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器运营与商业模式研究pdf下载

孵化器运营与商业模式研究百度网盘pdf下载

作者:
简介:孵化器运营与商业模式研究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9-01
pdf下载价格:0.00¥

免费下载


书籍下载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借助本书,读者们可以深入了解孵化器网络化运营和商业模式构建的内在规律,引入新的研究视角,丰富孵化器的研究理论,并在实践中帮助孵化器管理者提升其运营和管理水平,指导孵化活动,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参考。能对孵化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与以孵化器为核心的科技创业服务体系的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内容简介
  《孵化器运营与商业模式研究》关注到孵化器行业的这一变化,在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从孵化机理分析入手,对孵化器行业的运营模式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提出基于资源外取的孵化网络运作模式是孵化器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并在分析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及匹配关系的基础上,探讨孵化器商业模式的构建与创新规律,为孵化器根据自身特点选取合适的商业模式提供了理论指导。
作者简介
  陈颉,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南开大学获得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科技创业近年来,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2项。在《经济管理》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多篇,出版专著与教材5部。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孵化器的兴起与发展
1.2 孵化器行业的发展趋势
1.3 孵化器运营的理论基础
第2章 孵化器运营模式
2.1 孵化器运营模式构成要素
2.2 孵化器的运营模式
第3章 孵化器网络化运营
3.1 孵化器网络化运营的理论基础
3.2 孵化器网络化运营的案例分析
3.3 孵化器网络形成的动机与障碍
3.4 促进孵化器网络化运营的建议
第4章 孵化器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4.1 孵化器商业模式的研究回顾
4.2 孵化器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第5章 孵化器商业模式的构建
5.1 孵化器商业模式的分析框架
5.2 孵化器商业模式的分类
5.3 基于案例的商业模式构建研究
第6章 孵化器商业模式的创新
6.1 商业模式的演进规律
6.2 孵化器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模型
6.3 案例分析——天津科创的商业模式演进
第7章 孵化器的有效性评价
7.1 孵化器视角的有效性评价
7.2 孵化企业视角的有效性评价
7.3 孵化器有效性评价的实证研究
第8章 以孵化器为核心的科技创业服务体系构建
8.1 科技创业服务体系及其集群化发展
8.2 以孵化器为核心的科技创业服务体系构建
8.3 相关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前言
  创业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如何提高新创企业的成功率是创业者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创业的助推器,为创业企业提供了合适的生长环境,能够促进其快速发展。入驻科技孵化器已成为众多科技型创业企业的选择。经过20多年的发展,科技孵化器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工具,不仅培育了大批高新技术企业,而且培养了大批具有创业精神的企业家,在数量、规模、质量、服务功能等方面都取得了全面的突破。孵化器的蓬勃发展吸引了众多所有制主体参与投资,出现了如中关村的车库咖啡、李开复的创新工场等众多新型孵化器。包括国企、民企、外企或个人投资者等多元投资主体的科技孵化器在整个行业中所占的比例逐渐上升,可以说,我国科技孵化器已形成产权多元化发展的格局。
  随着多元投资主体的加入,传统依靠物业出租和政府投入支撑的运营模式已无法支持孵化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孵化器最终要面向市场,获得盈利。孵化器作为核心节点,将科技创业企业、大学及科研院所、政府、中介机构、风险投资、创业资本市场等有效联结起来。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以及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器业态的出现,孵化器行业近年来呈现出专业化、多样化、网络化、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对孵化器相关理论的研究有助于为目前蓬勃开展的创业活动提供理论基础。只有把孵化器的经营与盈利相结合,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主体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发挥投资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深化对新创企业的孵化服务,从而推动整个孵化产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书关注到孵化器行业的这一变化,从孵化机理分析入手,对孵化器行业的运营模式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提出基于资源外取的孵化网络运作模式是孵化器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并在分析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及匹配关系的基础上,探讨孵化器商业模式的构建与创新规律,为孵化器根据自身特点选取合适的商业模式提供了理论指导。