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度决策:如何处理复杂、棘手、高风险的难题pdf下载

灰度决策:如何处理复杂、棘手、高风险的难题百度网盘pdf下载

作者:
简介:灰度决策:如何处理复杂、棘手、高风险的难题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2-01
pdf下载价格:0.00¥

免费下载


书籍下载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极为推崇的管理学教授!
  《纽约时报》畅销书、2002年亚马逊商业畅销书前10名《沉静领导》作者。
  任正非“灰度管理”的学术印证。
  哈佛商学院的思维课!
  5条思考路径,帮助你找到解决复杂、棘手、高风险难题的方法!
  你的核心价值不在于处理常规事务,而在于找到应对不确定性挑战的思维与方法!
  中国航天卫星工程总设计师 郭宝柱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华为常年管理顾问、《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作者 吴春波
  哈佛商学院教授、《创新者的窘境》作者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内容简介
  本书返璞归真,从人文主义的角度,一开始就追问本源的问题,并试着弄清楚生命的根本所在。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什么能激发人?世界究竟如何运行?作为管理者,要从人文的角度阐释工作哲学。当你处理棘手的灰度问题时,这些根本所在就变成了关键,而你必须作为一个“人”去解决这些问题。这也与物理学中“第一原理”(First Principle)的思考方式相一致,即一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再从本质一层层往表面走。
目录
致献
赞誉
译者序 人之于灰度决策
第1章 用于判断的实用工具
灰度领域的挑战
思考路径:五大问题
工作哲学
第2章 “净”结果是什么
深刻而全面地思考
实际挑战
实际指导:确保过程正确的五个步骤
拦下“火车”
聚焦过程
找对人选
画决策树
协同策略
我们还需要更多的问题和工具吗
第3章 我们的核心义务是什么
生而为人,我们的核心义务是什么
实际挑战
实际指导:唤醒道德想象的五个步骤
忽略经济因素
忽视利益相关者
唤醒你的道德想象
攻克道德想象的壁垒
尝试感同身受
良好的开端
第4章 当今世界什么奏效
现实的世界
人性、现实主义、实用主义
实际指导:弹性测试的五个步骤
画出相关权力和利益的领域地图
保持诚实、灵活、把握机会
保证过程灵活推进
准备好打一场硬仗
不要给自己找借口
实用的每日工具
第5章 我们是谁
神秘的记忆之弦
相互依存的网
实际指导:设计思考的五个步骤
不要从这里开始
关闭分析工具
思考真正的自我利益
考虑组织的“故事”
解释自己
清晰且简单
第6章 我能接受什么
品格和判断
实际挑战
实际指导:锻造直觉的五个步骤
静心暂停,从周边事务抽离出来
不分伯仲,一并使用这五大问题
关心则乱,做好抗争的预期
系列决断,与想象的局外人交流
做出决定,进行解释并继续推进
道德敏感的实用主义
附录A 人文主义
附录B 人性、进化和道德规范
媒体评论
  《灰度决策》的观点和方法是集经验、知识、智慧和道德之大成解决复杂性问题的一个新视角。作者认为,管理者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既面临才能的挑战,也面临人性的挑战;所做的工作不仅要对组织机构,而且要对其他人和整个社会负责。
  ——郭宝柱,中国航天卫星工程总设计师
  很多年前,我曾经拜读过巴达拉克教授的《沉静领导》,获益匪浅。这本新著聚焦于“灰度领域”决策问题的研究,作者的许多观点与任正非先生*创的“灰度管理”理论与实践有相同之处,读后深受启发,此书值得一读。
  ——吴春波,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华为常年管理顾问
