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强势》[41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强势

  •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8-01
  • 热度:8618
  • 上架时间:2024-06-30 08:52:2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 横扫全球40年的强势力训练课程,首次登陆中国!   ★ 兰登书屋至高畅销经典! 美国图书网站心理自助书销量排名榜首!世界500强公司团购率排名榜首!自1975年首次出版以来,全球销量累计逾千万册,乔布斯、克林顿、希拉里、奥普拉亲身实践推荐!   ★ 被上司的命令“控制”、被父母的干涉“左右”、在朋友或伴侣的不合理请求面前“委屈求全”、与陌生人打交道时因为不好意思“吃哑巴亏”……人生越是被动,你越要学会强势!   ★世界级心理学大师曼纽尔·J·史密斯通过强势的10条法则、7类技巧和34节精彩实践课,教会我们:强势不是居高临下的洗脑,也不是咄咄逼人的攻击,而是一种与他人打交道时的特殊能力技巧,它旨在从根本上为自己建立起一整套强大的心理和话语模式,并在打交道的过程中,从骨子里让对方接受和认同你内心的真实意愿,从而取得主导权。   ★ 翻开本书,你将犹如脱胎换骨般成为一个强势的人!从此真正“做自己”,彻底掌控自己的命运和生活。   ★书中课程的适用对象涵括:父母、伴侣、同事、朋友、上司、下属、邻居、谈判对手、陌生人……
内容简介


  你是否经常被上司要求加班而感到无可奈何?

  你是否因为父母强加于你的干涉而烦恼不已?
  你是否不知如何委婉拒绝来自亲戚或朋友的不合理请求?
  你是否正心不甘情不愿地忍让着伴侣的某些习惯和行为?
  你是否会因为受到表扬而不好意思,或者因为受到指责而焦虑郁闷?
  你是否不知如何与陌生人打交道?
  在工作、恋爱、人际交往等日常生活的所有领域,因为他人的掌控,因为自身的怯弱,因而造成的被动局面以及随之而来的矛盾和焦虑不胜枚举,其解决之道只有一个——强势!
  《强势》是世界级心理学大师曼纽尔史密斯的经典著作,是一场横扫全球40年的心理自助革命!在书中,他结合心理学、语言学、行为学等领域的理论成果和操作性极强的实践课程,深入浅出地为你揭示:强势不是居高临下的洗脑,也不是咄咄逼人的攻击,而是一种与他人打交道时的特殊能力技巧,它旨在从根本上为自己建立起一整套强大的心理和话语模式,并在打交道的过程中,从骨子里让对方接受和认同你内心的真实意愿。
  从工作中的上司、客户、同事,到家庭中的父母、情侣、亲戚,以及日常人际交往中的朋友、对手和陌生人……只要掌握并运用本书中的“强势力”,无论面对任何人和任何情况,你不需要改变自身任何东西,就能巧妙逆转被动局面,摆脱压力和负面情绪,实现快速、果断、从容不迫地取得主导权,特别是在与强者的交锋中,它将赋予你自信和决定性力量。
  翻开《强势》,你将犹如脱胎换骨般成为一个强势的人!从此真正“做自己”,彻底掌控自己的生活和命运。
作者简介
  曼纽尔·J·史密斯,世界级心理学大师,美国负盛名的心理学家,他在加州大学担任心理学教授,同时也是美国心理学会、精神生理学研究协会的会员。
  自60年代起,他对“强势”这一革命性的心理自助领域发起研究,并于1975年首次将研究成果集结于本书出版。40余年来,本书并先后被英、德、荷、日等几十个国家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引进版权,全球热销逾千万册。
  他以本书内容为基础专门开设的“强势力训练课程”在美国引起巨大轰动,并影响至今。当时前往聆听和学习这门课程的除了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的学生外,还有高盛、摩根大通等世界500强企业员工和美国白宫智囊团、美国FBI以及多个国家的外交人员等。书中的理论和方法,曾被乔布斯、克林顿、希拉里、奥普拉等多位“大人物”亲身实践运用,并立竿见影地改变了他们此后的事业和人生。
目录
版权信息
前 言
Part 1 你为什么要强势?