本书建立在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作者希望借助这些研究工作,深入了解孵化器网络化运营和商业模式构建的内在规律,引入新的研究视角,丰富孵化器的研究理论,并在实践中帮助孵化器管理者提升其运营和管理水平,指导孵化活动,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参考,能对孵化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与以孵化器为核心的科技创业服务体系的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本书是天津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孵化网络的绩效机制研究——基于天津地区的实证研究》(TJGL11-122)和天津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面向科技服务产业培育的天津科技创业服务体系构建研究》(12 ZLZLZF6200)的研究成果。全书书稿由项目负责人天津财经大学陈颉副教授负责筹划与审稿,天津科技创业服务中心马凤岭主任参与完成了第2章的撰写工作,天津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邵千千参与完成了第7章7.1、7.2的撰写工作,张雅杰参与完成了第8章8.1、8.2的撰写工作,其他章节由陈颉完成。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天津科技创业服务中心马凤岭主任、国科孵化器研究中心杨晓非博士、王伟毅研究员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已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李荣静、李娜、郝睛也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目前以孵化器为研究主题的理论专著较少,本书可供政府和高校科技部门管理者、各类孵化器和科技中介机构管理者、在孵企业负责人、创业理论研究者和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参考阅读。本书是作者在孵化器领域的研究尝试,希望能够得到各位读者的批评指正!
精彩书摘
  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纽约州的贝特维亚地区,约瑟夫·曼库索(Joseph Mancuso)创建了第一个企业孵化器(Business Incubator)。当时曼库索家族买下了一家破产企业的多层建筑,准备整体出租给其他企业,但这一想法受挫后,约瑟夫·曼库索决定将其分割成若干个单元并出租给多个不同的中小企业,同时向这些企业提供共享办公服务、融资和企业咨询等服务,以培育其成长,这一举措非常成功,不仅很快吸引来第一批客户,而且创造了就业机会,当地就业率明显提高。于是,世界上的第一家企业孵化器——贝特维亚工业中心成立,并逐渐发展为贝特维亚工业园(Batavia Industrial Park)。随即这种模式被推广到世界各地,迅速成为培育新型科技企业的重要发展模式。
  20世纪80年代以前,大企业在美国经济社会中占有重要位置,通过三次大的企业兼并浪潮,一批巨头企业涌现,跨国公司在美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而在越南战争和石油危机之后,美国出现经济衰退,大企业受到重创,中小企业特别是创业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凸显出来。这种背景为企业孵化器的发展提供了市场需求,80年代初,美国的企业孵化器开始发展。这时,大多数孵化器由政府直接资助成立,主要功能集中在提供场所、基本设施,具有基本的管理职能并代理政府的部分职能。高等院校、公共研究机构的参与加快了企业孵化运作的发展(吴寿仁等,2002)。80年代中后期,美国企业孵化器快速发展,涌现出大量的孵化项目,大多数州通过了有关建立企业孵化项目的立法。在这一时期,日本、加拿大以及欧洲等发达国家也开始创办企业孵化器,并取得了成功。
  20世纪80年代,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时期,当时的科技体制改革面临科技与经济脱节的严重问题,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高新技术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科技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科技成果转化需求的日益增加,客观上促进了孵化器的产生和发展。1984年国外孵化器的成功经验被介绍到中国,立即得到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重视,并于1987年成立了我国首家孵化器——武汉东湖创业服务中心。自第一家孵化器宣告成立以来,国内各种类型的孵化器如雨后春笋般显示出勃勃生机。国内的孵化器产业,以1987年武汉东湖创业中心的成立为诞生标志,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迄今,我国孵化器发展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初步发展阶段阶段(1987—1999):从武汉东湖第一家孵化器成立到1999年,是我国企业孵化器发展的起步时期,主要特征是各级政府以特定政策支持孵化器的创建和发展,投入大量资金,创造基本的孵化条件。孵化器注重现有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初创小企业的培育,注重社会效益,而不强调直接的经济效益。我国目前大多数孵化器处于这一阶段,这一时期孵化器的功能主要表现为:大大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率,科技企业成活率上升,但是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层次相对较低。此阶段孵化器主要以零散或初级的方式对孵化企业进行创业支持。
  大发展阶段(2000—2002):2000年4月科技部颁布《关于进一步提高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质量的若干意见》;2001年7月,发布《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五”期间发展纲要》和《关于“十五”期间大力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意见》。我国创新体系的重点逐步转向了孵化器及其企业,科技人员创业形成热潮,所以对孵化器的需求激增。这一阶段,孵化器的数量快速增长,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孵化器的投资主体、服务内容和运行模式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形成了我国自己独有的孵化器体系。
精彩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