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会呼吸pdf下载

化学会呼吸百度网盘pdf下载

作者:
简介:化学会呼吸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9-01
pdf下载价格:0.00¥

免费下载


书籍下载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全国重点中学工作很多年的化学老师多年累积的经验和研究成果,以活泼又不失严谨的写作风格,用身边可触摸到的生活中的例子,讲述有关化学的科学知识,寓教于乐,帮助读者轻松理解课本中晦涩的知识,并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本书是适合化学爱好者阅读,同时字里行间也体现了作者对教学的热爱以及深度思考,对广大教师也很有启发。
作者简介
  王耀,教育学硕士,师从国家新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主编王磊教授;北京四中化学教研组骨干教师,教龄十余年,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2006年参加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教材的编写与修订,现为教育部国家新课程培训远程研修项目高中化学多个模块的主讲教师及互动专家。曾在学科刊物上发表关于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创新的论文数十篇;教学论文获得国家新课程试验区论文评比一等奖;公开课曾在全国新课程试验区教学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创建并全程参与了创新性综合课程《身边的科学》《化学与生命》,以化学达人身份参与中央电视台《四维科学人》节目的设计和录制。
  教学风格:生活化和信息技术化,注重联系与应用,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风趣幽默的语言中富含化学的深刻理性,深受学生欢迎。
  教学理念:让生活充满化学气息,让化学散发生命活力!
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第1章 化学说:“生活的秘密,我来告诉你”
是什么让可乐如此躁动
是什么让花儿姹紫嫣红
是什么让鱼肉如此美味
是什么让咸蛋如此诱人
是什么造就了雪花的美丽
为什么人类不能以草为生
为什么我们不爱喝咸豆浆
美发过程中不能说的秘密
第2章 生活说:“化学,我怎能离开你”
轻松成为神奇的“卖油翁”
烹饪安全的要义
修车师傅的化学基本功
脂肪真的那么让人讨厌吗
洗衣服,学问大着呢
维生素C和铁 完美的搭档
关于补钙的广告——化学魅力无穷
第3章 生活说:“化学,想说爱你不容易”
是感冒药还是毒品
重金属,你让美丽的青春凋零
历史上可以致命的火柴
白果、河鲀:美食还是毒药
谁杀害了居里夫人
滥用药物 贻害无穷
醉汉怎么就成了马路杀手
加油站里的危险电话
第4章 化学说:“再爱我吧,再爱我吧”
化学创造材料——功德无量的塑料
化学让你永葆青春——抗氧化剂的秘技
化学如诗 化学如歌
化学不缺少美,缺少用心发现
第5章 化学说难也不难
反其道而行 海阔天空
有比较才有鉴别 拨云见日
图解比喻 画龙点睛
物以类聚方能出类拔萃
归纳演绎 成竹在胸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化学与技术》工程师之路
第6章 为师心得:coolwy的教育梦想
“成熟”——道德的沦丧?
良师必备之十要素
宽容的三种“境界”
如何帮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
中学竞赛教学之四大误区
对待作弊,怎能从呐喊到彷徨
参考书目
媒体评论
  化学是什么?化学是舍勒的尊贵学问,是戴维的激情演讲,是拉姆塞的诺贝尔奖章,是居里夫人的坚毅目光,是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化学是我一生的热爱,而我希望的是化学能得到您和更多读者的热爱!
  ——王耀


  从酷爱文学到痴迷化学,使这个方程式成立的条件是什么?不是王耀老师对化学知识的讲解,而是他对于教育真情的诠释!这是我在四中化学课堂上切身的感受,也是眼前这本书的独到之处。
  ——北京四中毕业生 王宇乔

  听麻辣教师讲述生活中的化学故事,点燃你的化学梦想。用生动的文字凝固精彩的教学片段和教育感悟,深入浅出、妙趣横生!这是一本难得的科普读物。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副教授,博士 魏锐

  王耀老师对化学充满了热爱。他的教学是带有生命性的艺术。读这本书时,我们的思绪插上了翅膀,在天空自由翱翔。
  ——北京四中化学教研组组长 李志强

  在《四维科学人》的合作过程中,王耀老师的博学、冷静、勤奋和幽默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好老师教出好学生,好作者写出好作品,仔细读这本书,就像见到这个人,且听他娓娓道来,王者化学,耀动活力。
  ——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导演 崔铃


