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能力的杨三角(第二版)pdf下载

组织能力的杨三角(第二版)百度网盘pdf下载

作者:
简介:组织能力的杨三角(第二版)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6-01
pdf下载价格:0.00¥

免费下载


书籍下载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世界杰出华人管理大师杨国安畅销经典!

  施振荣、马化腾、刘强东等数十位商界大佬鼎力推荐!
内容简介
  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有正确的战略和与之相匹配的组织能力。纵观中国企业30多年来的发展,有的企业成功地在中国市场成为行业的领袖,继而走向全球,成为全球舞台上引人注目的中国力量,而有的企业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凭借财务上或营销上的技巧吸引众多眼球,却难以保持基业长青,最终只是昙花一现,迅速走向衰败。这些成功企业和烟花企业的关键差别正是在于组织能力。基于作者20多年深入的研究、咨询经验以及在宏碁集团担任全球高级主管的实战经验,作者在本书中结合中外企业的案例,深入阐述了中国企业应如何打造组织能力,以取得可持续成功。
作者简介
  杨国安,世界杰出华人管理大师之一,现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飞利浦人力资源管理教席教授、组织能力建设学习联盟会长、腾讯集团高级管理顾问和多家公司董事。此前,他曾任宏碁集团的首席人力资源官,负责推动宏碁集团的组织变革和领导力发展工作,并先后担任金昇集团、阿里巴巴和TCL-汤姆逊等公司的高级顾问。
  杨国安教授主要研究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能力建设以及华人企业全球化等问题,著有大量学术文章,刊登在《人力资源管理期刊》《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以及其他许多学术杂志和书籍上。他还出任五个国际刊物的编辑委员,也曾多次出任翰威特亚洲最佳雇主评委会主席。
  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任教期间,杨国安教授多次获得年度“优秀教学奖”和最高荣誉的“中欧教学名师奖”。除了在中欧教学外,他也参与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欧洲管理学院等高级主管课程的教学工作。由于他在高层经理教育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他被美国BusinessHorizon杂志评为“全球高层主管培训大师”之一。为了协助企业提升组织能力,杨教授同时担任Capelle管理咨询公司的荣誉顾问,指导公司开发与组织能力密切相关的管理工具,为公司提供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
目录
赞誉
鸣谢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前言
第1章 组织能力:企业成败的关键
天时地利下的中国企业崛起
经营环境重重挑战
企业持续成功的两大关键
组织能力:基业长青基础
参考文献
第2章 组织能力的内涵和建设
何为组织能力
如何系统地打造组织能力
案例分享
“组织能力”不仅是人力资源部的事
附录2A 组织能力的规划模板
◆附录2B 常用组织能力字典
◆附录2C 组织能力诊断工具
第3章 打造员工能力
找对人:制胜团队的必要条件
公司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如何建构能力模型
落实能力模型的关键成功因素
需要避免的错误
能力审核和规划
◆附录3A 杰克・韦尔奇担任CEO时期的通用电气核心领导力模型
◆附录3B 伊梅尔特担任CEO时期的通用电气核心领导力模型
参考文献
第4章 赢得人才抢夺战
外购人才的时机
提高人才命中率的秘诀
案例分享
◆附录4A 建立与落实独特价值主张的蓝图
◆附录4B 人才招聘体系的评估和改善
第5章 保留与淘汰双管齐下
人才匮乏带来的恶性循环
如何应对竞争对手乱挖墙脚
留才的关键因素
案例分享
淘汰低绩效人员
◆附录5A Q12问卷
◆附录5B 员工个人职业发展规划
第6章 建立培养人才机制
“输血”还是“造血”
有效的人才发展模式
以身作则:高层领导的哲学和参与
公平游戏规则:识别人才标准和流程
有的放矢:针对性的培训系统
持之以恒:可量化的评估体系
小结
◆附录6A 人才培养体系的自我评估
参考文献
第7章 如何塑造员工思维模式
什么是员工思维模式
重塑员工思维模式的常见情景
重塑员工思维模式的步骤和工具
第三步:制定思维模式变革战略
案例分享
思维模式变革的关键要点
◆附录7A 阿里巴巴的核心价值观—六脉神剑
◆附录7B 员工思维模式塑造工具
第8章 如何选择合适的组织架构
员工治理概览
什么是组织架构
怎样选择合适的组织架构
如何设计有利于组织能力发展的组织架构
案例分享
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改善组织边界
何为无边界组织
如何改善垂直边界
案例分享
案例分享
如何改善水平边界
案例分享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0章 拥抱互联网的组织能力新特征
移动互联时代企业面临的挑战
移动互联时代持续成功的关键
移动互联时代对组织能力的要求
案例分享
案例分享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1章 打造世界级的中国企业
建设组织能力的关键
中国企业,世界级跨越
经营战略的跨越
组织能力的跨越
领导能力的跨越
给CEO的忠告
参考文献
媒体评论
  ★杨国安教授将他多年来在组织能力方面学术研究的独到见解,加上担任多家全球性企业咨询顾问(包括华人企业在内)的坚实实战经验,把西方专家学者多元复杂的组织执行力相关学说,用最简明的“员工能力、员工思维、员工治理”三角形架构,提供吾等应用,让人一目了然,知所遵循。
  —— 宏集团创办人/智融集团董事长  施振荣

