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土资源调查评价需求形势与战略部署研究pdf下载

中国国土资源调查评价需求形势与战略部署研究百度网盘pdf下载

作者:
简介:中国国土资源调查评价需求形势与战略部署研究
出版社: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4-01
pdf下载价格:0.00¥

免费下载


书籍下载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中国国土资源调查评价需求形势与战略部署研究》围绕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国土资源调查工作,在全面分析其工作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开展国民经济发展对基础地质调查评价、土地资源监测调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水工环地质调查评价、国土资源信息化、国土资源调查评价科技等工作的需求分析,深入剖析国土资源调查评价的热点问题,提出“十二五”国土资源调查评价战略部署建议,旨在为我国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战略指导价值。
作者简介
  李江风,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湖北省土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土地学会会员、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主要从事资源环境调査与评价、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地质遗产开发与保护等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以访问学者身份,前往香港中文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进行科研合作与交流。近年来,主持多项省部级重点项目及部分横向合作项目,先后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次,湖北省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两次,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武汉市“十五”软科学优秀成果奖一次。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8部。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标与思路
第二章 基础地质调查评价
第一节 基础地质调查评价工作进展
第二节 基础地质调查评价需求分析
第三节 基础地质调查评价规划部署建议
第三章 土地资源监测调查
第一节 土地资源监测调查工作进展
第二节 土地资源监测调查需求分析
第三节 土地资源监测调查部署建议
第四章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第一节 中国矿产资源及其供需形势
第二节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进展
第三节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需求分析
第四节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规划部署建议
第五章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
第一节 我国地质灾害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节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进展及问题
第三节 国外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特点及启示
第四节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需求分析
第五节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战略规划建议
第六章 水工环地质调查评价
第一节 水工环地质调查评价工作进展及问题
第二节 国外水工环地质调查评价的特点与启示
第三节 水工环地质调查评价需求分析
第四节 水工环地质调查评价规划部署建议
第七章 国土资源信息化
第一节 国土资源信息化进展及成效
第二节 国土资源信息化需求分析
第三节 国土资源信息化规划部署建议
第八章 国土资源调查评价科技
第一节 国土资源调查评价科技进展及成效
第二节 国土资源调查评价科技需求分析
第三节 国土资源调查评价科技规划部署建议
第九章 国土资源调查评价热点展望
第一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调查评价
第二节 重要城市国土资源综合调查评价
第三节 资源型城市国土资源综合调查评价
第四节 低碳经济与国土资源调查评价
主要参考文献
前言
  前言
  国土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土资源调查评价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开展国土资源调查评价,提高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摸清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利用现状,查明地质灾害隐患和地质环境问题,提升信息化工作水平和科技研发力度,对于缓解我国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压力,转变资源领域的管理理念,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999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我国先后实施了国土资源大调查、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新疆“358”地质矿产调查、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金土工程、大陆科学钻探、海洋地质保障工程、基础测绘、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全国耕地后备资源和农地分等定级调查等一系列国土资源调查评价专项工作。国土资源调查评价采用“地质、物探、化探、遥感、钻探、测绘”等多种手段,通过“上天、入地、下海、攀峰、登极”,对国土资源进行了多方位、多层次立体调查和探测,在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地质调查、地质灾害调查预警与防治、国土基础测绘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具有战略价值和全局意义的开创性成果。到“十一五”末期,全国国土资源调查评价累积完成中央财政投入400多亿元,带动地方财政和社会资金投入3000多亿元,累积投入技术力量100余万人次,完成调查项目逾5000个。通过各项工作的持续开展与不断深化,使我国基础地质调查程度得到了显著提高,累积新发现矿产地900余处,形成了十大后备资源勘查基地,全面摸清了全国土地利用家底和耕地后备资源状况,基本查明了全国地质灾害现状,促使海洋资源环境调查和基础测绘调查得到长足发展,初步建成了国土资源信息网络和社会服务系统,进一步提升了国土资源调查评价科技水平。十余年来的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国土资源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和保障,为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十二五”及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根据发达国家的先期发展经验,面对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挑战,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源消耗的发展模式在短期内仍难以转变,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将进一步凸显,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和资源节约与保护任务更加艰巨。因此,必须全面分析现状,准确研判形势,更为深入和系统地开展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为国土资源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科学、可靠的基础支撑。
  为了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国内外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发展趋势,明确我国“十二五”及中长期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重点区域、重要方向和重大问题,从而为国土资源管理与规划、经济社会发展与决策提供依据。国土资源部规划司于2010年下达“国土资源调查评价需求分析与规划部署”研究任务。研究基于文献梳理与调研考察相结合,融合定性分析与定量估算的方法,全面梳理我国基础地质调查评价、土地资源监测调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水工环地质调查评价、国土资源信息化、国土资源调查评价科技等工作的进展与成效,系统研究提高资源保障程度、区域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对各项调查评价工作的宏观需求,旨在对各项调查评价工作“十二五”及中长期发展提出规划建议,并对前瞻性工作与热点问题进行分析与展望。