  中学老师去写一本关于化学的科普书?好像真的很少见。然而如果作者是王耀老师,就没什么好惊奇的。作为一个工作有些年头的中学化学期刊编辑,我有幸见证了无数一线教师在化学教学的路上钻研至深、精益求精,而王耀老师无疑是其中风格独特的一位。他在化学课堂上总有说不完的化学小段子,总有精美得如同海报的图片,这是因为他将建立情感放在首位,在传授知识以外,还将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传达给他的学生们。
  文如其言,文如其人。《化学会呼吸》这本书正反映了作者的价值观和鲜明的风格。与很多化学书籍与生活疏离、过于高深相反,这本书中的化学是“生机勃勃、调皮倔强而又对我们无比友善”的,就像呼吸一样贴近大家的生活。而行文中间或呈现的几句名言和小诗,正让我们有机会去感受一个科学学者的人文情怀。
  感谢作者为我们呈现化学科学的本来面目,与友善的领路人交谈,化学会变得那么有趣而富有魅力!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化学编辑 李娇阳
前言
  自序
  在动笔写《化学会呼吸》之前,我就深深感到这篇序言可能比正文还要难写。因为每当有人问起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时,我都不知道从哪里开口,心中奔涌的千言万语犹如有鲠在喉一般难以吐露。如果你现在不赶时间,愿意耐心地听一听我的肺腑之言,我倒非常愿意像讲故事那样给你娓娓道来。
  就从我自身的经历说起吧。我还没到上中学学习化学的年龄之前,就通过很多自然现象和影视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而且我哥哥在家里储备了一些常用的化学仪器和药品,没事的时候我特别喜欢让他给我演示一些有趣的实验,那光、那色、那声、那景都令我无限痴迷。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已经深深爱上了这门学科,可是我居然连一节完整的化学课都没有听过。在初三前的那个暑假,我已经迫不及待地完成了应该在初三全年完成的化学习题集,而且钻研每一道题的时候,我都是那么地陶醉和享受……此后一直到高三的4年里,痴迷化学的我凭借刻苦自学和求教名师,获得了全国竞赛省赛区的一等奖。日常的化学学习更是不在话下,化学考试第一名从来没有出现过其他同学的名字。直到我填写高考志愿的一刻,我暗下决心投身教育改革和实践,第一志愿就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化学专业。你可能会问了:为什么要选择师范院校呢?说心里话,我感觉到身边有不少同学学习很困难,他们完全没有我对化学那样的痴迷和热爱,又被考试成绩一次次打击,于是内心十分郁闷和焦虑。我想,如果自己将来成为了一名化学教师,一定要让更多的孩子像我这样热爱这门学科,像珍视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学化学的机会,那他们自然不会那么吃力了。当然,我也看到了现行教育模式的种种弊端,希望能在北京师范大学名师的指导下探寻一条改良教育现状的出路。要知道:只有重视科技的国家才是有前途的国家,只有重视教育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啊!
  自高考前确立投身教育的志向以来,我扎扎实实地积累着自己的化学专业基本功和心理学、教育学及课程论的基础。16年前,我第一次站上了高中母校的讲台,开始了对化学教学的实践和深入研究。后来由于感觉到自己的根基不够深厚,我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化学课程教学论专业的研究生继续深造,能成为化学课程标准制定专家——王磊教授的学生是我一生最幸运的事。从那时开始,在恩师的悉心指导下,我深入接触了新课程的改革方案和教材,对这场即将刮起的新教育之风寄予非常深厚的希望。2006年,我终于从伴随自己7年青春岁月的北京师范大学毕业,进入了全国知名的中学——北京四中,开始了我新一轮的教育实践和探索。
  这么多年的教育生涯,这么多年对化学的痴迷追求,让我不停地问自己:到底应该怎样去教学生学习化学?为什么我小时候连一节完整的化学课都没有听过,这门学科却成了我一生的挚爱,而现在的学生每周有好几节课的时间可以学习化学,有那么多精彩的科普书籍可以阅读,有那么多科教资源可以利用,他们却越来越不爱学习了呢?我也在不停地反思现有的教育方式,是不是我们的课堂让本来生机勃勃的学科变得死气沉沉?是不是我们的教育让本来兴趣盎然的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是不是那些似懂非懂又被迫去记忆的化学方程式增加了他们的厌倦呢?也许孩子们已经习惯了默默地低下头,小心谨慎地把自己的思维半径痛苦地划定在标准答案之内,俯首帖耳地在ABCD围成的思想栅栏里困兽般地徘徊……