  每当陷入困境,我都会重温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的精神。他高度强调“真空心态”的重要性,他的观点与巴达拉克在本书中的观点高度一致。所有的商业领导者,不管他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本书都会激发他们的灵感。
  ——津贺一宏,松下公司总裁
  这本精彩的作品是一个研究生思维课程,它严谨缜密又饶有趣味。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哈佛商学院教授,《创新者的窘境》作者
  巴达拉克抓住了领导力的核心——从心出发。它富有洞察力而又坦率地告诉我们,我们要基于事实和分析来进行管理,但要基于尊重和人性来解决问题。任何人都可以从这些关键问题和实用工具中有所收获。
  ——杰米·戴蒙,摩根大通CEO
  每个领导者都面临着灰度决策,非黑即白的领域少之又少。巴达拉克在书中列举了各种各样的示例,从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两难,到对古老哲学的洞察,以提供一个深刻而实用的指导来解决灰度领域的难题。这本书有趣、实用,令人叹服。
  ——吉尔·麦戈文,美国红十字会主席
前言
  译者序 人之于灰度决策
  我与小约瑟夫L.巴达拉克教授神交已久。7年前,我阅读了他的著作《领导者性格》,就被其才思敏捷、博闻强识所吸引,这本书由经典关照人性,从危局透视人生。7年后,我通过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华蕾编辑结识本书——《灰度决策》,自认为,这是杨斌教授翻译的《沉静领导》的姊妹篇,甚是荣幸。下面既是在译著之余的心得体悟,也可作为一种导读。
  先破个题,何为“灰度”,需要界定一下。
  先来看看任正非先生是如何看待“灰度”的?一个领导人重要的素质是方向和节奏。他的水平就是合适的灰度。坚定不移的正确方向来自灰度、妥协与宽容。一个清晰的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从灰度中脱颖而出,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是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段时间和谐,这种和谐的过程叫妥协,这种和谐的结果叫灰度。
  灰度的大众普及缘于任正非先生,而学术界也有一股清流——灰色系统理论,由邓聚龙教授开创,南航发扬光大了这门极具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学派。它从定量的角度,将灰度这种贫信息、少子样的事件进行量化评估,以便科学决策。
  在本书译著的过程中,我体会到,灰度决策是一种基于个体与组织实际,从人性出发,将现实与人文相结合的思考方式,是管理者通过深刻而全面的思考,置身于合理的道德情境,采取协同策略,聚焦过程,尝试感同身受,最终直觉决断的解决路径。此书开宗明义,开篇就提出五大问题的灰度决策模式。我们就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一番,为大家飨读所用。
  人文的本真
  本书返璞归真,从人文主义的角度,一开始就追问本源的问题,并试着弄清楚生命的根本所在。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什么能激发人?世界究竟如何运行?作为管理者,要从人文的角度阐释工作哲学。当你处理棘手的灰度问题时,这些根本所在就变成了关键,而你必须作为一个“人”去解决这些问题。这也与物理学中“第一原理”(First Principle)的思考方式相一致,即一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再从本质一层层往表面走。
