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帮助pdf下载

老子的帮助百度网盘pdf下载

作者:
简介:老子的帮助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7-09-01
pdf下载价格:0.00¥

免费下载


书籍下载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王蒙对老子“无为”的阐发,给“与时俱进”“有为”的当代人的精神困顿提供了一剂解药。
  王蒙用亲见、亲闻、亲历与认真的推敲思忖,用自己的人生,用他的历史体验、社会体验、政治经验、文学经验、思考历程去为老子的学说作证,证明老子能够帮助今天的人智慧、从容、镇定、抗逆、深刻、宽广、耐心,宏远、自信、有大气量、有静气与定力。
  ★贾平凹盛赞:读王蒙解老庄,心生如莲的喜悦。
  “王蒙先生说阅读《老子》《庄子》时是一种享受,我在读王蒙先生这些著作时则是一种喜悦,用佛教的话来讲就是如莲的喜悦。王蒙先生以他近八十岁的高龄和传奇的人生经历,写出了《老子的帮助》《庄子的享受》《庄子的快活》《庄子的奔腾》《老子十八讲》等一系列书,他是能领略老庄的真传的。他从自己传奇的人生经历出发,以一个伟大作家的角度讲老庄,讲得准确且生动。”——贾平凹
内容简介
  《老子的帮助》是对《老子》八十一章的意译与证词,王蒙在解读中博采众多名家著作的优势,借鉴任继愈的简明稳妥、陈鼓应的全面深究、傅佩荣的清晰明洁、钱鍾书的旁敲侧击、孟祥才的普及易读,加之自己的人生经验、思考历程,对老子及其哲学思想做出个性化理解和阐释。
  在本书中,王蒙将带你了解老子的哲学思辨、思维方式、无为之法、处世奇术、做人奇境与文辞之美。他的道是世界的共同性,是世界的本原。他的观点振聋发聩、语出惊人。他的辩证法出神入化,令人惊叹。他的大智慧无所不在,不拘一格,浑然一体。他告诉我们以退为进,以柔克刚,以无胜有,以亏胜盈,宠辱无惊。他的文字字字珠玑、句句格言、段段警世、页页动心、如神龙巨鲸。
  当你体会到老子倡导的天地不仁、宠辱无惊、上善若水、不争故莫能与之争、无为、治大国若烹小鲜、生也柔弱死也坚强,体会到老子的深不见底,你就会耳目一新,大开眼界,一下子深刻从容了许多。
作者简介
  王蒙
  1934年生于北京。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学者,笔耕60余年,写下45卷文集1600万字,作品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在各国发行。
  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访问过59个国家和地区。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名誉教授、顾问,中国海洋大学文新学院院长。
  曾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意大利蒙德罗文学奖、日本创价学会和平与文化奖,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与澳门大学荣誉博士学位、约旦作家协会名誉会员等荣衔。
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章 众妙之门
第二章 知美即恶
第三章 虚心实腹
第四章 和光同尘
第五章 天地不仁
第六章 谷神玄牝
第七章 无私成私
第八章 上善若水
第九章 功遂身退
第十章 如婴儿乎
第十一章 无之为用
第十二章 五色目盲
第十三章 宠辱无惊
第十四章 夷希微混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
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
第十七章 我自然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
第二十章 我独昏昏
第二十一章 惟恍惟惚
第二十二章 曲全枉直
第二十三章 飘风骤雨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迹
第二十八章 知白守黑
第二十九章 天下神器
第三十章 必有凶年
第三十一章 兵者不祥
第三十二章 名有知止
第三十三章 自胜者强
第三十四章 大道氾兮
第三十五章 淡乎无味
第三十六章 欲取固予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
第三十八章 失道而后德
第三十九章 天得一以清
第四十章 有生于无
第四十一章 明道若昧
第四十二章 一生二、三
第四十三章 无有入无间
第四十四章 知止不殆
第四十五章 大直若屈
第四十六章 却走马以粪
第四十七章 不行而知
第四十八章 为道日损
第四十九章 以百姓心为心
第五十章 善摄生者
第五十一章 是谓玄德
第五十二章 塞兑闭门
第五十三章 盗夸非道
第五十四章 以身观身
第五十五章 比于赤子
第五十六章 是谓玄同
第五十七章 以奇用兵
第五十八章 祸兮福所倚
第五十九章 莫若啬
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第六十一章 大国下小国
第六十二章 道为天下贵
第六十三章 味无味
第六十四章 未兆易谋
第六十五章 将以愚之
第六十六章 善下能王
第六十七章 我有三宝
第六十八章 善战不怒
第六十九章 哀兵必胜
第七十章 知我者希
第七十一章 病病不病
第七十二章 是以不厌
第七十三章 天网恢恢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第七十五章 难治轻死
第七十六章 柔弱处上
第七十七章 天道与人道
第七十八章 受国之垢
第七十九章 天道常与善人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前言
  前言
  年轻时已经迷上了《老子》(又名《道德经》),那时看的是任继愈教授的注译本。一个天地不仁、一个宠辱无惊、一个上善若水、一个不争故莫能与之争、一个无为、一个治大国若烹小鲜、一个生也柔弱死也坚强,就把我惊呆了。我觉得老子深不见底,我觉得他的论述虽然迷迷瞪瞪,却是耳目一新,让人大开眼界,一下子深刻、从容了许多。
  青春作赋,皓首穷经,这是当年黄秋耘对我说过的话。从首次接触到《老子》到现在已经历经了六十年的沧桑。而接受编辑刘景琳先生的建议做这件事,也经过了五年的考虑斟酌。我决定将《老子的帮助》一书献给读者。
  老子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有什么帮助呢?