  ★杨教授总结出的诸多行之有效的技巧,有效地提升了腾讯在组织能力方面的系统化建设。
  —— 腾讯科技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马化腾

  ★我们公司推崇两个“三角”:一个是运用于商业模式的“刘三角”,另外一个是杨国安教授的“杨三角”,它是帮助我们建设组织能力的有力工具,简单且实用性强,既适用于小组织也适用于大组织。
  —— 京东集团董事长兼CEO  刘强东

  ★“杨三角”这一指导性框架和工具在58同城得到深入广泛的应用。通过对组织能力的诊断以及对高管团队的针对性培训,58同城在快速成长和转型过程中有了切实的保障。
  —— 58同城董事长兼CEO  姚劲波

  ★日常经营管理中最困惑的就是公司的组织能力管理,杨国安教授的“杨三角”理论以其实用性征服了我。像修佛的人不断用功、不断进步一样,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感悟,我逐渐掌握了绩效考评、接班人选择,以及把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秘诀”。希望“杨三角”理论在更多的华人企业中得到应用!
  —— 海丰国际控股有限公司CEO  杨现祥

  ★凡管理理论,由繁入简难,能广泛应用于企业实践更是难上加难。杨国安教授的“组织能力杨三角”模型,却是有效应用的典范。九阳自应用“杨三角”模型起,进行组织能力的定期诊断和改善,创新等核心能力得到持续提升,品牌愈受消费者的喜爱和业界认可。欣闻教授《组织能力的杨三角》一书再版,并增补了近年来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案例实践,颇为期待。
  —— 九阳股份公司董事长  王旭宁

