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复新疆第一人左宗棠传pdf下载

收复新疆第一人左宗棠传百度网盘pdf下载

作者:
简介:收复新疆第一人左宗棠传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8-01
pdf下载价格:0.00¥

免费下载


书籍下载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刻画了晚清最后的脊梁左宗棠的硬汉形象


  200年来,十分好看、无比振奋人心的左宗棠传记!


  史料翔实,可读性最强,兼具历史的真实和小说的可读性


  平叛,复疆,抗侵,攻无不克的真正战神,大清最强硬的脊梁!

内容简介


  左宗棠(1812—1885),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领袖。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左宗棠一生见证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左宗棠自幼聪颖,14岁考童子试中第一名,曾写下“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以铭心志。


  本书是晚清时期铁血将军左宗棠的传记。本书记载了铁血将军左宗棠波澜壮阔的一生,重点记叙了左宗棠收复新疆这段历史,提出了“犯我中华天威者、妄图分裂我疆土者,虽远必诛之”的爱国理念。

作者简介


  靳会永,北京大学总裁研修班结业,中国市场经济的新锐人物,三年从白手起家资产数亿。现兼任中国思维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对中西管理文化有过广泛学习和思考,对当今市场经济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思想极为敏锐,见解极为独到。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寸土必守保家国封疆大吏
第一章 弃文从武,迎来人生的完美转身
三试不第的“左师爷”
招兵买马训练楚军
取得皖南胜利
封疆大吏第一站
火速救援衢州
将太平军赶出苏杭
福建追击
闽、粤、赣三线合围
第二章 七年平定陕甘
回民起义
清军溃散,陕甘危急
“六百里加紧”入陕
“先捻后回”,平定回乱
第三章 封疆大吏的传奇
英俄盯上新疆
阿古柏为祸
阿古柏与英俄狼败为奸,新疆危急
与李鸿章的海塞之争
胡雪岩帮忙借钱
攻克乌鲁木齐
逼死阿古柏
抬着棺材去伊犁
第四章 “白头总督”重海防
初入军机处
遭人排挤
“白头总督”四巡海防
再入军机处
观音桥事件
不败而败的中法之战
我要打仗
第五章 左帅用兵
“空城”困住李容发
不打无准备的仗
练心练胆练技艺
惩贪奖廉,杜绝侥幸心理
改写法国的历史
第六章 “经济学家”左宗棠
建设浙闽的“五条纲领”
屯垦抚回,做好善后工作
回民“归耕”
兴修水利
第二篇 ——钢铁脊梁永不弯处世典范
第七章 动心忍性,荣辱不惊
立志研究“杂书”
无奈倒插门
大器晚成的左宗棠
得罪慈禧
镇不住贵气
专砸洋人招牌
第八章 暴脾气的“湖南骡子”
中国西部禁毒、扫毒第一人
“举人强于进士”
以身作则,赈济灾民
自负的“三不”原则
胜固当战,败亦当战
一息尚存,战斗不止
巧激曾国藩
有错必改
左宗棠轶事
左宗棠生平大事年表
参考书目
前言
  前言
  左宗棠(1812—1885),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领袖。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左宗棠一生见证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左宗棠1832年(道光十二年)中举。1851年(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起义后,他先后入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幕,为抗拒太平军出谋划策。1856年,因接济曾国藩部军饷以夺取被太平军所占武昌之功,他被命以兵部郎中用。1860年,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后,左宗棠随同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襄办军务。他曾在湖南招募5000人,组成楚军,赴江西、安徽与太平军作战。1861年,太平军攻克杭州后,他由曾国藩疏荐任浙江巡抚,督办军务。1862年(同治元年),中法混合军组成,称常捷军,左宗棠扩充中法混合军,先后攻陷金华、绍兴等地,升闽浙总督。