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奇点临近》[30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奇点临近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10-11
  • 热度:8801
  • 上架时间:2024-06-30 08:52:2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在《奇点临近》中,库兹韦尔通过将进化划分为六大纪元,探讨和分析了科学发展趋势。演绎并预测了科技发展的未来。他大胆预测:

  21世纪30年代:人类大脑信息上传成为可能

  21世纪40年代:人体3.0升级版出现:通过基因、纳米、机器人技术使人体进化成非肉体

  的、可以随意变形的形态。人们大多数时间沉浸在虚拟现实里(像电影《黑客帝国》所描述的那样)。

  2045年:奇点来临,人工智能完全超过人类智能,人类历史将彻底改变。

  2045年之后:宇宙觉醒,为了超过计算机的局限性。人机智能将物质转化为超级计算机,终整个宇宙变成一个超级智能,这种智能可以改变目前已知的物理定律。实现不同维度空间的穿越,并实现人类真正的永生

  让我们捧读这《奇点临近》,领略作者的大胆推测和严谨论证,共同期待奇点临近

  2045年,当计算机智能超过人类

  2005年CBS News评选的畅销书

  2005年美国畅销非小说类图书

  比尔·盖茨、比尔·乔伊等鼎力推荐

  部预测人工智能和科技未来的奇书

内容简介
  《奇点临近》是一本有思维方法论启示的书;是一本站在历史的高度,INN,考科技力量的书;是一本充满想象与预言,但又不失科学论证的书。本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21世纪既是数百年以来科技、创意的顶点,又是对人类终命运真挚的愿景。
  《奇点临近》特点:奇特与警示的结论,书中六个纪元的划分奇特又富于哲理;严谨与独特的论述方法,通过分析科学发展趋势,演绎并预测未来;警世之语与探讨性对话,通过智者的眼睛去审视自然、科学以及世界;章尾与未来的对话,是一种思想的博弈:通过设想中的未来去理解当今的技术发展和讲化中的人类。
  本书论述严谨,案例丰富,深入阐释了“奇点”作为一种思潮,其在世界范围内所产生的广泛影响,并介绍了其在哲学、科学、技术、艺术等各个方面所展示的独特魅力。
作者简介
  雷·库兹韦尔,是的发明家、思想家、预言学家,他用20余年的时间记录和追溯历史的发展轨迹,以预测未来。他被《华尔街日报》誉为“永不满足的天才”,被《福布斯》杂志誉为“终的思考机器”,被《Inc.》杂志称为“托马斯·爱迪生的法定继承人”。他还入选了美国国家发明名人堂,是美国国家科技奖章获得者,Lemelson-MIT大奖(世界上重要的发明奖)获奖者。拥有13项荣誉博士头衔,曾经获得3位总统嘉奖。
  比尔·盖茨称他是“预测人工智能未来专业的人”。
  1999年,克林顿总统授予他国家技术奖章。
  2005年,他的“奇点临近”理论引起了轩然大波,舆论媒体和科学界为此争论不休。
  2009年,基于他的奇点理论,Google与美国宇航局(NASA)展开合作,开办了一所致力于培养未来科学家的学校--奇点大学,并由他出任校长。他甚至自编、自导、自演了一部电影--《奇点临近》,于2011年1月在美国上映。
  他就是知名的发明家、思想家、预言学家--雷·库兹韦尔。
目录
摘要
对本书的赞誉
译者序
前言 思想的力量
致谢
作者简介
第1章 六大纪元
直觉的线性增长观与历史的指数增长观
六大纪元
奇点临近
第2章 技术进化理论:加速回归定律
摩尔定律与超摩尔定律
DNA序列、记忆、通信、因特网和小型化
奇点是一项经济命令
第3章 达到人脑的计算能力
计算机技术第六范式:三维分子计算和新兴计算技术
人类大脑的计算能力
计算的限制
第4章 达到人类智能的软件:如何实现大脑的逆向工程
大脑的逆向工程:任务概况
人类大脑是否与计算机不同
对等进入大脑
构建人脑模型
大脑与机器间的接口
加速人类大脑逆向工程
人脑上传
第5章 GNR:三种重叠进行的革命
基因技术:信息与生物的交融
纳米技术:信息与物理世界的交汇
机器智能:强人工智能
第6章 影响的盛装
关于人体
关于人类大脑
关于人类的寿命
关于战争:远程的、机器人的、健壮的、更小尺寸的、虚拟现实的范式
关于学习
关于工作
关于游戏
关于宇宙中智能的命运:为什么我们可能是宇宙中唯一的
第7章 我是奇点
关于意识的烦人问题
我是谁?我是什么
奇点是一种超越
第8章 GNR:希望与危险的深度纠结
相互纠缠的益处
相互纠缠的威胁
生存危机的概观
准备防御
放弃的理念
防守技术的发展和监管的影响
GNR的一个防御计划
第9章 回应评论家
一系列的批评
来自怀疑者的批评
来自马尔萨斯的批评
来自软件的批评
来自模拟处理的批评
来自神经处理的复杂性的批评
来自微管和量子计算的批评
来自图灵支持派理论的批评
来自故障率的批评
来自锁定效应的批评
来自本体论的批评:一个计算机可以有意识吗
来自贫富差距的批评
来自政府管制可能性的批评
来自整体论的批评
后记
本书相关资源与联系信息
附录 重新审视加速回归定律
媒体评论
  ★“雷·库兹韦尔是我所知道的预测人工智能未来专业的人。他的这本耐人寻味的书预测未来信息技术得到空前发展,将促使人类超过自身的生物极限——以我们无法想象的方式超过我们的生命。”
  ——比尔·盖茨