  我想说:化学其实不是这样子的!化学家也不是那种枯燥乏味、毫无情趣的人!我仿佛听到了化学在课堂上哭泣,在测验中哽咽,在考场上叹息!孩子们、教师们、家长们,请你们认真想一想,我们的生活哪里没有化学的踪迹,我们的身边和身体里都是化学反应产生的功绩!如果你问我为什么写这本书,我只想说一句:因为化学会呼吸!它能让那些你心中熄灭的热情再次被点燃,也能让那些你脑海里沉睡的方程式再次被唤起。不要让学习变成一场痛苦的折磨,更不要让化学成为我们悲伤的回忆!如果你还没有体会到化学的乐趣,还没有感悟到化学教材深藏的意义,请让这本《化学会呼吸》成为你的枕边读物,成为你的旅行伴侣。这是一位痴迷于化学的教师倾其半生感悟所写的“科普教材”,也是一位放眼未来的教育研究者内心最深处呐喊出的“生命教育”!
  阅读建议及章节特点
  本书的章节标题是将“化学”与“生活”两个角色比喻为一对情侣,用两者之间的情感变化来表达化学的独特生命力。“我怎能离开你”“想说爱你不容易”“再爱我吧”等饱含情意的词汇突显了化学与生活的难舍难分和爱恨纠葛。其实,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应当怎样去看待化学,真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想让各位读者真正爱上化学,我们就要认真了解化学的前世今生。而在本书的第5章,为了让各位正在学习化学的学生读者能够更有收获,我探讨了一些化学学科的学习方法,可以让苦苦思考如何学化学的人茅塞顿开,也为我的教育界同行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第6章是我的网络教育杂文集,在21世纪初,这些文章大多都发表在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上(也叫K12教育网上,网址www.k12.com.cn),作为自己的第一本科普论著,自然想要朝花夕拾,把这些曾经引起很高点击量的教育随笔重新收集起来与大家分享,更加体现自己心中的教育梦想。我在网上一直都使用coolwy 的笔名,所以第6章就定名为“为师心得:coolwy的教育梦想”,希望那些跟我一样仍然怀揣教育梦想的年轻人可以从中获得激励,产生共鸣,也希望一切关心和关注中国教育的人们与我共同探讨,一路同行。
  如果你的兴趣点只是化学与生活的关系和其中的道理,那么可以重点阅读前4章。不过阅读的顺序最好按照自然的章节顺序展开,因为有些化学名词和理论在前面的章节中出现过时我会做一些解释,后面的章节就直接使用了,为了避免产生理解障碍,可能依次阅读会比较容易接受一些。
  如果你是正在苦读的中学生朋友,或者是中学生朋友的老师或家长,建议千万别错过第5章,这一章里有我作为教师的教育智慧的结晶,我把多年悟出的一些教学和学习方法通过具体实例展示了出来,只要有基本化学知识的人都可以看懂,而且对于理解和学习化学学科体系一定会大有裨益的,想必对你自己或者你的学生和孩子都是一堂生动的化学课!
  如果你是教师朋友,无论教授任何学科,我都建议你阅读一下第6章,拥有多年教育学和课程论的理论研究和16年教学实践的化学教师期待着和你产生共鸣!我特别欣赏美国足球运动员凯文·阿尔斯顿的名言:“教育不是填满水桶,而是点燃火焰。”
  栏目和参考书目等的使用
  本书还特意为广大读者设计了4个极具特色的栏目:科学原理、科学故事、动手空间和安全提示。这些栏目功能各异而又精彩纷呈,对于各位化学爱好者是非常有益的。
  科学原理栏目主要解释文中提到的一些科学名词和专业用语,或者提供有助于理解正文内容的其他学科工具。例如,在第3章“加油站里的危险电话”一节中,为了说明静电对加油站的潜在危害,我专门设计了科学原理栏目对专业名词“静电”进行解释。另外,在第1章“是什么让可乐如此躁动”一节中,过热液体这样的理论属于物理学科,但对于我们分析和解释问题非常必要,所以设计科学原理栏目来介绍过热水及气化中心。可以这么说,科学原理栏目既可以作为大家理解正文的小助手,又可以成为各位科学达人深入研究的方向和入手点。