Chapter 1 强势:面对矛盾与困扰时,最好的应对之道
只要与人打交道,就一定会存在矛盾
祖先留下三种解决矛盾的能力:争斗、逃避、用语言解决问题
现代社会,比争斗与逃避更好的,是语言上的强势
强势与生俱来,但你在成长中渐渐丢失了它
Chapter 2 他人对你的隐形操控无处不在,你必须强势
首先要认识到——只要你不允许,就没人能操控你
强势法则一:你有权坚持自己的行为、想法和情感,并对产生的一切后果负责
从你与他人的三种关系,解读他人对你的操控
强势是不道德或不合法的吗?
Chapter 3 我们在哪些方面必须强势
强势法则二:坚持你要做的,不必解释
强势法则三:帮不到别人,也不用内疚
强势法则四:你有权改变想法
强势法则五:犯错不可怕,但要承担后果
强势法则六:你有权说“我不知道”
强势法则七:要与人交往,但不要刻意讨好
强势法则八:你有权做出“不合逻辑”的决定
强势法则九:你有权说“我不明白”
强势法则十:你有权说“我不在乎”
Part 2 训练你的强势力
Chapter 4 始终如一地坚持你的意愿
表现强势的技巧一:“我是一张坏唱片”法
对话1.卡洛与超市店员:坚持要回丢失的肉
对话2.卡洛与上门推销员:坚持说“不”
表现强势的技巧二:可行折中法
Chapter 5 掌握沟通上的强势,消除交际挫折感
表现强势的技巧三:自由信息法
表现强势的技巧四:自我表露法
对话3.皮特和珍:第一次约会时,避免尴尬
防止受到操控的方法:向他人表露自己的担忧
表现你的强势,要注重眼神交流
Chapter 6 强势应对他人的“批评”式操控
表现强势的技巧五:迷惑法
对话4.学员在课堂上运用迷惑法,应对别人的批评
表现强势的技巧六:否定决断法
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对强势的人来说,都一样
Part 3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强势
Chapter 7 鼓励你最亲密的人,别被“是非对错”操控
表现强势的技巧七:否定询问法
对话5.贝丝运用否定询问法,应对别人的批评
对话6.波比运用否定询问法,应对别人的操控
对话7.学员在课堂上运用否定询问法,以获得加薪
Chapter 8 日常人际关系——强势地“谈钱不伤感情”
对话8.学员应对上门推销员——最低成本的强势训练
对话9.安妮将不合格商品成功退货——磨练你的韧性
对话10.安迪应对愤怒的客户投诉——使你面对他人不再焦虑
对话11.马克应对推托责任的商家——多说几个“不行”,达成折中方案
对话12.多萝西与陌生公众打交道——应对无法满足的要求
对话13.阿诺德要求汽车经销商修车——综合运用强势技巧
对话14.杰克要求对方退款——预测对方行为,提前准备
对话15.病人与医生之间——处理好焦虑心理,理性地面对需求
Chapter 9 职场人际关系——应对上级或专业人士
对话16.迈克拒绝上司的加班要求——坦率说出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
对话17.萨姆让员工增加工作量——多使用迷惑法
对话18.贝蒂应对干涉私生活的老板——别害怕,也别发脾气
对话19.米尔特和迪伊参加面试——不要掩饰紧张,承认它
对话20.卡尔应对喜欢摆布别人的制片人——避免被操控而作出承诺
对话21.苏珊演讲时,应对批评——将迷惑法用到底
对话22.罗恩做报告时,应对打岔和提问——综合运用强势技巧
对话23.应对儿童的不满——倾听、理解,而非让步
对话24.斯科迪鼓励女儿遵守规则——持久地表露不安
Chapter 10 朋友与亲戚关系——想出折中方案或直接说“不”
对话25.当同事、朋友想借车——对他说“不”
对话26.波比应对提要求的邻居——在毫无思想准备时,保持冷静沉着
对话27.艾伦的好友问他借钱做生意——说出自己的担心
对话28.桑迪面对事事插手的父母——从权威压迫式巧妙转变为平等互动式
对话29.保罗让父亲不再干涉自己的婚姻和工作——综合运用强势技巧
对话30.丹娜和贝丝应对性伴侣的操控——综合运用强势技巧
Chapter 11 夫妻、情侣关系——巧妙运用强势,促进性爱和谐
畏惧和怒火:引发性障碍的情感根源
强势为什么有助于改变你的性生活
对话31.丈夫杰克对妻子说,他们的性生活乏味——寻找双方认可的折中方案
对话32.家庭主妇与丈夫商量,想上班工作——坦率说出想法,拒绝被操控
对话33.妻子姬儿对丈夫提出性问题——鼓励丈夫提出批评,并且自己不生气!