  ★“这是一本卓越的书,讲述了我们这个时代杰出的预言学家对未来的深刻见地。”
  ——马文·明斯基,麻省理工学院媒体艺术与科学系教授

  ★“阅读本书,你将惊叹于人类发展进程中下一个意义深远的飞跃,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工作以及感知世界的方式。库兹韦尔的奇点是一个壮举,以不可思议的想象力和雄辩论述了即将发生的颠覆性事件,它将像电和计算机一样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观念。”
  ——迪安·卡门,物理学家

  ★“本书对科技发展持乐观的态度,值得阅读并引人深思。对于那些像我这样对”承诺与风险的平衡“这一问题的看法与库兹韦尔不同的人来说,本书进一步明确了需要通过对话的方式来解决由于科技加速发展而引发的诸多问题。”
  ——比尔·乔伊,SUN公司创始人,前首席科学家
前言
  前言 思想的力量
  “我认为任何一种对人类心灵的冲击都比不过一个发明家亲眼见证人造大脑变为现实。”
  ——尼古拉·特斯拉,1896,交流电发明人
  在5岁的时候我便认为自己将成为发明家。我坚信发明可以改变世界,当其他孩子还在困惑自己长大想成为什么人的时候,我已经很明确自己将来要做什么。那时我正在建造一艘能够驶向月球的火箭(这几乎比肯尼迪总统与国会争论的登月计划还要早上10年),当然我的火箭没有完工。在我8岁左右的时候,我的发明变得更加现实,例如一个带有机械连接装置的自动化剧场,该装置能够在场景中自动切换布景和角色,以及虚拟的垒球游戏。
  我的父母都是艺术家,他们逃离了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所以希望我接受的教育是国际化的而不是狭隘的宗教式教育。因此我的精神教育是多元的。我们可以花半年的时间研究一门宗教——去感受宗教仪式现场的氛围,阅读相关书籍,与宗教领袖对话;然后再去学习另一门宗教。这样的教育让我明晰“通往真理的道路有很多条”。我开始清晰地认识到:根本性真理如此深刻,以至于能够超越表面的冲突。
  8岁的时候,我开始阅读汤姆·斯威夫特的系列图书。所有33本(1956年,我阅读了当时已经出版的9本)都有相同的故事结构:汤姆陷入了异常凶险的境地,汤姆与他的朋友,甚至整个人类都命悬一线。这时,汤姆回到自己的地下实验室,思考如何摆脱困境。该系列的每一本书中紧张的情节大致相同:汤姆与他的朋友会凭借一种智慧反败为胜,转危为安。这些故事的寓意很简单:正确的思想有能力战胜貌似无比强大的困难。
  直到今天,我仍然相信这样的人生观:无论我们面对什么困境——商业、健康、人际关系等问题,以及这个时代面临的科学、社会和文化的各方面挑战——都存在一种正确的思想引导我们走向成功,而且我们可以找到这种思想。当我们找到它以后,需要做的就是将其变为现实。这种人生观一直在塑造我的生活。思想的力量——这本身就是一种思想。
  当我阅读汤姆·斯威夫特系列作品的时候,外祖父重返欧洲,那是他自从带着我的母亲逃亡后首次回到欧洲,这次旅程给了他两个铭记一生的回忆。个回忆是奥地利人和德国人殷勤地接待了他,而在1938年,也正是这些人迫使他背井离乡。另一个回忆是,外祖父获得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亲手触摸了达·芬奇的手稿。这两件事都对我影响至深,后者更是让我时常想起。外祖父带着无比敬仰的心情描述这段经历,仿佛他所触摸的是上帝的作品。这也唤起了我宗教般的信仰:对人类创造力的崇拜和对思想力量的坚信。