  ★企业若想基业长青,持续健康成长,管理层应具备“战略性思考框架”,从愿景分析、战略方向确定、组织能力打造、以致价值观强化。杨国安教授在这本新书中提出的“杨三角”系统性工具,对金昇集团过去几年的转型起了关键作用。
  —— 金集团董事长兼CEO  潘雪平
前言
  前言
  中国企业站起来!这是20世纪80年代我在香港念大学时的梦想和渴望。1981年的圣诞假期,我第一次踏进内地,通过参加香港大学的学生交流团,我来到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进行学术交流。这次交流活动让我感到非常震撼,通过与内地学生一起唱歌、聊天和生活,我深刻地体会到我是一个中国人,而不仅仅是香港人。接下来的几年时间,我不断到内地旅游、交流和调研,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然而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进行管理却是中国社会面临的普遍挑战。大学三年级,为了响应邓小平建设四个现代化的号召,我决定攻读管理学博士,以专业知识帮助祖国的经济发展。
  1986年我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全额奖学金赴美攻读博士,在那里得到戴维・尤里奇(Dave Ulrich)、韦恩・布罗克班克(Wayne Brockbank)和诺埃尔・蒂奇(NoelTichy)几位世界级人力资源管理大师的启蒙,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密歇根就学期间,除了巩固和提升学术理论基础以外,更蒙几位恩师器重,使我开始参与管理咨询顾问工作,为美国《财富》杂志500强企业提供服务。1990年毕业后,我在美国执教多年,1996年被密歇根大学派回香港,负责该商学院的亚太区业务。1998年下半年,应宏碁集团创办人施振荣的诚邀,我到台湾创办集团企业大学——宏碁标杆学院。2000年底,宏碁集团的业务发展遇到重大挫折,我临危受命,被调回总部担任集团首席人力资源官,协助施振荣发动和进行世纪变革,并建立以绩效、客户和执行力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2002年下半年,宏碁集团转型取得阶段性成功,我决定功成身退,从企业界退出,重新回到学术界,以便整理和分享过去十多年来在企业实践、管理咨询和教学研究的心得。由于在1997年我曾代表密歇根大学担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学术委员会的委员,期间应邀以客座教授身份任教,对中欧的学术氛围留下了美好回忆,所以在2004年我决定正式加入中欧,举家迁到上海,重新全职任教,不知不觉间,5年时间又匆匆而过。
  从1981年第一次踏进内地到现在在上海定居转眼已经快30年了。在这期间,我见证了国家、企业、人民的崛起和强盛。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实现了!我的管理学博士学位也拿到了!中国企业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在世界舞台上也站起来了!但是,在未来的30年中,中国企业要进一步在世界舞台上与世界一流企业同台竞赛,赢得全世界客户的信赖和尊敬,总是依靠低成本的制造能力和廉价的劳动力是不够的,必须发展高价值的创新和服务能力,并发挥中国丰富的知识型人才的聪明才智和团队战斗力。与企业的硬实力(如资产、资金、厂房设备、渠道等)相比,软实力(如知识产权、品牌、人才、文化、组织管理等)的提升,将是企业在新的知识型经济中取得胜利的更为关键的因素。
  组织能力的“杨三角”是我多年来结合学术理论和企业实践,自主开发形成的组织分析和诊断框架,是系统地提升企业软实力和团队战斗力的管理工具。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宏碁标杆学院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十多年教学中,这一理论框架和工具在成千上万的高管培训中,一次次地被大家认可,尤其在中欧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无论在CEO班或EMBA班,获得学员们的一致口碑。通过教授组织能力“杨三角”这门课,我多次获得中欧年度“优秀教学奖”、被学生们评为“最受EMBA学生喜爱的教授”,并在2009年获得最高终身教学荣誉——“中欧教学名师奖”。此外,组织能力的“杨三角”在实践中,提供有效的变革方向和行动方案,帮助国内外多家企业通过改善提升组织能力,实现了快速成长、扭亏为盈或战略转型,其中包括了为本书写序和推荐语的众多企业家和总裁所领导的公司。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宏碁和腾讯这两家企业,我亲自以“杨三角”为它们比较系统和长期地制定了建设组织能力的方案,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我确信这本书所提出的思路和工具能为中国更多企业家、高层主管、部门经理和人力资源从业人员提供切实的帮助,让“杨三角”对中国企业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正是我多年以来的梦想和渴望,也是我正式让这本书面世的最终目的。
  本书共有11 章,将分别讲述有关组织能力的内容。第1章先分析当今中国企业在这个历史契机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而说明组织能力建设的迫切性。第2章介绍组织能力的内涵和建设。第3~9章讲述如何打造组织能力的3个支柱:员工能力(第3~6章)、员工思维模式(第7章)、员工治理方式(第8~9章)。第10章探讨移动互联时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和组织能力建设的新特征。第11章指出中国企业如何实现经营战略和组织能力的跨越,成为世界级企业。