  灰度决策介于黑与白之间,不必是场零和博弈,无须拼出个你输我赢。决策者真正不应关注的是“干掉”多少个“假想敌”“拖油瓶”,而是培育了多少个“伙伴”“追随者”。如果利益相关者各自觉得对方具有不可多得的优势、魅力(虽然在当下无法发挥或比较优势不在此处),都能出于最根本的善念去处理复杂情境,那么发生破坏性冲突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从这一点来看,灰度决策往往比非黑即白的决定更有效。
  人生的故事
  人生有解不完的复杂难题,人类永远需要故事。从古至今,故事虽有不同,但隐藏在背后的本质道理、人生抉择都是一样的。现在都在讲“重塑”“进化”“激活”,我认为“激活”就是要激活“人”的故事性思维,从一点点端倪、一些小概率事件中“管中窥豹”,这有别于当下所谓的大数据思维,也是人不同于机器人之处。
  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的多样性,人的命运变化无常,我们理应感到一种幸运。比自己优秀的人经过无数的打拼,没有被甄选出来。还有不少人,走了曲曲折折的人生道路,好不容易拼出一番天地,又锒铛入狱。对于这些故事,阅历有了,我们便对人生有了些理解,对别人也会升起同理心、同情心。从有限的物质世界到无尽的精神领域,人生也就有了无限感慨。对管理者而言,假如不是个人品行、思维方式的问题,而是缘于人生际遇,不要轻言放弃,在逆境时也应旷达,应将难题视作提升人生境界的机会。
  斯塔兹·特克尔(Studs Terkel)曾经提出,工作既是为了维持人们的生计,又是为了实现人生的意义;既是为了赚取工资薪金,又是为了得到赞誉和认同。简言之,它是人们生活的一种方式,而不是一种渐渐死去的方式。人们有权利要求和期望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包含着人生的意义、认同和奇迹等。
  巴达拉克教授旁征博引,引经据典,从宗教哲学到文学经典,从远古部落到名人轶事再到普通人的身边事。有争议才会有故事,故事给我们展现真实的场景,人们可以从故事中的不确定性探索所有的可能性。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是故事的魅力所在,从中也孕育一种非线性的故事性思维。摒弃冷冰冰的工具思维,拥有故事思维才算是一个管理者应有之义。
  人格的魅力
  如何对待冲突更易体现出一个人的人格魅力。每逢变革就出现不少冲突。有智慧的管理者都会谨慎观察、对待,并不急于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们能分辨出热情支持者和隐藏于背后的沉默反对者。他们做事坚持原则,具备一种复杂的、变化而又微妙的道德准则,必要时也会做出适当的妥协。变革之后,他们依然成功地保持真实的自我,同时又做到了环境要求他们做到的必要改变和适应。
  对于处理复杂而又涉及个人隐私或难言之隐的情境而言,保持和善而坚定,依然可以达到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并没有那么生硬,反而更好地体现了管理者的领导力技巧和其人格的细微之处。此书所描述的不少案例揭示了卓越的人格魅力是没有范式可循的。其实也没有那么复杂,借用德胜洋楼聂圣哲的话,“是否在意别人的存在”是人与人相处最本质的问题。如果管理者在意一个员工,内心当中是平等的,就会在意员工的人权,在意他的幸福,也就在意他所有的尊严。同理,正如黑格尔所说,视自己为人,并尊重他人为人。这本书中,不乏其例。
  人性的复归
  人性在艰难的时候,才会体验得淋漓尽致。实践中,大部分问题存在于灰色地带中。灰度问题之所以难办,就在于它深刻考验着你的人性,即秉性、习性、天性。作为一个人,如何去习性、化秉性、复天性是终生的课题,王阳明先生说的“吾性具足”也就是这个意味了。
  在某种程度上,人生来本无善恶,唯有趋利避害,后天环境优越并加以教化,就会更多地利他以求利己;若是没有好的成长环境,则会过分自私,惹人嫌恶。回到本书中,管理者在做决策时,会有立场、圈层、站位之分,会升起对同事、下属的恻隐之心,也会面对来自上级、周遭的舆情压力。这些共同筑成了复杂模糊、棘手易变、充满不确定性的“灰度问题”。与其说管理者担心的是不确定性,更确切地讲应该是焦虑未来可能蒙受的“损失”。若是一切都会越来越好,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面临损失时,他们会心疼不已、宁愿一赌;面对有利时,则瞻前顾后、厌恶风险。不难看出,人们更容易低估消极事件的可能性,低估灰度问题起初没有解决好遗留发酵后的可怕后果。对人性的洞察,有助于处理繁杂的人际关系。若是管理者,更要具备这个能力,也就是善于激发自己和他人人性光辉的一面,让人性的迷失能够复归。