  1960年,12岁的我接触到计算机,并着迷于它模拟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我流连于曼哈顿运河大街的各家电子元器件店(它们现在都还在经营),收集各种零件以组建自己的计算设备。那时我不仅与同龄人一样热衷于当时的音乐、文化和政治运动,而且以同样的热情投身于一种更模糊的趋势,即IBM在那个十年研发了一系列精妙的机器,从大型号的“7000”系列(7070、7074、7090、7094)到小型号的1620(那是款高性能的小型计算机)。每年都有新的机型进入市场,每一个新的机型都比上一款更廉价而且性能更高,这个现象与今天一样。那时我使用IBM 1620计算机,并开始开发统计分析程序和作曲程序。
  我还记得在1968年,我获准进入国家安全局。那个巨大的房间里放置有新英格兰地区计算能力强的计算机——当时顶级的IBM 360的91型计算机,由于主存达到了百万字节,其速度高达惊人的每秒钟一百万条指令,其租金是每小时1000美元。那时我开发了一款适用于高中生和大学生的程序。当机器处理每个学生应用的时候,我产生了一种神奇的感觉——平板发出的光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跳动。尽管我对每一行代码都很熟悉,可是当每次运行的循环结束、光线变暗的那几秒钟,我还是感觉计算机仿佛陷入了沉思。事实上,计算机10秒钟即完成的工作,若换成人工来做,则需要花费10个小时,而且准确率远比不上前者。
  作为20世纪70年代的发明家,我开始认识到,发明的意义在于它能够为技术和市场力(这种力量在发明被引入时就存在)提供能量,以构建远不同于原来世界的新世界。我开始研究各种模式,即各种不同的技术(电子、通信、计算机处理器、主存、磁存储)是如何发展的,以及它们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市场,并且终影响着社会规则。我发现大多数的发明之所以失败,并不是因为研发部门不能将发明创意变为现实,而是因为发明出现的时机不对。发明创造与冲浪很像,必须预见并恰到好处地捕捉海上的波浪。
  20世纪80年代,我对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生命的影响力产生了兴趣。我开始把自己发现的模式应用于项目中,并预测技术创新对2000年、2010年、2020年,甚至更远年代的影响。这使得我能够应用未来的能力去设计创造发明。20世纪80年代中晚期,我完成了自己的首本书《The Age of Intelligent Machines》。该书包含了对于20世纪后十年和21世纪初期的广泛而且相当准确的预测,这本书的后讲道:在21世纪的前50年,机器智能可以媲美人类祖先的智能。这似乎是一个激进的预测,但无论如何,我都坚信这是不可避免的。
  在过去的20年里,我逐渐认识到一个重要的基本思想:改变世界的思想力量其本身也正在加速。虽然人们认同它的表面含义,但却无法真正理解其对世界本身的深刻影响。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我们将有机会运用这种思想解决很多固有的问题,同时也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我收集了很多关于信息相关技术明显加速的经验数据,并寻找、改进适合以上数据的数学模型。我提出了加速回归理论,它能够解释为什么在宇宙的总体进化中,技术和进化将以指数的速度向前推移。在我于1998年完成的《The Age of Spiritual Machines》(ASM)一书中,我力图阐明人类生活的本质,该本质存在于机器与人类认知变得极为相似的那个时刻之后。事实上,我将这个纪元视为人类的生物继承性与未来超越生物的能力越来越紧密的协作。
  随着《The Age of Spiritual Machines》一书的出版,我开始反思人类文明的未来,以及文明和人类在宇宙中所处位置的关系。未来的文明将远胜于现在的文明,尽管很难预测未来的文明程度,但是我们有能力在头脑中创建现实模式,该模式可以让我们洞察到这样一种暗示:生物智能必将与我们正在创造的非生物智能紧密结合。这便是我希望在本书中讲述的内容,它基于这样的思想:我们有能力理解自身的智能(通过访问我们自身的源码),并且能够改良和拓展我们的智能。