  第一,他带来了大部分哲学思辨、小部分宗教情怀的对于大道的追求与皈依。他的道是概念之巅、概念之母、概念之神,是世界的共同性,是世界的本原、本源、本质、本体,是世界的归宿与主干。读之心旷神怡,胸有成竹,有大依托,有大根据。
  第二,他带来了一种逆向思维、另类思维,乃至颠覆性思维的方法。一般人认为有为、教化、仁义、孝慈、美善、坚强、勇敢、智谋是好的,他偏偏从中看出了值得探讨的东西。一般人认为无为、讷于言、不智、愚朴、柔弱、卑下是不好的,他偏偏认为是可取的。他应属振聋发聩、语出惊人之人。你可以不认同他,却不能不思考他。
  第三,他带来了“无为”这样一个命题、这样一个法宝。他提倡的是无为而无不为,是道法自然,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是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他的辩证法出神入化,令人惊叹。他的透视性眼光入木三分,明察秋毫。
  第四,他带来的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是感悟与思辨的结合;是认识与信仰的结合;是玄妙抽象与生活经验的结合;是大智慧的无所不在,不拘一格,浑然一体,模糊恍惚。
  第五,他带来了真正的处世奇术、做人奇境,以退为进,以柔克刚,以无胜有,以亏胜盈,宠辱无惊,百挠不折。
  第六,他带来的是汉字所特有的表述的方法、修辞的方法、论辩的方法、取喻的方法、绕口令而又含蓄着深刻内容的为文方法。他将汉字的灵活性、多义性、多信息性、弹性与概括性及简练性发挥到了极致,他贡献给读者与后人的可以说是字字珠玑、句句格言、段段警世、页页动心、处处奇葩、自由驰骋、文如神龙巨鲸。这是汉字的真正经典,是汉字古文的天才名篇。
  他帮助我们智慧、从容、镇定、抗逆、深刻、宽广、耐心、宏远、自信、有大气量、有静气与定力。
  以及其他,老子能够帮助我们。
  本书是对《老子》八十一章的意译与证词。意译好说,我缺少训诂方面的基本功,只能知难而退,绕难而踽踽独行。我在释义上尽量借鉴专家前贤们的成果,我用得最多的是任继愈的《老子新译》、陈鼓应的《老子注释及评介》(中华书局版),我感谢他们的赠书,相信这是对我的提携与帮助。任本简明、稳妥、可靠;陈本集注甚全面,解释意在发掘弘扬,它解读得相当“进步”。我也读了傅佩荣的《解读老子》(线装书局版)和《诸子集成》(中华书局版)中有关老子的部分。我还学习过钱锺书在《管锥编》中的有关著述。傅本清晰明洁;钱著绰约冷峭,旁敲侧击,都对我颇有教益。此外,我也参考了孟祥才评注的《老子》(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版),他更注意将老子的经典推广普及,并及时对老子的不宜于如今的论点进行“消毒”批判。我用的版本也是从以上各家得来的,遇有几家不一时,则自行选择。
  我在本书中所做的与前面诸老师不同。我是追求其大意、其整体含意,追求其前后文句中的内在联系与逻辑关系,或有郢书燕说之讥,当无见树忘林之虞。
  至于李书王说,我则全不避讳,然也。干的就是这个活计。我不是老子专家,不是国学家,不是历史学家,不是文化史、哲学史专家,这些都不是我的长项。稍稍长一点的是经历、阅历、风云变幻中的思考与体悟。老子提倡的是无为,我的经历是“拼命为”与“无可为”“无奈为”的结合。我能做的是用自己的人生,用我的历史体验、社会体验、政治经验、文学经验、思考历程去为老子的学说“出庭作证”。
  我以我的亲见、亲闻、亲历与认真的推敲思忖为老子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理论提供一个当代中国的人证、见证、事证、论证,也许还有反证。
  证词一说使我满意至极。我曾想说是理解、是心得、是发挥、是体会,都太一般化了。我七十余年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悟、所泣、所笑、所思、所感,不是可以拿出来与老子对证查证掰扯一番吗?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悟君一句话,回首七十载。老子是原告,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政治、军事、个人生活尤其是当时的主流观念孔孟之道则是被告。我是法庭所找的而不是原告或被告所找的证人之一,读者是法官,请判定我的证词的价值。
  我多次说过,读书的最乐在于从中发现了生活,发现了生命的体验;生活的最乐在于从中发现了类书本,发现了迄今书本上尚无的或语焉不详乃至语焉有误的新道理、新说法、新见识。
  写作《老子的帮助》一书,我是何等快乐呀!