1864年3月,攻陷杭州,控制浙江全境,论功,封一等恪靖伯,随后奉命率军入江西、福建追击太平军李世贤、汪海洋部,至1866年2月攻灭于广东嘉应州(今梅县)。镇压太平天国后,倡议减兵并饷,加给练兵。1865年升任闽浙总督。1866年上疏奏请设局监造轮船,获准试行,即于福州马尾择址办船厂,派员出国购买机器、船槽,并创办求是堂艺局(又称船政学堂),培养造船技术人才和海军人才。旋改任陕甘总督,推荐原江西巡抚沈葆桢任总理船政大臣。一年后,福州船政局(又称马尾船政局)正式开工,成为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1867年11月,奉命为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率军入陕西攻剿西捻军和西北反清回民军,镇压了陕甘回民起义,他为晚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光绪十一年(1885年)7月27日清晨,74岁的湘人左宗棠停止了呼吸。他是在福州北门黄华馆钦差行辕任上去世的。他的死,宣告着时代强音的终结。这是一个奋起抗争、抵御外侮的时代,左宗棠是中流砥柱。他的死,意味着大清王朝最后的顶梁柱倒下了。这个拥有“二等恪靖侯、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一等轻骑都尉、赏穿黄马褂、两江总督、南洋通商事务大臣”等七个头衔的男人,这个风光了半生的男人,随着他生命的终结,退出了历史舞台。
  左宗棠的死,让列强松了一口气。
  左宗棠的死,让法国人放松了。他们在攻占台湾岛,他们的军舰还在东海耀武扬威。左宗棠与他们摆开了决战的架势,发出了“渡海杀贼”的动员令。他们吃过左宗棠的大亏,知道他是雄狮。一头狮子领着一群羊,个个是狮子;而一群狮子被一头羊领着,个个就成了羊。左宗棠一死,便群龙无首了。
  左宗棠的死,让英国人的恐惧感消失了。英国领事在上海租界竖有“华人与狗,不许入内”的牌子,左宗棠发现,令侍卫将其立即捣毁并没收公园,逮捕人犯。左宗棠端坐在八人抬的绿呢大轿中,身穿黄马褂,头戴宝石顶戴,三眼花翎,手执鹅扇,面容饱满,威严无比。只要他进入租界,租界当局立马换上中国龙旗,外国兵警执鞭清道。左宗棠死了,就不需要对中国人那么恭谨有加了。
  左宗棠的死,让俄国人感到,中国再没有硬骨头了。左宗棠把他们从新疆赶走,把他们侵占的伊犁收回,甚至用兵车运着棺木,将肃州行营前移几百公里于哈密,“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准备与俄军决一死战。左宗棠一死,没有什么可阻拦他们了。
  左宗棠的死,也让大清朝内部的一些人松了一口气。左宗棠死了,主战派的旗帜倒了,他们就再也不用顾忌,可以放肆地弓着腰在列强面前周旋,抖抖索索地在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上签字画押了。
  死,对于死者来说,是结束,但对活着的人,是一种绝望的痛苦。大清的中兴重臣,林则徐、曾国藩……一个一个地死了,茫茫九州,哪里还听得到复兴的呐喊?大清气数尽了。
  左宗棠死了,有人幸灾乐祸,躲在阴暗角落里窃笑不止,反证了他的强势和伟大。左宗棠是真正的英雄,是爱国者,在民族危亡的时刻,能拍案而起,挺身而出,他这样的行事风格势必会触犯一些人的私利。有些人要保家卫国,有些人要攻城略地,而有些人甘愿当亡国奴,他们怎么会不惧怕他呢?中国历史上,能够所向披靡,铁腕收复大片国土的,有几人?苏武饮血茹毛,威武不屈;张骞关山万里,沟通西域;班超投笔从戎,西戎不敢过天山;祖逖(tì)闻鸡起舞,击楫中流;史可法慷慨殉国,魂傍梅花……他们留下的是一段段荡气回肠的故事,是仰天长啸的悲壮,是可歌可泣的精神,是让后人无限的敬仰和唏嘘,而没有谁比得过左宗棠——为后人收复了占国土六分之一的大好河山,留下任我们驰骋的广袤疆场。于是有人认为,左宗棠乃千古一人。
  左宗棠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在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中,他威武不屈,毫无奴颜媚骨,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为了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统一大业,他勇赴国难,虽“马革桐棺”在所不计。左宗棠的这种以天下为己任,不顾个人荣辱生死的献身精神,在晚清封疆大吏中实属独树一帜,绝无仅有。近代中国对外战争中两次重大的军事胜利——收复新疆和镇南关大捷,都与左宗棠的名字紧紧相连。在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丰碑上,应该镌刻上左宗棠的英名。
