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必备国学常识pdf下载

小学生必备国学常识百度网盘pdf下载

作者:
简介:小学生必备国学常识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8-04-09
pdf下载价格:0.00¥

免费下载


书籍下载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华之星国学大赛指定用书”之小学组用书的一种。“中华之星国学大赛指定用书”配合大赛,提供给参赛者,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各推出一套。2017年1月已推出初中组用书,现拟推出小学组用书2册,本书为其一,另一册是《小学生必读国学经典》。前者用于积累基本的国学知识,后者引导参赛者阅读经典的国学名著。
作者简介
  中华之星国学大赛指定用书分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三套用书,以中华书局编辑部名义推出,更具权威性和说服力。
目录
出版说明
充实自我,提升素养
一、衣食住行
古代男人也穿裙子
古人如何洗衣服
过生日吃长寿面
五谷杂粮中的“五谷”
称呼“筷子”有缘故
火锅也叫“古董羹”
食指大动
坐北朝南的建筑
“买东西”和“买南北”
古代上厕所的文雅说法
“寸”“尺”“丈”
古代的货币
“一日”“一月”和“一时辰”
奇思妙想的计时工具
古人也研究“星座”
外国的“唐人街”
中国的四大发明
古人传递消息的方式
古人的交通工具
国学闯关(一)
二、节日民俗
元旦的含义
过“年”关
过年贴春联
“压岁钱”的由来
门神——守卫门户保平安
“福”字倒贴有讲究
正月里来闹元宵
热闹红火数“庙会”
清明节踏青、扫墓
风筝又称“纸鸢”
端午节的习俗
“中秋节”名称由来
九九重阳节
冬至吃饺子
三伏天
数九寒天
国学闯关(二)
三、礼仪美德
华夏民族,礼仪之邦
古人见面礼节
食不言,寝不语
古代学生对老师的称呼
古代的开学典礼
“足下”“先生”和“令尊”
岁寒三友
花中四君子
苏武异国牧羊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弟子规》与古代小学生的行为规范
古代文人也要学射箭
孔子拜小孩当老师
国学闯关(三)
四、祖国山河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中国”的由来
历久弥新的丝绸之路
故宫紫禁城
秦始皇陵兵马俑
天下第一关
天下第一桥
巍峨的万里长城
皇家园林博物馆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最长的河与最高的山
天涯海角
三山与五岳
五湖与四海
江与河
江南风景美
白堤与苏堤
国学闯关(四)
五、多彩文学
“床前明月光”中的“床”
八仙过海
四大名著
《论语》的作者
中国最早的诗集
唐诗宋词地位高
“李杜”与“小李杜”
“诗仙”“诗圣”“诗佛”“诗鬼”“诗魔”和“诗狂”
“杏花村”在哪里
古诗中的“塞外”
何为“绝句”
“董大”“元二”和“张十八”
国学闯关(五)
六、缤纷艺术
琴棋书画
中国传统乐器
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
围棋为什么分为黑白两色
文房四宝
毛笔的制作材料
书法的基本字体
“书圣”王羲之
国画的内涵
画圣吴道子
京剧的诞生
生旦净丑
多彩戏曲脸谱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
国学闯关(六)
七、魅力汉语
有趣的结绳记事
汉字的创造者
汉字的演变
古代第一本字典
《百家姓》中收录的姓氏
“子”表尊称
“光阴”表时间
“马虎”表粗心
“吹牛”和“吹牛皮”
“冫”和“氵”意思之差
“和”字的读音
古诗词中的“三春”
古代小学生的课本
“聊天”从何而来
黄河俗语多
国学闯关(七)
八、蓬勃生命
望闻问切
“感冒”的来历
中医学界的代称词——杏林
五脏六腑
五体投地
何为“七窍”
“酒窝”与“酒”
“刘海”的来历
古人也踢足球
国学闯关(八)
“国学闯关”参考答案
前言
  出版说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学习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重要使命。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部制定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纲要》指出,要“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
  为进一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小学生的国学素养,中华书局编辑部推出本套丛书。本套丛书分为“必备国学常识”和“必读国学经典”两个系列。前者帮助学生积累基本的国学知识,内容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制度、礼仪、节日、文学、艺术、音乐、美术等多个领域;后者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的国学名著,如《诗经》《论语》《孟子》《庄子》《战国策》《史记》《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古文观止》等。系统化的知识讲解和原著的深入阅读,让读者既能对传统文化的概貌有所了解,又能从原著中亲身体味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每个系列分为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用书,以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需求。
  本书的编辑出版得到了汉翔书法教育的大力支持,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
  中华书局编辑部
精彩书摘
  衣食住行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服装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我国传统的服装款式与现在的大大不同,古人穿衣风格也与我们现在有很大区别。他们穿衣讲究上衣下裳,男子也会穿裙子,在注重审美的同时也讲究实用性。
  民以食为天,食物对人民非常重要。我国自古是农业大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食物息息相关,了解古人的饮食文化是了解我国历史文化重要的环节。
  除了穿衣和饮食,古人在起居住行中也有很多创造。他们拥有房屋建造的风水说法,发明了便捷的计时方法……下面,我们将一起“穿越”到古代,了解古人的衣食住行。
  现代社会中,五颜六色的裙子是女性的专利,但是在古代,男人曾经也和女人一样,是要穿“裙子”的。
  原始社会时,人们用树叶、兽皮做成简易的衣服。而穿衣服最省事的办法,就是直接往身上一围,这也就是裙子的雏形。到了商周时期的中原华夏民族,无论男女,都有统一的穿着:上身穿的叫“衣”,领子开向右侧,长度到膝盖位置;下身穿的叫“裳(cháng)”,长度直到脚踝,系在腰上,用来遮盖住双腿,和今天的“裙子”有异曲同工之妙。“衣裳”这个称谓正是由此而来。历史上,“上衣下裳”始终被视为最正式、最庄重的穿着,就连皇帝的龙袍也是参照这个形式设计制作的。直到隋唐以后,男性的服饰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下身逐渐由“裳”转为裤装,从此“裙”就成为女性独有的装束了。
  今天我们的衣服脏了,可以用肥皂、洗衣粉、洗衣液来清洗,如果不想手洗,还可以用洗衣机。但在古代,人们没有这些材料和工具,要怎么洗衣服呢?
  虽然没有洗衣机和洗衣粉,但古人洗衣服也有很多有效的办法。古时候的妇女们,常会把脏衣服拿到河边去洗。她们把衣服蘸湿,放在一块平坦的石头上,用一根粗大的木棒反复捶打,把脏东西敲打下来。在捶打衣服的时候,人们还会添加一些有利于去污的东西,比如皂角、澡豆。皂角是一种植物,它的果实遇水能搓出泡沫,可以去除衣服上的污渍。澡豆是一种类似肥皂的东西,去污能力比皂角强。人们把猪油、黄豆粉和香料捣碎搅拌在一起,风干之后就做成澡豆了。
精彩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