对话34.妻子姬儿与丈夫聊婚姻问题——放弃“自我保护”心理
结语 做你自己行为的评判者
本书参考文献
媒体评论
  ◆“《强势》揭示了每个人都试图‘操控’他人这一隐秘而无情的事实,并且教你学会如何在别人的‘操控’下成功逆转局面。这是一本真正能改变你一生的书!”
  ——《纽约时报》
  ◆“曼纽尔·J·史密斯是心理自助领域伟大的先行者。”
  ——《泰晤士报》
  ◆“很多人的压力来自于不敢对别人说NO!当你自己觉得不舒服、或者有人占你便宜的时候,可以看史密斯教授的这本《强势》,它是一本教你如何自我肯定、自我强大的书。”   ——张德聪(台湾著名心理学家)
  ◆“心理学家曼纽尔·J·史密斯是‘强势训练’的先驱者,二十多年以后再读他的经典之作仍然能有新的收获。他提醒你当心,人们有时候会把他们认为的‘对’与‘错’强加于你。”
  ——RolfDobelli(美国巴诺书店读者)
前言
  前 言
  强势法则及其语言技巧——专业说法是“系统性自主疗法”(the theory and verbal skills of systematic assertive therapy)——这一理论,是我和朋友、同事长期实践的产物。这个想法源于1969年,我担任和平队[1]培训发展中心的现场评估官之时。在那年的经历之后,我想开发出一种能让人们学会自主应对矛盾的系统性方法。在此之前,我失望地发现,临床心理学家所使用的传统方法——它们被别出心裁地称作“整体疗法”——作用极为有限。危机干预、个体咨询或心理治疗,以及包括感受训练和会心小组[2]的群体性方法,对于心理状态相对正常的人来说,在应对日常人际问题上几乎没什么作用,但这些人际问题,大多数和平队的受训人员在各自的国家都曾碰到过。
  经过了12周的强化训练后,我们安排了一群哲学博士、心理学家、语言教师以及志愿者蹲在尘土飞扬的地上,假装成拉美地区的农民,同时让受训人员向这些假农民介绍某种便携式农药喷雾器。后来的结果表明,我们没能帮到这些满怀热情的年轻受训男女。当受训人员开始进行现场演示时,假农民们显得对农药喷雾器毫无兴趣,相反,对这群来到田间地头的受训人员,他们却饶有兴致。尽管受训人员可以回答农艺、病虫害控制、灌溉或施肥相关的问题,但对于农民首先问到的各种问题——“是谁派你们到这里来卖机器的?”“你们为什么大老远从美国跑来告诉我们这个?”“你们想从中得到什么?”“你们为什么首先来我们村?”“为什么我们就得种出更好的庄稼呢?”……却没有一个受训人员能够令人信服地回答。当受训人员气恼地试图谈论农药喷雾器时,假农民却仍不停地询问他们来访的原因。
  [1]和平队:Peace Corps。1961年3月由美国总统肯尼迪下令成立,任务是前往发展中国家执行美国的“援助计划”。
  [2]会心小组:Growth-encounter group。这是美国一种现代精神病学集体疗法。具体方法是在特定时间通过心理治疗的团体活动来促进个人成长,但这种成长更多是从人际关系的角度出发和评价的。又译作“交朋友”心理治疗小组、感受交流小组或邂逅小组等。
  我记得,没有一名受训人员能强势地回答:“鬼才知道……谁能回答出所有的问题啊?我可不行。我只知道,我就是想来和你们结识结识,让你们看看这台机器可以种出更多的粮食。”他们发现自己面对质问——说他们动机不纯——而无可辩解时,缺乏强势、有效的言语应答。这次尴尬的经历,给大多数受训人员都留下了无法忘怀的记忆。
  虽然教给他们的语言、文化和专业技能已经足够,但我们压根儿就没有教会他们,如何强势地去应对他人的审视,这种带有批评性的个人审视,针对的是他们的动机、需求、弱点,甚至是长处。我们没有教会他们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受训人员想谈论农艺,而那些假农民却像真农民那样,想谈论受训人员。我们没能教会的原因,在于那时我们并不知道要教什么。我们并未教会受训人员怎样去坚持自身权利,同时无需给出理由,表明自己做的事是正当的。我们没有教会受训人员简单地回应:“因为我想要……”,并把其余的问题,留给受训人员打算帮助的那些人。