  左宗棠又是一位励精图治、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者。为了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他勇于开拓进取,力主向西方学习,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运动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在推进近代经济发展、加强近代国防和培养新式科技人才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左宗棠还是一位重民主义者。他深悉“民为邦本”的真谛,为官之后,每到一地都关心民瘼,注意爱惜民力,为民兴利除弊,并引导民众发展近代工商业,使传统民本主义思想放射出时代光彩。但是,民本主义又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它从统治者的长治久安出发,必须服从于皇权。因此,当皇权受到来自农民起义的威胁时,左宗棠又义无反顾地血腥屠杀敢于造反的民众,犯下了严重的历史罪过。
  正是这个注重经世致用而不是娴熟八股的人,承担起了匡复社稷的重任。左宗棠的存在,深邃地透射出民族之魂。左宗棠精神、左宗棠人格,典型又真切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精神的精髓。可以说,左宗棠以他全部的生命之火将自己塑造为传统文人的精神典范。
精彩书摘
  左宗棠想通过科举考试博取功名的路没走通,转而攻读经世致用之学,虽经友人推荐为湘抚幕僚,但终究没有大的成就。他虽然在洋务运动之中取得了很大的功绩,甚至可以说,他为洋务运动作出的贡献,不比曾国藩、李鸿章小,是当之无愧的洋务运动的先锋。可真正让他功成名就,青史留名的,是他保家卫国的行动——平复叛乱,收复新疆。在保卫边疆国土的问题上,左宗棠充分显示了他保卫国土完整的决心与能力。他不但收复了失地,捍卫了国家的领土完整,而且从长远考虑,还做好了当地战后生产的安抚工作,这对当地经济的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左宗棠想建功立业,光耀门楣,可无奈却屡试不第只得隐居山林,直到40岁才得以出山入步入仕途,可他刚想大展拳脚却又险些丧命。仕途上的不得志,让左宗棠郁郁不已。正当他放弃文职之路,投身军营之时,机缘也来到了他的身边。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正进行到高潮,清军的节节失利,让带兵的大帅们感到力不从心,此时,他们迫切需要一个帮手,而左宗棠,正是能帮他们的人……
  1812年11月10日,左宗棠出生于湖南湘阴(今湖南湘阴县界头铺镇)。左宗棠生于科举取士的年代,为了步入仕途,光宗耀祖,必然会攻读诗书。他自幼聪颖,心志高远,曾写下“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以铭心志。道光六年(1826年),左宗棠14岁时,第一次参加湘阴县试便考中第一。第二年五月去长沙应府试,其成绩仍居首位,知府本来打算将他拔为冠军,只因被录取者中有一位年事已高,为照顾老者,发榜时将左宗棠抑为第二。
  可此后命运便好像故意跟他过不去,他竟然三试而不第。
  道光十二年(1832年),左宗棠六年丁忧期满服阕,捐了一个监生资历,参加了在长沙举行的乡试,也就是举人考试。这次乡试,左宗棠的二哥左宗植荣获第一名,领“解首”,左宗棠亦中第18名举人。这是左宗棠在科举考试中所得到的最高功名。
  道光十三年(1833年)春,左宗棠来到北京参加癸巳科会试,在三场考试中的三篇四书文、一首五言八韵诗、五篇五经文、五道策问文虽被考官评为:“首警透,次、三妥畅,诗谐备”,“气机清适,诗稳”,但最后还是名落孙山了。三年之后左宗棠北上京师参加会试,本已金榜题名,可到最后时刻,主考官们却发现湖南录取的举人多了一人,为了考虑各省平衡,就取消了他的进士资格,仅给他一个“誊录”的官职。左宗棠不甘心做一名为史馆注籍的誊录,毅然南返湘潭,三年后他又考了一次,仍然是不中。经历了三次失败,左宗棠心灰意冷,绝了进士及第的念头,开始了在湖南渌江书院的教书生涯。举人的功名成为左宗棠一生在科举上的最好成绩,非进士出身也就此成为他耿耿于怀的心病。严酷的现实使他意识到,科举这条道路不是为他这样志高才大的寒士所设置的,因此他“绝意科场进取”,从此把全部精力与心思都投入于刻苦攻读“经世致用之学”。他开始更加勤奋地探讨农书,还在京城时,他就买了不少农书,打算回家后闭门苦读,实地考察,著成一书。左宗棠如此“执迷不悟”,对于当时正统的知识分子来说,不算是“离经叛道”,起码也算是“不务正业”了。他的举动也遭到了一些士子的冷嘲热讽,可是,左宗棠并不为所动。他从小就是一个个性很强的人,性情刚烈而自信。他崇拜诸葛亮,敬仰他才华横溢,但左宗棠并不迷信,他更相信自己。当他给朋友写信时,经常会毫不犹豫地署名“亮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