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pdf下载

中国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百度网盘pdf下载

作者:
简介:中国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9-01
pdf下载价格:0.00¥

免费下载


书籍下载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研究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基础性问题,分析中国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内涵、构成及特征,研究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方法与路径,并提出国家治理的评估指标体系,着重从国家建设、政党建设、政府建设和社会建设等方面入手,深入分析当前中国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构建的重要任务和改革方向。本书不仅有利于推进中国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相关理论研究,而且对于深化中国国家治理改革的实践探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目录
导论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任务和力量
第一章 现代国家构建的理论与路径
第一节 关于国家的主要理论
第二节 现代国家构建理论
第三节 国家与经济发展
第四节 中国语境下的现代国家构建
第二章 现代国家治理及其评估
第一节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综述
第二节 国家治理及其评估
第三节 国内外国家治理衡量指标体系
第四节 “个体—社会—国家”三维治理评估体系
第三章 现代国家治理能力的构建
第一节 背景:发展型国家和转型危机
第二节 国家能力和国家治理能力的构成
第三节 多维度的“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
第四节 “发展型国家”的中国模式
第四章 当前中国国家治理面临的挑战
第一节 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挑战
第二节 市场化的挑战
第三节 社会转型的挑战
第四节 价值多元化的挑战
第五章 国家建设:构建现代国家制度
第一节 制度建设:以制度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第二节 民主建设:以民主构建国家认同
第三节 法治建设:以法治构建国家秩序
第四节 分权改革:以分权改革激发地方和社会活力
第六章 政党建设:打造现代国家治理的领导力量
第一节 政党调控的概念和模型
第二节 政党调控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制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体制的独特优势及其巩固
第四节 执政党的领导与四项基本制度的关系
第七章 政府建设:构建有限且有效的政府
第一节 从政府管制走向公共治理
第二节 转型社会的中国政府及其治理
第三节 建设服务型政府
第四节 构建有限且有效的政府
第八章 社会建设:走向协同治理新格局
第一节 中国社会建设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中国政府的积极探索
第三节 中国社会建设的经验
第四节 中国社会建设的未来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中共十九大报告又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发展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第一个阶段“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2020~2035年);第二个阶段“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35年至21世纪中叶)。《中国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一书,初步分析了中国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内涵、构成及特征,基于国家治理能力的含义及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路径研究,着重从国家建设、政党建设、政府建设和社会建设等方面深入讨论了中国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构建的重点领域。
  本书是2015年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燕继荣教授主持的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点项目“中国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构建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事实上,该研究成果的初稿于2016年1月已经完成,并接受了有关专家的评审和鉴定。由于最近两年课题组成员工作较为繁忙謌题报告的修改进度比预期缓慢。此外,中国政治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特别是十九大的召开和一些新的改革举措的推进,使课题组需要花时间对以往的论述进行适当调整。这些因素影响了本书的出版,在此予以特别说明。
  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各章撰写分工如下:
  导论 燕继荣(北京大学)
  第一章 张宁(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第二章 黄晗(首都师范大学)、彭莹莹(北京大学)
  第三章 程熙(上海市委党校)
  第四章 燕继荣(北京大学)、赖先进(中共中央党校)
  第五章 燕继荣(北京大学)
  第六章 程熙(上海市委党校)
  第七章 燕继荣(北京大学)
  第八章 燕继荣(北京大学)、张宁(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本书的完成与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的领导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感谢“中特中心”李翠玲主任、许星副主任、张军强博士等人的关心、理解和帮助。感谢北京大学王浦劬教授、国家行政学院许耀桐教授、中共中央党校赵虎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周淑真教授、中央编译局杨雪冬教授对课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感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孙广厦老师和北京城乡创新发展博士研究会的魏云研究员,他们在课题的论证阶段和课题的初稿形成过程中做了许多工作。
  本书得到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会政法分社王绯社长和黄金平编辑的支持和帮助,黄金平编辑耐心、细致、认真、负责地审稿,让我们甚为感动!在此,我们对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一个重大的现实政治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课题,尽管2013年以来,很多研究者加入到了这一课题的研究中,但是,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构成及特征还存在许多争论,对于这一重大课题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囿于课题组成员的学识和水平,本书难免有不足和疏漏,敬请学界同人和实际工作部门的领导批评指正!
  2018年7月1日
精彩书摘
  《中国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
  微观主体的培育对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十分重要。目前,作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承担者,我国许多国有企业缺乏技术和管理创新的主动性,这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难以转变的根本原因。①因此,必须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激发国有企业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的内在动力,使其真正成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体力量。②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企业激励和约束机制等途径都能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培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微观主体。
  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表明,市场机制的完善程度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一般来说,市场机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等构成要素,并主要通过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来发挥资源配置作用。
  第一,完善生产要素的价格形成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信号,也是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和行为的机制。因此,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条件。③目前,我国一般商品和服务的市场化比重已经达到90%以上,但资金、劳动力、土地和矿产等生产要素和资源的市场化程度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它们的价格形成机制亟待改革。而扭曲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只能扰乱市场供求关系,促使企业更倾向于通过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而不是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的途径来实现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使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得以延续。因此,推进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的市场化改革,既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客观需要,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要通过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抑制对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不合理需求,缓解或消除资源供需的尖锐矛盾,使资源的开采和使用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走上集约化的道路。值得注意的是,在推进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统筹考虑企业发展的需要和社会承受能力,合理把握资源价格调整的力度和时机,统筹安排,分步到位。①
  第二,强化市场竞争机制。正如有学者指出,市场经济的力量产生于竞争以及在竞争中形成的竞争力。市场经济的不可替代性在于没有更好的制度可以激发经济主体进行持续性创新的主动性和进取心。②在竞争性的市场结构下,一个企业只有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使用资源,如以等量的资源创造更大的市场价值,或者使用较少的资源创造同样的市场价值,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可以说,正是竞争机制推动了专业化分工和技术进步,从而推动经济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相反,如果市场结构不是竞争性的,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应对成本上涨的最简单办法就是将新增成本转嫁给消费以消化成本上涨的压力。换句话说,这些企业没有必要和动机去创新和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强化市场竞争机制,激发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主动性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目前,与“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要求相比,我国市场结构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突出表现为垄断行业过多,垄断程度过高,而且多以行政性垄断为主。在这样的市场结构下,部分垄断企业由于缺乏市场竞争的外在压力,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来提高生产经营效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有时还通过人为地制造市场短缺而干扰市场秩序,造成社会整体福利的损失。同时,一些垄断企业还依靠自身的垄断地位,随意提高价格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损害消费者利益,从而扭曲分配效率、损害消费者利益,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