  最后,这本书得以成书出版并非仅凭我个人的智慧和努力,必须要感谢多位老师、企业高管和同事多年来的支持和协助。首先我要感谢密歇根大学的三位启蒙老师戴维・尤里奇、韦恩・布罗克班克和诺埃尔・蒂奇,他们多年来一直指导我、鼓励我,并提供了很多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其次,我也要感激我在企业界的“老师”施振荣董事长,虽然从职位上讲,他是我的上司,但在多年来的工作互动中,他是我学习企业战略思考、企业文化建设、高管激励管理的最好的老师,他个人的待人处事方式、不留一手的作风也是我很好的学习榜样。此外,我的“杨三角”理论得以不断优化,实有赖于和各行各业的众多企业高管长期的互动与多年来的案例研究积累,在这里也要特别鸣谢为这本书写序和推荐语的企业家,以及在本书中我引用的多家杰出中国企业和企业家。
  本书的修改再版和案例更新,我的研究助理沈磊博士起了关键的作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出版社的胡峙峰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在这本书的出版过程中提供了非常专业的协助和指导。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太太Jenny,因为她20年来都无怨无悔地与我到世界各地生活,除了照顾好家庭和儿女使我无后顾之忧以外,一直默默地支持和鼓励我,使我在工作上可以更专注,帮助更多的企业。
  最后,谨以此书献给正在努力打造世界级企业的诸位中国企业家和高管,你们的奋斗正在改写着中国的历史,你们提高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在你们的推动下,中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
  杨国安
  2015年5月于上海
精彩书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GDP保持年均近10%的高速增长。从2005年中国经济规模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到2010年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再到2014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接近日本的两倍,让全球见证了中国日益强大的经济实力。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净出口居世界第一位,制造业增加值在世界占比达到五分之一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报告显示,以购买力评价计算(PPP),美国2014年经济规模为17.4万亿美元,中国则达到17.6万亿美元,并预测2019年的中国PPP经济规模将是美国的1.2倍。这一切都表明:中国已经崛起为全球经济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也是能够把握这一独特历史机遇的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的世纪。
  中国也曾有过经济的辉煌。即使是在1820年的中国,其GDP也曾一度超过全球总额30%。此后,中国内忧外患,经济一路下滑,直至20世纪50年代跌至谷底,GDP仅占全球总额的4%。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走上了经济复兴之路,平均每年10%的GDP增速,无不引起世人注目。
  近30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中国企业的崛起创造了天时。一批批优秀的中国企业抓住商机脱颖而出。这些企业有的在本土市场游刃有余,成为行业领袖;有的已在全球舞台取得一席之地,甚至获得了行业的话语权,成为不可低估的中国力量。根据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研究院2014年发布的《通过世界出口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商品看外国出口竞争力》的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以1485种商品出口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优势位居全球首位,德国和美国则分列第二、第三位,数量分别是703种和603种。在诸多产品领域中,“中国制造”位于全球领先地位(见表1-1)。 2013年,在全球主要商品与服务份额的50品类中,中国在个人电脑、冰箱、洗衣机、光伏电池、造船和香烟6个品类位居世界第一。这些数据都显示出,中国企业已经快速崛起,逐渐成长为全球经济舞台上一支重要的力量。
  除了天时之利外,中国特有的市场和资源优势则为中国企业的崛起提供了地利。在一些产品领域,例如,空调、微波炉、鞋,由于中国市场规模庞大,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举足轻重,如果能在中国成为行业领袖,就自然会名列全球前三位,市场规模为中国企业奠定了一个在全球竞争中的重要基础。此外,中国市场的包容性也使其成为中国企业改善产品品质、孵化创新的基地。1995年,以200万人民币创立的比亚迪,从镍镉电池起家,而后进军锂电池领域。最初,比亚迪锂电池的质量很差,但由于当时广东沿海严厉打击走私,导致低端假冒电池市场紧张,这就给比亚迪创造了机会,生产低价锂电池卖给替代市场。比亚迪首先通过在国内市场练兵,逐渐扩大规模、积累经验,改善产品品质,然后再进军国际市场。就这样,比亚迪在每一个产品领域都是先利用中国市场练兵再进军国际市场,目前已成为全球领先的二次充电电池制造商,镍镉电池和手机锂电池出货量多年来全球排名第一。比亚迪采用最新DMⅡ双模技术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秦”2014年上半年共销售5357辆,一举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在全球电动车销量中排名第八,其生产的K9纯电动大巴布局海外市场的城市已达到14个,连斯坦福大学也向比亚迪订购了10辆K9。
精彩插图