  这里额外“馈赠”一个巴达拉克教授的写作技巧——重复、呼应,即做到章节间递进式重复与故事的前后呼应。重复,就是在每章结尾对前几章的强调与回顾,讲述本章所述问题与前几章问题之间的关系。呼应,即在不经意间将之前的故事再拿出来从不同维度演绎一番,同样的角色,同样的事件,因思考路径不同带来了处理方式乃至结果的不同。我们这里就现学现用,小结一下上文:本书追根溯源、返璞归真,以五大人文主义问题串起整个脉络,将读者放置在不同的人生境遇与故事当中,来感受管理者在面对灰度问题时的情绪感受与思考路径,棘手难题的最终解决、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处置都无不体现了决策者的人格魅力与人性复归。
  常言道,翻译是第二次创作。我想说,翻译也是学会参透作者思维的过程。爱因斯坦曾提及,问题不可能由导致这种问题的思维方式来解决。思维方式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以下则是几种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抑或是工具方法。
  时间是一剂解药。这里面又存在对“时间”的理解。“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这三个“眼见”是对时间的一种诠释,也可以让你从成功到不成功,从风光无限到形单影只。你就是一个“人”,无非现在掌握着一些资源,不可妄自尊大,也不可妄自菲薄,应坦然处之、安之若素。往小了讲,时机是时间中的一刹那,看准时机,做好预判,就可以为随后艰苦卓绝的谈判或是身陷囹圄的困境挣得一丝成功的机会。
  互联网是个拉平等级、拉近距离的工具。那么,互联网思维为何物?即六个字,可传输、标准化。这里的“人性”还未进行开发,也就是没有形成“可传输、标准化”,仍需要处理属于中间地带的问题。商业世界中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效率,互联网缩短了人类的时间维度,拓展了空间维度,同时也有助于灰度决策的效能提升,但不能代替人的全部。
  最后一点,要有多向、交叉、非线性的故事思维。要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来考虑灰度问题的风险。面临窘境或两难境地,细到一个问题的表达方式都可能会导致事情结果大不相同,对经历此事的相关者将产生深刻影响。
  人之于灰度决策的状态,犹如沙粒落于尘埃、车轨陷于淤泥一般,无时无刻、无休无止、无边无沿。可能暂时有一丝的干净利落,但很快又会陷入其中。这是一种管理感受,也是一种浑然一体的现实状态。
  行文至此,你可能会慨叹:在面临灰度问题做出“直觉”决策的一刹那前,还需要做这么多准备。对于第一次接触的读者而言,虽略显繁复,但这就是那个“根本”,我们理应纠正思维、投入精力、长期训练,终究会受益匪浅。
  是为序。
  唐伟 于玉渊潭岸
  2017年10月19日
精彩书摘
  灰度领域的挑战
  你在生活和工作中背负的责任越大,可能面临的灰度问题就越多。这些问题各式各样、纷繁复杂。比如,有些问题大而复杂,却并不常见。接下来在这本书中,我们会详细介绍一个小型生物科技公司的总裁所面临的情况。该公司发现一种新型药物可能和一种非常罕见且能致死的脑部疾病有关,人们非常需要这种药物。虽然这位总裁没有有关药物致病的决定性证据,甚至不清楚该问题的明确定义,但他仍必须决定怎样解决这件事。
  相比之下,其他的灰度问题可能规模很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问题很容易解决,或者并不重要。在后面的一章里,我们会讲到一位在中型企业工作的高级管理者所遇到的问题。她和三位管理者共用一个助理。这个助理已经在公司工作了30多年,成绩很好,但是最近几个月她的工作能力逐渐下滑,没有人知道原因。其他几位管理者想要辞退她,但是这个高级管理者担心严格的人事标准(人力资源部将会提前两周通知该助理,并只给她数额较小的遣散金)会对她产生难以恢复的伤害。但是这些担忧并没有告诉该管理者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这个助理确实不能完成工作,同时她还将与其他管理者意见相悖。