  在结束前的几周,我尝试过各种训练方法,将它们用在许多接受能力强的受训人员身上。可是,随着最后一周越来越近,回避我的受训人员也越来越多。那时,虽然我心中掠过的所有想法都没有结果,也看不到一丝成功的希望,但我的确观察到了一个重要的现象:在面对他人带有批评性的个人审视时,那些应对差的受训人员无法承认失败——他们觉得,自己必须完美无瑕。
  1969年到1970年,我担任加州贝佛利山行为治疗中心和塞普尔维达退伍军人管理局医院的临床医生,那时又再一次观察到了相同的现象。在对一些患者(病症从标准或轻微恐怖症到严重的神经官能紊乱症甚至精神分裂症)进行治疗时我发现,许多人应对问题所表现出的缺陷,与那些年轻的受训人员没有两样,只是程度严重得多。
  有名患者尤其如此。他非常明显地拒谈与自己有关的任何情况,以至于在4个月的传统心理治疗过程中,他总共只说了几十句话。由于他不说话、不交流,并且在与他人相处时表现出明显的焦虑症状,所以他被诊断为患有严重的焦虑性神经官能症。直觉告诉我,他只是和平队受训队员综合症的一个极端病例。于是我开始改变疗法,不再“谈论”他自己,转而谈论生活中最让他困扰的人。几周中,我得知他对继父既害怕,又充满敌意,他的继父对待他只有两种方式——要么挑剔指责,要么就是以恩人自居。不幸的是,这位年轻的患者除了承受,并不知道还有其他什么方式可与继父相处。结果,只要继父这位权威人物在场,患者就只能一声不吭。他的这种非自愿的沉默,源于他害怕被继父指责,也源于他知道无法自保的心理,这种沉默逐渐泛化,便成了那些最不自信的人所采取的应对方法。
  当我问这个担惊受怕的年轻人,他有没有兴趣学习如何应付继父时,他便开始像一个正常人对另一个正常人那样,跟我交谈了。我们用实验方法对他进行治疗,让他对来自继父、家人以及其他人的责难不再敏感。两个月后,这位“哑巴神经官能症”患者,带着一帮其他的年轻患者外出豪饮了一场,回到病房后,又平和、愉快地狂欢了一夜,之后便出院了。据最新报告表明,他已经上了大学,并且不管继父如何反对,他都想穿什么就穿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这次成功而颇具新意的治疗后,退伍军人管理局医院的首席心理学家马特博士鼓励我,要我将这些治疗法运用到其他类似患者身上,并针对非自我肯定的人开发出一套系统的治疗方案。在1970年春夏之间,本书中所描述的自主治疗技巧都接受了临床评估,评估由主任医师、我的同事泽夫·瓦德纳博士负责,在塞普尔维达退伍军人管理局医院和行为治疗中心两处进行。
  自那以后,我、我的学生和同事都发展并运用了强势法则,教那些不够自我肯定的人,如何在各种不同环境下快速、强势地应对他人,取得主导权。我们还在各地讲授这些自主训练技巧,并在许多专业会议上作报告。
  对于那些接受治疗并从中受益的人,无论是有语言交流障碍的普通人(正如那些和平队受训队员一样),还是神经官能症患者(就像那名“哑巴”患者一样),我觉得都不重要。本书中所描述的理论和技巧,都是根据我本人和同事的临床经历总结而成。我的目标是,通过本书的写作,对“强势”这一理论及其实践进行总结,以帮助尽可能多的人更好地理解这一点:在面对日常生活里的各种人和各种情况时,当我们感到被动,感到不好意思或者不知所措,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应对。
  曼纽尔·J·史密斯
  于洛杉矶威斯特伍德村
精彩书摘