  有些观察家质疑人类应用自身的思想去理解自身的思想的能力。人工智能的研究者道格拉斯·霍夫斯塔特经过深思熟虑后认为:“人类的大脑没有能力理解本身的智能,这也许只是命运中的一个意外。试想相对低能的长颈鹿,它的大脑远低于自我认知的智能水平,但其构造与人类大脑的构造却几乎完全相同。”尽管如此,我们已经能够成功地模拟出大脑的部分神经元和大量的神经组织,并且这种模拟的复杂程度在迅速增加。本书将详细地描述一个关键问题:我们在人类大脑逆向工程方面取得的进展,也表明我们有能力理解、模拟,甚至拓展自身的智能。这便是人类与其他物种不同的一个方面:人类要达到无限高度的创造力存在一个临界阈值,我们的智能水平足以超越这个阈值,而且我们有相应的必要工具(如人类拇指),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造宇宙。
  关于魔术的一点想法:当阅读汤姆·斯威夫特的系列丛书时,我仿佛成为了一个狂热的魔术师,很享受观众在经历超越现实的体验时获得的愉悦。在青少年时代,我用技术代替魔术表演,发现技术与戏法有很大的不同:技术不会因为其背后的秘密被揭示而失去其巨大的力量。我时常会想起阿瑟·C·克拉克的第三定律:“任何足够先进的技术绝不同于魔术。”
  从这个角度考虑J·K·罗琳的《哈利·波特》,其中的传奇故事无不充满了想象力,不过这些想象力也是对我们这个世界的合理反映,它们将在几十年后变为现实。通过这本书对技术的介绍,波特的魔法将会被重新认识。通过使用纳米设备,故事中的“魁地奇”运动以及将人或物体变成其他形式的行为,在全浸入式的虚拟现实环境中是可以实现的。更具有不确定性的是时间倒流(像《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中描述的那样),为了完成这些目标,严谨的科研计划正在沿着这些主线进行(没有引起因果争论),至少对于我们构建的比特信息来说是这样的。(详见第3章关于计算的终极限制的讨论。)
  哈利通过念诵正确的咒语来施展魔法。当然,发现并应用这些咒语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哈利和他的同学要保证咒语的顺序、过程和语气加重部分的准确无误。这个过程是精确的,正如我们经历的技术。技术的咒语便是蕴含于现代魔术之中的公式和算法。只需应用正确的序列,我们就可以让电脑朗读书籍、理解人类的语言、检查并预防心脏病,甚至预测股市行情。哪怕咒语有一点儿差错,魔法就会被削弱,甚至不起任何作用。
  有人指出,《哈利·波特》中的Hogwartian咒语是简短的,其所包含的信息量远少于现代程序语言的代码。但是现代技术的各种重要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显著特点——简洁。例如,几页公式就可以描述软件运行的基本原理(如语音识别)。通常,技术上一个显著的进步往往源于对一个公式进行较小的改动。
  相同的经验和道理可以应用到生物进化的“发明”中,举例来说,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差异非常微小。虽然黑猩猩也具有一些智能的特征,但正是基因中这些微小的差别,使得人类这个物种拥有了创造出魔法般技术的能力。
  女诗人穆列尔·鲁凯泽曾经说过“宇宙是由故事而非由原子构成的”。在本书的第7章,我把自己描述成一个“模式人”,模式人将信息的模式视为基本的现实。例如,基本粒子构成了我们的大脑和身体,并在数周内发生改变,但是这些粒子构成的模式具有连贯性。一个故事可以被视为有意义的信息模式,所以我们可以基于这种观点来理解穆烈尔·鲁凯泽的话。这本书讲述的是人机文明的命运的故事,这个命运便是我们所说的奇点。
精彩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