  科学故事栏目可以说是最富有生命力的栏目,它把化学知识背后的科学家故事和化学趣闻展现得淋漓尽致,可以成为那些关注人文、历史、社会等方面的化学爱好者仔细咀嚼和玩味的栏目。例如,讲到化学色素的时候,我们引出了第一种人工色素——苯胺紫被偶然发现的故事;讲到蛋白质受热变性时,引出了著名的巴斯德消毒法;讲到花儿的颜色为什么姹紫嫣红时,自然附上化学家玻意耳发现酸碱指示剂的故事……总之,化学家在研究科学的过程中演绎过太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今天我们一起分享这些精彩片段的时候,能否和几百年前的化学狂人产生些许的共鸣呢?若能如此,我设计科学故事栏目的良苦用心就没有白费!
  动手空间和安全提示栏目往往是相伴而生的,为了让大家在阅读了化学信息之后能够在家里动手完成一些有趣的实验,我特意设计了动手空间这样的栏目。例如,第1章介绍了自己如何动手提取植物色素及试验指示剂,还有理解了咸蛋制作原理后自己如何制作无铅松花蛋,还有,学习了有关豆浆的知识后制作豆腐如何得心应手。另外,要特别注意:所有实验都应该以安全作为第一要义,所以对很多动手空间栏目以及正文内容的相关危险性都有安全提示,提醒大家千万要注意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例如,制肥皂时要小心油脂起火,千万不可在家里试验用微波炉烧开水等,这些都是金玉良言,希望各位一定要注意!本书对于违背安全提示产生的一切不良后果只能表示深深的遗憾而不负有任何责任。
  除了特色的栏目之外,我们还在全书最后附上参考书目,因为本书的诸多科普文章都涉及中学化学教材相关的知识点,对那些正在学习中学化学的学生朋友将会有莫大的帮助,所以我将正文中对应于教材的相关出处列在参考书目中,便于大家查阅和进一步深入学习。我的期望是这本《化学会呼吸》既是课外读物,又是课内参考,它让我们的生活更富有化学情趣,也让我们的学习更具有生命活力!
  本书的特色及亮点
  《化学会呼吸》把化学知识与学习方法深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广告、歌曲等,与其他学科(例如物理、生物、地理、医学、心理学等)也有着广泛的融合与交叉,一定能让钟爱化学的你推开另一扇窗,更容易领略到化学世界的美丽。同时这本书在展开广阔视角的同时,丝毫没有牺牲和弱化化学的相关理论和原理,而且在各个章节中将化学原理逐次深入和螺旋式提升。例如,氧化还原理论在第1章第8节、第2章第6节、第3章第8节、第4章第2节等章节中都有涉及,而且越来越深入,如果系统读完这些内容,一定会对化学里的核心理论——氧化还原反应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本书不仅对化学理论进行了分层逐步渗透,很多复杂的化学知识也不是一步到位地介绍的,例如氨基酸、多肽及蛋白质的关系及相互变化就通过第1章第3、4、7、8节以及第3章第2节和第4章第2节这些章节来逐步深入地讲解,化学基础一般的广大读者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和接受。本书中的大量插图都来自我自己教学和研究过程中积累的PPT截图,由于书籍的印刷问题,大家只能看到黑白的效果,我会将彩色图片的原版放在网络上与各位读者分享的。
  末尾声明及致谢
  终于到了要表达感谢的时候了,其实感激之情总是溢于言表的。我想首先感谢我的父母和兄长,是他们让我有了一个温暖的家,有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有了可以爱好并且钻研化学的机会和可能;然后我要感谢对我的思想和教育教学理念影响最大的几位恩师:北京师范大学的王磊教授、北京中关村中学的何凤楼老师、北京四中我的授业恩师潘庭宏老师,如果没有他们对我的悉心指导和栽培,你们不可能看到这本有生命力的化学科普书;当然我不能忘记人民邮电出版社的韦毅编辑,是她对我的书稿提出了太多重要而中肯的意见,还要感谢其他在本书出版过程中付出过努力的人民邮电出版社的工作人员;我的历届学生都是我最希望感谢的人,是你们一次次地鼓励我在这条希望和迷茫交融的教育道路上继续前行,尤其是我现任道元班的广大学生,你们对我教育教学方法的接受和理解让我更加有勇气来完成这部著作,特别感谢给我提供插图的胡亦轩同学和张恒喻同学;我最应该感谢的是我的妻子和即将满4岁的女儿,是她们努力地做好家务和照顾好自己的生活,令我在工作之余可以抽出大量时间来完成这本书。谢谢你们!我因为你们而感到自豪!
  另外,我的教育随笔曾经得到过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主管的鼓励和认可,很多论文和素材在《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上发表并引起反响,在此对这些机构及个人都一并表示感谢。关于本书中涉及的我的教育教学课件及PPT、更多的教育教学论文及随笔等都可在人民邮电出版社的官方网站(www.ptpress.com.cn)上免费下载。如果您对本书有任何意见或者建议,还请不吝赐教,并发送邮件给本书的责任编辑(weiyi@ptpress.com.cn)。