  婴儿时期的我们,天生就是强势的。你出生后的第一个自主动作,就是抗议你所受到的待遇!有什么不喜欢的事情,你马上就会表达出来,而且你还很固执。你又闹又吵,想让别人知道你不高兴,直到他们采取措施你才罢手。一旦你会爬了,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你想,你就会坚持不懈、强势地去干想干的事情。若是你对东西好奇,你就会进进出出、爬上爬下地查看。除非婴儿有生理缺陷或正在睡觉,否则他们总是不让周围的人安生。正因如此,人们才发明了婴儿床、围栏、围脖这些东西和保姆这种职业,好让父母不用总是追着宝宝到处跑,可以自由地去干点儿别的事。
  这些设施可以控制婴儿的自主行为。不过婴儿很快就会长大,变成小孩,变得会走会说,也能理解父母的话。此时,再从身体上限制你的行为就不合适了,于是,父母对你的控制便从生理控制变成了心理操控。一旦学会说话,你最强势地脱口而出的一个词,就是有力的“不(要)”。有时你甚至会为了说“不(要)”,而放弃自己喜欢的事情。虽然这种固执会让妈妈生气,但这不过是你那天生的强势在语言领域的一种延伸罢了。在你学习和探究魅力无穷的语言技能的同时,为了从心理上来控制你的行为,父母就会开始训练你感受焦虑、无知和内疚感。
  这些感受,是由恐惧这种基本的生存性情绪变化而来。一旦习得焦虑、无知或内疚感,我们就会不遗余力地去避免经历这些感受。父母之所以训练我们感受这些消极情绪,有两个重要的原因。其一,利用消极情绪,能够有效地控制我们幼稚的强势感,这种强势感虽说自然,却令人不快,有时甚至会招来敌意。其二,父母采用这种心理控制的方法,是从祖父母那里继承下来的。
  父母是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来完成这种情感训练的。他们把观念和信条灌输给我们,教导我们如何看待自己。你可以设身处地地站在小孩(也许是你的孩子,或小时候的你)的角度,来看一看他所经历的训练。父母双方都会进行这种训练,但由于妈妈跟你相处的时间要远远超过爸爸,所以她不得不承担起大部分的“卑鄙勾当”。当你整理好房间、收拾好玩具后,妈妈通常会说:“真是乖孩子。”假如她不喜欢你做的事,她就说:“只有不听话的孩子,才不整理房间!”你很快就会明白,“不听话”这个词,无论它是什么意思,都是属于你的。每当说起这个词,妈妈的话音和语气就会告诉你,某种令你提心吊胆和不舒服的事,就要降临到你的身上。
  她还会用“坏、糟糕、难看、脏、任性、管不了、淘气、可恶”之类的字眼儿,它们形容的都是同一个对象:你!可你还是一个孩子啊,幼小、无助,什么都不懂。所以,你感受到的只是哑口无言、紧张不安、害怕、内疚。
  在训练你把承载着情感的观念(比如“好”和“坏”),跟一些行为联系起来的过程中,妈妈实际上是在否认这一点:她有责任让你按照她的意愿行事(比如说让你整理你的房间)。用“好”“坏”“是”“非”这样别有用意的观念来控制你的行为,就好像在说:“别用那种讨厌的脸色看我。不是我要你整理房间,是上帝要你整理房间!”利用这种说辞,妈妈把按照她的意愿行事而让你感到不快的责任,归咎到了某种外部权威上。我们“应当”服从的所有规则,都是由这种外部权威制定的。
  这是一种非自我肯定型的方式。这种操控他人行为的方式,即“真是好孩子”之类的话语,虽然极为有效,但属于一种带有操控性的隐蔽控制,并不是一种诚实的互动关系。在诚实坦率的母子关系中,妈妈会强势地根据自己的威信,告诉你她想要你做什么,并且始终坚持这一点。妈妈可以说“谢谢你。你把房间收拾好了,我很高兴”,或更进一步说“我叫你去收拾房间,这肯定让你很烦,不过我就是想要你收拾”,这样妈妈就是在教导你,她要你做的事都很重要,原因只是她想要你这样做。
  ……
精彩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