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技法——颜体pdf下载

楷书技法——颜体百度网盘pdf下载

作者:
简介:楷书技法——颜体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1-01
pdf下载价格:0.00¥

免费下载


书籍下载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特别说明:购买此电子书,暂无附赠视频,敬请谅解。

内容简介
  楷书技法——欧体,本书共分15讲,每一讲具体包括笔画讲解、字例讲解、拓展字例、文字知识、字例练习五个部分内容,书前还有书法常识和书写基础,书后附同字体碑帖欣赏,可增强书法学习者的国学知识和书法鉴赏能力,并且通过扫描二维码,随时随地观看视频,进行学习,与作者零距离沟通。
作者简介
  (作者  高育娟(铭谦),中国民族书画院,理论部副主任,高育娟(字铭谦),1997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民族书画院书法理论部副主任,中国民族书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北师大书法艺术硕士,清华美院艺术设计本科,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少儿美术报社特约编辑 ,少儿启智教学法创造者。
  书法、篆刻师从张荣庆先生、韩天衡先生、徐正濂先生等诸位当代著 名大家及虞晓勇导师,作品数次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展览,以及中日、中韩书法作品展,并多次在日本、韩国展出。
  参展与参赛: 作品多次国际、国内大赛中参展、参赛,多次在中国美术馆、民族文化宫展出,多次在专业性报刊、杂志上发表
  教学成果 :从事少儿教育工作二十余年来,多次在全国性报刊,杂志上发表教学论文,创造了少儿启智教学法, 1998年成立高老师书画艺教工作室(熔一阁),有数千名学生获奖并发表,数百名学生获特金奖、金奖,多次获得各级大赛特级优 秀辅导教师和园丁奖,数百名学生作品刊登在各类报刊、杂志和专业书刊上,数名学生获得升学书法特长加分以及参加电视书法大赛获奖并领取奖金。
  担任:教育部书画等级考试书法命题专家,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大赛评委,中华青少年美术书法摄影大奖赛首席评委及组委会顾问,《中华青少年优 秀艺术作品集》编委
  “千禧龙杯”国际青少年书画作品大赛执行评委,“首届中华全国幼儿创意画大赛”首席评委, “世纪之星全国少儿美术书法摄影艺术教育成果展”特邀组委, “爱我中华——少年儿童艺术评选活动”评委会主任简介)
目录
内容提要
前言
作者简介
基础知识
第1讲·学书必会
第2讲·横
第3讲·竖
第4讲·垂露竖、撇
第5讲·点
第6讲·横折
第7讲·长撇
第8讲·捺
第9讲·横撇
第10讲·竖弯钩
第11讲·竖钩
第12讲·横折钩
第13讲·提
第14讲·斜钩
第15讲·卧钩
前言
  中国书法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它是伴随着中国文字的产生、演变与发展而产生、演变、发展的。与此同时,碑帖的欣赏、书法理论,以及书法美学也应运而生,因此,中国书法是文化与书写的结合。
  本系列丛书是以青少年书法爱好者和初学者为读者对象,将国学文化、文字知识、书法技法融入到课程中进行编写的。
  两大版块,每种书体均有技法和创作两册。
  本书特色:
  一、无师自通
  从最基本的用笔讲起,并附有大量步骤图,使读者一看就会,做到无师自通。
  二、扫看视频
  通过扫码,随时随地观看视频,进行学习,与作者(教师)零距离沟通。
  三、碑帖原图
  让读者看到原碑帖中字的古韵,走近古碑帖,追寻古碑帖风貌。
  四、精讲技能
  对每个笔画、每个字都进行了精细的讲解,在理解字形结构的同时,进行书写训练。
  五、学练结合
  每讲内容里都有练习的内容,边看边学边练习,及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六、理解文字
  每讲都有文字知识,便于学习者了解文字的发展、出处及使用,避免书写当中出错误。
  七、集字训练
  每个字都有创作集字的训练,便于学习者了解到更多的创作词语。
  八、欣赏碑帖
  同体书法碑帖的欣赏与了解,扩充对书法碑帖的整体认知,提高欣赏能力。
  本套丛书分为技法和创作两大版块,每种书体均有技法和创作两册。
  本书是根据作者24年一线丰富的教学经验精心编写出来的。在编写的过程中,本书文字知识部分参考了《说文解字》及李乐毅老师的《汉字演变500例》,同时感谢刘方、方志红、王惠新、徐琴、王雪婷、高新生、张思齐、高玉慧等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的辛勤付出。
  高育娟
  2016年10月
精彩书摘
  三:表示记数字,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了。我们的祖先曾用三根树枝、竹签、草棍平放在一起,表示数字“三”。在古文中“三”又表示“多次”,如“三思而行”。《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中间的一画较短,在甲骨文中那就是“气”字。
  三思而行:“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语出《论语·公冶长》)意为:再三思考。
  三省吾身:“曾子三省吾身,则随事用力。”(宋·朱熹《朱子语类》)意为: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