  不论大小,所有灰度领域的共同特点是我们该如何处理它。当面对灰度问题时,你通常已经为了理解该问题或了解当时情况,独自或更多的是和别人共同做了很多工作。你已经收集了所有可能得到的数据、信息和专家建议。你也仔细地分析了所有资料。但是关键事实仍未浮出水面,而你所熟知和信任的人也并不同意你接下来的做法。于是你就会在心中反反复复地想之后究竟会发生什么,接下来做什么才是正确的。
  这些情况将会成为危险的陷阱——就像石油坑吞掉了满口獠牙令人生惧的老虎。你很容易在试着摸清究竟会发生什么的时候,陷入灰度的泥潭。更糟糕的是,你可能会迷失于这种复杂而不确定的情况中,或被其所麻痹。从另一方面来讲,如果你反应太快,就会犯错并导致严重的后果:其他人可能因此受伤,你的表现会失常而可能导致事业之路停滞不前。
  受先进分析技术的诱惑,今天的灰度领域尤为危险。目前管理者和公司所面临的大多数困难问题,都需要先进的技术分析处理大量的信息。人们倾向于认为,如果你有正确的信息并运用了正确的分析方法,你就会做出正确的决定。人们还倾向于逃避去做艰难的决定,或者假借权力的威力告诉其他人这些数字就是整个事实的经过,我们无从选择。但是严重的问题通常都是灰色的。对于这些问题本身来说,工具和技术并不会给你答案。你必须依靠自己的判断,做出艰难的决定。
  这些决定通常伴随着严重的情感和心理问题危机。当面临真正困难的抉择时,你就无法逃避选择、承诺、执行并承担后果的责任。一位工商管理硕士非常有远见卓识,他是这样描述这种挑战的:“我不想成为自诩高尚的商人,我希望成为自称为生意人中高尚的人。”
  从另一方面来看,当你面对这些挑战并成功地解决了一个灰度问题时,你对你所在的组织会有非常大的贡献,你的事业和你的自我满足感都会有所提高。这些困难、毫无头绪又充满风险问题的解决方案随之被上交到组织或管理者的手里。让我们回想一下之前提到过的那位助理的例子。你扪心自问会怎么做?你的助理几个月来的表现一直很糟糕,你不知道原因,可能她自己也不知道。所有的法律、规定和公司政策已经告诉你应该如何处理这件事了,但是你仍旧面临着很艰难的选择。
  你会在公司内部给她另谋职位还是直接解雇她?你又以何由解雇她,给她多少遣散金呢?当你剥夺她谋生的手段时,你是否能对她报以尊重和怜悯之心?这些都是很难解决的管理问题,但是无论如何你都要解答这些难题。在这些决策背后,你需要根据社会的需要慎重做出抉择:根据雇员的年龄和日益糟糕的表现,你可能会决定结束其职业生涯。总之,当你很好地解决了这样一个灰度问题时,你也背负着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不只来自你的组织,也来自周围其他人和你所生活的社会。
  与此同时,当你成功解决了一个灰度问题时,你的管理技能也得到了历练和提升。测试你是否能在组织中承担更多责任并不是看你如何处理常规事务,而是看你如何面对非常困难、充满不确定又很重要的挑战。这是因为灰度问题是管理者工作的核心。当你遇到这些挑战的时候,你会增长阅历增强自信,你处理这件事的方法还可能成为组织内部不成文的规则,这件事还能决定你是否可以得到晋升。好的老板赏识那些能够很好地处理棘手的灰度问题的员工。所以,当你遇到这些挑战的时候,你自己也能成为一位很好的老板,给你的员工树立榜样。
  灰度问题对于各类组织结构来说是如戈尔迪之结(Gordian knot)一般难以解决的棘手难题。那是因为处理灰度问题要面临重要、复杂又充满不确定的因素。同理,灰度问题对于管理者来说也是最难处理却不得不面对的工作,也像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与此同时,像戈尔迪之结一样,这些挑战能够向你自己和其他人展示你所具备的能力。在神话中,亚历山大大帝被戈尔迪之结所困扰,于是他拔剑直接砍掉了那个结。但是作为管理者,你没有这样的选择。那么,怎样才是解决灰度问题最好的办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