  在正式进入《化学会呼吸》之前,先跟各位分享一下我很喜欢的席慕容的小诗《试验》。
  试验(两首)
  ——席慕容
  化学课里
  有一种试纸
  遇酸变红
  遇碱变蓝
  我多希望
  人生里
  能有一种试纸
  可以先来替我试出
  那交缠在我眼前的
  种种 悲欢
  他们说
  在水中放进
  一块小小的明矾
  就能沉淀出 所有的
  渣滓
  那么 如果
  在我们的心中放进
  一首诗
  是不是 也可以
  沉淀出所有的 昨日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大家还是进入书里去自由呼吸化学带来的新鲜空气吧!祝阅读快乐!
  王耀
  2015年4月于北京家中
精彩书摘
  生活中的美丽,生活中的神奇,生活中那些无法言说的秘密,那些看似深奥的问题,其实都可以用化学及其相关的科学方法来轻松地解释。读完了本章,你一定会恍然大悟:原来,化学竟是这样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
  科学给青年以营养,给老人以慰藉;她让幸福的生活锦上添花,她在你不幸的时刻保护着你。
  ——罗蒙诺索夫[俄国科学家、教育家]
  大家听说过“沸腾可乐”的游戏吗?就是让几位爱喝可乐的朋友先大把大把地吃曼妥思薄荷糖,而后迅速地畅饮可乐,此时在他们的肚子里就会发生非常剧烈的反应,甚至有可能导致可乐从嘴里喷涌而出,当然也有传闻说人的胃甚至可能都会被胀破!真的会有这么猛烈的反应吗?这里的可乐为什么会“沸腾”?化学能否解释其中的秘密呢?
  先别着急,让我们一步步通过实验来解答这些疑问,带领大家走进一个神奇的化学世界。“危险的沸腾可乐游戏”这则新闻很容易在互联网上检索到,而且有不少人还表示自己曾经在家里尝试过这个实验。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要选用大瓶子装的可乐(例如2L左右的),并且一次性加入比较多的曼妥思薄荷糖(最好是将糖放入纸筒内,对准可乐瓶口迅速准确地加入),随后就会看到非常壮观的现象了!(温馨提示:大家在家里做实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周围的环境,避免喷出的可乐迫使你后面的几小时都在打扫卫生!)实验成功了,想必大家对其中的原理也很好奇。
  其实想知道可乐为什么沸腾并不难,首先要对可乐和所加入的薄荷糖的具体化学成分有一个基本认识。找到让可乐产生沸腾现象的那种化学物质往往是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所以,我们一定要先去搜集可乐和薄荷糖的食品标签,从标签的成分表中分析沸腾的可能原因。
  从配料表中我们不难发现:可乐沸腾时喷出的是里面添加的二氧化碳(CO2)气体。平时可乐中的CO2气体是通过加压的方法溶解在水中的,所以我们喝可乐这样的碳酸饮料才会有那种麻麻的口感!顺便提一句:最早的碳酸饮料就是源于我们化学家的伟大发现。
  化学史上非常著名的氧气的发现者英国人普里斯特利最早将CO2气体溶解于水制备碳酸,这件事发生在1776年,而随后不久,碳酸饮料就被用于商业生产了。
  碳酸饮料之所以得名,是因为CO2气体溶解于水时会发生下面的反应: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间的那个符号表示可逆反应,就是说生成碳酸的同时,也会重新生成CO2气体,这就是碳酸饮料会向外释放CO2气体的原因了。
  言归正传,我们假设:促使CO2气体猛烈喷出的东西是在薄荷糖的成分中。这是因为不加薄荷糖时可乐并不会非常剧烈地喷涌(其实CO2气体也在逸出,只不过是比较缓慢而不易被我们察觉,不信的话,你可以买一杯可乐之类的碳酸饮料,仔细观察液面上缓缓冒出的气泡)。那么,薄荷糖的最主要成分应当是化学上被称为“蔗糖”的东西,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子式为C12H22O11。当然,大家也有可能会怀疑薄荷糖里的一些添加剂起到了关键作用,例如香精、果胶或者甜味剂,等等。是不是蔗糖令可乐中的CO2气体大量逸出而导致喷涌现象呢?
  如果不加薄荷糖,而是加入其他物质,可乐是否也有沸腾的可能呢?
精彩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