  诗曰:
  老来读《老子》,其乐正无涯。
  无为无挂碍,有趣有生发。
  歪打或正中,深思自开花。
  作证心先正,纵横非卖瓜。(谚云: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也。)
  古今有大道,中外皆明察。
  妙门需妙悟,玄德要玄遐。
  远在九天上,近在你我他。
  行道常喜悦,持德利万家。
  知止乃厚朴,通畅便绝佳。
  王蒙书于戊子春初
精彩书摘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大道是不好讲述的,讲解出来的都不是那个最根本、最本质、最至上、最主导、最永恒、最深刻却也是最抽象的道,而是现象的、一时的、表面的与廉价的一般见识。
  同样,那种至上的本质,也是不好称谓、不好命名,即找不到最适宜的概括的。真正很高的本质概念,难以言说。我们一般可以述说、命名的东西,都是现象的、一时的、表面的与廉价的一般概念。
  无或者无名——无概念、无称谓、未命名,是世界的始初状态。有或有概念、有称谓,是世界的发生状态。所以我们要常常从无、从无概念与无称谓的角度来观察、思考世界的深远、广大、神秘与奥妙。
  同时可以从有、从有概念与有称谓的角度来观察、思考世界的生生不已、丰富多彩、变化万千。
  无与有都来自同一个世界、同一个过程与变化,来自对于世界与过程的同样的观察与同样的思考。它们都是极抽象的终极概念,它们最接近那个最深远广大的本质概括——道,深而又深,远而又远,大而又大,变化多端,千姿百态,令人赞叹!
  首先,开宗明义,老子讲的是大道。我们中国的先哲,不是致力于创造一个人格神(例如上帝耶和华)或神格人(例如耶稣、圣母玛利亚、释迦牟尼),不是膜拜一个物象的图腾,而是思考万物、人生、世界的根本(本质、本原、规律、道理、法则、格局、过程、道路、同一性)。
  汉语与汉字的特点是重概括,重联系,重寻找同一性。既然人与人之间有共同的本质,人与天(世界)有共同的本质,如《淮南子》认定,天圆地方,所以头圆足方;天有日月,所以人有二目……那么,你应该想到,你应该相信,万物万象、众生众灭,就总会有一个包罗万物万象、众生众灭、万代万世、万有的同一的本质、规律、道理、法则、过程、道路、同一性。这个本质就是道。为了与一般的各种具体的道相区分,我们有时称之为大道。
  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却又是规定一切、主导一切、决定一切的。它是本源也是归宿,它是物质也是精神,它是变化多端又是恒久如一的。它具有超越经验乃至超越一般哲学思维的、无法证明也无法证伪却又极合情理的哲思——神学品格。这样的概括令人叹服感动,虽然不无混沌模糊之处。
  这样的道,是模糊推理的产物,是抽象思辨的产物,更是想象力的产物,也有信仰果实的成分。它是中国式的概念崇拜、概念精神、概念神祇。它是神性的哲学,是哲性的神学,是神奇的概念,是概念之神。
  中国人有一种聪明,他不致力于创造或者寻找人格神或神格人,因为这样的人—神,具有二律悖反的麻烦。《达•芬奇密码》中提出了耶稣的妻子抹大拉的问题。《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提出了圣徒是否大便的问题。中国神学不把精力放在这样未免可笑的烦琐问题上,而是对于人—神采取存而不论、敬神如神在的态度。老子等致力的是寻找世界的本质、起源与归宿。这些无法用科学实验的方法、统计学的方法、见习实习解剖切片的方法获得的本质属性,是通过天才的思辨得到的。尤其是老子,他断定说,这个本质与起源归宿就是大道。
  更正确地说,道就是本质与起源、归宿。你只要有本质的观念、起源与归宿的观念,你就已经有了道的观念。你怎样称呼它,称之为道或德或逻各斯(理念、理性或基督教所认定的与神同一的道)都没有关系。
精彩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