  在相关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组织技术力量于2010年底完成全部研究工作,对当前我国国土资源调查评价所涉及的各项工作进行了系统梳理,全面分析了各项调查评价工作所面临的历史机遇与现实挑战,并对其“十二五”及中长期工作部署提出规划建议,为我国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及相关领域工作的宏观部署与战略规划提供了有力支撑。2011年6月,国土资源部审议通过《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十二五”及长远规划框架》,2011年6月至7月,相继发布《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十二五”规划》,其中均采信了该课题研究的部分结论。在这些“规划”的指导下,我国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稳步开展,国土资源事业进一步繁荣,到“十二五”中期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使社会各界更为全面地了解我国国土资源调查评价的工作进展与成效,加深读者对我国国土资源调查评价事业的理解和认识,著者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进一步的提炼、修改和加工,编辑出版此书。
  全书共分9章。第一章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目标和基本思路,从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土资源消耗的关系入手,对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及其发展趋势和需求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第二章至第八章,按照当前我国国土资源管理的职能划分,分别从基础地质调查评价、土地资源监测调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水工环地质调查评价、国土资源信息化、国土资源调查评价科技7个领域对全国国土资源调查评价的工作进展进行梳理,对各专项工作的宏观需求态势进行分析,明确各项工作的重点、方向与发展对策;第九章结合当前我国国土规划编制、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城市化发展与转型的背景,基于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的需要,分别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调查评价、重要城市国土资源综合调查评价、资源型城市国土资源综合调查评价以及低碳经济与国土资源调查评价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与展望。书中不仅系统呈现了我国国土资源调查评价的工作成效,也对国外相关工作的现状与经验进行了总结;不仅对传统调查评价工作的需求形势进行了剖析,也对当前热点问题和前瞻工作进行了展望;既突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兼顾了资源环境保护的需求;既有宏观趋势的整体把握,也有具体工作的详细分析。著者相信这些研究成果的结集出版必将对我国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工作部署提供重要的依据,也将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参考和科学借鉴。
  参与课题研究的科研人员还有方世明、龚健、朱江洪、刘志玲、祁泉淞、袁璐、陈忠良、冀振松等,相关图件的编制与清绘主要由曾杰、徐伟铭、冀振松、李伟松、高超、郭源园等人完成。
  课题的研究与本书的出版还得到了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大学相关领导,以及国土资源部规划司、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新技术处等单位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与鼎力协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著者水平有限,书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尚有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由衷地期望各方面专家批评指正!
  著者
  2013年8月
精彩书摘
  国土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处于资源消费增长的飞跃时期。未来十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推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新格局。而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资源消耗仍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国土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的同时,也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和劳动人口中连续上升,逐步取得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是人类社会跨入更高的社会形态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已经证明,只有通过工业化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改善国民生活水平,才能为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生产力基础(Kemp T,1985)。
  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1202亿元,相比改革开放初期增长了上百倍,人均GDP由1978年的381元增长到目前的29991元(图1-1),全国三次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0.1%、46.8%和43.1%(图1-2),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国家统计局,2012)。按照工业化发展水平评价和阶段划分标准(Hollis Chenery等,1986;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2007),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正在经历由主要依靠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农业社会,逐步向以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工业化国家转变的重大历史时期,积极推进并逐步实现工业化是当前我国的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
  城市化不仅是一个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也是一个空间演变、地域演变和经济行为主体谋求效用最大化的过程(孟祥林,2006),是一个国家实现工业化所必须经历的历史阶段。不论城市化进程具有怎样的复杂性,其始终和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是衡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杆,其水平高低对一个国家的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几乎呈现直线上升发展趋势(图1-3),城市数量大幅度增长,在2010年达到657个,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建成总面积达31766km2;城市化水平从1979年的18.96%迅速增长到2009年的49.95%,全国城镇总人口达到6.7亿人(国家统计局,2012),成为世界上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国家之一。
  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机制,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逐步改变长期以来重城轻乡的发展状况,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大命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受到党和政府的进一步关注。“十一五”期间,在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带动下,大量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乡经济相互交融和工农业产品交换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与此同时,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逐步增加,“十一五”期间从2006年的339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183亿元,使得农村水、电、通信、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大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新农村建设进展明显,使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城乡一体化得到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