研究是出于经验方面的原因,即他们每一个人都对解释现代经济秩序--被不同地称之为“资本主义”、“自由企业”、“经济个人主义”--的某些主要特征所涉及的经验问题的范围以不同的方式加以关注。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即使从如此相互迥异的观点出发,也会涉及到一个共同的概念体系--这一点只是逐渐地明确起来的。这样,兴趣的焦点也正是因此而逐步地转移到阐明这个体系上来的。
  从问题的脉络上说,这项研究工作早在作者的大学时代就开始了。在这漫长的研究过程中,作者得到别人的教益极多,而且常常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很多是无法致谢的,谨对其中与写成本书直接有关的最重要者鸣谢如下:
  在这些有直接关系的教益中,有四个方面具有突出的意义。最难以估量、也可能是最重要的,是埃德温·F。盖伊(Edwin F。Gay)教授的教益。多年来,他一直积极关注这项研究。在这漫长的、有时甚至是令人沮丧的进程中的许多关键时刻,盖伊教授的指点使作者受到鼓舞,不断激励作者使这项研究达到力所能及的最高质量标准。其次,作者的同事奥弗顿·H。泰勒(Overton H。Taylor)教授同作者接连多次讨论问题(特别是与经济理论有较直接关系的问题),对本书贡献良多,难以一一列举。以上二位教授也都阅读了本书部分原稿,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第三,劳伦斯·J。亨德森(Lawrence J。Henderson)教授对原稿进行了非常彻底的批判性审查,从而使我在许多地方、特别是关于一般科学方法论和对帕雷托的著作的解释两个方面作了重要修正。最后,还要对一批批的学生、特别是研究生们表示感谢。在本书酝酿阶段的大部分时间,作者一直与他们一起就社会理论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在这些生动的、互相交换意见的讨论中形成了许多富有成果的思想,并使许多模糊的问题明确了。
  还有两位批评家对本书特别有所助益,他们是诺克(A。D。Nock)教授和罗伯特·K。默顿(Robert K。Merton)博士。他们在阅读原稿后提出了建议和批判。诺克教授尤其对有关宗教的章节提出了建议和批评。此外,还有其他人阅读了原稿,或校订了全书或部分章节,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和批评,其中包括:索罗金(Pitirim A。Sorokin)教授,约瑟夫·熊彼特(Josef Schumpeter)教授,弗兰克·H。奈特(Frank H。 Knight)教授,亚历山大·冯·塞廷(Alexander von Schelting)博士,克拉克洪(C。K。M。Kluckhohn)教授,丹农(N。B。DeNood)教授,伊丽莎白·诺丁汉(Elizabeth Nottingham)女士,埃米尔·B。斯马里安(Emile B。Smullyan)先生和爱德华·希尔斯(Edward Shils)先生。斯马里安先生和本杰明·哈尔彭(Benjamin Halpern)博士对研究工作提供了帮助,谨此一并致谢。
  以上人士在有关本书的专门内容方面提供了帮助。但是,对于完成这样一部著作来说,得到的帮助绝非仅限于此。在其他方面,我特别要对两件事情表示感谢。一要感谢哈佛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由于它的惠准,本书在研究问题当中得以在书目和参考文献方面得到某些有价值的帮助,并且在撰稿过程中在速记方面得到帮助。二要感谢我的父亲、玛丽埃塔学院(Marietta College)荣休院长爱德华·S。帕森斯(Edward S。Parsons),他承担了通读原稿的重担,在文字上加以润饰。在这样一本不可避免地比较难读的书中,任何通达流畅之处大多要归功于他。
  承担原稿打印工作的是伊丽莎白·沃尔夫(Elizabeth Wolfe)小姐、艾格尼丝·汉内(Agnes Hannay)小姐和马里恩·B。比林斯(Marion B。 Billings)小姐。伊莱恩·奥格登(Elaine Ogden)小姐帮助草拟了文献目录,我一并表示衷心的谢意。
精彩书摘
  “现在谁还读斯宾塞 的作品呢?我们很难了解他曾给这世界带来了多么大的轰动……他把上帝叫做进化的原理,他就是这位奇怪而不大能够令人满意的上帝的密友。他的上帝已经背叛了他。我们进化的程度已经超过了斯宾塞。” 布林顿教授的上述见解也许可以用验尸官的话来解释:“自杀身亡或死于一个或几个身份不明的人之手。”我们必须赞同这种见解:斯宾塞已经死了。 但是,是谁杀死他的呢?怎么杀死的?这就是问题的所在。
  为什么偏偏是斯宾塞而不是别的什么人死去了?这方面当然会有一些特殊的原因,就像当初是他而不是其他什么人曾经引起那样巨大的轰动,也有其特殊的原因一样。本书所关注的不是这些问题。在这里要剖析的这件“罪案”中,结束了生命的决不仅仅是一位作家的声誉或人们对他的兴趣。纵观斯宾塞的观点,可以说他是关于人和社会的一种思想体系在晚近若干发展阶段的典型代表;这种思想体系,即实证主义—功利主义传统 ,在各英语民族的思想史上发挥过非常巨大的作用。这种体系出了什么毛病?为什么它消亡了?
  本书将提出的论点是,这个体系是那位嫉妒心颇重的上帝的报复行为的牺牲品。那位上帝就是“进化”,在这里则是指科学理论的进化。本章不打算说明什么东西发生了进化或者它进化成了什么东西;这些将在以后的章节中加以讨论。在此之前有必要先对问题作一番尝试性的说明,并概括地论述一下与本书所采取的研究方法有关的一些总的考虑和应如何对本书进行评价的问题。
  斯宾塞的上帝是“进化”,有时也称做“进步”。斯宾塞是最竭力信奉这个上帝的人之一,但他决不是仅有的信徒。与其他许多社会思想家一样,他相信人类处在一个漫长的直线进程的顶点附近,这个进程可以一直回溯到原始人类的开始阶段,但在进程方向上并没有发生过实质性的改变。而且,斯宾塞还认为,现代西欧的工业社会正在逼近这个顶点。他同那些与他思想类似的人确信,进化将使这个进程沿着相同的方向几乎漫无止境地逐渐发展下去。
  许许多多学者近来开始对这些主张表示怀疑。难道将来不可能出现某种不同于“更大规模和更美好”的工业主义的局面吗?反之,认为当代社会处于或接近一个转折点的想法在社会科学家的一个学派的观点中占有十分显著的地位。他们的人数还比较少,但其影响却在逐步扩大。
  斯宾塞是一位极端的个人主义者。但他的极端思想不过是夸大了一种根深蒂固的信念。这种信念大致的意思是:我们至少在社会生活的重要的经济方面幸而有了一种自动的和自行调节的机制,而由于这种机制的运行,每个人对自己的私利和私人目的的追求终于会尽可能地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惟一需要的就是清除发挥这种机制的障碍;而这种机制的顺利发挥作用,无非有赖于包括在合理地追求私利这一概念中的那些条件。这种学说也已受到来自许多方面的日益严厉的批评,这同本书的论题并不完全贴切。可是,关于社会生活所起作用的另一项信念已经逐渐崩溃了。
  最后,斯宾塞认为宗教起源于科学产生以前人们关于自己本性和所处环境的经验事实的想法。它事实上是无知和谬误的产物。随着知识的发展,宗教思想将被科学所代替。这只是把科学广泛地加以神化的一个侧面。这样一来,斯宾塞一类的社会科学家对宗教的兴趣实际上便只局限于原始人——问题在于,科学是怎样从原始宗教发展起来的呢?人们对斯宾塞学派的观点如今也存在着越来越多的怀疑。
精彩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